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精神生命的友好交往——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与俄罗斯布市第十四学校交流史略
丰富精神生命的友好交往——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与俄罗斯布市第十四学校交流史略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20-05-08

丰富精神生命的友好交往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与俄罗斯布市第十四学校交流史略

陶继新

 

马书彬,男,1968年生,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级优秀骨干校长等多项荣誉。先后担任黑河市西岗子中学校长、爱辉区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黑河市第五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无论是从事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工作,他始终以敬业、拼博、奉献作为人生信条,他勤于思考,精益求精,遵循教育规律,总能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带领学校走向新的高度。

 

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有一江之隔,最近处只有650米的距离,这让彼此之间的交流,有了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而黑河市第五小学(以下简称黑河五小)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十四学校(以下简称布市十四学校),乘着中俄两国友好交往的春风和地利之便的一叶扁舟,于2004年结为友好学校,由此,两所学校的交往便拉开了序幕。16年来两所学校交流产生的富有美好意义的经历与成果,便也成了双方共同的骄傲和自豪。

交流的丰富与美好,绝不是简要的文字所能承载的。笔者在这有限的篇幅里,只能从中撷取一些片断与花絮,让读者去领略这屈指可数的几处教育美景。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时间与兴趣的话,可以走进黑河五小甚至布市十四学校,去观赏整个交流的全景。诚如是,定会有更大的惊喜与收获。

各美其美的课堂教学

在黑河五小与布市十四学校的交流中,课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双方都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了各自的风采,从而实现了卓有成效的交流。

一、因材施教的汉语课堂

黑河五小教师和学生在平时上课时所积累的经验,用之于外国儿童,有些则未必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还会让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数;因此,教师在“因材施教”之路上大胆探索,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

这种成果的取得,绝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学科专业教师要提前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课前用心备课,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件等;在课上,既要讲得妙趣横生,又要让来自布市十四学校的学生活跃起来,以至抵达“欲罢不能”的境界。

李虹老师的汉语识字课,让布市十四学校的学生对中国古老的象形、会意、形声等造字法惊叹不已;张伟老师的古诗词课,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与意蕴之妙;杨爱华老师的中国书法课,让他们对神奇的中国书画赞不绝口,全然不顾墨汁涂在手上和脸上,依然欣喜不已地写着自己的名字;赵云老师的中国刮画课,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刚刚学会的刮画技艺,去讴歌中俄两国可贵的友谊;张文清老师的中国剪纸课,让聪慧的布市学生不但剪出了惟妙惟肖的中国窗花,还剪出了栩栩如生的俄罗斯大面包;孟微老师的手工制作课,让学生在感受中国雕刻艺术绝妙的同时,还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雕刻作品;吴秀岩老师的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与老师摇起手铃,打起手鼓,欢快地跳起了民族舞;张嘉娜老师的民族歌曲、尤威老师的中国武术,让学生们在积极尝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王淑娟老师在“魅力七巧板”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智力七巧板再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们领略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这种点到为止的浏览式叙述,也许不能让读者窥见更加具体的课堂实景,为此,笔者聚焦三个课堂,以期让大家比较清楚地欣赏黑河五小教师与布市十四学校学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的景观。

1.痴迷于汉语学习的俄罗斯学生

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之难,没有经历者是难以想象的。可是,有些学生知难而进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却让中国学生甚至教师都为之感动。

9岁的娜斯佳从布市十四学校来到黑河五小初学汉语的时候对拼音的四个声调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为此,老师曾经不止一次地失去信心有时甚至心生放弃的念头。可是,当看到她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口型的渴求目光以及一个音、一个字地跟着读的时候,老师的心被感动了,也被融化了。老师决定,不管多么困难,一定要把这个俄罗斯小姑娘教会!

