以爱润心,以情动人——于洁班主任工作经典故事述评
以爱润心,以情动人——于洁班主任工作经典故事述评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20-08-15

以爱润心,以情动人

——于洁班主任工作经典故事述评

陶继新

 

于洁江苏省昆山市葛江教育集团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昆山四星级教师。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其人格高下、智慧多寡,往往决定着全班学生发展的走向。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尤其是化解“问题”学生的问题,不但需要爱心,更需要智慧,于洁老师无疑是二者兼具者。她对学生的爱,有着“润物细无声”之妙,而其“心之德”支撑下的以情动人,更让这爱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一个元宵节,暖化男孩心

初中阶段,一个女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里如果出现一两个经常打架滋事而又“屡教不改”的男孩子,无异是一件苦不堪言又棘手的事情。在迫不得已的时候,班主任只好拿起惩罚这个“武器”,迫使男孩一时“屈服”。可有时会适得其反,不但起不到惩戒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从而让班主任将其打入“不可救药”的“坏孩子”之列。

于老师的班里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样的男孩子,可于老师并不认为他们是“害群之马”,反而觉得他们是具有一定潜力的可造就之才。

在放寒假前的一个月,班里转来了一个外地学生小睿。据他父母讲,小睿平时考试成绩中等偏上,非常聪明;但是,他性格急躁而又倔强,经常与老师学生发生矛盾,与学生打架更是家常便饭。以前生意做得不好,只好让小睿在外地老家上学,由娇生惯养他的爷爷奶奶照管着;现在的生意红火起来,便把他接来昆山读书。

果然,一个月内,他就在宿舍里和三个同学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打起架来,甚至对其要好的朋友也出言不逊,大打出手;而且,既不认错,更不改错。无奈,学校决定让他走读,不许在校寄宿。

与此同时,他的考试成绩也亮起了红灯。也许由于和以前使用的教材不同,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每门学科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即使他一直认为学得很好的数学和物理,也只考了80多分。放寒假之前,他坐在教室里,闷闷不乐、一言不发,同学有事和他说话,他也置之不理。

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同时,她也在思考着用什么办法解决好这个问题。

她决定寒假过后一开学,就和小睿及其父母进行交流,可开学第一天,小睿没有来校上学,白天工作异常紧张,于老师决定下午放学后与他父母联系,问问是什么原因。

下午4时许,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看书,这时,小睿的父亲用手使劲地拽着他的衣领,连骂带打地把他按到他的座位上。

见于老师来到跟前,他才将手从小睿身上松开,可气愤至极的脸色非常阴沉可怕:“他说不想到这里来上学了,非要转回老家不可。真把我给气死了!”

这个时候,全班学生都将疑惑且略带恐惧的目光移向了小睿的父亲。

于老师赶紧把小睿的父亲带到教室外面,要他不要太过生气与伤心;同时,温和而充满信心地说:“放心回去吧,让我和小睿谈谈,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送走余怒未消的小睿的父亲,并告知他晚上8点3刻来学校接小睿,然后,于老师便快步走进教室,先向同学们谈了新学期的计划安排,然后读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名字,并肯定地说,他们很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其中便有小睿。

于老师敏锐地发现,读到小睿名字的时候,他的脸上现出了异常惊讶的表情。

下午5时,学生们排队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于老师把小睿留了下来。

“想转学?”于老师轻声问道。

“你和我爸爸去谈!”他避开于老师的眼神,没好气地答道。

于老师也不让步:“又不是你爸爸在这里读书,我和他谈什么啊!问题非常简单,你如果愿意在这里上学,老师就会好好培养你;你不愿意的话,再转回老家去上学。老师不会强迫你,这是你自己的事。况且,你常和同学打架,成绩又不好。你走了,我还省心呢!”

也许有人认为于老师在万般无奈之下,要放弃对小睿的教育了。其实,于老师是巧用了激将法,她深知,小睿并不希望重回故里读书,那是一个偏僻且穷困的山村,从家里走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羡慕不已,向他表示祝贺。一旦回去,将“无颜见江东父老”。再说,昆山不但经济发达,而且环境极其优美,要是让他离开昆山,他一定会痛苦万分的。所以,于老师此说,正击中了小睿心中之痛,他虽没有一声回应,可心里却在想,千万别再提让他回老家上学的事了。

于老师何其聪明,她洞察到了此时此刻小睿的心理动向,严肃地对他说:“你不要意气用事,一定要考虑好啊!”

