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突围,创造奇迹——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治校史略
绝境突围,创造奇迹——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治校史略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9-07-17

绝境突围,创造奇迹

——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治校史略

陶继新

 

李金池,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河北省十大优秀人民公仆”“改革开放30年全国基础教育贡献30人”;被聘为河北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

1992年-2004年任衡水中学校长。在此期间,使衡中从一个农村地区的薄弱高中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2004年-2010年任衡水教育局局长,开创了具有时代特点和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科研新局面。

 

要让一所步入低谷的学校走向优质,创造奇迹,非常人可为也;辞去市教育局局长之职,到一所步入绝境的民办学校担任校长,突破重围,走向辉煌,非有大境界、大智慧者不可为也。

李金池,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有人说,他的生命史,简直就是一部奋争与智慧和谐为一的交响曲。

对于此说,或信或疑。

下面,笔者就通过对李金池及其精英中学师生的采访,为广大读者揭开这一神秘的面纱。

创衡水中学品牌

1992年8月23日下午,李金池在家里突然接到市委组织部李部长的电话,让他马上到市委去一趟。

他只好骑着自行车到市委,李部长笑着对他说,今天这件事,要由刘书记直接给你谈。

李金池感到莫名其妙,有什么大的事啊,还需要刘书记召见且谈话呢?

走到刘书记办公室,刘书记笑脸相迎,并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水。刘书记开门见山地说:“市委刚刚开过常委会,决定由你出任衡水中学校长,而且今天就要走马上任!”

李金池如五雷轰顶,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从刘书记办公室走出来的,跌跌撞撞走到家里,一下子躺到床上,天旋地转,脑子一片空白。

李金池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0年间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学校一名优秀教师。这一年,李金池37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班主任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当校长,更遑论思考做校长之事了!

这时的学校,发展处于低谷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乱象丛生,人心分散。

一次,全校召开班主任会议,书记主持,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讲话。可讲了不长时间,下面一个老师忽地站起来大喝一声:“瞎掰活!别听他瞎掰活,掰活什么呀?散伙!”

随后,班主任们轰笑着离会而去,会场上只剩下区区三人:主席台上的书记和副校长,主席台下的班主任李金池。

由此可以想见,班主任无心管理班级,教师不用心教学,学生考试成绩江河日下,于是,优质生源遏止不住地持续外流,有些门路的家长,纷纷将子女转至周边县的高中上学。而衡水中学的高考成绩,也只能处在全市11个县的下游不停地摇摆着。

老校长承受不住压力,多次提出辞呈,皆如泥牛入海,无奈之下,他面见市委书记:“刘书记啊!衡水要是以后再有人犯了罪,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了,就把他弄到衡水中学当校长。我现在就把这个位子腾出来,不干了!”

老校长说到做到,回到学校自己的宅院里,在黑色的大门上,用粉笔非常工整地写了两行竖排的文字:左边是“我已辞去校长职务”,右边是“学校的事情不要再找我”。从此闭门谢客,任何人敲门与叫喊都没有任何回响。

这件事像新闻一样在衡水市传播,市委领导听闻这个消息后,只好立即物色新的校长。可先后与十几位认为可以担任校长的人谈话,都被坚定不移地回绝了。

市委的决定,李金池没有任何退路!然而,对他教育人生,是一次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由此他负重前行,以超越常人的智慧,让衡水中学3年浴火重生。

三年后,在衡水市11个县的高中中,衡水中学高考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

这一消息像风一样在衡水市传开,大街小巷的人们,几乎都在奔走相告,以示庆贺。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一把手一起来到衡水中学,为之举行庆功大会。

李金池和老师们,也早已喜极而泣!

从此之后,衡水中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每年一个大台阶。到2000年高考成绩揭晓时,衡水中学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在全省所有重点中学中位居第一。人们不会想到,当时衡水中学的招生范围只是原衡水县的管辖区域,只有38万人口,而当时河北省内的一些老牌重点中学的招生范围,有的达100多万人口,甚至几百万人口。特别是2002年9月《中国教育报》连续四天每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对衡水中学进行连续报道之后,衡水中学引起了全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很快,衡水中学不但成为衡水市的一个品牌,而且走向全国,成为全国人们关注的一个典型。全国数十家媒体对衡水中学进行了报道,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的参观学习者,直到今天,依然是络绎不绝,这所崛起的名校成为一方神奇的教育高地。

市委领导认为,既然李金池能把衡水中学这所病入膏肓的学校治愈并大放异彩,那么,如果给他一个更大的平台,也许可以闪耀出更大的光芒。

2004年,李金池被市委任命为衡水市教育局局长兼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任务是:不但要让整个衡水市的基础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还要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成大事者,必有高境界与大智慧,李金池,无疑是一位成大事者。

短短几年时间,人们惊喜地发现,衡水市的教育不但有了旧貌换新颜的气象,不少方面还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于是有人说,李金池如此有能力有智慧,又有着浓郁的教育情怀,其前途不可量也。

人们在说这话的时候,认为现在风光无限的他,一定会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

不少人并不了解李金池,他从心底真正愿意做的事,还是当一位校长,甚至是一位教师、一位班主任。

他更喜欢教育教学业务,他觉得在那个天地里,可以自由驰骋与挥撒生命,有一种其乐无穷的妙趣。

这种校长情结在他的心里愈来愈深,于是,相应的行动便开始了。

2007年,他第一次向市委递交辞职报告,当然是未被批准;可他决心已定,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历时三年,经历了三任市委书记,他矢志不移地递交着辞职报告。

2010年,不知是市委领导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还是认为他不识时务,终于批准了他的辞请。

这在衡水又引起一个巨大的轰动。敏感的记者跑来了,要迅速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新闻”;亲戚赶来了,或疑或忧地要问个究竟;朋友们则要请客吃饭,在以表关心之际,了解这背后更多让人不解的“隐情”;而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和短信,也没白没黑地蜂拥而至。

让人想不到的是,李金池悄悄地从衡水逃离了。

李金池是不是周游四方,游山玩水去了呢?