那么,有没有更适合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方法呢?几番斟酌探究,老师想到了让俄罗斯学生在听读或吟唱汉语诗词、绕口令、小故事和歌曲中,学习汉语发音。就在这种相对轻松与欢快的氛围里,一些俄罗斯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汉语语感,有的学生发音越来越纯正,以至在规范学习语法前,就能完成简单的造句等。

对于俄罗斯学生的汉语学习,高度负责的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人人过关的方法。为此,学生们有序排着队,非常认真地跟着教师单独练习朗诵,并由此识字的时候,老师才高兴地说一个“过”。于是,过关的学生立马又蹦又跳,并狂欢似地与小伙伴们击掌庆祝。如果老师说“再来”的话,就要重回队尾,继续排队,接受指导与检测。一次而过关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两三次方能过关。然而娜斯佳在数次检测之后,依然没有听到老师口中那个对她来说珍贵异常的“过”字,有时下课铃声响起,她还在苦苦哀求着老师:“让我再试试,行吗?”老师对她说:“下节课吧!你可以听手机里老师朗诵的录音,再跟着读。”

娜斯佳的朗诵再次因为“五音不全”而败走麦城。尽管下课铃声已经响过,可她还是站在原地不动,一直以来异常坚强的她,这时泪水却夺眶而出。老师见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可这一拍却让老师大为惊愕,娜斯佳的毛线马甲完全被汗水湿透了。老师不由自主地蹲下了身子,一种自责倏地把老师的心捏碎了,于是老师问她:“你是因为太紧张吗?”娜斯佳咬着嘴唇使劲地点点头:“我总是读不好!可我是多么想读好啊!”老师的心被震撼了,顾不上擦拭情不自禁溢出的眼泪,搂住她那瘦小的身子,温和而感动地说:“老师保证你能读好!咱们以后每天在课后多练10分钟,你有时间吗?”娜斯佳使劲地点着头,非常开心地笑了。

此后,每当汉语课结束之后,老师就和娜斯佳再进行“单练”。而这个9岁的女孩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不好誓不罢休的精神,也让老师的精神不断地升华。能够多用一些时间,教好异国他乡的孩子,这已经不只是他们两个师生之间的事情,还有了中俄两国友谊催生出来的精神的光华。

渐渐地,娜斯佳的汉语识字不再像开始时那么吃力了,而对汉语的热爱也与日俱增。现在,已经10多岁的她,每周都高高兴兴地去布市十四学校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她的发音不但越来越好,而且她也爱上了黑河五小,爱上了中国这片洋溢着师爱与真情的土地。

据马书彬校长讲,娜斯佳这种不管多么困难也不放弃的精神,也在无声地感动着与她曾经朝夕相处的中国孩子,从而让他们也知道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中国古已有之的哲理,直到今天依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娜斯佳一样痴迷于汉语学习者并不是少数,13岁的丹龙便是其中一位。他不仅是一个学优生和优秀的武术运动员,还是一个品质极佳的孩子。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他有一对相敬如宾的父母,不管他们工作多么繁忙,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他的关爱与教育。可是,他们并非他的亲生父母。正是这比亲生父母还爱他的人,让他懂得了仁者爱人的巨大意义与价值。所以,丹龙也爱他人,爱非同父同母所生却患有自闭症的小弟弟,尽管小弟弟常常无事生非地揪掉他几根头发,可他不但不会反击,反而毫无怨言,整个晚上都陪伴着小弟弟,真正成了地地道道的“护弟天使”。

如果说在家他是一个很好的哥哥的话,那么,在学校里,他则是一位很优秀的学生。一天,丹龙抱了一大摞东西来找老师,老师问他:“这是什么呀?”丹龙笑笑说:“这是我全部的汉语笔记。”作为武术专业学校的运动员,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武馆度过的;可他竟然以其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在汉语比赛上获奖,13岁的他独立备考,又通过了HSK三级考试!

假如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他那一口流利标准的汉语一定让你认为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孩子。他自己也常常自豪地说:“我爱中国!”

正因如此,他的父母认为“孺子可教也”,便全力支持他学习汉语,于是,三年间,他每年都来赴一场特殊的约会——参加两个学校间的互访交流活动。

正是在这些“约会”中,丹龙这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中俄两国友好交往的象征性人物。虽然他只有13岁,可他的精神里,已经熔铸了两国精神交往的血液。

2.令人惊奇的科学课

2019年5月,黑河五小的曾少杰老师为来自布市十四学校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

曾老师手拿一袋装满水的塑料袋和一支削尖了的铅笔,“故弄玄虚”地问俄罗斯小朋友:“如果用这支铅笔把这个塑料袋穿透,里面的水会流出来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会!”还有一位小朋友说:“水会非常快地从塑料袋里冲出来!”

