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仁之道,曰仁与义” ——育人先育德的河北省冀州中学
“立仁之道,曰仁与义” ——育人先育德的河北省冀州中学
作者:陶继新 周景月        更新时间:2020-03-22

“立仁之道,曰仁与义”

——育人先育德的河北省冀州中学


 

周景月,中学高级教师。河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1984年参加工作。1998年担任河北省冀州中学副校长,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治校”工作思路,年年有创新,建立起新常态下的德育工作机制,为学校摘获了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德育示范校、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冀州中学不是只盯“分数”,而是抓住“育人先育德”这个纲领,实施渗透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学生成长搭建各种舞台,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出彩冀中人”“我的大学梦”“学绅士、做淑女”“学雷锋”以及宿舍文化比赛、新生授班旗、远足拉练等活动,从而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示范校”。

常态机制  润物无声

【周景月】学生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冀州中学,学生不但要成才,考上理想的大学,更要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为以后步入社会、立身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原则,秉持欲求真知,先学做人,以做人教育,引领求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并重,建立起新常态下的德育工作机制。

【陶继新】《周易》有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看来,我们的古人就特别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就是要关注做人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具有仁义的品质。不然,即使学高八斗,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甚至出现学识越高,对社会危害越大的情况。你们坚持“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原则,可以说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周景月】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他实质上是在强调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如何得到凸显和尊重,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始终是需要教育者着力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观念的转变,更在于找到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行之有效的路径,持之以恒地抓好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保证自我教育的效果。我们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学生自治值周管理办法》,实行学生值周上岗制度,在学校教育处宏观指导下,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每周由一个班的学生负责维持打饭秩序,检查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纪律,值周同学每天在教研楼和教学楼门口站立文明岗,与老师、同学互致问候,同时学生会、团委会学生干部认真对值周班的值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值周班随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这样,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发挥相互监督的职能,规范和约束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亲身体会管理他人的不易,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陶继新】学生不仅是学校的被管理者,也应当是学校的管理者,让学生自我管理之后,他们不但可以发挥好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校主人翁的意识。这样,管理就成了自己的份内之事,就成了必须做好的事情。而且,学生本然就具备管理的能力,只不过有的时候学校领导与教师包管太多而让这种能力处于沉睡状态而已。相反,如果激发这种潜能,让学生走到管理的前台,他们就会自觉地维护学校的制度,以至升华为对制度的敬畏之情。

【周景月】坚定不移夯实德育常规。育人先育德,成人先做人。德育新常态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德育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从学生最基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抓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离不开宣传说教,但德育不等于宣传说教。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狠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才是德育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因此,我们始终致力于将文明、礼貌、卫生、安全、守纪等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抓细、抓实、抓到位。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无缝隙管理的德育新模式,学生自治管理、学校行政管理、班主任管理、教育处和年级部人员管理、德育指导教师管理、全体教职工的全员管理,这六项管理构成了无缝隙管理的整个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成为我校学生管理的特色。

【陶继新】养成教育从形式上看大多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所在。学生中的很多问题,大多与习惯不好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习惯养成既有小的特点,也有反复的特征。如果走进一所学校,看到了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自行车乱放、就餐混乱等不良习惯,第一印象就会感到这所学校不文明。正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才让一个真正的管理者感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从小抓起,从细处抓起,既要细心,还要有耐心。久而久之,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言谈举止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但会让学生受益于当下,还会让他们受益于终生。

分层德育  宽严相济

【周景月】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突出阶段重点,实施分层德育,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学校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层推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创建新常态下的分层德育工作。我们学校将高中三年的德育内容按年级分别有所侧重,并逐步深化,形成系列。高一新生从军训开始,全面接受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和挫折教育,逐步明确现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高二学生重点接受道德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信仰,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高三则加强理想前途教育,树立正确的信念,把个人理想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学校还坚持开展“十大学星”“文艺之星”“卫生之星”“优秀校级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行为规范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的评选活动,定期把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典型人(事)通过光荣榜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风气。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每年均在3000件以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典型,另外,还有培养出一大批省、市、县级“优秀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陶继新】分层推进,形成系列,既抓住了每个年级段德育的重点,又容易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因为德育更多不是说在口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的,所以,实践德育的效果往往更加突出。为学生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典范,不但激活了学生力求进步的内在动力,还会让学生在正能量的磁场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青年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大多希望自己能够获取佳绩。你们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种舞台,让你追我赶与良性竞争变成一种自我需求,从而让生命更具活力与风采。