非也。

尽管他有让薄弱学校起死回生的经验,可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到更多类似的学校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即使在每处取其小小一点,也定能积少成多,尤其是从这种看似散乱之多中,抽取精华,再行创造,形成再行办学的新思路。

他跑到了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地,考察从薄弱学校走向全国改革典型的学校,极其认真地学习与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

未雨绸缪的李金池,要开始一个新的征程,也许“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却一定要在“上下而求索”中,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创出一番新的业绩。

构筑精英中学辉煌

李金池辞去局长职务,早已不胫而走,并被不少求贤若渴的学校紧紧“盯”上;其辞职之后短短几天里,就有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不少地方的教育局领导、教育集团董事长和学校相关人士跃跃欲试,或专程赶到衡水,要聘他前去就任校长。其中有公办名校,也有实力雄厚而又名气极大的民办学校。他们希望通过李金池的大名气与大智慧,让名校更名,强上加强。还有一些“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学校,希望请到李金池这个“神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到名校就任校长,虽不能说不费吹灰之力,也一定是稍用心力,即可让名校放射出新的光彩;而到“未死而将死”的民办学校就任校长,即使让其勉强存活下来,也会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样难乎其难。要想让其成名与做强,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痴心妄想!

可谁也没有想到,李金池就是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痴心妄想者。

他认为,既然已经成了名校,何需他去沾其英名;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贪图虚名者。在衡水中学就任校长12年间,他不仅没要过任何荣誉与职称,就是领导给他“带帽”下来荣誉职称等指标,他也毫不领情,全部让给一线老师们。再说,他也绝对不是一个贪图安逸者,他认为,人生在世,通过奋斗,自己的生命发生飞跃,老师们持续发展,学生学会学习与乐于学习并不断地成长,这样才有生命的意义。

所以,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选择了血统纯正的民办学校石家庄精英中学。

可这时候,正值民办教育日趋滑坡之秋,民办中小学校倒闭与死亡者呈现出“前仆后继”之势。有人甚至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当时民办学校的惨状。

如此“天时”不和,被人称为智者的李金池,难道视而不见、听而未闻吗?

何止于此!精英中学地处教育生态极其恶化之地,基础教育恶性竞争极为惨烈,尤其是高中教育,用“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这样的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学校之间的“厮杀”几乎到了“白刃巷战”的程度。石家庄精英中学作为一所积贫积弱的民办学校,在强校林立的省城,即使想苟延残喘地活下去也绝非易事。

如此“地利”不予,要想“冲出一条血路”且勉强存活下来,当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当年风光无限的精英中学,就是在这种“群狼”环伺的生存环境中,步步倒退,几近死亡。

不过,人们都知道孟子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学校有了“人和”之利,也未必惨败到这种地步!

可是,李金池初到精英中学的时候,“人和”不济,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

优质学校首先需要业务精良的师资,还要具备和谐共进的凝聚力。

恰恰相反的是,当时精英中学的教师休说优秀,就是略微有点水平的教师,也不再与学校共存亡,他们毫不客气地不辞而别。除了极少数从市一中二中退休下来的老教师之外,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没有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更有甚者,在街头干了多年杀猪卖肉生意的屠户,放下屠刀而来到精英中学,摇身一变,当上了老师;太行山下矿井里的识字不多的工人,以及走窜乡里红白事吹吹打打的吹鼓手等,有的也混到精英中学教师队伍的行列。这样的教师,必然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学生学而不知,学而不成,也就势在必然了。

在如此“三教九流”执教的时代,即使千方百计地寻见“人和”的影子,也绝对“踏破铁鞋无觅处”。

教师如此,学生又如何呢?

李金池拿起学生花名册一看,心里就凉了半截:95%以上是从四面八方来到石家庄经商或打工者的孩子。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一个税务局干部的儿子,可再一了解,原来是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愿承担抚养与教育孩子的责任,便达成一个协议,把孩子放到了精英中学。

再看看新生的中考成绩,更是让李金池倒抽了一口冷气:入学者基本上都是当年中考的“落榜生”,他们背负着挫败感的沉重包袱,在升学无望、前途暗淡之际,主动放弃努力学习的诉求。

当时的精英中学一片惨状:高考能上一本的考生为个位数;管理极度混乱,考不上学的差生才会来这里。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无事生非”,不想学习,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生出许多事端来,于是,这群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常常聚众闹事,以至打架斗殴成了寻常之事。

为了不至于出现重大的伤亡事故,当地派出所就应学校之邀而来,并成了学校的“友好”单位。干警们辛苦地“战斗”在学校里,有时凌晨一两点才能离校回家。即便如此,也难保学生不出安全问题。为此,学校又专设了一个保安队,白天喊着号子在校内巡逻。如果见到或听到学生寻衅斗殴,保安队便急忙赶去,把斗性正酣的学生强行拉开甚至扑倒在地,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即使如此,学生的人身安全依然难有保障。不少孩子一入学校,就要向某些气焰嚣张且有“雄厚实力”的“头领”们上交保护费,不然,就有可能随时被“收拾”,以至发生危险。