话音刚落,曾老师说时迟,那时快,用铅笔尖迅速穿透塑料袋,俄罗斯小朋友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可怎么也没有想到,一滴水也没有从塑料袋里流出来。

俄罗斯小朋友感到十分惊奇,纷纷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而马克西姆还产生了做这个实验的浓厚兴趣。起初,他并不敢尝试,认为只要铅笔尖穿透塑料袋,水一定会立即快速地流出来。曾老师耐心地向他讲解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并鼓励他完成这个实验。

他好奇而又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一如曾老师所做的实验一样,水一点儿也没有从塑料袋子里流溢出来。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亲身实验,验证了液体压强的规律,并由此爱上了科学,以至下课之后,他还在不断地做着实验。

每每谈及此事,自豪感便会不由自主地荡漾在曾老师的脸上。因为他认为,他不只是激发了来自俄罗斯的小朋友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让这些在异国他乡的学生对中国课堂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并由此爱上了中国。目前,中俄两国是友好的邻邦,要想让这种友谊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希望不正在这些孩子身上吗?

3.充满魅力的茶艺与剪纸艺术课

2018年5月,布市十四学校的学生前来黑河五小进行访学,在五小实习的黑河学院的学生为他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茶艺课。作为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的茶艺,将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大学生为俄罗斯学生展示沏茶、赏茶、饮茶的过程,让他们从茶香飘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俄罗斯学生们纷纷要求尝试沏茶的妙趣。但是,这些大学生如此游刃有余的沏茶技能,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尽管他们一边沏茶,一边讲解,可有的小朋友还是不经意间洒落了茶叶,打翻了茶杯,可大学生不但毫不责怪,反而高兴地鼓励他们。这种实地演练与赏识教学,让俄罗斯的学生渐渐掌握了茶艺的要领。

有的急于品尝亲手沏出的香味四溢的茶水,竟然烫着了嘴,可这点儿疼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他们依然笑着,跳着,继续有滋有味地品尝着。

就在他们爱上沏茶这一有趣课堂的时候,中国茶文化也悄然在他们的心里落地生根。卓娅向黑河五小的老师“申请”,希望能够再来中国,再在五小亲手沏茶。她还说,她要把中国茶文化带回去,给自己的父母亲手沏茶,让他们也能品尝到这么芬芳的茶香。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比如剪纸艺术,便是摇曳着中国特色的一道美丽风景。布市十四学校的学生前来黑河五小访问的时候,赵云老师就向他们演绎了一次很有情调的剪纸艺术。她简明扼要地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剪纸的历史与发展之后,便用一双巧手在很短时间里完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此后,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布市的小朋友也先后完成了自己所剪的作品。尽管还不是特别精美,可已经或多或少地有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元素。

剪纸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只剪一次就能斩获成功,不过,只要继续练习下去,艺术之花也一定会在布市十四学校的孩子们手里绽放。

二、富有个性的俄语教学

黑河五小是黑河市区唯一一所在小学阶段开设俄语教学的学校,同时,该校还与黑河学院合作成为黑河学院附属小学,充分利用黑河学院的优质资源,将俄语引入小学课堂教学,在全校开设俄语训练课和快乐俄语社团。俄语课程的开设与学习,让这所小学的学生在与俄罗斯小朋友交流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布市老师为他们上课时,也减少了语言的障碍。

1.布市十四学校体育课上的传球比赛

布市十四学校与黑河五小的交流,不只有他们的学生过江而来,黑河五小的学生也会跨江而去,走进他们的课堂,即使是体育课堂,也演绎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直到今天谈起此事,他们依然会津津乐道。

初次相见就要在一起上体育课,对双方的学生来说,很难进入亲密无间的地步;可一上起课来,彼此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这节体育课主要进行的是一场传球比赛,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个组,每个组既有中国小朋友,也有俄罗斯小朋友。小组刚一组建,组员的心便很快融合在了一起,组胜我荣的心理瞬间形成。随着一声哨响,比赛便拉开了帷幕。尽管语言不通,但体育精神却是相通的。所以,两个组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把球传给后面的人,后面的小朋友接到球后便立即拼命地奔跑。大家抱着球跑着,笑着,旁边的拉拉队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在喊着“加油”“Давай”!

