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文化,实现和谐共生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打造生态文化,实现和谐共生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陶继新 胡爱红        更新时间:2020-03-22

打造生态文化,实现和谐共生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胡爱红,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校长兼书记。曾获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开拓者奖,并获得“全省教育普法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深耕在教育的沃土上。她一直以一颗初心对待教育工作、对待身边的教师与孩子。她是一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创新者,是一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家,更是一位躬耕教育、亲切温和的知心人。2008年至今,她带领舜耕小学开展生态化教育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营造生态教育文化,促进了师生、家长的和谐共生。

 

继舜勤耕有新意,生态文化育新人。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开展的生态化教育,以育人为根本,扣准时代发展的脉搏,构建了可知可感、有声有色、神奇和谐的舜耕生态。在这方生态里,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一个生命都能释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能量,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生态化教育十年岁月寻真谛

【胡爱红】舜耕小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坐落在“道德始祖”大舜曾经耕作过的古历山(今千佛山)脚下,是舜文化发祥地,校名有“继舜勤耕”之意。近年来,学校一直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引领,不断深入持续地进行生态教育实验,致力于办一所具有舜文化底蕴的现代生态学校。2008年,在“十一五”省级课题“以舜文化为底蕴的现代小学生态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引领下,构建了以课程、课堂、管理、家校社为主体的舜耕生态教育圈,搭建起学校生态化教育的基本框架。“十二五”期间,我们依然坚持生态化教育的办学方向,继续以省级课题“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深化研究”为引领,进一步深入对生态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力求在已有生态圈的基础上,以“深化研究”为主要途径,通过各项改革,使学校教育生态圈能够动态、健康运转,使生态化教育真正成为教师育人、学生成长、家校共育、学校发展的行为方式,形成舜耕独特的生态文化,形成“德育重体验、课程可选择、课堂留空间、管理重差异、家校一家亲”的舜耕教育新常态。近十年的根植与坚守,我们构建的教育生态从课堂延伸到课程,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乃至社会,构建了覆盖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大生态”。十年磨一剑,生态化教育已经在舜耕这方教育土壤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陶继新】大舜不但是道德高尚的代表,也是勤于劳作的典型,还具有生态化的特征。说其生态化,不只是因为他勤耕于原始状态下的田地,还有与天地合一的生命状态,其美德“诚于中,形于外”,让人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您与你们的师生不也是具备生态化的特点吗?课题的研究固然可贵,而你们本然就已经在生态的路上一直行走着。比如对于孩子的教育,遵循的是《中庸》开篇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且形成了你们的“修道”之“教”。也正因如此,尽管每个孩子的性格各异,特长不一,可是,他们都可以在你们学校这个教育沃土里健康成长,而且各美其美,彰显着生命的张力。以“继舜勤耕”内涵命名的舜耕小学,可谓名实相符。十年耕耘,十年努力,结出生态化教育的丰硕成果,当有“道法自然”与水到渠成之妙。

【胡爱红】是的,我们之所以选择生态化教育,一方面正如您所说,大舜早在远古时代就以躬耕历下、汲水泉城、禅让大禹的大智慧、大胸怀创造了农业生态和社会和谐。学校基于地缘优势和文化环境开展的舜文化教育与生态教育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我们追根求源,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唯分数至上的教育,目中无“人”,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体质和创造力,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尊重生命、尊重多样性、尊重选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热爱生命、自然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们紧扣“育人”这一目标,选择用生态化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我们遵循成长规律,正视师生、家长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每一个不同的生命打造合适的成长空间,润泽呵护,静待花开,让生命发展千姿百态,为成长积聚能量,为可持续发展奠基。