“人和”在学生那里,早已荡然无存了。

李金池认为,学生如此“张狂”,根子则在教师。“三教九流”的教师,恰恰是有些学生为非作歹之源。

那么,整顿、重建教师队伍,就成了首要之事。

这些“三教九流”的教师虽非教学上的能手,可却“心明眼亮”,李金池一到学校,他们就马上明白,继续滥竽充数下去已无可能。于是,纷纷离校而去,另谋职业。

偌大一个校园,所剩教师寥寥无几,正常上课也没了可能。

李金池急中生智,向全国公开高薪招聘教师。

公告一出,响者云集,教师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其中也不乏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耀称号者。可那是很多年以前的旧黄历,后来更多是有名无实了。在应聘之初,这些已经发黄的荣誉证书往往为其增添不小的砝码,甚至工资也会比一般教师略高一筹。可是,不长时间就露了马脚,他们只是以往日的荣誉作为筹码,实际工作起来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不仅技不如人,工作态度也很不认真。稍不如意,遇更高薪金招聘者,便挥手告别,甚至秘而不宣地连夜跑掉。

李金池发现,这批教师多是为钱而来,也是为钱而走。他们宛如古代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行走四方,居无定所。

这一被李金池称作“五湖四海”的教师时代,很快便宣告结束,从而成为永久性的历史。

继之而来且延续至今的,则是“童子军”时代。

这是一支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教师群体,而且是李金池带领学校有关人士,专程赶到大学,挑选出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他们富有朝气,尤其是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天然的兴趣,来到学校不长时间,就能依照“高效6+1”的流程上课,有的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于是,精英中学从早到晚出现了一道极其亮丽的风景——李金池这位老者,带着一大批“童子军”,兴趣盎然地攀登在去往教育的珠穆朗玛峰的山路上,尽管不乏艰难,可沿途的旖旎风光,在不时装点其青春年华的时候,也让他们有了品尝累累硕果的幸福感。

这批“童子军”短期内即可脱颖而出且让学生喜爱又取得好的成绩的消息,不但在石家庄流传着,也在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中不断地传播着。

渐渐地,精英中学附近的宾馆里悄无声息地住进了一些“形迹可疑”的客人,他们不是到精英中学考察取经者,而是专门打探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者。他们一旦获取哪个老师能够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大幅进步的消息,便立即与之秘密联系,许以更高工资,以及更加优惠的条件,试图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其“挖”走。有些意志不太坚定者,便随即离校而去。

结果,每年都会有近百位年轻教师悄然离去。

对此,有人说这些年轻人少了道德操守,更对那些秘密挖人者嗤之以鼻。可是,李金池却抱以宽容的笑。目前,学校已有一批坚定不移地跟着李金池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者,他们不但掌握了李金池教育教学的核心技术,而且拥有了一颗教育定心。即使走了一批又一批,可又会新进一批又一批。李金池不怕他们远走高飞,因为他和他的教育教学团队,会用不长时间,让这些新来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现在的精英中学,绝对不会再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了,七八百人的教师队伍,即使有时旧人走,新人来,也不会对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大的影响。

该走的,今天不走,明天也会走;该留下来的,不管面对多么大的诱惑,都会在这片教育沃土上继续耕耘。

当甚嚣尘上的名利大潮滚滚而来的时候,守候一颗淡泊宁静之心,不但可以明志致远,而且会有精神境界的提升与智慧的收获。

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定心与教学智慧,也在无声无息地传播着。更多的家长发现,今日的精中,已非昨天的精中,明天的精中,还会更加辉煌。于是,不少优秀的学生不请自到,甚至外省的优秀学生也慕名而来。

就这样,经过了五年左右的努力,李金池在精英中学完成了教师的重建工作,优秀学子,也呈现出水涨船高的趋势。

激情教育点燃师生动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李金池当年让衡水中学在短期内起死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激情教育。他认为,一个没有激情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而一个没有激情的年轻人则是没有未来的。

诚哉斯言!

本应激情洋溢的中学生,有的却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而变得畏首畏尾,不但与蓬勃的朝气挥手“再见”,而且连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被磨灭了。于是,学习变成了一场又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有的课堂则演变成了窒息其生命灵性的屠宰场。李金池,则反其道而行之。他要让学生的学习变成获取知识、生成能力与智慧的快乐之旅,他要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趣意盎然,以至成为终生幸福的铭记。

李金池从进入精英中学的第一天起,便在如何实施激情教育的行动上开始了精心的谋划。

一、激情教育第一枪——全校师生放假十天

出任精英中学校长之后,连续三周里,李金池没有召开一次教师和学生大会,甚至平时也一言不发。

不过,细心人会发现,他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学校里行走并观察与思考着。谁也不知道他肚子里究竟装的什么药。不过,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见此惨局,他也许像前任校长一样,只有听任其如此发展下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其实,他深信毛主席所说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哲言,他是在通过“调查”,寻找学校败走麦城的内在原因,进而思考如何让精英中学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步入崭新而又明媚的春天。

第二十二天,他突然宣布:全校师生放假十天!

那个时段,不是公休日,也非假期。这一反常态的放假,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没有谁问,也许没有人敢问。

“来者不善啊!”有人私下里嘀咕。

“放假”结束的第二天,在隆重而又庄严的全校师生大会上,李金池大声宣布了他的“骇人听闻”的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决定——“原有的职能部门,全部裁撤,整体重组;所有的管理干部,全部免掉,重新任命;旧有的班级设置,全部推倒,重新编排;教师的工作岗位,全部调换,重新组合;学生宿舍,全部调整,重新定位;原有的作息时间,全部改变,重新设计。”整个校园生活,包括师生食、住、行、学、练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全程、全新、全时空的重新设计和整体优化。

简直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层干部变了,老师换了,就是上课的教室与学生宿舍也变了。

李金池充满激情地对师生们说,不管是干部的教育管理,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要与死气沉沉诀别,振作起精神,让澎湃的激情天天在校园回响,让教学与学习,走进快乐而又大有收获的天堂。

没有快,就没有乐;没有快乐,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成功。

原以为55岁的李金池已经步入暮年,只是在精英中学有气无力地唱几声挽歌,就会打道回府的。可谁也没有想到,他比年轻教师和青少年学生更有激情,简直就是激情万丈!