【周景月】宽严相济,给学生以爱的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接受,而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心灵的交流与碰撞,教育应该且必须以爱为基石,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其综合效益,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坚持重教育,慎处罚,对待学生的违纪或情绪波动,通过近距离沟通、倾心交流、家校互动等方式,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定期召开班级联席分析会,逐个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状况,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陶继新】宽与严合理运用,把握好尺度,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气。严要求与爱学生并不矛盾,“严”,树立威望;“爱”,亲和学生,甚至是有着内在的和谐。正是因为爱,才有了对学生的更高期待,更加严格的要求。不过,外在的严,是以和谐为基点的,是以学生可以教育好可以发展好为前提的。所以,不能草率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而应当慎重对待,沟通多于责备。这样,即使对学生要求严了,他们也会因为知道是爱他们而心存感恩。这也许就是宽严相济的魅力所在吧。

开展活动  培育美德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周景月】理想引领人生,一个人没有理想如暗夜独行,生活必然陷入迷茫和困惑的泥淖。在信仰缺失和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树立理想,明确人生的努力方向,用理想引领生活,用理想点燃激情,使每个学生成为拥有浪漫情怀的追梦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是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冀州中学全体师生在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描绘的中国梦的感召下,紧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时代主题,开展了“中国梦,我的大学梦——让梦想引领现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板报评比、班旗授旗仪式、征文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

【陶继新】中国梦就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你们学校把大学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一心报国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斗志和情怀。高中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没有梦想,就少了激情,少了追求。你们所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心灵泉水滋润的呼唤和渴望,是一种纯洁精神的感染。这不但让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让学生在激情洋溢中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教育,其良好品质,在活动中就不知不觉形成了。

【周景月】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绅士、做淑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主任会议、培训等形式,从师德师风师言师行教育入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管理经验赢得广大班主任老师的认同和参与。激发、培养班主任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组织“现代绅士淑女”板报、辩论会,“争做绅士淑女”征文比赛等,让学生以“绅士、淑女”为目标,学习文明礼仪常识,杜绝不良习惯,提高个人修养,为学生在校三年乃至整个人生过程中培育良好的气质和形象。

【陶继新】绅士、淑女是一种风范,一种精神。在学识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知识;在人格上,通情达理,宽仁大度,自信自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省。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绅士、淑女呢?既要文,也要质,因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所以,要让他们有文化,还要让他们质朴善良,懂得做人之本,本立才能道生。这些也许与高考成绩没有多少关系,可是,却与他们的整个生命成长有着不解之缘。因为他们毕竟是要走向社会的,一个文明之士,在社会上是会受到人们欢迎的。即使在学校里,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同学们也会对其“高看一眼”。所以,以培养“绅士、淑女”为目标的教育,是塑造生命的高层境界,是一件利在当下,功在未来的好事情。

【周景月】寓教育于活动,润物无声。开展“相约春天,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闪光”主题教育活动。为弘扬雷锋精神,进入三月份,我们开展多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五块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弘扬雷锋精神 参与志愿服务 争当文明使者”等学雷锋标语,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在三餐和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日记》《雷锋家乡春常在》等歌曲。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这一天全体同学行动起来,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打水、表演节目,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学校还组织开展“像雷锋那样做人”演讲比赛、“学习雷锋精神,创建和谐校园”征文比赛、学雷锋做好事等系列活动。

【陶继新】雷锋精神有着永恒的意义,可是,当下的学生对于雷锋事迹已经知之甚少。你们所开展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搜索雷锋的故事,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处。这个过程,慢慢地发酵成心灵的诱惑,也就是受教育的过程。他们在演讲与写征文的时候,就有了“情动而辞发”之妙。当学雷锋由心动变成行动的时候,雷锋的形象就会矗立在学生的心里。在日常生活中,在净土上应该守住什么?崇拜、模仿什么?已不再迷茫。他们做每一件好事的时候,都会在心里产生一种美好的感情,健康的人格形成 进而升华成一种品质。所谓好的教育,也就这样自然生成了。