【陶继新】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的要义,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其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所以,教育应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向努力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据此,真正有效的教育本真上就是将人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所以,教育绝对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分,也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生;而是要关注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点,让其内在的生命力蓬勃而发。如若未能领悟于此,教育必然背道而驰。故而,所谓教育之爱,即对生命的热爱与理解——教师要心中有孩子,这不只是关心他们当下的学习,还要想方设法开启其未来的智慧大门;不只是关注当下的品德教育,还要瞩目其未来的人格生成。任何的拔苗助长,都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起来,所以,不能急功近利,诚如孔子所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胡爱红】是的,在生态化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行走了近十年,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始终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尊重——每一个、选择——多样化、空间——自主性。尊重,就是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在教育思想上,我们面向个体,关注每一个;选择,就是给予不同生命选择成长方向与方式的权利,在教育内容上,我们进行梯度化、多样化的设置;空间,就是创设利于生命成长的环境,而不过多干预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学习方式上,我们推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我们带领学生体验生活,重构德育内容;我们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升级课程体系;我们引领教师关注思维发展,拓展课堂空间;我们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教师,畅通专业成长之路;我们和家长、社会全面融合,构建动态平衡和谐的教育生态。

【陶继新】三个原则太好了!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教育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尊重其差异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曾说:“学生各不相同,其不同的程度超过了我们至今所能认识到的。总之,学生不会同样地成长起来。”因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想让不同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那么,最智慧的做法则给予他们自我成长与选择的权利,并为他们创设不同的发展平台。你们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宽松多样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自主成长变成了可能。尽管有的时候他们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领,可最高的学习智慧,不是教会,而是会学与会学,以至善学与乐学。这需要一个过程,恰如植物生长一样,要有一个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的过程。当学生所学的内容有了多样化与丰富性时,学习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那么,课程的设置与教师的成长,也就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在这个主动成长与更新求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就有了既具生态特点又有内在动力的生命价值实现的生命需求。

生态化德育唤醒学生自我

【胡爱红】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同的,我们的生态化德育就是关注了每个个体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今年3月份,我和学校的老师们在济南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一起参加了由我校2010级学生毕利亚主演的微电影《女儿的心愿》首映式。说起毕利亚,虽然她能歌善舞,但是性格却很内向。她第一次登台是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演出,当时她紧张得坐立不安,老师和同学们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之后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参加了学校的社团、“舜耕达人秀”展示、舜文化艺术节展演、“校园之星”评比等活动,还竞选了济南市小主人报的主持人,这些活动让她找到了自信,锻炼了自我,实现了梦想。

当然,毕利亚只是舜耕苗圃中的一株小苗,像她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举办个人画展的晓禹、开办钢琴专场演出的小、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冰上王子浩然、成立了个人手工作坊的晓彤……帮助孩子实现愿望,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发展每一个,绽放每一个,这就是我们生态化教育中的德育新常态。

【陶继新】生态化教育并不是说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根据其个性与特长,为其提供适宜个体成长的舞台,让其内在生命彰显出来。从毕利亚同学的成长来看,她本身能歌善舞,在主演微电影方面有其独特的秉赋。可是,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没有学校为她提供一次次展示的机会,她就不可能有那么一个精彩的首映式,也没有今天自信而幸福的毕利亚。我在农村当过农民,知道任何庄稼的成长,不但要将种子种到地里,还需要适时的施肥与浇水。这恰如学生的成长一样,只有学校教育为其提供必须的营养,才能更好的成长,然后去收获那令人欣慰的丰硕果实。

如您所说,不只是毕利亚,很多同学都有可能在不同的方面脱颖而出,给大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更重要的是,这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终生的铭记。而童年的生命状态,不只是为其当今烙印下痕迹,还会在其一生的行程中产生着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真正的教育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在为学生提供展示精彩生命舞台的同时,也为其未来注入了生命的活水,是育才,更是育人。

【胡爱红】是的,教育就要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以舜文化为底蕴、具有国际视野、身心两健的舜耕学子”。近年来我们形成了主题式、体验式、个性化的生态化德育新常态。主题式指的是搭设德育活动的框架,我校每年开展舜德、舜采、舜娃、舜志四大系列12大主题活动,舜德塑美德,舜采搭平台,舜娃重实践,舜志重仪式,丰富而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贯穿整个学年;体验式是德育内化的方式,我们为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中创情境,设岗位、让他们演角色、多体验,多感悟,促进主动参与和能力提升,带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就是激发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潜力,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我们打造了校园之星、舜耕达人、校园吉尼斯等多样化的个性舞台,尊重差异,张扬个性,为每个生命的成长开拓广阔空间。