说完,于老师让小睿去食堂吃饭。

这一天正值元宵佳节,傍晚6点之后,天空中开始陆续绽放出万千绚丽的烟花。

依照惯例,于老师留下来和学生度过开学后的第一个晚自习时间。就在五楼的走廊里,她一边和学生们融洽地谈着心,一边十分惬意地看着绽放在夜空中的烟花。

轮到小睿来谈心了。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开心欢乐,而是脚步缓慢、心事重重地慢慢走来。

“来,咱一起看看烟火。”于老师把他拉到身边,并排站在阳台上,非常随和地问道,“你们老家元宵节怎么过的?也放烟火吗?”

小睿以为于老师会对他教训一番,没想到竟然是一起观看烟花,于是,脸上表情轻松了一些:“也放烟火,还点灯,猜灯谜。”

“和爸爸妈妈一起放过烟火吗?”“嗯。”

“那一定很开心吧?”

“嗯。”

于老师带着惋惜而爱怜的心情说道:“可是今天就不那么开心了。我刚才给你家里打电话,你爸爸妈妈都在哭。看看你这个儿子多么让父母伤心!今天可是元宵节啊!其他同学虽然和你一样都不在父母身边,可他们却正在互相思念和祝福着,心情是那么美好。可是你呢?哪有你这样做儿子的啊!”

责怪中带着凄楚和希望。

小睿的眼圈红了。

于老师继续说道:“老师看着你和你爸爸吵架的时候,真让人觉得好笑。你们父子二人都是一样地犟,谁也不让谁,根本不像大人,活脱脱的两个幼儿园的孩子!”

他忍不住笑起来:“我妈妈也一直说我们两个一样的犟。”

于老师见时机已到,便一话道破天机:“说到底,你想转学的主要原因是这次成绩没考好,觉得没有面子,也少了自信。其实,你的潜力很大,只要努力,成绩一定会提上去的,升入理想的高中,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于老师也会心地一笑:“今晚的烟火多美啊!何不气量大一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不再和爸爸妈妈吵架,给他们打个电话吧!”然后,她把手机递给他。

“喂,爸爸,我错了。我留下来读书,我会认真努力学习的。你叫妈妈别哭了,是我不好。8点3刻你来接我,好吗?”他的眼中闪着泪光。

8点3刻到了,天空的烟火依然绚烂,而还站在阳台上的于老师,看着家长们高高兴兴地把孩子一个个接走,而就在这些人中,她发现小睿又说又笑地牵着父亲的手,敏捷而又轻松地走出了校门。

天空中又有烟火升起,于老师心里的鲜花也在怒放。

让于老师心花怒放的不只因为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元宵之夜,还有对此后小睿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与自信心持续攀升的信心。

此后,小睿渐渐地变了,尽管偶尔还会发些脾气,甚至有时还想动手打人;可马上又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因为他对自己有个庄严的承诺:绝对不能再让于老师操心,也不能让父母生气,一定做一个老师、同学和父母都喜欢的好学生。

于老师之所以“挽救”像小睿这样的学生,是因为她并不认为他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坏孩子,即使他动手打人的时候,也多是出于性格与心理抑或正处于青春期而暴躁易怒的缘故。所以,这样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好行为,并不能由此将其定性为坏孩子,相反,他们更需要帮助与关爱。于老师坚信,只要给他们的心里播撒一点儿阳光,他们的生命就有可能灿烂起来。

一场家长会,戒除母子“瘾”

学生染上网瘾,几乎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难以解开的“方程”;如果再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又会雪上加霜;如果这个孩子的家长再打麻将上瘾,对于孩子学习与心理等的影响之大,更是不可想象。

对于这样的孩子之困,有的班主任几经努力,依然效果甚微,于是只好放弃,任其日益恶化。其实,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爱与关怀,可仅此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由此让爱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迷途知返,步入正途。于老师班上,就有这样一个男孩,是她的爱与智慧,让母子二人分别戒除了网瘾和麻将瘾。

这个孩子叫小周,苦闷至极,又无法排解,便在作文《心事》中倾诉了自己的苦衷:“老师,周末为了尽情玩电脑,有时我希望妈妈不在家;可她真的到外面打麻将的时候,我又觉得非常失落,认为她一点儿也不关心我。”

于老师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极富智慧的她,不长时间就想到了一个锦囊妙计——开一次家长会,主题就叫“同舟共济,相濡以沫”。