二、激情引燃整个校园——从领导到师生个个激情满怀

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李金池激情的初露锋芒很可能如闪电般一时划破长空,旋即就会归于沉寂。

可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大错而特错了。

从他激情演讲的那一天起,到已60多岁的今天,八年多过去了。他的激情非但丝毫未减,反而有愈燃愈烈之势。

孔子有一段极其精妙的言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上位者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上刮风,草必然随风倒。

我们也不妨如是说,校长的激情是风,师生的激情是草;校长的激情之风席卷而来,师生的激情也必然燃烧起来。

壮志不已的李金池,每天跟着学生跑早操,和学生们一起高呼口号;每天和中层干部、老师们到学生宿舍查晚休,就连行走也是快速而又坚定有力的;每天在教室听课,他会像孩子般欣赏老师们激情的导入与演讲;而学生自学与讨论的时候,挂在老师们脸上的那种激情与自信,也在无声中给学生以精神的鼓励。

老师们喜欢参加学生的一切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觉得自己年轻了很多;而这种年轻心态,又不时地传递到学生们的心里,让他们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而每次的班会,他们不再是对学生说三道四,而是享受在激情培育下学生们的快速成长。

不长时间,人们蓦然发现,不管是副校长和中层干部,还是老师和学生,全然自觉不自觉地游进了激情荡漾的海洋里,生命从此不再萎靡不振,激情四射与斗志昂扬成了他们生命的主旋律。

全校开展的“十大青年教师希望之星”“最富激情备课组”等活动,让在场的教师感动得泪水四溢的同时,激情之火也被燃烧得更加熊烈,而“择其善而从之”的愿望,也在内心深处的海洋里翻滚起来。于是,整个教师队伍,同时摇曳出一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精神风景。

如果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话,那么,教师的激情,也必然会点燃学生的激情。

学生的激情几乎无处无时不在,每天早晨6时从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起,全校学生都会一跃而起,极其迅速地起床、穿衣、叠被、整理内务,清扫卫生,然后像风一样地刮向操场,进行激情集结。所有这一切,都要在12分钟之内完成。

之后,在统一的号角下面,开始激情跑操。同学们队列严整,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口号震天。

随后的激情早读,让人感到那朗朗书声里,又不乏青少年的英气与豪迈。

上午大课间,仅用4分钟时间,全校学生便风卷一般地集结到操场上激情跑操,有节奏的步伐声与响彻云霄的口号声,汇聚成一曲极富生命张力的交响曲。而有时上操,还会进行防火防震疏散演练,可这并非一群恐惧逃亡的乌合之众,而是训练有素又有激情自信的精英之士。

课堂之上,尤其是展示环节,每一个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激情与自信双双起舞的曼妙。

李金池每天都会享受这种听课的幸福,尤其是在高效6+1中的展示环节,学生的群情激奋与争相发言,让他也不由得热血沸腾。而在生生争辩甚至师生争辩的时候,他也恍若回到了青少年时代,整个的心都沸腾起来了。上课的教师与全班的学生,也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于是,“肆无忌惮”的学生们,心灵放飞起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快乐的同时,高效也就自然而然地光临了,学习成绩不断提升,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妙事。

如果你能光临精英中学举办的“十大激情班集体”“十佳激情班长”等一系列评优活动,激情学子报告会、激情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每年组织高一年级学生进行的80华里远足活动等,会让你惊诧于学生们弥漫于激情之下的坚强意志与巨大潜力的同时,不由自主地产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慨叹。

何以会有如此朝气勃勃的学生?

这其中不但需要方法与谋略,更要有无限信任学生的教育理念。人们常说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可往往是有其言无其行。李金池不是这样,他让每一个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是精英中学的主人,既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于是,在他们的心里升腾起一种主人翁意识,持久而激情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学会生活并享受生活。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已经升华为一种学校文化。不但有近乎无处不在的激情环境文化,内化于心的制度文化,更形成了烙印着精英中学特色的精神文化。激情工作、学习与生活,已经形成一种生命自觉,甚至以之为美的审美情结。

课改首先反思教的路径

李金池初任精英中学校长的时候,这所学校还是薄弱学校中的薄弱者,如果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休说与名校一争高下,即使跟在其后面拼命追赶,也会被其甩在千里之外,最终走向衰败乃至死亡。

一般来说,要想成为名校,名师与优生是极其重要的元素。而精英中学,不管如何心向往之,名师也绝对不会“屈尊”“降临”,优秀学子也是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李金池对精英中学的现状冷静分析与认真思考之后,认为要想后来者居上,必须向名校的软肋——课堂进攻。唯有课堂教学改革,精英中学才能从强大“兵力”包围圈里杀出一条血路来,死里逃生以至浴火重生;不然,只会束手待毙,必死无疑。

李金池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极其悲壮地喊出了“救亡图存,唯有课改”的口号。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振臂高呼与凌云壮志,还需要寻到行之有效的最佳路径,不然,最终也还会胎死腹中。

当时,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可谓风起云涌,某些典型的报道也是连篇累牍,趋之若鹜的学习取经者,更是如大海波涛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未雨绸缪的李金池,在未到精英中学以前,就已经行走在各种各样的课堂改革典型的学校与课堂上。

