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通往春天的路 ——《叩问教育之“道”》序
他打开通往春天的路 ——《叩问教育之“道”》序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8-09-26

他打开通往春天的路

——《叩问教育之“道”》序

喜欢《叩问教育之“道”》这个书名,因为做好教育需要关注“术”,更需要关注“道”。所有的大教育家,几乎没有不关注“道”的。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吾道以一贯之”,其弟子曾参解释说“忠恕而已”,即一个忠道,一个恕道。所谓忠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一生,就是遵道而行、弘道而教的。他的教学总纲只有十二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足见“道”的重要性。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另一经典之作《中庸》开篇则说“道”是“须臾不可离也”。为什么如此重视“道”呢?许崇文校长说得好:“‘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根’或‘本源’。” 是的,“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许崇文校长的治校之道,因有“根”,也就有了根深叶茂的学校景象。

可现在不少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道”的重要性。比如研究高效教学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的是方法与技巧,是流程与模式,可是,如果对高效的内在品质不研究的话,这种高效就有可能是短命的,是没有生命潜力的。而许崇文校长有“道”在胸,同时再研究高效教学的时候,就不只是关注了模式与技巧,还关注了支撑高效的道德品质、自由心灵、生命积淀,以至身体健康等。同是高效教学,有的可能只是指向当下的高考,而许崇文校长在关注学生高考的同时,也为其储备终生发展精神能量。非心中有道者不可能如此而为也,非有良知与使命感者也不可能如此而为也。

许崇文还是一位有思想与智慧的校长,他的教育观、学校观、德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文化观等,有些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学理的角度思考与剖析教育的。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教育画卷,也向我们打开了通向更高视点的大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属性。正是在这种道的引领下,才有了“启智励学  诲人不倦”的教风,“尚真求实  学而不厌”的学风。这些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教育智慧,与日照一中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为一,就有了传承与创新合二为一的教育教学景观。

曾两次从网上通过QQ与许崇文校长对话,并形成了两篇有着一定文化品位的文章。当时就很感慨于这位校长的文化品质,以及其高超的以文“化”人的智慧与艺术。今天捧读他的这一即将出版的著作,更让我领略到了文化之于一位校长的无穷魄力。拜读其对于“人文日新,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诠释,以及“和·容”文化的构建与实施方面的理性思索与实践探求,更让我感到许崇文校长的文化内涵。学校,本来就应当是一个文化的圣地;校长,就应当是文化的引路人。可是,有的校长与文已经渐行渐远;可没有文化,学校还算学校吗?许崇文校长的可贵处在于,他不但用文化来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还通过文化来改变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从本质意义上说,当是学校发展的魂兮所系。正是有了文化,许崇文校长的“办名校、聚名师、育英才”的“一中梦”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2014年5月24日于济南

(载于《叩问教育之“道”》,许崇文 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年 8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