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教育十日谈》(12)|情智语文的“好课观”(1)
《情智教育十日谈》(12)|情智语文的“好课观”(1)
作者:陶继新 孙双金        更新时间:2018-09-28

情智语文的“好课观”1

【孙双金】陶老师,下面我想谈谈我的情智语文的“好课观”。关于好课,我的思考也经历过几个阶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曾经把我的好课观概括为16个字,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书声琅琅

先说“书声琅琅”。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章可选取重点部分、精彩章节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浅显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顺畅流利;深奥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出滋味。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达到别人的语言就像是从自己的心中流淌出来的一样。

【陶继新】孙校长,我很欣赏您所谈的“好课观”。因为观念不一样,评价好课的标准也会大不一样。您的16个字总结得好啊!我在教学时,也有同感。

“书声琅琅”不但是好课堂的重要标志,也是好学校的重要标志。课堂没有了书声,还算什么课堂?学校没有了书声,还算什么学校?记得我小时候上学,语文课学生读书的时间相当多。不知从哪一天起,语文课演变成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课。这并不是说语文不需要教师的讲解了,可是,太多的讲解,会肢解课文的整个内容;而且,大多处于听讲之中的学生,吸收的有效信息是很少的。语文课文,特别是那些优秀的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学生多能不讲自会的。而且,整个班级一起朗诵与背诵,会制造一种学习语文的氛围,让身在其中的学生有一种精神的感染,并会在读与背中,体会那种特有的语文韵味。

(原载于《情智教育十日谈》,陶继新、孙双金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