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海洋特质的学子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小学的海洋教育
培养具有海洋特质的学子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小学的海洋教育
作者:陶继新 阎志清        更新时间:2020-03-22

培养具有海洋特质的学子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小学的海洋教育


 

阎志清,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小学校长,青岛市首批名校长工程人选,曾获全国优秀校长、青岛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学校被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3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曾入选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组织的“全国百所风采校园”。

他主持的两项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十余万字的文章,并出版《五指教育润幸福童年》、《写给农村儿童家长》等著作。

 

编者按: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小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近几年来,在阎志清校长的引领下,学校在保持优质教育的同时,立足海洋教育资源优势,以立体化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自由舒展的成长;以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做阳光博达的现代人,为学校开辟了广阔而美好的前景。从学校的办学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勇于承担、勇于创新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在感慨他们的绝技与魄力的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心灵深处对学生本能、活动和生活的高度尊重。

陶继新先生与阎志清校长的这篇对话,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选择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

【阎志清】石老人村的名字由来于崂山南海边一块酷似老人的石礁,古老的“石老人传说”凄美而动人,“石老人”一家父慈子孝之情无不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感叹。他们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鼓舞激励着后人,成为千古佳话。千百年来,“石老人”既目睹了大海的潮起与潮落,也目睹了山海之间一所现代化学校的崛起。石老人小学始建于1932年,学校临海,学生多为渔民的后代,我们希望用海洋的精神和情怀来办学,打造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培养具有海洋特质的学子。

【陶继新】石老人虽系传说,却有着生活的基础。当地人辛勤而慈善,才有了石老人千古美谈的故事。这一美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反而愈来愈让人们久久怀念。这说明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也希望像石老人一家一样,父慈子孝。这与面临的大海,有着内在的维系。大海容纳万物的胸怀,不捐细流的精神,与石老人一样,昭示出一种境界。你们希望用海洋的精神和情怀来办学,并由此打造属于你们的学校文化个性,当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阎志清】我们认为,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它的形成取决于校长对学校历史文化传统、时代变化、师生状态等的正确理解与把握。由此形成的办学理念和相关的文化追求,必须体现在全校师生各自的日常教育实践中。这种文化个性的营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校长要善于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整个校园充满创造的激情与活力。

于是,我们确立了“有教无类,尊重差异,扬长补短,育成其所”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守正出新,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并以“方寸海纳,至爱尽责”为校训。既挖掘了自身的海洋特质,又提炼解读了古老的“石老人传说”的情感精髓,准确的凸显了我校的特质与属性。

学校的每一项物质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均立足于“海洋”,以其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的能力。即使是校园内的景点,也都赋予了一定的海文化内涵。这样,景点就会变成一本无字之书,时刻向师生散发出一种与校园整体文化相融相通的浓厚气息。

【陶继新】一个人与一个人,一所学校与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的竞争,最终几乎都取决于文化上的竞争。文化立校,当是有思想的校长的必行之事。您对学校的精神文化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构建。“有教无类”系孔子最早倡导且实践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均衡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尊重差异”与孔子的“因材施教”也有其共同之处。差异是生而存在的,尊重差异,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略,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更好的发展。正是有了这两个方面的教育思想,才能做到“扬长补短”,进而“育成其所”。“守正出新,自强不息”也是儒家的文化,它主张一个人既要守住固有的品格,又要努力拼搏,创新求索。“方寸海纳,至爱尽责”的校训很有味道。方寸之心,却可以海纳百川;仁者爱人,又尽职尽责。

与这种精神文化相和谐的,则是你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建筑,以及一些景点,都因有了海洋特点而有了灵动。这种外显的文化,从表面看是一个又一个的景观,但从整体上观,它又是一体的,是彰显海洋文化而又有着美的特征的文化景观。