第一轮比赛结束,第一组取得了胜利,他们为此欢欣鼓舞。第二组的小朋友虽然有些失望,可因为在比赛中结识了异国朋友,很快,失望就变成了快乐,于是,两国小朋友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心也自然而然地维系在了一起。

在比赛过程中,双方都尽其所能,试图取胜,这当在情理之中,对于小朋友来说,更是如此。可是,比赛只是两国小朋友交往的一个载体,通过它,由不相识到相识,由初次相见到缔结友谊。比赛只是为两国小朋友留下了瞬间的欢乐,而友谊却成了终生难忘的精神财富。

2.俄罗斯教师走上黑河五小讲台

布市十四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前来黑河五小交流学习的时候,黑河五小便邀请他们走上讲台授课。他们欣然接受邀请,走上五小讲台,分别为学生上了手工制作课、绘画制作课、贴画制作课、俄语交流课、俄罗斯文化交流课。

在手工制作课上,满口俄语的老师使命在身,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由于他们备课认真,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聪明好学的五小学生如将令在身,非常认真地跟着老师完成手工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并当堂完成了比较满意的作品。而学生对俄罗斯这一艺术,从不太了解到有所认识以及亲身实践,不但产生了对美的艺术的欣赏欲望,也有了创造美的心理冲动。

在俄语交流课上,布市十四学校的老师引领学生通过情景对话、生活再现,让学生们在生活情景中学习俄语对话。在俄罗斯文化交流课上,布市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制品,五小学生则向他们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俄罗斯精妙的文化艺术,吸引着五小的学生,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让布市的老师心向往之。其实,两国师生之间的这种友好交流,不但让对方了解了异国更多的文化艺术,也增强了两个国家的感情。

三、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

黑河五小与布市十四学校的课堂教学,还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与相当宽泛的外延,其使用的课程,已经从传统的读本向更具生命张力的课程挺进,课堂也从固化的教室,走向了更大的空间。

多年来,双方共同开发了供黑河五小学生使用的“俄语基础训练”和布市十四学校学生使用的“汉语基础训”课程。2015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个学校的交流又走向了深入。在黑河五小建立起“普希金教室”,更加有效地传播俄罗斯文化;在布市十四学校设立了“孔子学堂”,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黑河五小将俄语训练和俄罗斯的语言、礼仪、民俗民风等纳入到学校的“和育”校本课程之中。布市十四学校则将孔子、老子等人的名言、著作以及汉语和中国风情纳入到俄罗斯学生的学习内容。

些,不但让双方学生有了一个几乎无处不在的两国优秀文化的学习时空,同时,在两国文化的融合中,也让学生拥有了国际文化视野和更加宽广的胸怀。

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俄罗斯出过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的文学家,其民族文化亦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黑河五小每期前往布市的“七彩艺术访学团”,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总让他们兴奋不已,收获多多。

笔者曾有幸与黑河市的有关领导和师生们同去布市,并观览了该市百年火车站、博物馆、列宁广场、青年公园、东正教堂、胜利广场的凯旋门、无名英雄纪念碑等。

这些文化景观尽管不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那么有名,可是,通过参观游览,黑河五小的师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古老民族文化的壮丽与雄伟。

而走进中俄民族风情园、俄罗斯生态园,体会中国鄂伦春民族的游猎生活和俄罗斯的生态实践;走进两国博物馆,感受到不同国度的历史风情;以及双方走到不同的国度所开展的田径运动会、艺术节、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都成了学生极其喜欢又颇有意义的活动。

一、成人之美的篮球比赛

2018年5月,布市的小朋友来到黑河五小研学访问,并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尽管语言不通,但相通的体育竞技精神和缔结的友谊,却让这场比赛铭刻在了双方学生的心里。

比赛伊始,黑河五小与布市十四学校的学生便展开了激战,队员们奔突往来,球也传来传去,尤其是某一方进球的时候,场下的学生就会群起欢呼。

鏖战越来越激烈,场下的替补队员开始跃跃欲试,也先后上场加入了比赛。

双方战到正酣时,布市有个叫伊万的孩子突然摔倒在地,正在飞速奔跑的黑河五小队员马上停了下来,迅速将他扶起来,并关心地问他伤势如何。伊万表示感谢之后,说没有什么问题,两个人又投入激烈的比赛之中。

比赛愈来愈激烈,最终还是布市的学生略胜一筹,赢得了比赛。他们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也向黑河五小的学生致意;而黑河五小的学生,在真诚地向他们表示祝贺的同时,也为彼此建立的友谊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取胜固然让人高兴,可在这场比赛中所锻造的品质与精神却有着更大的意义。为获取成功而战,勇气可嘉,精神堪赞;而能够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能够乐人之乐,则有了更加高尚的品质。

