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春风唤不回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的德育创新
不信春风唤不回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的德育创新
作者:陶继新 苏东升        更新时间:2020-03-22

不信春风唤不回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的德育创新

 

苏东升,中学高级教师,濮阳市首届教学名师、首批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全国优秀教师。自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在基层学校和濮阳市中小学教研室从事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2013年任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校长,倡导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源,注重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高效教学和学困生预防都有深入的研究。

 

濮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濮阳一中”)始建于1985年。2013年8月底,以校长苏东升、党总支书记洪立新为代表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定理念:导航发展

【苏东升】2013年8月,组织上派我到濮阳一中任校长。濮阳一中是濮阳市的名校,如何把一所名校办得更好,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我认为,校长工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组织的信任、个人的担当、社会的关注、学生的渴望、家长的希冀,以及学校发展的当下价值和历史地位,都决定了我必须跑好“这一棒”。有了这样的决心,还需要选准起点,找准方向,凝练出引领全校师生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因此,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

【陶继新】有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便抓住了治校之本。如果将这一理念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就会外化出一道又一道的优美的言行风景,展现出学校应有的精神。由此,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也就成了全体师生的崇高使命。

【苏东升】办学理念的思想引领下,学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行走得越来越稳健。我们通过狠抓“三个转变”,即从经验管理、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外延发展向全力以赴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重点关注优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方向转变;通过实施“三大战役”,即“高效课堂大决战”“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之战”“德育创新之战”,实现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可见,一所学校崇尚什么、倡导什么、建设什么,需要旗帜鲜明地讲,需要坚定不移地干,需要持之以恒地抓。上下一心,集思广益,才能无往而不胜。

【陶继新】“三个转变”有理念上的转变,也有行动上的转变。转变的结果,不但让学校有了更加丰厚的内涵,也让身在其中的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拥有了更高的品质。精神品质一旦形成,便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使学校具备了持久发展的生命力。于是,就有了濮阳一中特有的精神文化,就有了其不断跃升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树标杆:向我看齐

【苏东升】濮阳一中是我市成立最早的学校。原来有40个教学班、180名教职工。2006年以后,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到我们这一届班子上任的时候,学校已有72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近300名教职工。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思考使我认识到,要实现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发展,必须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陶继新】在采访您与教师们的时候,我有深刻的感受,就是在抓领导班子建设中,您特别强调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您说过这样的话:凡是要求教师们做到的事,学校领导班子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做到的事,校长要首先做到。两个“先做到”,标注着一种秩序,传递出一种力量,也是“看齐意识”在学校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更重要的是,您不但说到了,更做到了。所以,教师们在“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时候,也就有了自觉向您学习的心理趋向与实际行动。可见,唯有层层立标杆、上下做示范,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真正做到看得齐、跟得上、立得稳、行得远。

【苏东升】我对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深刻的体会。来濮阳一中工作前,我在濮阳市中小学教研室工作了8年,经常到基层学校调研。我发现,凡是办学水平低、管理混乱、教育质量差的学校,大多是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天天讲一些空话、套话,不深入课堂,不了解师生。因此,在第一次全体师生大会上,我郑重承诺:在我们濮阳一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老师要首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事情,学校领导班子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事情,校长要首先做到。三年多来,我们每周五下午都召开校长办公会并组织中心组学习,每月召开一次校务委员会会议并听取中层领导的工作汇报;学期末,所有学校领导都要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述职,并接受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考核,考核结果同学校领导的晋职、晋级和绩效工资挂钩。持续优化的学习和培训、日益完善的激励举措、严格的考核评价,打造了一支以身作则、能打硬仗、专业素养高的干部队伍,在办学实践中,大家真正做到了诚心办学,敬业笃志,尊重规律,乐业奉献。

【陶继新】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能以身作则,教师就会“不令而行”;相反,如果学校领导说得多做得少或做得不好,教师就会“虽令不从”。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提出,领导者的道德权威最能激发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内部动机,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校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校长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看得一清二楚。正因如此,当您与学校领导心怀敬畏、诚心办学的时候,他们也会在心里对你们生出敬意,并会自然而然地“学而时习之”,而且会产生热爱教育的情怀,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破难题:取法乎上