构建立体化海洋课程体系

【阎志清】为了深入推进学校海洋教育的实施,我们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质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开发学校海洋教育教材。学校在有效地使用地方课程《海洋教育》的同时,还开发了“海洋经济与社会”主题的校本教材,分为六册。分别是:一年级《大海,您好》、二年级《魅力海洋》、三年级《我家住在大海边》、四年级《灿烂的航海文化》、五年级《神秘的海洋》、六年级《走向深蓝》。这套教材根据年段特点,采用纵、横两条主线,依照石老人社区-青岛-中国-世界、海洋动植物-海洋气象-渔业特产-港口船舶-海洋地理-海洋国防两条脉络编排内容,为学生提供视角广袤又富有本土气息的“文化营养餐”。同时安排读、查、写、绘、做等综合性学习,外加社会实践、小课题研究和小海娃时事播报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关注海洋时事的热情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陶继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甚至学生,就不再只是课程的享用者,而同时也是开发者、修订者与完善者。这样的课程,因为有了自己的参与,才感到亲切,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师生丰富了海洋文化的知识,自觉与不自觉地对海洋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前面所谈到的学校精神文化,就不再是不能落地生根的理念,而是有了实践的基础。任何理念,如果没有实践,都是不可能起到真正效用的。而且,教师,特别是学生,几乎没有不喜欢这些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海洋精神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则让学生的学习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阎志清】二是开设海洋小实验课。学校为那些对海洋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了“海洋小实验课”,外聘了专业的海洋实验指导教师,开展海水浮力、海水肥皂、海上钻井台等方面的小实验研究。例如“盐水动力车”的实验让孩子们至今印象深刻。在重量约20克的小车里滴5滴盐水,就能为小车提供动力,能跑5-10米。经过实验,学生们知道了这是利用了盐水的渗透压力以及其导体的特性。又如“浮沉子”的实验,用水的浮力控制浮沉子的上下移动,让学生从模拟实验中了解潜水艇的运动原理。这样的动手实验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己主动探索更能加深印象。本学期,孩子们还将进行海水的酸碱性、海洋中绿叶植物为什么那么少、浒苔在普通海水中的生长等问题的实验研究。

【陶继新】孩子生而有着“天问”的好奇心,而这些实践活动,恰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时,又在快乐之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在的小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普遍较差,你们开设这样的课程,则让他们喜欢上了动手实践。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知识,更需要实践。当年孔子的教学,更多的则在实践层面。实践出真知是一个生命的规则。而小时候如果少了这个生命环节,长大之后往往会出现“贫血”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不只关注了当下孩子的成长,也关注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阎志清】三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有机渗透。像语文学科组织海洋题材的诗歌会、故事会、习作;数学学科用海洋的相关数据与情境,创编有趣的数学题目;英语学科引领学生搜集海洋生物单词,创编英语儿歌以及美术学科的绘海、音乐学科的唱海、演海、体育学科的玩海等,海洋资源就是老师们手中的活教材,于无形之中,自然渗透融入,育人无声。

由此,学校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主导化——学校课程补充化——实验课程探究化”互补共生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加强了海洋教育与学生素养提升之间双向联系,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海洋人文科学素养,使蓝色教育深入人心。

【陶继新】国家课程校本化让海洋文化几乎无处不在。这样,你们所构建的学校文化,就不只是几个理念与几个景点,而是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大海边的孩子,不能不懂大海,也不应当不爱大海。可是,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载体,他们就有可能对大海少了感情,以至对大海了解甚少。现在一些农村孩子,由于长期不参加农业劳动,对不少庄稼的习性也不了解了。有的县城的学生,不知道全县有多少个乡镇,更遑论到乡镇去做实践活动了。这不能不让我们遗憾。你们充分利用大海资源,给了孩子一个实践与研究的天地,这样,他们不但可以更多地了解海洋,而且也在无形之中进行了爱家乡、爱大海与爱祖国的教育。

建立海洋教育一体化机制

【阎志清】学校建立了海洋教育的社区、家庭、学校一体化机制。石小所在的石老人社区有着丰厚的渔文化底蕴。学校实施海洋教育得到了社区领导与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和支持,社区领导还精心购买珍贵的海洋动物标本馈赠给学校的孩子们。家长们除了积极参与海娃节、沙滩风筝节等家校海洋主题活动外,还为学校的海洋教育提供了多种资源。很多孩子的爷爷、爸爸拥有许多渔业生产知识,学校聘请他们做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做“渔村往事”的讲解,引领孩子们走码头访渔民,向出海归来的渔民了解捕鱼故事。孩子们把感受生活、探究学习和习作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篇篇闪耀着童心光芒的的小文章。孩子们在亲身调查、访问和聆听中触摸家乡的风土人情,体悟爱校爱家乡爱海洋的真情。三位一体的海洋教育机制凝聚的是家庭、学校、社区多个层面对教育的关注,带给孩子们的则是新鲜温馨的独特体验。