家长会上,于老师把小周的作文《心事》读了一遍。

家长们爱孩子的心弦被拨动了,有的眼里还闪烁出了晶莹的泪花。

于老师心事重重而又充满爱心地说道:“各位家长,在我们要求孩子努力希望他们优秀的时候,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我究竟为孩子做了什么?是不是为孩子做出了榜样?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孩子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你们更多的爱与鼓励,需要你们和他一起奋斗。他们也许讨厌你的唠叨,可当你真的在外面应酬甚至打麻将的时候,他又会觉得非常孤独。其实,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甚至守护。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像你们如此挚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像孩子那样地真爱你们。可爱不是说在嘴上,也不是藏在心里,而是要让对方感受到,这样才能让你自己感到欣慰,让孩子感到幸福,并让他们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之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长们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用赞许与感动的目光看着于老师。

这次家长会过后不久的一天午后,于老师约小周在操场上散步。

小周似乎不再像往日那样郁郁不乐,甚至还有了淡淡的微笑:“妈妈变了,这个五一节,别人打电话邀她打麻将的时候,被她拒绝了,说是要在家里陪着我。”

说这话的时候,小周有点激动:“老师,听到妈妈说那话的时候,我几乎掉下泪来。要知道,以前她可是一天要打三场麻将啊!”

于老师笑了:“今天我看到你妈妈送你来学校的时候,感觉她是那么的高兴!”

“是的,她以前是从来不送我上学的。”小周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脸上也放出了光彩。

于老师此刻却不笑了,神情还有点严肃:“有些话我一直想跟你说,只是觉得你读初一的时候还有点早。现在你上了初二,长得比我都高了,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了,所以,是该说的时候了。你们一家三口人:妈妈、外婆和你,只有你一个是男人。如果在以前,你应当外出打工赚钱,养活她们俩了。可现在,是你的妈妈替你挑起了这个重担。你应当感谢妈妈,同时也要为妈妈争气。不但要自己戒掉网瘾,好好学习,还要帮助妈妈把麻将瘾戒掉。你是家里唯一一个男子汉,是家里的顶梁柱!你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这事做好!”

温暖和煦的阳光洒落到小周的脸上,显见出几分凝重,也有几分坚毅。

于老师继续说:“你很聪明,只要戒掉网瘾,考上一所重点高中没有任何问题。到那个时候,第一个向你祝贺的,不是你的于老师,就一定是你的妈妈!她会为你骄傲!相信你的妈妈也会像你一样,不但戒掉麻将瘾,也像你一样精神焕发。这可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啊!”

“嗯!”他使劲地点着头。

于老师下意识地向他挥挥拳头:“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小周感激不尽地看了于老师一眼,也挥了挥拳头,便踏着坚定不移的步子走了。

小周变了,他的妈妈也变了。小周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信心也越来越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的妈妈天天送他来校,尽管他已不需要大人陪护,可是,对于母子两个人来说,那都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幸福。

后来,小周没有辜负于老师的期望,顺利升入了一所重点高中;他的妈妈也早已与麻将彻底告别,更重要的是,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并有了成为一个好母亲的欣慰感。

可如果没有遇到于老师,简直无法想象小周及其整个家庭将是怎样一种景况!一个孩子只有一个初中时代,也只有一个母亲,如果错过初中时代努力学习的机遇,就有可能失去走向成功的全部机会;如果中学时代不能给予母亲以安慰与幸福,不但会让母亲品尝当下的苦果,还有可能让其终生处于内疚与痛苦之中。

于老师的爱与智慧不只改变了小周一个人的命运,还改变了他整个家庭的命运。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多家庭的幸福,则会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堂语文课,自卑变自信

近年来,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上学者多了起来,可他们要想真正融入城市之中,并被从小就生在城市里的人从心里接纳,往往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那些“乡村”味很浓的务工子女,在深感自卑的同时,还有可能受到个别不谙世事的城市孩子的嘲笑。如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不但会伤了同学彼此之间的感情,还会在务工子女心里种下自卑或抵触情绪,甚至还有可能延续到未来的生命之中。

于老师的班里就有六位农村务工子女,而且她在一位女孩的周记里看到了因普通话不标准而受到学生嘲笑的沮丧心情与自卑心理。

纠正她的发音,提高她的普通话水平,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可是,这不是一日之功,况且,这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她谈话,鼓励她自信起来,也许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并不能解决那些嘲笑她的学生的问题,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之中,即使她一时有了信心,也会因为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再生自卑之心。