他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狂热的学习者,虽然满腔热情,可更多只是学习了这些典型的“形”,而对其“实”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实”中的美中不足以至潜在的问题,更是视而不见,甚至将其看作优长而全盘“拿来”。结果,回到学校照猫画虎地将所学的“经验”在课堂上“实践”一段时间后,却惊诧地发现,非但取来之“经”水土不服,甚至是一部假经,只好在遗憾之时,再走旧路,重新在传统课堂教学上悲怨而无力地徘徊复徘徊着。

李金池当是这千万纷涌而至学习者中的一个“另类”。他满怀希望与激情,同时也在细心观察与冷静思考着。

他发现,远道而来的众多学习者,绝大多数是薄弱学校的校长与教师,而名校则反应冷淡,漠然置之,有的甚至冷嘲热讽。很多所谓新课改的课堂,充其量只是一种非典型课堂,他们虽然在“破”旧上大声叫喊甚至拼命厮杀,可“破”而不“立”,盲目而行,充其量只是教育草根在村野的狂欢,根本无法登临真正新课改的大雅之堂。不少学校的所谓新课改只是炒作概念,玩弄花样,在新课改声浪中,浮夸而造作地大叫几声,显示自己也是这一改革的弄潮儿罢了。

要而言之,真真正正搞课改者少之又少,随波逐流与炒作概念者却比比皆是。即使有些略有成功者,也多是小学与初中学校,真正成功的高中则是“几希矣”。

李金池,是这一系列假象的批判者,也是在乱象中的真正学习者。在众声喧闹中,他将心安定下来。恰如《大学》所言:“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是在犹如杂草丛生的荒野中,有时他会惊奇地看到一株有可能走向成功的弱小的禾苗在无声的摇头晃脑。他小心翼翼地将其移植到自己即将实施的课堂改革的田野里,重新浇水、施肥与培育以至嫁接,让其茁壮成长起来。

就这样,在精英中学这片课堂教学改革的田野里,李金池培育移植来一株又一株的新苗,然后大胆而又科学地创新与嫁接。

于是,高效6+1课堂模式应运而生!

李金池真诚而又谦虚地说,这种高效6+1课堂模式是集众家之长于一身,熔各地精华于一炉的结晶,它体用上海,头取江苏,臂采山东,脑借陕西,源溯衡水,魂定精中。

显然,它是在对各地课堂模式反复比较与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创立的。同时,大胆的创新、非凡的智慧,又给高效6+1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改元素重组;二是教学流程设计创新——创新流程设计;三是课堂导学设计创新——创立导学题纲;四是课堂教学规范创新——创新课堂形态;五是课后应用练习创新——创立用练常规。

所以,这一烙印着李金池学习取经痕迹而又更多创新因子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预示了在精英中学这片课堂教学改革的田野上,定将花开满园,硕果累累。

不过,一提到课堂教学模式,有的人也许认为这是一种僵死的框框。其实,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好的模式则是提供给师生的一种课堂架构和教学操作流程,或者说是一种必须的教学范式。

对于精英中学,这种范式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把籍贯地域不同、教学风格不同、年龄水平不同、志趣传承不同的教师群体在教学上统一起来。否则,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教学根本无法组织。而建构一种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艰涩的理念实操化,还可以让教学实操进入流程,从而使一线教师快速地进入新课堂的轨道,一举改变旧的课堂面貌,彻底解决教师满堂讲的问题。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建构一种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快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创立独特的高效课堂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这一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这样,每项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一、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1.导——课堂起点

“导”包括“导入”和“导学”两个部分。上课伊始,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借助一定的媒介,如图片、视频等,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旨在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导入”之后,便是“导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这些“导学”内容,都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级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经所有任教该学科的教师商量、争议、斟酌共同完成的。

“导学”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让学生心有目标与方向,以防缘木求鱼、背道而驰或绕道而行;二是让学生关注核心内容与重要问题,以防本末倒置、避重就轻;三是让学生关注容易忽略的事项或问题,以防挂一漏万或误入歧途。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关键点;此“点”出错,则有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后果。

2.思——自读深思

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不是放任自流而学,而是在老师发放的《课堂导学提纲》的引领下,学生认真看书学习,研读教材文本,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自己解决老师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导学提纲》“导学”得非常具体,每一导学环节都是对应着学习目标的某个点而设计的,并且都有明确的标识。甚至对要学生自学的是第几页第几个问题,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还可以运用“导”上面提供的测试题对所学效果进行自我测评。学生依纲而学,既不会走弯路,也不会走捷径,从而保证了自学的效率与质量。

在整个“思”的环节,教师不讲一句话,像《学记》上所说的“时观而弗语”,目的是“存其心也”,以免干扰学生思考。不过,教师虽然“弗语”,却在默默地用心观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敏锐地抓住不同学生独学之思的特点,深入了解,准确把握,以便在后面“评”的环节做到“言必有中”,从而让学生之“思”更具张力。

“思”好是“议”好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个人深入的思考和质疑,就不会有随后“议”环节中合作学习的精彩,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碰撞。

李金池对笔者说,《课堂导学提纲》是高效6+1课堂不可或缺的配套资料,它是学校在推进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教学微创新。长期持续不断之“导”,才能让学生不至于输在课堂学习的“起跑线”上,并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定势,以至抵达无师自导的境界。

3.议——合作学习

这个环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两两合作,互帮互学;一是小组讨论问题,解决自学中的疑难。讨论分先后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讨论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要求学生快速看清屏幕上老师指导的讨论关键点,然后开始讨论;第二个部分,讨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撞击出来的问题。小组讨论要有一个规则:先是同层之间的讨论,一帮一,把批注的大部分疑难问题解决,留下的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6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要有时间意识,不能在争辩中让时间随意流过,不能形成共识的,先放下,等待展示环节全班交流时解决。