二、锤炼意志的军事训练

2019年6月,黑河五小的学生来到了布市,参加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中俄国际夏令营活动。就在布市的郊区,有一个学童军事训练营地,每年都有不少俄罗斯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体验,也有当地的学生团队集体前来参加训练。

参加这样的活动,对于黑河五小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从来没有见过重型武器的学生,初到这里几乎都会特别震惊。据六年一班的陈吉喆说:“当成排的坦克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的心跳都加速了。”可是,这种心跳加速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震惊的情绪退去,他们不但不再怀有恐惧心理,反而对这些武器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尤其是在军官的指导下亲手拆装AK-47等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时,查其究竟、探其原理的欲望占据了他们的脑海。

在这个营地里,孩子们还进行了射击打靶和枪械认识的训练,并分组进行了漆弹实战游戏。据军官介绍,这些军事训练是俄罗斯少年的常设项目,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团队意识,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

俄罗斯军人的坚强品质闻名世界,而这种品质的形成却并非生而有之,它需要相应的教育,也需要实地的锤炼。黑河五小的学生尽管只参加了一次这样的训练,可是,在他们心里也会种下一颗坚强勇敢的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这颗种子就有可能破土而出,进而长成参天大树。

文味飘扬的民族风情

国家与民族不同,其风俗民情也不一样。中国与俄罗斯都是古老而伟大的民族,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也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出来,而各自的文化品格,也就不经意间彰显出来。

一、粽子的妙趣与文化

2018年端午节期间,布市十四学校的学生又一次来到黑河五小。五小的老师和食堂阿姨决定通过包粽子这种特殊的形式,让这些异国他乡的学生领略别样的文化风味。

看着阿姨用灵巧的双手,轻松自如地包出棱角分明而又很有个性的粽子时,布市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个个跃跃欲试,也要一试身手。这恰恰是五小老师与阿姨们的愿望,不过,既要让他们学会这一特殊的“工艺”,又要让他们体会形成“工艺”过程的不易。

事实果真如此,维克托莉娅用尽心力地想着包好粽子,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奇形怪状,完全没有阿姨所包的粽子那样美妙。

于是,食堂阿姨耐心地给她指导,把每一个步骤都向她和同来的学生逐一示范。一次指导不行,就再来一次。终于,维克托莉娅和其他学生都学会了包粽子。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形态各异的粽子,尽管还没有阿姨所包的粽子那么美观,有的还漏了馅,可他们还是欢呼雀跃,高兴不已。

当阿姨把布市小朋友包的粽子蒸好端来放到餐桌上时,粽子所飘出来的香味让他们垂涎欲滴,还没等粽子凉下来,他们便急不可耐地伸手取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一个个吃得再也吃不下去的时候,黑河五小的老师才故作神秘地问他们:“你们知道粽子的来历吗?”

这一问,立刻撩拨起了俄罗斯小朋友的兴趣。

于是,黑河五小的老师便不失时机地讲起了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壮而又崇高的故事。

于是,屈原的高大形象就庄严地矗立在了这些屏息静听的俄罗斯学生的心里。中国伟大诗人的伟岸精神,也一定会随着他们一起回国,并在他们的心里闪耀出伟大的光芒。

二、不忘缅怀先烈的登记结婚习俗

2018年10月12日,是黑河五小“七彩访学团”在布市活动的第三天,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学生们突然发现所乘坐车辆的左侧,有好多身着婚纱的漂亮的新娘子,喜形于色地聚集在一座大楼前。孩子们惊奇地问道:“这是照相馆吗?”“这是在拍室外的婚纱照吗?”

导游说“这里是布市的民政局,周六照常上班。青年伴侣选定好结婚日期后,就要在那一天穿好婚纱礼服,和父母一起到民政局去登记。登记之后,他们就去布市五个英雄纪念碑献花,向革命先烈致敬。”

孩子们听到这里,一下子沉默不语了。心想:“我们入队、入团、入党会想起人民英雄,清明节祭奠先烈会想起人民英雄,而俄罗斯人在人生重大的节点——结婚的时候,也把祭奠人民英雄当成重要的必行之事。”

在去胜利广场的路上,孩子们就看到一对青年新人穿着婚礼盛装,和家人一起来到纪念碑前,向先烈献花之后,才缓缓地离开。

从这一家人庄严肃穆的神情里,流溢出来的是对先烈的无限敬意与深情缅怀。

这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如涓涓细流一般,缓缓地浸入了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思考着关于爱国的更加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黑河五小的“七彩艺术访学团”已有先后五期200多名师生走出国门,到布市开展研学实践交流活动。而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也在无形之中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

