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陶继新老师学惜时
向陶继新老师学惜时
作者:王 莉        更新时间:2019-01-12

向陶继新老师学惜时

 

这些年对陶继新老师早有耳闻,也一直关注。近日更是幸运地“以文会师”“以文会友”结识了陶老师。结识几日,就发现陶老师一大特点——惜时如金,不,是惜时胜金,对时间他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

不用微信  时比金贵

我用QQ向陶老师请教问题,顺便向陶老师要他的微信号。出乎意料地,陶老师说他不用微信,因为微信耗费时间太多,他说在办公室一上班就关机写稿子。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陶老师我理解您惜时如金,但是微信可以交流很多短信发不了的信息如文章链接等,不要看朋友圈就行

陶继新也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到美国去都不用微信,宁愿多花点钱打电话也不用微信,时间比钱重要得多。如果开了微信,朋友发很多信息,只要一开微信,要回复很多不必要回复的信。不看不好,不回复也不好。无形中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假设一天半小时,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可怕的浪费

我一听,汗涔涔了。哦,我懂了。陶老师岂止是惜时如金,而是惜时胜金,宁愿多花点钱打电话也不用微信。我还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现在已经基本不看不发朋友圈信息,只是把微信当做短信的替代品。但实际上还是浪费了不少时间,比如浏览一些并不是非读不可的公号文章,比如因为微信的“免费”、便捷而导致和朋友聊的时间比发短信多了,而细想一下这些聊天里又有哪些的的确确是真正需要交流的呢?会不会在聊天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朋友的时间?想想微信里那么多泛滥成灾的公号,那么多收藏了却从未读过的文章,那么多不需要回应的留言,那么多“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群聊……浪费了多少宝贵时间和精力啊!
    “不用微信”——陶老师的惜时之道和独到之处!可能以后我也会不用微信了,至少目前我会比之前更加控制使用微信的时间、频率。不看无价值文章,不说无意义的话,不聊不必聊的天。时间好好拿来读好书、做实事,这是七十高龄的陶公给我的惜时启示。自我陶老师和我说了他不用微信之后的这些天来,我每每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就有一种负罪感:愧对大好时光,愧对陶老师的教诲,愧对一堆还没写的稿约,愧对那么多还没读透的经典。想到这,赶紧拿开手机,争分夺秒地读书写作,从此丝毫不敢怠慢,不教一日闲过!

聚焦主业  心无旁骛

我很坦率地问陶老师:“如果我把我的拙作《书香润童年》《陪伴的力量》《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寄给您,您会读吗?”

陶老师坦率地说:“会翻阅,但不一定会整本书读完。”

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我是晚辈,您觉得读我的书浪费时间?”

陶老师笑了:“不是这样的。治学不分先后,晚辈的书也会很有价值,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啊。”

我穷追不舍:“那为什么说不一定会整本书读完呢?”

陶老师坦言:“因为你研究的儿童教育、家庭教育、亲子阅读领域不是我的研究方向,所以我不一定会整本书读完。我现在聚焦学校教育,校长、老师、课堂……我就专心研究这方面,其他方向不去花费时间了。”

原来如此啊!陶老师是对准一个点,心无旁骛地深挖掘。不为虚名所动,不为外界影响。我记得早些年陶老师还做过家庭教育讲座呢,难怪近年来他不再做这方面讲学了,因为都聚焦主业了。现在也有很多学校、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等请陶老师去讲学,陶老师说一般情况他接到十个邀请只选择其中一个他觉得最有价值的去参加。

我又问:“陶老师您怎么定义这个‘最有价值’呢?”

陶老师都没有花一分钟思考,马上回答:“三个标准,一看是否属于我的研究领域;二看是否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学术交流;三看我是否能为对方带去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思路好清晰的陶老师!既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又不耻下问,乐于交流,还很考虑自己的思想是否能给他人带来启发!