讨论让学生变得兴奋不已,不同的思维向度被打开,某个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往往在讨论中有一种豁然洞开的感觉。有的时候,学生彼此之间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而展开辩论。于是,“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的思维碰撞高潮迭起,甚至让思维与情感双双抵达巅峰状态,进而与灵感不期而遇,学习步入高效又审美的天地。

4.展——激情展示

在展示环节,由学生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以口头表述或到黑板上板演的形式展示其学习成果和问题。成果展示,不但可以生成自信心与自豪感,还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进而让其他同学也产生共享成果的心理驱动。问题展示,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和盲点,然后让全班学生八仙过海,各出奇招,群起而“围歼”之,从而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善于守拙,有意示弱,甘当“忍者”,学会等待,不要抢学生的风头,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对学生的诱导、激赏、肯定,启发和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挑战、补充、完善。于是,学生展示的激情一浪高过一浪。

中学时代,正值风华正茂、激扬文字之时,有些课堂上的学生却无精打采、老气横秋。可进入精英中学的课堂,让你精神为之一振,一个个学生激情满怀、斗志昂扬。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但不是负担,反而变成了指点江山的战场,生命的灵性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不但实现了高效率的突破,而且还生成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壮志。

5.评——点评精讲

李金池说,“思”“议”“展”“评”四环节在逻辑上构建的是一种递进关系,就像打仗一样,是一个一步一步地缩小包围圈的过程。到“评”这一环节,就是打扫战场了。教师要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消灭了多少“敌人”,抓获了多少“俘虏”,是用什么方法消灭的,是用什么方法抓获的,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抓获的更多。所以,教师之讲,不能面面俱到,也不是对具体知识点的重复;而是画龙点睛地讲知识框架和规律方法,并且尽可能地做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6.检——检测反馈

这个环节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反刍内化和自我检测,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抽查提问,或通过小条的形式进行检测。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当堂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强化本节课重难点。这既需要教师课前准备时就有前瞻的眼光,更需要教师课堂上有发现学生学习某个环节时出现问题的慧眼,从而让更多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检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导、思、议、展、评、检六环节依次进行,是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过程,符合教与学的规律,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记得牢。

另外,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各个教学环节的连环设计和泾渭分明,能够有效地避免长时间单一刺激给学生大脑造成的疲劳,从而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持续兴奋不走神。因此能够带来课堂学习的高效。

7.用——迁移运用

这个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一般利用每天下午和晚上的自习课进行,主要形式是对学生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应用性练习,从而达到巩固迁移、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根据当天课堂所学给学生出题目,给出一些数据,给出一些条件,提出一些要求,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得出结论、找到答案。这不就是应用吗?同时,这个环节也是“练”,而且要求学生限时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外作业,因为传统作业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二是个别学生的作业从他人或书上、网上等载体上抄录而来;三是写作业时,有的边玩边做,磨磨蹭蹭,速度不快,质量不高。这种限时练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以上三个弊端,而且还在无形中把限时练变成了限时考。因为全班同学都在教室,集体而做,按时收交。所以,大家只有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才能按时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这种“快节奏”做作业的方式便形成了习惯,再到考试的时候,便如平时限时练一样,不但不紧张了,而且提高了速度和质量。

李金池说,“练”虽然只是七个环节之一,但它被放在了教学跷跷板的一端,居于“两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在成绩的提高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练”即“用”,这个环节既是迁移运用,又是复习巩固。学习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又可巩固所学;学习很重要,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快忘却。所以,“练”的加强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先后两次前往精英中学采访,在与李金池及其他老师的交流中,我愈发觉得他的智慧与境界,绝非常人可有。他所构建的高效6+1课堂与“三备两研”,是他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具有巨大智慧含量的成果,它不但是精英中学起死回生的妙术,其他学校“拿来”为己所用,也可以实现重大的突破。这当是他攻破的一项核心教育教学技术,堪称无价。他原可以让前来考察学习者交费而学,也可以高价出售这一技术;可是,他没有,他无偿地送给全国各地而来的人。因为在他的心里,精英中学崛起了,全国和精英中学一样的薄弱学校也应当绝地重生,破茧成蝶。这让我感慨万千,一所学校创造重大奇迹,除了智慧技术之外,还要有人格与境界的支撑;不然,就有可能兴旺一时,而最终也必然“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的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这给络绎不绝前来学习者一个启示:欲取其真经,除了学习其技术之外,还要学习李金池那样的大胸怀、大格局与大境界。

二、课改模式在于适合

李金池认为,高效6+1课堂在颠覆旧的课堂秩序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新的课堂规则和课堂规范。新的课堂规范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大致需要多少时间,老师如何做、学生如何动,都做了十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都对课堂的高效起了保障的作用。此外,这些规则、规范还起到了细化课堂管理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师时常跑题和漫游的问题,减少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这一模式,既适合文科教学,也适合理科教学;既适合新授课,也适合复习课;既适合高中,也适合初中;既适合低端生源学校,更适合高端生源学校。

有专家称,这种形态规范、易于操性、适用面宽、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为精英中学迅速崛起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者提供了学而可用、用而有效的经验。

而让李金池更加高兴的是,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已经在开始尝试回答“钱学森之问”。

当初创立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主要是想着找到一种提分的神器,以便快速地杀出重围,摆脱生存危机,让学校存活下来。精英中学不但活了下来,而且很快绝地重生,呈现出英姿勃发的态势,出人意料地成为全国瞩目的名校。

就是在这个大转折时期,李金池关注的重心逐渐地转移到了高效6+1课堂的终极追求上来。那就是要响亮地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总是从体制与文化层面寻找原因,认为那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是遥不可及的一道虚幻的风景。