【苏东升】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是我国义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一项难题。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价值观、学校教育的缺位和不适,特别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选人、用人的残酷竞争,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家长和社会把中考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使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初中教育窄化成了考分教育;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身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是最难教育的时期。从小被“捧”着长大的孩子,特别自我,经不起一点挫折,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后,有的学生率性而为,轻者离家出走,重者自残,甚至轻生。尤其是一些不良的媒体,不理性面对教育孩子的诸多困难,不客观报道教育孩子的真实事件,甚至还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致使“校闹”经常发生,学校教育愈发无力。我到濮阳一中工作的第一学年,仅政教科处理的学生打架事件就达192起,有些是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出台了《濮阳市全员育人工作方案》,承担了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德育自动化和实效性研究”,就增强初中生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

【陶继新】学校的独特使命与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如何理解知识与育人之间的深层关系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近年来,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之难,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尤其是濮阳一中的特殊状况,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就成了考验校长及学校教师们的一块试金石。可喜的是,你们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退缩不前,而是非常认真、客观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令人堪忧的现象背后必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只有追根溯源,找出“病根”,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

我们常说,学校教育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和时代情怀,在实践中体现为学校在为“教”为“化”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和道德感等发展的坚守和挚爱!法国社会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曾说过,如果不从人的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发展,对各种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就难免是肤浅的、表面的,或者说很难达到目的的。当然,即使如此,还是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问题一旦产生,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渐成困囿,解决起来会非常棘手。您到濮阳一中,可谓是“临危受命”,要想在这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围,非有大智大勇不可。

【苏东升】2015年,学校筹备建校30周年纪念活动,重点梳理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文化传承。在梳理中,我们认识到:濮阳一中的历届领导和教师都有教养、有操守、有道德、有人格修为、有文明言行,使得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君子文化。结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要求,我们以建校30周年为契机,确立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建设主题“弘扬君子之道,润育大气文化”。

【陶继新】君子是道德较高的人,孔子对君子赋予了多方面的内涵,如“君子怀德”“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等,认为“文质彬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人格,依然有着现实意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你们提出“弘扬君子之道,润育大气文化”德育主题,不但有着正确的指向,而且有着一定的文化高度、深度与气度。

【苏东升】学校是育人的圣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学校教育弱化成了狭隘的“考个好高中,升个好大学,谋个好工作”。“弘扬君子之道,润育大气文化”德育主题的提出,是学校教育回归育人原点的时代要求,更是怀抱教育理想和报国情怀的校长们的神圣职责,目的就是让今天的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铸就君子风范、形成君子气度,展现君子作为。

【陶继新】“回归育人原点”说得好!《学记》开篇就提出了办学的目的是“化民成俗”,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孔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的教育,因为只有“修身”,才能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学的知识越多,就有可能出的问题越多,甚至会对社会形成潜在危害。作为校长,您不但对此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而且始终如一地为此努力奋斗着。

【苏东升】围绕学校德育主题,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校的现实状况,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即我校学生应具备的十大素养:追求卓越的人生追求、勇挑重任的使命担当、信念坚定的领袖风范、做人做事的诚信品格、以身作则的个人修炼、尊重他人的君子之风、报效家国的浓浓情怀、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心强体壮的特长保障、全面发展的优异成绩。

【陶继新】德育是教育长河中的魂。真正好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感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还要让学生的快乐乃至幸福感持续延长下去。学生具备了这十大素养,不但能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还会为未来更好地发展积蓄精神财富。看来,教育不能过于“近视”,也不能太过于偏重成绩,而应当着眼于未来,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上下功夫。

【苏东升】为落实培养目标,我们还编著了初中四个年级的德育校本课程。初一是《迈好中学第一步》,开展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内容的养成教育;初二是《读羊皮卷,做伟大的人》,开展学习伟人、立志成为伟人的励志教育;初三是《爱拼才会赢》,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争做新时期弄潮儿”为主题的弘毅教育;初四是《梦想的力量》,激励学生开展圆梦活动。针对全校女生开展“实施‘五自’教育,培养新时期‘淑女’”的实验研究,引领学生识大势、立大志、积大德、干大事、成大器。

【陶继新】众所周知,中小学时期不仅是一个人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样的“窗口期”,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是一种难以弥补的空白。你们借助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经典复活,用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是实施德育的载体之一。因为它不但关注了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需求,同时也考虑到了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发展现状。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因需而学。这样,所谓的“识大势、立大志、积大德、干大事、成大器”就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变成了既有目标又有路径的德育指向。德育实践也会因过程的丰富而精彩纷呈!