于老师是一位极有智慧的班主任,也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所以,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她常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把语文课上得精彩纷呈,又能够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水到渠成地予以解决。

为此,她搜寻进城务工子女自强自信的故事,当读到《他们》的时候,她被感动了,这篇文章中写的是进城之后受到了不少冷遇与嘲笑的孩子,他们也曾一度自卑过,甚至打算离开城市,返回农村上学。可是,他们还是留了下来,战胜了自卑,充满了自信,以其顽强的意志与拼搏的精神,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学生。于是,以前那些看不起他们的城里学生,也都转变了对他们的看法,并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于是,《他们》便以美文赏析的形式出现在于老师的语文课上。

于老师很动感情地朗读了这篇文章,让所有学生都“披文以入情”地走进那个故事之中,于是,感情的波涛开始拍打着每一个学生心灵的堤岸。

于老师声音低沉而又有力地对大家说:“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说说你对文章中的外来务工子女有什么感受,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你和他们在同一个班里,你应当怎样对待他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

热烈讨论之后,便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

“我觉得他们很不容易,父母在工地上忙碌,在菜场上卖菜,他们小小的年龄就要饱经生活的苦难。”

“他们的生活那么苦,可他们人穷志不短,请大家看看文章中他们是怎么说的:‘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而是和他们比做人,比学习。’我从心底敬佩他们!”

“他们小小的年龄离乡背井,夜深人静的时候还难以入眠,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我看了心里酸酸的。”

“他们不但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整个社会都应当爱他们。”

“他们不但需要物质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爱。”

于老师见时机已到,便说:“说得好!要是务工子女的普通话夹生,同学们会嘲笑他们吗?”

“不会的!我们看的是他们做人和学习怎么样,而不是看普通话说得标准不标准。”

同学们继续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甚至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于老师看到那个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女孩微笑起来;而那几个笑她发音不好的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于老师说:“其实,我们班里就有像这篇文章中写到的六个外来务工子女,当年他们的父母在农村出过苦力,生活极其艰难。改革开放之后,他们从农村走到昆山这个现代化城市,起步阶段十分困难,遭遇过大家很难想象的波折和痛苦。可他们从不退缩,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且买下了房子,立住了脚跟,有的还为我们昆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在我们班里读书的他们的孩子,正像他们一样,克服了很多城里孩子想象不到的困难,并融入到我们这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里,他们积极向上,品德良好,成绩优秀,老师打心眼儿里敬佩他们!”

话说到这里,于老师的声音已经颤抖起来,而那种具有巨大穿透力的感情,也已经走进了所有学生的心里。于是,她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了嗓门问道:“同学们,你们敬佩他们吗?”

“敬佩!”学生们齐声喊道,掌声随即在教室里回荡起来。

那个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女孩激动得满脸通红,另一个父母远在福建而独自在这里读书的女孩的脸上也溢满了泪水。

此后,全班同学对这六个外来务工子女既有了爱,也有了敬,即使曾嘲笑那个女孩的几个学生,也和她结成了朋友,像兄弟姐妹一样,和乐融融地学在一起,玩在一起。

一天,那个女孩放到于老师桌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您特意为我上的一节课,让我在班里有了家的感觉。以后我只有自信,不会再有自卑!感谢您!是您让我有了今天!”

于老师收藏起了这张纸条,因为这里面记载了这个女孩的自信,还蕴藏着同学们对她的友善。

一天电视台来校采访,需要一个农民工子女在镜头前说话的时候,于老师问这个女孩是否愿意,她充满自信地说:“当然可以了!这正好是锻炼我自信心的好机会呀!”

当电视播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看到,电视画面上那个一度腼腆和自卑的女孩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充满自信和阳光灿烂。尽管其普通话还不太标准,但她的话里所透射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却让所有受众感动不已。

于老师不但心里释然了,还多了一份欣慰,而且有了更加美好的祝福与期许。

此前,笔者曾在“全国小学名班主任人文素养高峰论坛”聆听过于老师所讲的这个故事,当时被感动得泪眼模糊;今天用笔将其记录下来的时候,感情的潮水又一次向我涌来,所以,就有了“情动而辞发”的这些文字。当“潮水”退去,感情平复下来的时候,我又不由自主地思考起于老师的真情大爱之美。人们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过,这情只有在爱的主导与滋润下,才能真正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一篇作文,点亮心灯