李金池认为,我们更应当从教育自身探寻原因,尤其是从课堂教学上追根溯源。

他认为,杰出人才一般都具备如下优秀品质:第一、主动进取,积极向上;第二、自信满满,激情洋溢;第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第四、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第五、超强的学习能力。

可是,这些优秀品质很多时候却在“应试教育”的“传统课堂”里被无意压抑甚至扼杀了。

主动进取和积极向上当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率性而教、修教以道,这种品质定会持续不断地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并照亮学生走向更加成功的殿堂之路。可是,“传统课堂”不但堵塞了这条光明之路,还在日复一日地磨灭孩子的这一天性,让其归于死寂,自觉不自觉地与之永久的告别。

自信满满和激情洋溢本应是青少年的“专利”,可传统课堂将此“专利”无情地剥夺之后,又变本加利地在已是奄奄一息的自信和激情之火上泼上大量的冰水,让其永远地断绝了死灰复燃之路。

古人主张厚积薄发,博览群书和广泛涉猎为之提供了最佳的路径。可是,“传统课堂”是以书本为本的,即使原本非常短小而简单的白话文,老师也要掘地三尺地大讲特讲,结果就有了“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的尴尬。

“传统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和教师为本的课堂,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会被有的教师视为异端与另类,甚至被教师无情地打压下去。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接受了这种压制,甚至习惯了这种压制,一个个成了极其温顺与驯服的小绵羊,最终与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诀别。

超强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导,而更多需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从而具备这种能力。可是,传统课堂却没有为学生提供掌握这种能力的可能。因为这不是教师的意愿,有的教师也没有这种能力,甚至连这种思考都没有。

李金池洞悉“传统课堂”的这一系列的弊端,并用高效6+1课堂破解了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拥有了杰出人才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的学习景象,不但让他们取得了极好的考试成绩,更让他们具备了终身走向成功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的高考辉煌,只是一个外在形态,或者只是一个起点。李金池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未来。对此,他充满无限的信心。每逢想到这些,他都会兴奋不已;而美好的期待,也在他的心里摇曳起来。

精细决定管理有序化

李金池刚到精英中学的时候,就提出了他的“三箭齐发”的办学方略——激情教育、高效课堂和精细管理。如果前两者是学校快速崛起的前提与关键的话,精细管理则是其有力的保障。

一、细化干部教育管理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李金池,绝对是一位做大事者,而从其对干部的细化管理中,我们在其走向成功的百花园里,寻觅到其精细化管理的另一朵芬芳四溢的奇葩。

1.“唯一首长负责制”

目前,有些学校为了让更多教师得官位之名,以成其荣誉之本,便从教师中提拔不少干部,于是,就有了为数众多的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其用意也善,可其结果也惨。这些上任的“官”们,都认为自己应当有权,暗中争斗便悄然而起,可出现问题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却多是躲之唯恐不及。

李金池看惯了这种扯皮的“春月秋风”,决定重整山河,在设计处室职能分工时,实施“唯一首长负责制”:一个部门一个主任,仅配1~2名干事。唯一首长就是唯一责任人,但绝对不是“官”,因为名为“首长”,却要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战斗在一线。不管哪个部门的人员,只要一心一意,干好工作,便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学校的表彰;否则,便无立足之地,以至无可奈何地离岗而去。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其简约,工作的高效与同事的友好便自然而然共同奏出了和谐的乐章。

2.干部“六必到”与“六个一”

干部的心情舒畅与主动意识,无疑是干好工作的重要因素;可如果没有相应的细节管理规定,有时也有可能出现挂一漏万甚至较大的问题。所以,就有了“细节决定成败”的至理名言。精英中学干部的“六必到”与“六个一”,则闪烁出了细节管理的美妙光芒。

领导干部每三天一轮总值班,在行政办公楼门口挂牌公示每天值班干部的姓名,而且明文规定,干部值班做到“六必到”:早操时间必在师生之前到达操场,早饭时间必到学生最拥堵的餐厅巡视,午餐时间必到餐厅、教室检查,午休起床和午诵必到学生最集中的地方,晚自习必到各班,晚休就寝在学生宿舍必到23点20分。

干部这六个重要时段与地点的“六必到”,不但彰显了他们的责任心,也给大家树立一个榜样。所以,师生们的“不令而行”,也就成了一道美妙的风景。

“六个一”活动,要求所有一线教师之外的干部每天要跟一位教师交流,每天要跟一位学生交流,每天要发现一个问题,每天要发现一个亮点,每周要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周要参加一次评课。

“六个一”活动,让广大师生每天都感到学校干部就在他们身边,心亦在他们那里。所以,大家有了困难或疑惑,很快便得到解决。而干部也从师生们那里,享受着被信任的心灵愉悦。

由此可见,李金池的硬性规定里,还有着人文意蕴的音符在跳跃。这种将制度规定悄然升华为文化的智慧,则让学校拥有了永久的生命张力。

二、教师“三备两研”管理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精英中学的“三备两研”,便将《周易》这一哲言的光芒照耀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高效6+1课堂,功夫在课前,关键是研备,李金池将其称作“三备两研”,即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经过分头独立初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三道工序,是为“三备”;每一节课的集体研备又分初研和二研两次进行,是为“两研”。

为规范和细化三备两研,李金池专门制定文件并下发到每个教师手中,笔者在翻阅文件时发现,精英中学对备课环节进行的精细规范,简直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下面是文件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看到精英中学精细管理之一斑:

所谓分头独立初备,任课教师须提前数天进行。初备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学习课程标准及其相匹配的教辅资料,分析学情,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初备手稿。撰写手稿时必须亲笔,不得打印,而且还要一式两份。