【陶继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并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你们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体验在心,而且也多能形成良好的效果。孔子的德育,更多是实践德育,不说空话、假话与大话,让他的弟子在实践体验中实现人格的升华。他说:“力行近乎仁。”德育,尤其需要行,尤其需要亲身体验的行;基于体验,发展主题式德育活动,不但具有系列化、持续性的特点,而且目的明确,效果明显,它对于学生持续成长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由此,更是深入推进个性化德育活动,在关注不同特质学生的时候,也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以至是在幸福的状态下抵达到德育的目标。主题化的整体场境、体验化的行动逻辑与个性化的发展向度,必然使得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立体而饱满、深刻而丰盈。

生态化课程张扬学生个性

【胡爱红】生态化课程应当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应当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到有利于成长的那份阳光雨露。在我们的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2011年9月,新学期的选修课程报名开始了。在热闹的操场上孩子们一个个手拿报名表,兴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当时,我发现其中有一个孩子由于没能参选,十分沮丧,流下了眼泪。这时,几个孩子跑到我身旁着急地问,“胡校长,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同学能参加呢?我们也想参加,你有什么办法吗?”他们的话触动了我,我答应他们:“我一定想办法帮你们实现愿望!”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生态化课程实施实现了4个时段、20个专用教室、30多个选择机会、81个社团项目、100余名导师、200多位家长、2303名学生全部参与选修课程……这一串数字记录了我们课程改革的新步伐,实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心仪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进专用教室,让每一位教师都发挥特长,开发课程的崭新局面。

【陶继新】胡校长,看了您的这些话,感动不已!为了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你们开设了这么多课程。这要有更多的教师,更多的教学设备,更多的教室,开发更多的课程等。这其中的艰难,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啊!如果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您与老师们是不可能找这么多的“麻烦”,费这么多“周折”的。可是,您与老师们的教育情怀,让所有的“麻烦”与“周折”都变成了群体向上的精神凝聚力,也让您与老师们有了更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又转化为学生更好成长的生命能量,让他们有了幸福的童年,并为未来生命成长点燃了亮色。

【胡爱红】确实如您所说,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基于“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课程建设经历了若干次优化升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2+X课程”。“2”是指2门“必修”课程,即传承舜耕特色教育的“舜文化”与“英语”两门课程。这两门必修课程面向1-6年级学生全面开设,在研究内容设置上按年级实现梯度上升,逐步培养学生的舜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X”是根据“教师即课程、学生需要即课程、资源即课程”的课程开发理念,构建了包括“琴棋书画茶食歌陶艺舞”等动态选修课程81门,供学生选择。我们还创意性设计了“课程通关证”进行个性化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了快乐选择、快乐学习的那份阳光雨露。从“课程选择学生”到“学生选择课程”,形成了多样化、可选择的生态化课程新常态。

【陶继新】舜文化”是你们的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你们在开发课程、享受课程中,还感受到了大舜至孝至善的美德,并在无形之中将这种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非常欣赏您所说的“教师即课程、学生需要即课程、资源即课程”,师生不应当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课程需要的构建者。其实,真正好的课程,不是先有课程再有师生,而应当是先有师生再有课程。不少时候,教师则成了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时候也就有了驾轻就熟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所选,也就有了兴趣,学起来的效率当然就高。于是,课程就不再是“死”的,而像水一样流动不居,生态主义课程观就是将人、自然、社会与文化视作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课程寓于全部生活才能显示它的特殊魅力,也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于此,引导儿童诗意的栖居于生活世界,并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才能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变成了积极求索、生成人格的幸福的追求。

生态化课堂让学生好学乐学

【胡爱红】雷夫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我们的老师说,是自主空间。自主空间的多少,决定了孩子们的面貌和气度;自主空间的多少,决定了孩子们终身的素养。在课堂的改革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留足新空间、静待新成长”的理念,新空间即“自主参与空间和思维推进空间”两大空间,通过“前置思考、综合问题、分层练习、自设活动、耐心等待”的“五种手段”,实现了空间广阔、思维推进的生态化课堂新常态。