【陶继新】教育,本来就不只是学校教育一个分支,只不过由于“应试教育”的逼迫,有的学校教育已经异化成了学校教育这个单一的维度了。学生未来是要走向社会的,现在也有很多时间在家庭与社会之中。不管学校教育做得怎么好,如果没有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呼应,也是不可能抵达理想境界的。您是深知这其中的道理的,更是付诸了一系列的行动之中。

“渔村往事”与捕鱼的故事,即使生在渔村里面孩子,也知之不多了。因为他们的家长并不知道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有的则随着时间的迁移,好多往事与故事也成了过去。其实,这些往事与故事,恰恰是最鲜活的教育内容。可是,我们的很多老师对此并不知晓,即使从书上了解一些,讲解起来也远不如渔民们讲得栩栩如生。所以,开发这些资源,既便利,又有效。而孩子们对这些往事与故事,也会深感兴趣。正是在听讲中,他们越来越体味到其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们也会去尊敬自己的长辈,孝敬自己的父母。

【阎志清】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签订了合作互助办学协议,将海大环境学院作为我校的海洋教育基地,由环境学院每月安排1-2名教授为孩子们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并为每个班安排两位大学生兼任班级海洋科普辅导员,每双周来校指导一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海洋小课题研究和海洋小专家的培养工作。

【陶继新】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的教授所讲,则是另一种风味。他们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讲课的时候,既能讲得绘声绘色,又会即时地进行理论的提升。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取法乎上”的学习。而正是这种“取法乎上”,才让他们有了“得乎其中”的收获。

创新“海洋星”科学评价体系

【阎志清】为了激发和磨砺师生主动发展的进取精神,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海洋星”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和处室管理评价四部分。

海洋星形象的选定是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确定的,学校通过细化行为要求,就形成了现在的若干颗海洋基础星。整个星级评价体系呈金字塔形,底层是基础星,二级是全能星,三级是全能银星,四级是全能金星。

我们结合校情与小学生特点,围绕学校素质教育的“十个一”设置十颗海洋之星,即“海豚之星、尼莫之星、箭鱼之星、章鱼之星、海狮之星、白鲸之星、企鹅之星、珊瑚之星、海马之星、水母之星”,孩子们经过努力,达到每一单项的要求,即可获得一颗基础星。为了鼓励孩子更好的主动发展,我们在十个基础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星”。“自选星“的名称、数量不限,名称来自于学生,只要学生有某方面的特长,就可以申报,由学生星级评价委员会评审通过就可以,自选星可以和基础星一样统计纳入高一级考评体系。“海洋星评价”体系注重以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倡导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激励,为每个孩子开辟了多条自主选择和主动发展的成功路径。每次颁星时,学校总会向家长发出学校特制的喜报。孩子们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力量,他们更加自信的向着自己更高的目标攀登。

【陶继新】十颗海洋之星的评选,让更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星。获得这些星的学生,一定会特别的快乐。这样,会在无形中激励他们去摘取更多的星。同时,摘取的星越多,也就越自信;越是自信,也就越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自选星”当是一个创造,它关注了特殊学生的特殊爱好与特长,让这样的孩子施展才华,而又获取奖励。这也向孩子们辐射一个信息,只要你有哪个方面的特长,学校都会关注,都会设立奖项的。这就是尊重差异,这就是以人为本。当这种理念深入学生的心里后,他们在学校里就有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感,也就有了自由创造的能力。

【阎志清】星级教师与星级处室的评选也是关注了教师的发展起点,注重了发展的过程,鼓励教师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品尝发展与成长的喜悦。这样,整个校园里到处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陶继新】星级教师与星级处室的评选关注起点与发展点,而不是仅看结果。过程永远是美丽的,有了一定的过程,结果多是不求自得的。同时,每个教师的起点不同,只要前进了,就应当受到鼓励。那么,这就给了每一个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当人人都发展,人人都进步了,学生不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吗?学校不也就发展了吗?

