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达己达人”者分享的幸福之道 ——品读陶继新《做幸福的教师》
一位“达己达人”者分享的幸福之道 ——品读陶继新《做幸福的教师》
作者:王莉        更新时间:2019-12-11

一位“达己达人”者分享的幸福之道

——品读陶继新《做幸福的教师》

 

陶继新老师在《做幸福的教师》的自序中,说了这么几句话:“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让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陶继新。”

一个“全新”的陶继新

《做幸福的教师》,新在哪里?

“一新”是体裁创新。纵观陶继新创作年表,我将其五十余本著作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讯类;二是对话类;三是讲演录。在写作体裁、形式上,陶继新老师自己也一直在创新。在前期写了多年、多部人物通讯之后,他说自己也觉得厌倦,于是回归到最基本的“对话体”,于是有了后来数十本对话录。那么《做幸福的教师》的体裁创新,新在哪里呢?恰如本书封面所言:“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最新力作,生命感悟与名师案例相映成趣。”就我看来,这部书不是通讯体,不是对话录,也不是讲演录,是陶继新的教育心得、生命感悟。这些感悟不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捏造空中楼阁,而是以陶老师多年采访的素材作为根基,以丰富的名师案例作为线索,有理、有实、有据地向读者娓娓道来。

“二新”是案例新鲜且极其丰富。读陶继新老师的书总觉得信息量极大,故事极多,案例新鲜且极其丰富,为什么?因为这都是陶老师亲自采访的一手资料,大量采访、大量占有素材的无私分享,而且全部是陶老师原创。和校长、老师们的案例不同,校长、老师们的案例很可能局限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校长或教师的直接经验。而陶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马不停蹄地采访了千师百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可以想见其信息量的多元、丰富,其材料的新鲜、一手。陶老师不是简单复制这些间接经验,而是用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提炼、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把最精髓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我们,这岂能不是一道令人惊艳的满汉全席?食材极其多样,很杂很全面,营养丰富口味也丰富,吃起来健康又美味。

“三新”是文风质朴,焕然一新。陶继新在本书自序中直言不讳:“20年前,我写文章的时候,常常用上一些华丽的词句,还以此为美。今天看来,那是令我特别羞愧的往事。”陶老师敢于在自己书中坦诚地自我检讨,这是勇气,是风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做幸福的教师》一书里,我们看到了越来越道法自然的陶继新,看到了不故作高深不故弄玄虚的陶继新,看到了一个越来越通透的“真实、自然、从容”的陶继新。全书读来如沐春风,“如山涧清冽的泉水,沛然而出,叮咚悦耳”。如此朴实的文风,是一股新风、一缕清风,自己的话语系统逐渐成型,独立的“陶氏风格”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以一当十”的获得感

在这“三新”里,我想重点讲一讲“二新”——案例新鲜且极其丰富。这也是我读本书最大收获。此前和陶老师通电话时,他老人家曾经和我说过,他每次采访都是亲自去接触采访对象,获取一手资料,自己边问边打字,采访完毕基本上采访稿完成90%了。在陶老师这位谦称“半路出家”的记者面前,在一位70高龄还事必躬亲的前辈面前,我这个科班毕业的所谓记者真是惭愧。正是在这样的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之下,陶老师向我们呈现了众多鲜活的一手的素材,都是新鲜出炉,都是独家特有,都是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绝无抄袭绝无重复,信息量大,含金量高。

读这本书让读者特别有“以一当十”的获得感。为什么?《做幸福的教师》一书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有时候一篇文章里就好几个人物,旁征博引,多维触发,举一反三,让读者在区区几百字的篇幅里就能接触到古今中外众多教育人的智慧案例,真让人大开眼界,豁然开朗!