集体研备无论初研还是二研,都要分环节、按顺序进行。每个环节组员均按先新教师后老教师的顺序发言(组长也可视情况无规律地安排跳号发言)。教师发言时要语言准确简练,条理和层次清楚,前面说过的后面不重复,别人发言不插话,最后备课组长对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个人复备是指教师在初备基础上,根据两研成果,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精细化地加工和提升,并于上课前完成。其中须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对《初备手稿》进行实质性大修大改,修改部分要使用红色笔墨书写,不能简单地勾划了事;二是结合所任教班级的学情和个人风格,对《课堂导学提纲》和教学课件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创新和完善,使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

教师上课结束后,将用完后的《复备手稿》和《课堂导学提纲》按序装订成册,作为个人业务成长记录保留。

大智慧者必成大事

有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和精细管理等,精英中学是不是真的崛起,以至“战绩”辉煌了呢?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无需将其“战绩”一一排列出来,只就以下五个“战场”的战况略作叙说,就足以让广大读者在惊叹不已的时候,情不由衷地升起一种敬仰之情。

“战场”一:2012—2018年应届本一纯文理上线人数、上线率。

2012年4人上线,上线率1.44%,到2018年1940人上线,上线率91.6%,变化如此神速,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可它又是一个铁的事实。

同时,我们从2018年高考成绩单上,又高兴地看到精英中学斩获了多个“第一”的佳绩——

1.应届生本一纯文理上线1940人,位居省城第一,再次刷新省城本一上线最高纪录。本一上线率为91.6%。

2.应届文理考生,达到600分以上者共1131人,位居省城第一。

3.郭家萌同学以707分的高考成绩夺得河北省文史类状元。

郭家萌同学不仅是2018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状元,而且是2018年全国Ⅰ卷十省文科总分第一名;另外,郭家萌还是第一位从血统纯正的民办学校走出的省状元;第一位从中考非尖子生中考出的省状元。

可回想八年之前李金池初到精英中学时的惨状,即使人们如何展开大胆的想象,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的盛况。

当时有人断言,李金池就任衡水中学校长时让学校快速从低谷走向优质,担任衡水市教育局长时又把全市教育搞得风声水起;可往日留下的让人交口称赞的名声,一定会在精英中学毁于一旦。

有的人则说,李金池即使有翻江倒海的神力,也不可能让精英中学逆势崛起!

可李金池就是李金池,他不但让精英中学死而复生,而且还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因为他初到精英中学就坚定不移地确定“三箭齐发”的办学方略——激情教育、高效课堂和精细管理,很快聚合成一个其大无比的生命能量,“道法自然”地催生了学生高考成绩让人惊骇的飚升。

这需要的不只是胆识与气魄,更需要超人的智慧。

有大智慧者,必成大事,必能从一般人认为的不可能中创造出诸多可能。

“战场”二:全国各地同仁纷至沓来,精英中学的经验在全国很多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万人次前来精英中学参观学习,平均每天就有100多人带着好奇与学习之心专程赶来。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李金池,毫不保留地将精英中学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让他们学成而归后,用之于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于是,高效6+1课堂模式便在豫、川、鲁、晋、云、粤、渝等地落地生根,有的已经开出了灿烂的花朵,结出了诱人果实。

“战场”三:进军全国高中强校方阵。

2017年12月,精英中学被全国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委员会评为“中国高中50强”。

2018年1月,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评选为“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荣获“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

被权威部门认可并获奖,不仅需要非常好的高考成绩,更需要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因为所有高考成绩直线上升的背后,无一不有高素质的支撑。

“战场”四:中央电视台《我们这五年》隆重报道精英中学追梦的故事。

2017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我们这五年》中,以高考为背景,介绍了精英中学师生自强不息、逆势崛起的奋斗历程。它给无数薄弱学校以启示,要想“翻身得解放”,除了学习他人经验之外,更要懂得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出成绩全靠我们自己。”但靠自己要有一个高境界与大智慧的校长,不然,就有可能永远在被“压迫”的苦难中挣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教育需要更多的“李金池”。可是,第二个、第三个与更多的“李金池”不会凭空问世,他需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面向未来的高远指向、“为仁由己”的自我完善意识、坚持不懈的追索精神、透过纷繁万象看透本质且又有其思路的大智慧。所以,要想像精英中学那样在绝境中突围与重生,真的是任重而道远。但并非遥不可及,如果真能取得李金池的真经,且一如既往地行走下去,理想之花也一定会绽放。

“战场”五:石家庄精英中学挺进邢台开办分校。

邢台市人民政府为加快牛城基础教育发展,邀请精英中学进驻邢台办分校,校名定为“邢台精英中学”。

2018年6月30日,邢台市教育局、河北精英伟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石家庄精英中学联合举行邢台精英中学项目签约仪式。

邢台市委书记王会勇,邢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吉平,邢台市政协主席邱文双,邢台市委副书记王素平,邢台市常务副市长周永会,邢台市副市长张志峰、邓素雪,邢台市委秘书长宋洪修等出席签约仪式。

这无疑成为精英中学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开启了其异地高端办学、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如何让这所硬件强、师资好的新校从诞生之日起就出手不凡,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而当人们问起李金池有何新的治校方略的时候,他只是微微一笑,代为回答。

他之所以“言之不出”,是“耻躬之不逮也”。其实,“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他,早已成竹在胸,谋划好了这所新校的发展大局。

相信不久的将来,又会有一所异军突起的学校在全国名校的殿堂里,展现出其独特而又绚丽的风采。

原载于《教育名家》,2019年第5期。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