庄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初中生家庭遭遇不幸,往往让他们哀痛不已,虽不至于“心死”,可心里的创伤却多是久久难以愈合。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可能造致其学习成绩的下降,以至某些性格的变化。班主任要想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为其点亮心灯,需要的不只是大爱情怀,还要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小悦的父亲因车祸罹难,没有留给心爱的女儿片言只语便撒手人寰。小悦和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可依然换不醒永远睡去的父亲。

看着凄楚痛苦的小悦,于老师突然想起她的父亲曾在“家校联系簿”上为女儿写过一段段充满慈父之爱的留言,如果把它送给小悦作纪念,对她将是一个很大的心灵慰藉。

小悦接过于老师递给她的“家校联系簿”时,刚看了没有几行,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于老师认为,要想疗治小悦心里的创伤,仅此还是不够的。

一天周六,于老师早早赶到新华书店,一本又一本地翻阅与找寻着她所期待的文章。临近中午的时候,她惊喜地发现一本《优秀作文选》上的一篇作文,对于治愈小悦的心病,也许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于是,她在这篇作文处折了一个角,将这本书买了下来。

在小悦生日那天,于老师把书送给了她。

于老师说:“小悦,你和我是同一天生日。我们都遭遇过人生巨大的伤痛,这当然是极其不幸的。可是,有一位哲人的话给了我启示与力量,他是这样说的,老天把大的灾难降临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个人如果不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死去,那一定是通过这一严峻的考验,让他知难而进,创造一个生命的传奇!”

小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便从折角处打开了那本书。很快,她沉浸其中,激动的泪水很快便在脸上肆虐地流淌起来。

这篇作文的小作者和小悦一样遭遇了同样的丧父巨痛之后,自己把那个心中的伤口治愈,变得顽强而坚韧,在攻破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难关之后,终于取得了一般人难以获取的成绩。

连续读了几遍之后,小悦坚毅地擦干了泪水,长时间以来阴云密布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美丽的微笑。于老师也笑了,而且笑得那么开心。

她为小悦的凤凰涅槃而特意向全班同学布置了一篇题为“十五岁,我多了一分……”的作文。

于老师第一个读的是小悦的作文《十五岁,我多了分坚强》——

我突然醒悟:现在,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爷爷老了,需要我照顾;妈妈没有多少文化,这个家的将来就靠我了。我,一定要坚强起来!

我尽量装得很轻松,常常陪妈妈说说话,陪她看看电视。尽管我也常常忍不住泪眼婆娑,可转过身去,擦干眼泪回过头看妈妈的时候,还有些尴尬;尽管有时候会想爸爸想到夜深,尽管有时望着爸爸的照片眼泪会肆无忌惮地涌出来,但我都不能让妈妈知道,不让她难过。因为,爸爸不在了……

这个不平常的十五岁啊,这一年,我多了一分坚强!

尽管心还在隐隐作痛,但我仿佛听到了父亲在对我说:“别哭,好孩子,等你长大了,你一定会明白:有时候,留一份心痛也美丽!”

在作文讲评课上,于老师朗诵了小悦的这篇作文。不知不觉间,她的眼角里已经贮满了泪水,有的学生还小声啜泣起来。小悦也有泪水,可她那坚毅的脸上,却有一丝动人的微笑在荡漾。

从此以后,小悦变得更加努力与异常坚强,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她。

教室里,操场上,常常传来小悦和同学们的欢笑声;在家里,她真的成了顶梁柱,而且,她的母亲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也开始高兴地笑了起来。

小悦与她的妈妈常说,是于老师改变了她和全家的命运。

诚哉斯言!

当一个初中生突然遭遇家庭不幸的时候,很难从心理痛楚的旋涡里自拔出来,如果没有人真诚而智慧的帮助,原本生机勃发的生命之花就有可能从此衰败与凋谢,进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与生命状态,而且还会在其未来生命里继续蔓延,以至让整个人生都弥漫着乌云,再也没有了前途可言。

于老师用大爱与智慧疗治了小悦的心病,让这个女孩浴火重生。无疑,她成了小悦生命中的贵人,可她认为,这是份内之事,理所当然,不足道也。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只对小悦,对所有学生,她的爱都有着“道法自然”之美,当然,还闪耀出了智慧的光芒。

(原载于《教育名家》,2020年第7期。)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