【周景月】举行宿舍文化节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建设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为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冀中学子的宿舍文化品位。我们定期组织开展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每次历时一个半月,包括学生宿舍装饰大赛、优秀舍长评选、“我爱我家”演讲比赛、“我的宿舍情缘”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同学们通过参加活动,进一步弘扬校园文化,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增强遵纪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宿舍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同学们的行为也比以前更加规范,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同学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陶继新】你们的学生宿舍已经成为一个“弘德致美,和谐温馨”的文化景点,而且,这个景点是由学生自己布置与构建的。没有统一要求,却有共通的行动。学生的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品位也由此彰显。于是,宿舍不只有了整洁之美,还有了文化之雅。这才是绅士文明修养的居住之处,这才是淑女陶冶情操的修炼之地。

【周景月】每年4月份,我校都举行以“感恩、成长、梦想、责任”为主题的感恩仪式,以“行感恩礼、家长学生互赠感恩信、拥抱父母老师”、“感恩宣誓”为主要环节,全体同学面向自己最亲、最爱、最敬的家长、老师郑重地鞠下三个躬、发自内心地喊出“爸爸妈妈您辛苦、老师您辛苦了”,来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对老师培育之恩的深深谢意。此项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拉近了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陶继新】在这个特殊的场合,老师与家长接受学生感恩礼的时候,心情一定是澎湃激荡的,为师与为人父母的那份幸福感自然油然而生。而学生也会触景生情,感谢感恩之心也就有了情动于衷的流动。其实,几乎没有教师与父母不爱学生的,学生对教师与家长也多有感激之情。可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载体,没有生命的感悟,这种感情往往被埋藏起来,甚至有可能被淡化。而活动与仪式,则将这种感情激活,并形成一种与美德相系的品格。

【周景月】举行“迎双节”主题教育活动。9月份,为迎接中秋节和教师节的到来,围绕“感恩老师、祝福亲人、立志成才”这一内容,组织学生给老师或父母写一封“感恩信”;举行“感恩父母”演讲比赛。同学们还以班为单位,广泛开展我为老师做好事和为父母尽孝心活动。他们在班长、团书等班干部的带领下,走访科任教师,自制贺卡,给老师送慰问信,为老师准备一杯开水等。学生利用放假回家的机会,亲身感受父母的工作环境、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理解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协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理自立能力,激发了他们感恩老师,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陶继新】感恩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格高下的标准之一。可是,当下的学生对此已经渐行渐远。你们开展的活动,是浣洗心灵的一泓清水,是加快酝酿春天的步伐,让感恩回到学生的视野以至心里面。他们对教师的感恩言行,在教师心里播种下的是美好的感觉。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感恩之举而更爱学生。师生这种因爱相生的感情,不但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而且也会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孝为德之本。而感恩父母培养的则是学生的孝敬美德,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了这个本,才能有立身之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体贴、关心、理解、帮助父母,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敬爱之情都没有的话,就很难谈到爱社会爱祖国。即使满腹才华,学富五车又有何用?儒家的修身之后,就是齐家,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只有让学生拥有一颗“孝心”,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二、举行班旗授旗仪式

【周景月】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后,我们都举行班旗授旗仪式。班旗设计是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自发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班的班旗图案寓意深刻、既有时代气息,又有青春色彩。伴着激昂的乐曲,各班旗手高举班旗,带领本班同学,向全体领导、全校师生展示各班班旗,展现班级风采。授旗仪式是学校“一个班一面旗”德育特色的一次升华,提高了同学们对班级的向心力,增强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良好氛围。

【陶继新】同学自己设计一面寓意深远、凝聚集体智慧结晶的班旗,不但会让不同的班旗各具特色,还会让学生的感情融入其中。同时,这其中也有竞争的况味,喜欢“燃烧”的少男少女们都不希望自己设计的班旗在全校“展示”中失去光华。这样,从生命的源头走出,班旗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这样的德育,也像班旗一样,有了“这一个”的团结协作、不懈努力的特色。

三、举行歌咏比赛

【周景月】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生才艺,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每年5月4日和元旦,我校都举行“五四青年艺术节”和“元旦歌咏比赛”,以展现冀州中学师生的凝聚力以及积极向上、健康昂扬的精神面貌,唱响了和谐冀中的主题曲。

【陶继新】好的歌曲不但有音乐之美,也有教化之妙。孔子之所以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就是因为它有两者兼具之美。因为这样的歌曲,会让学生在产生美感的时候,也受到了思想的熏染。校园文化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展现的舞台,你们学生所唱响的是激扬斗志与积极向上之歌。以歌声的形式唱出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以歌声启迪道德智慧。