举《教师读书:成长必需》一文为例,陶老师在此文里就向我们介绍了四位名师:张斌利的《论语》之学、王岱的专题研究、沈红旗的享受读书背书快乐和兰祖军的如饥似渴诵读经典。陶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一一记录他们的具体做法,读来引人入胜,见人见事见精神,让读者马上觉得可以效仿,操作性很强。比如张斌利校长原为体育老师,《论语》读不懂怎么办?张斌利就抄原文,抄着抄着就突然顿悟。王岱老师的专题研究,花了一周时间每天课后写到晚上12点为学生精选出了18篇古文。这个研究效果如何?陶老师恪守一个记者的“不跳出来评论”的客观性操守,没有主观发表评论,也不让王岱自己评论,而是让学生来评价,他引用王岱老师的学生的话来谈收获谈心得,非常有说服力非常接地气。

陶老师举例子时不仅有当今人物,有他亲自采访的对象,还有历史人物,陶老师都能结合论点信手拈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一个多维度的、开阔的审美体验。

《与教师互动》带来的触动

《做幸福的教师》一书里不仅有许许多多的他山之石,也有陶老师自己的体悟和见解。陶老师将自己数十年读书、采访、写作、讲学的所见所闻和深刻心得无私地分享给大家,让读者看到一个气象万千的读写世界,让读者感受到“做幸福的教师”的无限可能。本书分三大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写作的“道”与“术”、打点幸福人生。我特别喜欢每一部分最后的《与教师互动》文字,我反复读这些文字,有不少感悟。

在本书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与教师互动》里,陶老师回答关于“孩子诵读经典会不会食古不化”的提问,答得客观、中肯,毫不偏激。他在肯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自由的同时,指出鲁迅不主张儿童诵读古代经典有失偏颇,过于武断。这一点给我很深的触动。陶老师在此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贯中西,不可偏废。而且,不理解可以适当先记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内化也不是不可。但是陶老师不主张儿童读绘本的观点我不赞成,在此也写入文中希望与陶老师再作探讨。我以为,儿童既要读传统经典,也要读国外绘本。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无可非议,但国外绘本在对儿童心理、情绪的安抚、疏导方面所做的努力恰恰是传统经典所缺失的。传统经典与西方绘本二者结合恰恰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为何不能兼而读之呢?

在本书第二部分《写作的道与术》的《与教师互动》里,陶老师回答关于“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提问,答得一针见血。陶老师说,一些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过左的老师是始作俑者,他们非要孩子写作文立意高,才让小学生害怕写作文。我读了真是拍手称快!我同陶老师鼓励孩子写“放胆文”一样,对孩子写作就八个字要求:“言之有物,真情流露。”让他们写真实的事,抒发真实的情感,自由表达就好。陶老师在互动里反对让孩子抄写范文,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也!

在本书第三部分《打点幸福人生》的《与教师互动》里,陶老师回答关于“如何想得开、放下,如何优化情绪”的提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坦荡荡的陶继新,让我们看到了“仁”与“德”的光辉。评高级职称时,陶老师发自内心地“孔融让梨”了两次!两次!一次又一次把机会让给“虽不是领导但年龄比我大,人品也好”的同事,自己错过了两次机会。陶老师的“让”不是“没有智慧的慈悲心”,而是有考量的,是因为“年龄比我大,人品也好”,所以他毅然让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陶继新老师的座右铭。从陶继新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出陶老师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心。公号里只有简洁大方的三个栏目:陶公其人、著作简介、精彩回顾,而精彩回顾的子栏目“全书阅读”则毫无保留地向读者们分享其书的完整电子版,让学习者如获至宝,阅读起来极为方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名家公号能做到如此朴实无华又无私展示的。从小小一个公号的风格和布局,就能看出陶公大海一般的胸怀与“达己达人”的气度、格局。《做幸福的教师》,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幸福的书,这是陶老师用采访千师名校的多彩经历向我们呈现的人生幸福书,这是陶老师他的人生经历和我们分享的人生幸福之道,这是一个可以看到不同人物不同命运的万花筒,这是古今中外教育案例的博物馆,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原载于《教师博览》,2019年第11期。)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