【陶继新】自主参与空间越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益也就越大。这种良性的循环,会大大将学生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让生命有了别样的美丽与精彩。思维的空间越大,学生学习就越深入,不只是对知识的深层认识,更有思维的深层次跃进。思维的活跃,打开的是学生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大门,从而让“学贵有疑”与“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变成现实。这些,恰恰是学习的高层境界,是孩子们一生受用的资本。

【胡爱红】您说的这种学习的高层境界,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在生态化课堂的探究实践中,我们力求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各学科立足学科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如,语文学科确立了“学导式”研究主题,制定自主学习单,进行单元整合、大量阅读的研究;数学学科进行了“探究前置”的研究,确定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讨论点的设计”“自设主题活动”等研究点,将生态化课堂的理念进行深化。

崔曼丽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这一课后,设置了主题活动“大明湖水域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上网查查,就知道答案了。崔老师启发大家分小组进行研究。这一问题的研究,给学生留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绘制示意图、研析示意图、科学计算、验证计算结果。绘制示意图时他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利用航拍器进行实地拍摄、通过网络查询、利用家长资源等,最终绘制出符合实际、便于研究计算的示意图。研析示意图时,充分利用数学课上所学的组合图形面积,利用割补法将不规则的图形整理成便于计算的几部分。计算时,虽然计算量较大,但是学生依然精确计算出结果58.2752公顷,与官方网站公布的58公顷十分接近。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语文老师将写作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学生习作流露出满满的真情实感;英语老师开展戏剧教学,将课堂搬到了舞台,达到了英语学习的愉快体验;美术老师打破在课堂上临摹画作的传统模式,开展主题创作,童心童趣跃然纸上……这样的课堂为学生留有思维推进、自主参与的空间,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帮助他们腾飞。

【陶继新】崔曼丽老师设计的“大明湖水域面积是多少”主题活动极具挑战性,也有相当的难度。然而,就是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一般化的教学,教师大多采取单一的思维向度进行对某个问题进行解析,答案也多是单一的;现在则大大不同了,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就有一个思维向度,有的一个学生还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维向度,全班同学就有了几十个以至更多的思维向度。于是,思维被彻底激活,解决的路径与方案也各有招数。究竟哪一个更准确、更便捷,这也许是老师事前难以想到的了,这让我们想到起了韩愈之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同时,它何止让学生思维的向度大大拓展,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智慧探索的品质。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要把人的心灵唤醒。”而这种“唤醒理论”中所强调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尽办法将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诱发出来,点亮、唤醒他们心中的所有渴望和潜能。这就不单单是学习知识了,而是有了思维的向度的几何基数的增加,以及智慧的开启与形成。而这,恰恰是高品质的学习,也是一个人能够拥有大境界的必备素养。

生态化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出彩

【胡爱红】陶总对于高品质学习的论述非常深刻!要培养学生的“大境界”,教师必须有“大境界”。我一直认为,学校怎样管理教师,教师就会怎样管理学生。校长心中装着“每一个”教师,教师心中就会装着“每一个”学生。生态化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在生态化管理中成长起来的教师。生态化管理要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就要满足教师的个性差异化发展。为“每一个”的成长营造宽松环境,为“每一个”的绽放搭建舞台。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一五”生态化管理新机制。即以年级组为一个基础组织机构,以“星级评价体系”为一个激励机制,以“师道研究会”为引领的学研共同体、首班工作室、专家引领、个人小课题研究、师徒结对为五个发展机制,促进教师梯度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形成了尊重差异、人人出彩的生态化管理新常态。

【陶继新】促进教师梯度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具有生态的特点,因为所有教师不可能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有梯度是正常的,即使每个教师都在发展,也依然会有梯度。有梯度不是要老师们安于现状,而是让不同梯度的教师都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发展。人生而有异,学而亦是有异,单一化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不同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而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则不然,它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进而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节点。当老师们人人都能出彩的时候,学校也就有了百花争艳的美妙,学生也就享受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