走进学生喜欢的海洋世界

【阎志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海洋、用海洋,也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每年都会隆重的举办海娃节。盛大的节日,是孩子们自由挥洒的舞台,是展现学校蓝色成果的舞台,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舞台。

“小小贝雕设计师”展现的是孩子们利用海边捡回的贝壳、卵石,颇具匠心的制作成为贝雕作品。憨态可掬的小猪,神彩飞扬的小猴子……着实是多彩纷呈,手脑双挥。而“童心绘海”则通过绘画,展示出孩子们心中的大海。那海面的陆离光鲜,那海底的奇妙,无一不体现孩子们对大海的喜欢与热爱。沙塑创意比赛、沙滩足球比赛、蜈蚣竞走比赛等一系列沙滩拓展趣味性活动,既让孩子们生龙活虎,也让其本真与天性得以释放与还原。

【陶继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取得了成果,得以展示的机会,即使大人也会心向往之的,孩子则尤其喜欢。海娃节上孩子们展示的作品,简直就是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他们有着大人难以比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也就有了美仑美奂的一件件创作品。当人们称道某些作品之美时,创作者定然会欣喜不已。这种美好的情绪会生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不但会让他们以后乐此不疲地去继续创造,还会迁移到课堂教学乃至平时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小时候的积极心态,还会为未来成年埋下一颗健康心灵的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就会自然而然地开花与结果的。

【阎志清】节日期间,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海底世界,跟各种海洋生物零距离接触;走上海事执法船,了解海洋权益知识和听海事员叔叔讲巡视黄岩岛的故事;走进奥帆中心,坐上海上观光游艇,深度感受大海的气息;走到沙滩上自助烧烤、举行放风筝比赛……看着孩子们忙活得热火朝天却不亦乐乎的样子;回味着“肉足饭饱”之后,和孩子们在细软的沙滩上不知疲倦的撒着脚丫子赛跑的情景,望着天空中一只只放飞的“小蝴蝶”,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生活的广阔天地,在社会实践中采撷生活的芬芳,发现课内学习无法获得的生活感受和认知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我们学校课程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安全问题让校长们特别有顾虑,但安全绝不是我们关门办学的理由和借口,因为社会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是儿童成长的必需,也是走向未来社会的必需。

【陶继新】孩子对自然万象与社会活动有着永不衰竭的兴趣,只不过有的学校因为考虑孩子安全问题,而将他们关在了学校这个大的“笼子”里了而已。可是,正是这个“笼子”,孩子们本应享受自然与社会恩赐的可能化为乌有。而这种生命享受没有了,也就不可能真正体验自然与社会的实相,从而让很多文本知识成为浮在太空的一朵白云。设若来一阵大风,就会很快飘然而逝。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过,只要作好周详的安排,就不会出安全问题,或者很少出安全问题。孩子不可能一直在学校里,而如果担心安全而不让他们走向社会与自然的话,以后一旦出去,同样还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走出去也是一种更好的安全教育,因为安全教育也应当从孩子抓起,同时,也是对学生终生负责啊!

营造学生自主成长的环境

【阎志清】海洋教育的全面实施,带给我们诸多的思考与启发。最为强烈的感受就是我们用儿童的生活做教育,在每次的体验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我们欣慰的看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成长。由此,我们在全校展开了大讨论,如何将海洋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的渗透到学校的育人系统之中呢?

