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育花香 ——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沃土育花香 ——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作者:董淑静        更新时间:2018-12-07

沃土育花香

——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威海市实验小学  董淑静

教师要想成长,必需读书。无论社会怎样变迁,人的意识怎样发展,师者多读书却是亘古不变的。读书,是教育力量的来源;读书,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也是塑造自己的过程;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富有思想的教育者之终身追求。

———题记

《做幸福的教师》开篇有这样一句话:“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而教师,既要接受文化之‘化’,又要以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与教师的生活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生命维系。”回顾自己成长历程,真心感谢学校领导高瞻远瞩,为教师打造各种读书平台,以多种评价方式激励教师读书,建立良性的读书生态。

初为人师时,我读的最多的是《读者》、《青年博览》、《时代文摘》等快餐书籍,很少能静下心来看一部长篇小说,更别说是古典作品了。至于教育方面的刊物,也只有在写论文时,才大致翻一翻,如蜻蜓点水一般。

随着学校对老师读书的重视,我发现爱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了。工作之余,他们经常会捧着一本书在静静地品读,好似在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叙旧。很多老师的读书感悟及教育随笔见诸于各类报刊。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我也开始静下心来,加入他们的行列,以书为伴。闲暇时,我们在一起交流更多的是书中内容和对人物的认识等。在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距,我发现自己读书不够细致,只注重故事情节,缺乏思考、比较积累。沙子过水式的读书方式让我在交流时常常张冠李戴,我意识到自己读书的不足,开始采用海绵吸水式的读书方式。

一切重新开始,我重新拾起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三国演义》、《史记》……并给自己定下了读书计划,不管多累多忙每天都要坚持读书,一天看二十页到三十页,做到熟读精思,一遍没看懂,再来一遍,直至弄明白了为止。几年来,我读过文学名著,也读教育专著;读过莎士比亚,也读鲁迅;读过《论语》,也读《哈利·波特》。我不仅读作品,了解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以走进作者的心灵。同时,我还努力让自己成为“百科全书”式的老师,读《十万个为什么》、读《宇宙奥秘》、读《唐诗宋词》……我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我的思维触角也延伸到了广阔的领域和不同的层面。是书,让我结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了解了世界风情,感知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文背景。

林清玄说:“人间有味是清欢”,阅读就是我人生的清欢。伴随着读书,我的生活越来越充实,工作也越来越自信。

书中写道:“教师要想丰厚自己的底蕴,非读书不可。不是读一般的书,而是读经典。久而久之,经典中的生命能量,就会走进你的心里,化为你的能量。那个时候,再进行课堂教学,无须刻意设计多少技巧,却能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让学生感受到你丰沛的意蕴与生命的价值。”坚持读书,让我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也增强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得益于读书所获取的丰沛知识阅历、思想境界与话语体系,我得以自如游走于字里行间,跳跃于言谈话语,带学生游历更广阔的书本外的天地,由此学生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将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剖析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不少学生也因此喜欢上了《三国演义》。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我结合自己读的《毛泽东传》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代伟人的故事。潜移默化中,我对书的兴趣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他们对书的爱好也与日俱增。

沃土肥泥生万物,沃土肥泥育花香。阅读,让我找到了精神寄托,阅读让我活出生命的精彩。《做幸福的教师》一书,更加坚定了我阅读的信念。一路阅读,一路花开,一路幸福!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