【胡爱红】是的,“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尊重差异的“一一五”管理机制,让很多老师找准了基于自身特长的发展之路,人人有故事,人人都精彩。一位老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说,“舜耕家园是一片肥沃而神奇的土地,老师就是成长在这片土地的种子。无论什么样的种子,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自己扎根,汲取水源,吸收养料,朝着充满阳光的方向成长。”

老师们有这样蓬勃向上的动力,还来自于舜耕校园温馨浓郁的“家文化”。每年的“家和万事兴”新年联欢会,是舜耕人共同迎接新春的快乐记忆;每月的“大舜论坛”是舜耕人分享教育幸福的美好时刻;每届的“舜耕风云人物”揭晓与颁奖仪式,是铭记舜耕人辛勤耕耘的难忘盛典。“舜耕硬汉”“最佳新人”“励志团队”……这些评选完全是老师们自发创意、推举、评选的结果,特别关注平凡岗位上每一位老师的付出,更加闪光,更加温暖,更加深刻。

【陶继新】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鼓励,同样,教师的发展也需要学校领导的激励。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有的还可以成为名师、名家。何为名师?那么,怎样才能抵达这一理想的境界呢?除了自身内在需要之外,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个重要元素,即长期形成的一种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气场,它会让身在其中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积极向上的要求,生成生命突围的欲求。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正是舜耕小学的这种精神场域,才有了更多老师们的群星灿烂,才有了舜耕小学的蒸蒸日上。

生态化家校社营造和谐教育生态

【胡爱红】生态化教育并不只局限于学校之内,“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营造校内外动态、平衡、和谐的教育生态”是我们生态化教育的美好愿景。我们打造“舜友联合会”这一新型家委会,探索并总结出了家长及社会资源全面融入学校教育的336机制:即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机构;完善“家长代表大会、工作例会、考核会”三会制度;锻造“家长护卫队、爸爸俱乐部、舜娃走泉城、亲子运动会、家长宣讲团、家长节”六项品牌工作。我们以诚意和行动,尊重家长,信任家长,引领广大家长真正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民主监督,全面落实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议权和管理权”五项权利,形成了全面融入、亲如一家的生态化家校社的新常态。

【陶继新】德国教育哲学家福禄培尔在其著作《人的教育》中阐述:“学校与生活一致,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一致。”可以说,在为学生更好成长方面,家校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即强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对话、打通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隐形屏蔽,形成“校—社—家”全教育场域,这无疑是实现学生更好成长与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凝聚家校双方,为了抵达这个目标而共同行进呢?你们的经验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在一些学校之所以与家长发生矛盾,很多时候是由于家长不知情而造成的。你们赋予家长知情权后,很多矛盾也就在起始阶段自生自灭了。但这只是家校和谐的低层次状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再赋予家长参与权、监督权、评议权与管理权后,他们才能和老师一样,成为学校的主人,把学校的发展与孩子的成长当成份内之事,以至在与老师一样兢兢业业工作的时候,非但不会感到是额外负担,反而会感到是一种必须的担当,甚至还会生成自豪感。有的时候,他们还会不怕辛劳、甚至不怕风险地带领孩子走出校门,走向自然与社会,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活动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必须课。这样,家校和谐就有了高品位的生态特点,也上升到了一个高层境界。

【胡爱红】的确如此,我们和家长从分担到分享,从整合到融合,从共赢到共生,家长已成为舜耕教育最坚定的同盟军。每年的12月25日,不仅是圣诞节,还是学校专为家长举办的“家长节”。2015年的第五届家长节上,四位妈妈的组合登上了论坛展示的舞台。她们是2012级4班的家委会骨干成员,她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辣妈联盟”。展示中,大家看到了四年来她们和班主任老师携手为孩子们策划组织的“快乐读书”拓展阅读活动、“分享济南,拥抱春天”周末游园活动、“游济南青山,赏泉城美景”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度的元旦联欢会、亲子运动会……四位妈妈激情四射地说,“虽然家校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儿,但是像舜耕小学这样能将两者融合得如此透彻的,却是不多。我的家校,我的家,将学校做成学生心中的家,我们都是舜耕一家人!”