至于其他没有实质意义的的邀请,陶老师就更加置之不理了。这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早年名声在外,许多人和单位想请他参加剪彩、开工等活动,钱钟书对于这些“请帖征文”“概置不理”,他称这些活动为“招邀不三不四之闲人,谈讲不痛不痒之废话,花费不明不白之冤钱,浪费不该浪费的时间。”陶老师也是这样,对于不想去的活动,不想花的时间,该拒绝就果断干脆地拒绝。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时间的尊重。

正是因为陶老师能长期坚持心无旁骛地聚焦主业,所以陶老师能做到在退休后的十年内出版46著作,仅2018年就出书8部。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不仅高产,而且高质!2018年12月31日,由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先生撰写、齐鲁书社出版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入选“《中国教育报》2018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做幸福的教师》自上市以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报》《济南时报》《西部论坛》等报刊纷纷予以关注报道,全国各地的很多中小学校也都将其作为教师的必读书推荐阅读。4个多月的时间,销量就已近两万册。

诲人不倦  言而有信

陶老师非常惜时,简直到了吝啬的地步。可是对于我向他请教问题,他却很大方地花时间指导,一点儿也不心疼时间,一点儿也不吝啬经验,而是诲人不倦地教导我。

这天下午,我向陶老师请教问题,陶老师在QQ里没有寒暄,更没有加任何图标(是啊加图标多么浪费时间),而是礼貌地和我说,他正在写一篇文章,等傍晚给我打电话。我赶紧说好,您快专心写作。我不敢多说一句废话,怕打扰陶老师。谁知道过了一分钟,陶老师在QQ发了条信息告诉我:“正写上海一所学校的诗教稿子。”陶老师为什么要告诉我他在写什么呢?或许因为我在上海,或许出于他对晚辈对学生的坦诚。我很感动。上海,诗教,我马上想起黄玉峰老师和他的复旦五浦汇学校。我问陶老师,是不是在写黄玉峰老师的学校。陶老师很诧异:“你怎么知道?”我说我前两天刚刚见了黄玉峰老师,我也一直关注复旦五浦汇学校的诗教。陶老师谦虚地说,“我写好之后,给你发去。希望得到你的指正。

我不敢说什么“班门弄斧”之类的废话,给陶老师回了句 “好,您专心写吧,我第一个拜读”之后再也不敢打扰。

傍晚5点半,我在从工作室回家的路上,接到了陶老师的电话。老人家真是言而有信啊!说好傍晚给我打电话的,5点半就打来了。这时我在地铁,我要乘坐的车刚刚开过来,我正要进地铁车厢,又想起黄玉峰老师的“君子养成”教育里有个细节:在车厢里不能接电话,那是公共空间。我要踏进车厢的脚步马上收回来,我在候车台找了个角落接听陶老师电话。陶老师第一句话说,QQ打字太费时,还是电话交流更高效。哈哈!其惜时如金!陶老师语速极快,可见其思维之快速和清晰!他一直在说,我插空问几个问题,他又马上解答,且解答起来逻辑层次分明,信息量极大。我一边接电话一边生怕错过了陶老师的宝贵教导中的哪些细节,赶紧蹲在地上拿出随身带的本子边记录。过了一会陶老师说有个电话家里打来的,让我等1分钟。他说得很清楚,1分钟。我在地铁里依旧不敢上车,因为1分钟后陶老师要给我打电话回来。

果然,1分钟后陶老师又打我的电话,毫无废话毫无过渡地接着之前的话题往下说。我太佩服这位七旬老翁的记忆力、思考力了。陶老师的思维敏捷、表达清晰、分析深刻……全在我们年轻人之上,真让我们惭愧不已!而陶老师对我们年轻人如此言而有信,不惜浪费他的宝贵时间来指导我们、点拨我们、教育我们,这不正是他最爱读的《论语》里的那句“诲人不倦”的写照吗?陶老师熟读《论语》数百遍,而且背诵了全部内容,他不是为读而读,为背而背,而是用其一生在积极践行啊!

这通电话从5点半持续到6点多,刨去中间的“1分钟”之外,足足打了半个多小时!这半个多小时我一直不敢进地铁车厢,不仅是因为黄玉峰老师的“君子养成”教育里有个细节:在车厢里不能接电话,那是公共空间;更是因为陶老师的话很宝贵,我要找个安静的角落认真倾听,一句话也不能错过。这半个多小时我错过了好多趟地铁,可是我欣喜地搭上了一趟“开往春天的地铁”!

向陶继新老师学惜时、学治学、学做人……这一切在2019年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自然生长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著有《书香润童年》《陪伴的力量》《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