立规矩:绝恶扬善

【苏东升】在德育实践中,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自信。结合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和“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根据义务教育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濮阳市第一中学学生违纪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在办学实践中严格执行。我在师生大会上不止一次讲到,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会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付出代价。濮阳一中的纪律是带电高压线,谁碰谁触电。当然,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规定》的出台,警示作用明显,强化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夯实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守规则、讲自律、有担当,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陶继新】严格落实《规定》,让纪律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则,“谁碰谁触电”,听起来似乎有点过严,其实不然。古人主张“小惩大诫”,这样,才能“履校灭趾,无咎”。看来,从严要求乃至惩罚,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爱,也是对学生更好的负责。从你们的实际执行效果也可以看出,《规定》的出台,让学生知道了“高压线”威力,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苏东升】针对因违纪受到处分的学生,学期初由政教科组织召开有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听家长谈受处分学生的假期表现,听受处分学生的心声,家校携手制订帮扶措施和成长目标。同时,我在座谈会上也诚挚地告诉家长和学生,处分不是目的,让学生吸取教训,知错就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目的。学校郑重承诺,如果处分期内学生没有再违反纪律,学校将撤销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不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撤销处分举措的实施,给违纪学生以希望、动力,让学生感觉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犯过错的学生弃恶扬善,主动、积极改正错误找到了恰切路径,也为文明校园的创建开辟了一条新路。

【陶继新】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不是目的,而是让其改正错误,尽量做到“不贰过”。看来,处分也需要“温度”,需要智慧。当把犯错误当成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的资源时,不但看待问题的视角变了,心态也变了,收获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这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学校就会既往不咎,自己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道德感是从“他律”到“自律”发展起来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实现自律,不是单纯用规则教育或惩罚教育就可以实现的,关键是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使其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机制。只有当学生对事物的意义有了自我理解和体悟后,才会将其转化为个人良好行为产生的本源力量。

【苏东升】是的,唤醒学生的本源力量,让学生主动发展,也是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的具体体现。只要学生懂得了学校的良苦用心,知道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对他们的终生关怀,是对他们一生健康发展的负责,学生就会产生无穷的向善的内驱力。2016年,学校的恶性欺凌事件已经杜绝,普通纠纷引起的打架事件仅有两起。如今的濮阳一中,校风日益淳朴,学风日益浓厚。“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办学理念的实施,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仅提升了办学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陶继新】从开始无视规矩甚至违反规矩,到后来的遵守规矩以至敬畏规矩,有些学生经历了一次甚至多次的心理阵痛与思想裂变。正是在这种阵痛与裂变中,规矩意识才定格在了他们的心里,其人生的境界才有了升华。其实,人之良知是生而有之的,只不过在某些生命节点上被遮蔽了而已。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不会再纠结于学生的品质之差,而会思考如何让其本来就有的良知再现出来。所以,不但要有育人之心,还要有育人之智。你们正是这样做的,于是就有了“校风日益淳朴,学风日益浓厚”的学校精神景观。

增活动:和谐身心

【苏东升】作为一名校长,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创办一所学生喜欢的理想学校。我不止一次地讲,理想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让学生无限向往、时时期盼:感觉寒暑假太长,感觉周末太长;期盼过学校生活,期盼见到老师、同学,期盼周一的到来。因此,我们在加强文化熏陶、思想引领、道德示范和组织各种兴趣特长班的同时,还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每年暑假,学校全体学生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养成了遵规守纪的好习惯。每年春天,我们都组织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远足活动,长达20多千米的远足活动,不仅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还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关爱和环保意识。每年五四青年节,我们都组织初三学生开展“十四岁集体生日暨离队入团活动”,14响鸣炮、庄严的仪式、青春誓言、老师及家长的寄语等,对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团的感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心理咨询室、自我成长体验室常年向学生开放。此外,初四年级的毕业课程、每年母亲节后的感恩日活动、每年末的道歉日活动、慈善一日捐的义卖活动及“广玉兰杯”诗歌诵读活动、歌咏比赛、科技活动等,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陶继新】初中生正值青春灿烂的年华,其在学校的生活不应当只有课堂学习,还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从而使其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无论是你们的学科教学还是课外活动,所创设与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皆致力于为学生的人格品性培养和生活品质发展提供最大空间与无限可能。你们的活动,正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设计的,像“十四岁集体生日暨离队入团活动”等,极具创意,会成为学生最美好的回忆。同时,你们的活动中还于无声处蕴含了做人的教育,让学生快快乐乐、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目前很多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已经不再开展远足一类的活动了。可是,如果真正从学生的生命成长角度考虑,从他们的真正安全尤其是一生安全角度考虑,这样的活动是极其必要的。任何学生都不可能蜗居于学校与家庭之中,最终会走向社会。所以,学校不能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而不让他们远足,而要精心安排,规避不安全因素,并让学生在远足中增强安全意识。远足活动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自信精神。这些都是学校课本中难以学到的,而又是人更好地成长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将知识、活动与经验融于日常生活,带领学生去认识、去探索,这带给学生的将是温和却强大的力量。

