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校园(1)
【孙双金】我们下面谈情智校园。关于情智校园,我把它解读为四句话。
一、书香校园
第一句话:情智校园是书香校园。
我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学校,学校,就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因此,学校的第一大功能就是让学生读好书。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做得还是有所成效的。经常碰到家长对我这样说:“孙校长,我的孩子自从进了北小之后,就特别喜欢看书。一捧到书,就爱不释手,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现任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的戴兴海处长,有一次碰到我和我谈起他儿子读书的故事。他说他孩子二年级已经在读《史记》《资治通鉴》。为了肯定他儿子的读书精神,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我专门把他儿子请到国旗台,表彰他儿子的读书精神和读书态度,当时搂着他拍了一张照片。后来,他在多种场合讲到这一件事,讲到校长对他儿子的欣赏和赞美。他说:“孙校长搂着我儿子在国旗台上讲话的情景,会伴随着我儿子一生的成长。”
我们学校是怎么开展读书活动的呢?其实是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首先,我们发动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筛选了北京东路小学学生30本必读书目和30本选读书目,并且把必读书目纳入学生素质范围,要求学生家庭建立个人书库,营造浓浓的书香家庭氛围。我们选定的书目如下。
低年级段:《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蓝猫淘气3000问系列”《哪吒传奇》《三毛流浪记》《木偶奇遇记》《南北极大探险》《乌丢丢奇遇》。
中年级段:《水浒传》《爱的教育》《十万个为什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长袜子皮皮》《希腊神话》《今天我是升旗手》“郑渊洁童话系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高年级段:《三国演义》《昆虫记》《上下五千年》“哈利•波特系列”《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我要做个好孩子》《巴顿将军:一个军人的一生》《海底两万里》《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陶继新】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学校就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学生的成长,与其平时课堂上的教材的学习自然有着重要的关系,可是,如果只是学习教材,而没有一定阅读量的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读书不只是可以让孩子增加知识,还可以增长智慧,还有思想品质的提升。好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内蕴着智慧与思想。读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吸纳于心,也就有了显之于外的美德与智慧。同时,一个人喜欢不喜欢读书,形成不形成读书的习惯,是否痴迷于读书,小学是一个关键阶段。小时候如果爱上读书,一般是可以终生喜欢上读书的。而终生有了书的生命滋养,就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再说,从学生阶段来说,读的书多了,对于贯通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大有帮助。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就是因为特别喜欢读书,写作的时候十分轻松,而且写得也很好,以至于对于数学应用题的理解也好得多。而且,越是往后,特别是到了高中的时候,由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学习起来就更加轻松。后来,她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老师让其谈体会的时候,她很肯定地说,从小学到中学喜欢读书和读了大量书是最主要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读书,不但有利于当下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未来的学习。
【孙双金】在此基础上,到了2009年,我们学校在建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整体来构化学校的校本阅读,提出了三块“大石头”的理论:一块是国学经典,一块是诗歌经典,一块是儿童文学经典。我以三年级为例,学生的阅读篇目如下。
国学篇:《论语》《笠翁对韵》。
古代诗词篇:《垓下歌》《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月怀远》《凉州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夜归鹿门歌》《使至塞上》《过香积寺》《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独坐敬亭山》《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赠孟浩然》《登金陵凤凰台》《黄鹤楼》《钱塘湖春行》《赤壁》《泊秦淮》《渔父》《浪淘沙》《相见欢》《虞美人》《书湖阴先生壁》《登飞来峰》《夜直》《赠刘景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雪梅》《绝句》《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乡村四月》。
现代诗歌篇:《渔火》《野菊花》《雾》《小花的信念》《落叶》《初雪》《月亮》《捞月网》《我将做一个什么》《蝴蝶》《明天要远足》《我想》《秋千歌》。
儿童文学篇:“我喜欢小小淘气包”“我探索古老的神话天地”“我走进动物的心灵”“我畅游奇幻的童话世界”。
【陶继新】看了你们学生的阅读书目,真是欣喜不已。小学生在校期间,读这么多的书,甚至有的还要背诵,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来说,该是何等的有益!这反映了您的读书观:小学生不但是可以大量阅读的,而且还是可以高层次阅读的。小学阶段,没有升学压力,有相对充足的阅读时间。如果这个时段不阅读,以后即使想大量阅读都不太可能。不过,读这些书,未必对其当下的考试成绩起多大的作用;可是,却由此为其储备了终生发展的文化。有这笔文化与没这笔文化是大不一样的。没有的话,以后也有可能考高分,也有可能升好学校。可是,却少了人生黄金阶段必备的生命积蓄,更少了未来成长的内在能量。有之则大不一样,它既可以给学生考高分升好学奠定基础,更会让文化的种子播种在他们的心里。这些种子会在未来的生命历程中,慢慢地发芽、生根、开花与结果,甚至有可能结出丰硕之果。作为一校之长,您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孙双金】说到课外阅读,老师和校长心目中都有一个疑惑,就是学生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学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块的时间是晨读,大概安排20分钟左右,以诵读国学经典和古体诗词为主。可别小看这20分钟,每天坚持下来,一年的读书时间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就叫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第二块时间是中午的持续默读时间。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孩子在校午餐,午餐休息之后,每天可以安排近1小时的时间来让学生自主自由默读。每天1小时,一年下来的时间该是多少时间。第三块的读书时间是每周1-2节的课外阅读课,在老师带领之下,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读书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到学校阅读室开展静悄悄的读书活动。第四块的读书时间为每天的家庭自由阅读。我们要求每个家庭给孩子建立一个小小读书房,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个人书柜,储存自己喜欢的图书。要求孩子每天在家保证30至60分钟的读书时间,各年段有所区别。这样粗略算一算,孩子们每天的读书时间近3小时。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一年达到的读书时间就约为1095个小时。这将是多么可观的阅读量啊!
“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活动现场
【陶继新】您真会算啊!一些校长与教师总是说希望学生读书,但就是没有时间,可是,经您这样一安排,不但有,而且还不少。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内在密码之一,就是能不能利用好正常工作之外的时间。学生亦然。在这方面,我有很深的感受。有很多人问我,您什么时候背书呢?我说,每天都有时间。那么,什么时间呢?早晨锻炼时间。特别是在济南的时候,早晨登山锻炼,同时背诵经典,那是无限美妙的事情。可是,整个锻炼时间大约只有一半时间能背诵啊,而登山时间也就一个多小时。不过,几乎天天在背呢,一年加在一起,不就多了吗?我背经典的时间,与你们学生阅读的时间相比,显然是少了很多。我都会有不小的收获,你们的学生收获就会更大了。而且,当你开始背诵的时候,可能会感到不太快乐;可是,时间久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再久了,甚至感到美极了。学生也是这样,开始读书的时候,未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时间一长,就会读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了。
(原载于《情智教育十日谈》,陶继新、孙双金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