首先,我们出台了《石老人小学学生的若干项权利》,作为工作制度引领教师主动落实。例如当队长的权利、当升旗手的权利、当主持人的权利、当领操员的权利、当值周生的权利、当小记者的权利、年末获奖的权利、评价自我的权利、评价老师的权利、选择试卷与二次考试的权利、课程评价权、策划并组织活动的权利等。平等教育就要给每个孩子平等参与的机会。今天的教育要让每个孩子学会选择,要给他们权利进行选择,一旦选择了就要负起责任;而这一过程本身带给学生的感受,就是在学校做主人、有自由、能舒展,他们的内心体验自然是愉悦的、快乐的,与给自己创造了这种宽松环境的学校的关系,自然会是依恋的、和谐的。

【陶继新】《石老人小学学生的若干项权利》出台得好!人们常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在一些学校,他们只是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当然,他们也有被管理与被教育的权利;可是,他们更有自我选择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在学校里,孩子们不但应当有安全感,有自由感,还应当有权利感。而学校,则应当为学生更好地创设这种人人平等的氛围。当在学校很多层面都有自己的话语权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了一个孩子特有的尊严感。而有尊严感的孩子,也多是有责任感者。当责任与自由、平等、创造链接起来的时候,就会还给大人们一个巨大的惊奇。小孩子不是很多事要在老师的教导下才能去行动,而是他们是完全拥这种能力的,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比在教师指导下做得更好。当他们处处以主人的身份与心态参与学校各个方面工作之中的时候,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就会变得轻松得多,容易得多。而小时候的这种参与意识、主人意识、发展意识、创造意识一旦养成,就会终生受益;相反,这些意识小时候被压抑的话,长大成人培养起来就会困难得多。

【阎志清】其次,我校的海洋教育以“培养阳光博达的现代少年”为己任,为进一步探索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我们尝试实施了班级组织的结构变革。传统的班级管理十分强调制约性的管理和控制,班干部多为“终身制”,于是班级的学生便常常固化为“干部”与“群众”两大群体。我们进行班级组织结构变革,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对班级各种不同角色的交流轮换,从而增强每个学生的多重角色体验,提升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感和能力,在相互服务与合作的班级日常生活中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主要实施两项策略,一是实施班级干部轮换制,将管理权还给学生。通过淡化学生中干部的“终身化”意识,增强学生承受在群体地位中的变化、抗挫折的能力和自信心。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也是作为民主社会的每一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

【陶继新】班干部的“终身制”由来已久,危害之大,可想而知。这种“终身制”不但从小将学生分成干部与群众两个类别,更让一些学生从小就沾染上当官为荣的心理,也让一些学生从小就产生了终身为民的消极心理。试图终身为官者,就会特别关注如何去当官,于是,就有了小学生不择手段取悦老师的“变异”行为。同时,那些认为自己不是当官“材料”的学生,从小就有了被领导的顺民思想,不再去争取自己的权利,甚至由此影响到包括身心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打破干部“终身制”,让人人都有了当“官”的可能。由于不是“终身制”,所以,必须当好来之不易的“官”。而怎样才能当好呢?就要在很多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就要关心集体,团结同学。这样,就不是眼向上看,而是去做一个与其他同学同心同乐同行的“人中人”。服务意识增强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协调了。

【阎志清】二是增设班级岗位,把主动参与班级日常工作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根据班级生活需要,增加了许多为集体生活所需要的岗位,像关门员、排桌员、节能员、提醒员、午餐管理员、卫生督察员、值周班长等等,使原先被视为无奈的义务性工作,转化为学生主动争取并诚心的富有创意开展的事情。这样,就组成了全班同学自主服务与管理的网,既做到各岗各司其职,又关注整体协调,使得人人都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班级生活变得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我一直倡导“儿童的事情让儿童自定规则来自主管理。”在班级实施“岗位轮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成立校级学生民主自治组织,基本原则就是:自定岗位、自愿报名、自主招聘、自定规则、自我评价,辅导员适当指导。让管理不再受到教师的绝对控制,也不再只是优等生的专利,人人有机会,人人都是主人,深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心,逐步形成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长勇气、长本领、长才干。

【陶继新】增设班级岗位,则为更多的学生有了体验当班干部的可能。当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时候,班级管理工作不就如鱼得水了吗?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了,服务大家的意识也增强了。当有了这种意识之后,精神品质也就渐渐形成了。在一个层面某个同学管人管事的时候,在另一个层面,他有可能是被管者。有了管人的体验,再有被管的感受,再管人管事的时候,就不会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想想被管者的感受。“己所不欲”,也就“勿施于人”了。更重要的是,这种与人和谐相处的心态与能力一旦形成,也就具备了生存能力,也就有了更好发展的可能。

校级民主自治则是你们在班级岗位轮换基础上的高一级深层次的大胆举措,这需要学校最大限度的创造机会,充分的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参与管理不再只是优等生的专利,这种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权利平等,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教无类”的海纳与至爱呢?