四、举行远足拉练活动

【周景月】每年九月份,我们都举行“青春励志环湖行”远足拉练活动,让同学们接受一次体能和精神的双重洗礼。远足拉练行程30多公里,对有些出门就坐车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挑战,是一次意志的磨炼。这一路上同学们要自背食品,还要克服太阳的照射,有些娇生惯养的同学在其它同学的鼓励帮助下也走完了全程,无一人坐车回来。远足拉练活动让同学们的意志得到了磨炼,这也是他们人生的一次进步,从而在学习上也渐渐地学会克服困难。

【陶继新】受安全因素的影响,现在举行远足活动的已经很少了。可是,如果因噎废食而不举行这些活动,学生难道就真的安全了吗?事实上,你们所举行的这些活动,反而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强化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并让他们更加安全。同学们在历练中,互相鼓励,相互帮扶,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时,这种远足拉练,还有他们的体能和意志品质的磨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品味到了决不放弃的超越意义。它不再仅是一次远足之行,还会积淀成一种“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志品质。而学生要想更好地走向未来,这种品质恰恰是必不可少的。

五、举行“出彩冀中人”活动

【周景月】针对许多学生在生活上贪图享受,学习上怕吃苦,不专心,逃避高中学习的现状,我们审时度势,适时开展了“出彩冀中人”活动,引导学生以争学习成绩之优、树文明道德之风为奋斗目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涌现出了自愿放弃学业,照顾身患癌症养父的孝女韩娜等一批先进典型。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两次报道了韩娜的孝心事迹,冀州市政府授予她“冀州市十大楷模”荣誉称号。

【陶继新】韩娜的事迹感人至深,这不仅是她本人的荣耀,也是你们学校的骄傲。你们好的学校教育,与她本人优秀的品质和谐为一,才有了这种“出彩”之美。而高中时代,是一个人生命的转折点,这一步走得好,有了信仰、追求和心中的楷模,就会点燃命运的光环,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就更能产生影响力。你们表彰一个韩娜,会有更多的“韩娜”出现,从而激励学生学生自觉地做最美的自己。当“出彩”的冀中学生都在传递正能量时,学校也有了更好发展的前景。

法制教育  提升素养

【周景月】我们积极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树立学生的宪法意识,进一步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形成全校上下自觉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学校在“宪法日”来临之际,制作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系列图片展牌,在教学楼前广场展出。法制展览分“宪法知识”“依法治国十大亮点解读”“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等三大部分十个板块,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我们适时地开展了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法与我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法制讲座、法制主题班会、宪法知识黑板报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法制素养。

【陶继新】法制教育意义深远。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都不能挑战法律。遵纪守法,在法律面前,人要有一种敬畏感。现在中国正在构建法治社会,人们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作为中国人,是一定要学好宪法的,不然,就很难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其法制意识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公民意识的好坏。你们让法制进入校园,在学校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教育,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这样,未来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有可能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以文化人  渗透教育

【周景月】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没有文化,民族难以自立;同样,一所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没有文化,学校就失去了根基和底蕴。着力打造文化校园,用文化浸润学生的生命,用精神感召、引领学生的生命航程,是我们育人工作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学校一直坚持建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我们以弘扬大教育家孙敬刻苦学习精神,培育祖国栋梁为主题,以“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道路都在育人”为基点,先后建设了校史展室、孙敬园、班级誓言展牌、孙敬长廊、光彩展室等,切实将对学生的教育融入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当中。学校的各个部位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无废弃物乱扔现象,处处彰显着冀中师生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陶继新】校园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教育意义重大,它有着以文“化”人的作用。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都能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滋养的作用。身处其中的学生因文而“化”,悄悄留在灵魂的深处。只不过这里的“化”少了直白,多了含蓄,多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同时,环境作用于人的时候,人也反作用于环境。你们学生有了良好习惯的时候,会让文化环境越来越优化,越来越有品位。

收获成果  未来更美

【周景月】现在,学校学生面貌不断发生着变化,学绅士、做淑女成为学生的行为目标,文明高雅的清风吹拂着校园,良好的校风已经形成。学校多次被衡水市教育局命名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德育示范校”。

【陶继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个天地规则。你们在德育上如此用心尽力,当然也就结出了这么丰硕的成果了。而更可喜的是,你们并没满足于当下的荣誉,而是继续努力,用责任与智慧,在向更高的层次进军。相信冀州中学德育工作的未来,会是一个更加美好的风景。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4)》,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