【苏东升】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我认为,知识可以传授,能力依靠训练,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依靠活动中的践行与体验来获得。丰富多彩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富含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同学间友好互助的美好,感受到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崇高,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这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放大学生的人生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继新】初中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渴望摆脱父母、教师看管式的教育,特别希望获得独立的自由空间,以满足人际交往、被需要、被重视的高层次精神需要。而你们的这些活动,恰恰为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所以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响应。同时,他们还在活动中有了“长大”的感觉,甚至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此外,这些活动还能引导学生主动适应集体生活,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懂得利人利己共同发展的道理。

【苏东升】学校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回归教育的本源,使学校的师生关系日益和谐、同学关系日益融洽。学生们喜欢老师,喜欢同伴,即使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发生了纠纷,他们也能妥善解决。当下,我国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体安全,其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更重要。当学生在学校感到心理安全了,他们才会喜欢学校,喜欢学校生活。

【陶继新】目前学校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相当严重。比如,有的教师因某些事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后,上课时会无意中迁怒于学生,甚至大发雷霆,让学生愉悦的心境瞬间布满阴云,不但降低了学习效率,还产生恐惧感,以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某些被教师“认定”为思想品质问题的,大都源于学生青春期生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成长问题。如果教师不加分析,“上纲上线”对学生进行批评乃至处分,就可能制造出一种极其不安全的心理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教师不但要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情怀,还要有爱的智慧,言传身教、耐心包容;要让学生在感受师爱的同时,拥有阳光的心态;要引导学生努力找寻生命的意义,逐渐完善人格。

扩途径:共筑美好

【苏东升】在抓好德育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就扩大同学们的课外阅读面进行了探索。围绕学校的德育校本教材,针对初一年级,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组织阅读内容;针对初二年级,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要求组织阅读内容;针对初三、初四年级,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组织阅读内容。将学校文学社社刊《龙韵报》作为学生发表课外阅读随笔的主要阵地。丰富的阅读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明素养。

【陶继新】目前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初中生产生了很大影响。较难辨识价值优劣的学生们,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则有可能误入歧途而浑然不知,以至影响其未来生命的走向。而那些只有说教的德育,又很难走入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的内心。而你们的课外读本,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同时,它的可读性、鲜活性与更接近学生心灵世界的编写风格,让学生读来兴味盎然、不忍释卷。内含于其中的价值取向,便“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可以说,达此境界,教育就真的成功了。

【苏东升】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德育系列课程的开设、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但是,学生的生活不仅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家庭,发生在社会,这就需要学校自觉地引领社区发展,做好全方位的学生德育工作。为此,我校以常年开设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家长学校为阵地,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每周二晚上都做家庭教育报告,并编撰家教读本《家校携手育英才》,而且学校课堂常年对家长开放,这不仅使学校获得了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提高了育人的合力,也赢得了家长、社会及各界朋友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

【陶继新】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长,但很多时候会因为家教观念与教育方法的失当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有的还与学校产生了矛盾。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著作《人的教育》中阐述:“为了引导儿童达到完善境界的完善的人的发展,学校与生活一致、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一致是首要的和绝对不可缺少的。”你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形成了家校共同体。家校和谐共进,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育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苏东升】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还特别注重发挥好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凡是涉及学生利益的事情,我们都会召开各级家长委员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组织学生参观“三李”精神展(李文祥、李连成、李全芳的坚守信念、淡泊名利、吃亏奉献、务实创新、忠诚履职、爱岗敬业的精神)、濮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等活动,家长都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陶继新】各级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改变了家校分离的现状,加深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友谊,这样,在解决学生的某些问题时,就容易达成共识。同时,它还强化了家长的责任意识,使家长认识到在培养孩子方面,他们不是配角,更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与学校一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4)》,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