【阎志清】我们将社会上的招标方式引入校园管理。例如学校要组织黑板报评比。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我们特意加了一个特殊的条件:不许班主任指定几个同学去出这期板报,而是让学生小组来投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责任感。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感慨的说:“平时,我们着实小看孩子了!”在后来的活动中,学校干脆将广播操比赛、乒乓球比赛、大队委竞选等活动的承办工作以招标的形式下放给学生。实践证明:学校给学生提供多大的空间,学生就有多大的作为。我们把活动的组织权还给学生,也就意味着把童年还给学生,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

【陶继新】学生,甚至未上学的小孩子,都有着大人“小看”了的能力。想干事,干好事,是人的天性。为什么有的学生不会干事,甚至不想干事了呢?因为家长与老师认为他们干不好,甚至认为他们不会干,于是事事越俎代庖,消解了孩子们本然就有的干事动力。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认为自己干不好,也不敢去干了。你们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干,他们不是干得非常好吗?而且,这还会让学生生成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积极心理。这种积极的心理,还会让孩子们在干事的时候,拥有超越常想象的创造力,以及由此生成的自豪感。这些意志品质的形成,对于学生终生发展都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阎志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推行了学生的“课前精彩两分钟”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既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平台,又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前,“课前精彩两分钟”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陶继新】“课前精彩两分钟”让更多的学生着实“精彩”了一番。为了精彩,就要为精彩作准备。于是,就有了学生自主探究精彩的搜集材料甚至编写故事的课下行动。当有的学生的精彩有了更多内涵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学生“学而时习之”。于是,群体更加精彩的积极局面也就出现了。

开展“我的节日我做主”活动

【阎志清】保护儿童、尊重儿童、发展儿童是儿童节设立的初衷,也是儿童节应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应当延续体现在生活当中的每一天。实际上,即使是在“最该”保护儿童权利的当天,也有很多不尊重儿童的现象发生。回想一下每年的儿童节,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的学校似乎都不约而同的举办盛大的表彰及娱乐活动。但是,在节日的喧闹中,我们不得不深思:参与表演的孩子占全校孩子的几分之几?接受表彰的孩子又占全校孩子的几分之几?其他孩子快乐吗?六一节是每个儿童的节日啊!

于是,我们尝试取消传统的表彰活动,依据‘孩子喜欢什么’‘学校就提供什么’的原则,开展“我的节日我做主”活动。少先队提前组织了“今年六一怎么过”大讨论,并根据学生的愿望提供了一份20余项的活动菜单。孩子们自主报名担任承办者,招募合作者,并张贴海报让同学们参与到自己承办的活动中来。六一节这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响彻了整个校园。很显然,自主才是快乐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唤起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让快乐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陶继新】孩子有其自己看世界的视角,也有他们心目中的儿童节。可是,有的时候,校长与老师并没有读懂儿童的心理,想当然地为他们办了自认为很有意义的儿童节。可是,他们并不买账,也不会快乐。这里面潜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整天喊着以孩子为中心,心里与行动并没有与口号和谐起来。你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儿童为中心,让他们大讨论,让他们承办儿童节等。我想,孩子们一定是特别高兴甚至是亢奋的,于是,热火朝天的参与其中,也就有了精彩纷呈的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节。

培养具有海洋特质的学子

【阎志清】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石小学生成长的摇篮,更是石小的根与魂。我们希望以海为媒,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熏陶学生的海洋情操,培养出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有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品质、具有海洋创新特质的新一代学子。

【陶继新】您以大海的胸怀、大海的气魄、大海的情怀引领石老人小学走进独特、绝妙、自由、神奇的境地。让我看到了“经营”的诀窍,崛起的趋势;看到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凸现和个性的张扬。同时,也让我感到,您不但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更有宏远的追求目标。相信在您的引领下,石老人小学的师生会更加和谐与快乐地遨游在美丽的“海洋”里,并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4)》,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