辣妈联盟是舜耕45个班级家委会各自精彩的一个缩影。目前,通过三级家委会,实现了有能力的家长走进来,家校矛盾有了调解员;有时间的家长动起来,校园安全队伍有了志愿者;有特长的家长教起来,助力学校课程开发;师生和家长嗨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家校工作;家长和学校工作全面互动起来,参与学校教育的管理、监督、评价。家长和学校、和老师的关系可以说是“从最初的携手发展到今日的无缝隙对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曾专题报道过“舜友联合会”的成功经验。在“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专项培训”中,舜友会应邀面向十七地市进行专题讲座。我曾被邀请赴北京史家小学、厦门中国教育学会学术论坛、杭州生态好教育论坛等进行经验交流,学校被授予“中国家长学校百校联盟示范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来校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陶继新】你们的家校合作之所以精彩纷呈,极具创意,当是家校双方精诚合作的结晶,也显现了双方的创造力。而且,这不是部分教师与个别家长的合作共赢,而是全体教师与家长们的联手共进。正像学生积极思维之后有无数个思维向度一样,全体教师与家长积极思维也会产生更多的思维向度,也会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奇思妙想。从这个视角说,这还不只是和谐了家校关系,还让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不经意间根植到了教师与家长的心里,并“于无声处”影响到孩子们。所以,众多媒体报道,上级领导的表扬,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秉持生态定力,凸显生态智慧

【胡爱红】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对生态化教育近十年的探索追求,我们不仅在德育、课程、课堂、管理、家校社五个领域形成了教育的新常态,更重要的是,生态化教育在舜耕已转化成了一种可知可感、自觉自信的生态教育文化,成为了每一个舜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她既凝结在教育教学的每一空间,又渗透于每一个舜耕人的气质之中。在这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快快乐乐的,每一位老师的发展都是充满希望的,每一种人际关系都是和和美美的,每一项工作都是自主自觉并充满创意的。

【陶继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校文化了。那么,什么是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莱德在《学校是什么》一书中曾说:“学校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而学校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群体凝聚而成的文化,并去改变人,即“化”人。而且,这种“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它可以内化成一种习惯,升华成一种品质,外化出一种行为。美国学者罗伯特·G·欧文斯更是在其《教育组织行为学》中阐述,一个优质的学校存在着一种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它包含了与教师文化相同的基本因素,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人工环境等等。这些因素无论对于学校发展还是学生成长,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形成一种学校组织的文化和气候渗透,拥有一份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也就有了长足发展的内在动力。

【胡爱红】舜耕生态中,有适宜每一个成长的土壤、有适宜多样选择的空间、更有孕育梦想、实现梦想的无限可能。每一个生命在舜耕生态里精彩绽放,学校也得到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学会、研究会的高度认可:国际生态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示范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实验基地、中国家长学校百校联盟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济南市文明单位、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示范基地等奖项接踵而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来到我校考察时,用“别开生面”“出乎意料”来评价舜耕的创新教育,并建议学校一定要把好的经验推向全国。

【陶继新】荣誉的获得当在情理之中,未来还会获取相应的荣誉;因为有奋斗就有收获,这是一个天地规则。领导的鼓励不会让你们骄傲自满,反而会激励你们更加努力;因为这是您的品质,也是学校师生及其家长的品质。品质可以锻造辉煌,也可以锻造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尤其是一种可以滋养生命的精神资产。它会让舜耕小学持续不断地发展与超越,走向更加明丽的未来。

【胡爱红】感谢陶总的鼓励与祝福,生态化教育的确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更加明丽的未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将秉持生态定力,凸显生态智慧,实现和谐共生,让生命之舟在生态化教育的春水里不断扬帆起航!

【陶继新】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可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多么重要啊!正因如此,你们会走得更好,从校长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会在生态化教育进程中继续努力,去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4)》,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