友好待客的家庭趣事

正像布市的学生来华访问期间走进五小学生的家庭一样,黑河五小每期的“七彩艺术访学团”学生,也都会走进布市十四学校师生的家庭。而在接待对方学生的时候,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家庭趣事。

一、感受学会包饺子的幸福

在黑河五小与布市十四学校的交流过程中,邀请俄罗斯小朋友来中国家庭做客,不但成了中国小朋友的一份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也成了俄罗斯小朋友一个交友的良好契机,而由此缔结的跨国友情,更是摇曳出各种不同的风情。

如何招待布市而来的异国朋友,黑河五小的学生及其家长堪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宇航在接待来自布市十四学校的阿杰丽娜和米沙时,他的妈妈准备好了包饺子的材料,想着让俄罗斯孩子感受一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美食—-饺子。

宇航的妈妈不想让异国的孩子只是品尝饺子的美味,而是还想让他们感受这烙印着中国文化元素的饺子形成的过程。当然,谙熟于包饺子的宇航妈妈先要做一番示范,而且一边讲解着,一边娴熟地包着饺子。俄罗斯小朋友看得目瞪口呆又佩服不已,于是,也跃跃欲试,决定一展身手。可是,饺子的皮与馅到了阿杰莉娜手里,怎么摆弄,也做不到像宇航妈妈所包出来的形状那么漂亮。

于是,宇航妈妈就手把手教她,左手拿饺子皮,右手拿工具往皮上放馅,然后双手把饺子皮捏住一挤,有模有样的元宝饺子就包好了。

尽管是在宇航妈妈的亲手指导下包出了第一个还不太美观的饺子,可阿杰莉娜还是顿时有了一种成功的感觉,她手里举着饺子一边开心地笑着,一边决定独自上阵,去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可是,即使她和米沙精心合作,包出来的饺子总不是那么饱满,有的馅还漏到了皮的外面。但宇航和妈妈却一直鼓励着她们,让她们继续努力,并相信终能成功。终于,在宇航妈妈的帮助下,阿杰莉娜和米沙包的饺子逐渐成型,有的还比较饱满漂亮。

包完水饺,由宇航妈妈将水饺下到锅里煮熟。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饺子。

孩子们开心极了,尤其是俄罗斯小朋友,不但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一边吃一边快乐地叫着笑着,尤其是吃到自己包的那些未必合格的水饺时,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亲手制作的中国饺子,吃到了俄罗斯小朋友的肚子里,不但品尝到了别样的美味,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文化。

宇航与其妈妈向他们介绍了中国过年吃水饺的由来与盛况,更让俄罗斯小朋友听得如痴如醉。她们说,回到俄罗斯后,也要给自己的父母包一顿水饺吃,更要把中国春节文化讲给他们听。

也许这并非俄罗斯小朋友到中国最感兴趣的一件家庭趣事,可是,在他们的心里,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家庭与这次包水饺、吃水饺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只是吃到了水饺,还品尝到了中国文化的美味,感受到了中俄友谊的深厚。

二、走进好客的布市孩子家庭

2017年10月15日,万尼亚和妈妈接桃子和琪琪来到家中,万尼亚带两人参观房间,虽然简朴但很温馨,孩子们一起看漫画书,和万尼亚漂亮的小妹妹一起做游戏,在万尼亚的小黑板上做数学题,虽然语言不通,但并不影响孩子们的交流讨论。万尼亚的妈妈还给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鸡腿和意大利面,短暂的交流,让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

俄罗斯民族好客的民风一直延续不断,黑河五小的学生每次走进俄罗斯家庭,都会沉浸在这种淳厚而又热情的民风中。布市的小朋友会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与黑河五小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为中国小朋友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来一盘国际象棋友谊赛,亲手制作美味的披萨......俄罗斯的饮食、家居、家庭教育、生活习俗等等,就在这些家庭里,“横看成岭侧成峰”地展现在黑河五小孩子的视野里,并沉淀在他们的心里。

如果说中华文化从小就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的话,那么,当再融进俄罗斯民族文化之后,就会更加厚重而富有张力,也会让孩子们在打开文化视野的同时,对世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与认识。

(原载于《教育名家》,2020年第2期。)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