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升华所急需的营养 ——《中外名人论读书》序
灵魂升华所急需的营养 ——《中外名人论读书》序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8-09-26

灵魂升华所急需的营养

——《中外名人论读书》序

关于读书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可是,真想编辑一本荟萃古今中外名家之论者,还不多见。武际成先生集十年之功,以语录体的形式,编辑此书,可谓意义非常。

编辑这样的书,至少需要三个必备的要素:一是编者是饱读诗书之人,二是研究读书的人,三是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武际成,三者兼具,所以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

为什么读书?可谓众说纷纭,而且各有道理。我认为,读书是可以积淀文化的,而文化具有巨大的能量,是可以以文“化”人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生命状态、心灵境界、幸福指数。

生命绝不止于生存这一个层次,它还有一个超越生存的更高的层次,即人的精神体。而精神体就像人的物质体一样,需要相应的营养才能成长。这种营养就是人的情感体验、道德修为、智慧生成。而精神体的成长目标,就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追索真理。而这个过程会伴随着心灵的极大的愉悦和幸福感。而那些只是活在这个生存层次上的人,因为精神体极度缺乏营养不能成长甚至已经夭亡,便根本不能感受到人性中这一至高层面的喜悦,便只能经常性地陷入空虚、缺乏、求不得之苦中。

读书学习就是帮助人的精神体成长的最佳途径,而好书则是精神体最好的营养品。所以像呼吸一样地读书,像吃饭一样地学习,就会为我们的精神体不断地补充营养。那么,我们的精神生命就可以茁壮成长,就可以不断地体验到作为人活着的丰富和美好,而这也人现代人一直追求的幸福感之所在。而此时,即使吃最简单的饭食,住最粗陋的居室,依然不会使这种幸福感有所降低。

读书不但能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而且还能使我们增长智慧。有了智慧之后,我们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个茶杯里发现灵魂所系,领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美好,就能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保持内心的淡定,就能做到“不被物碍,不被法缚”。生命始终处于一种优质的状态中。所以,读书不仅仅在于索取知识,更主要是通过这个媒介来提升人的智慧。

读书,特别是诵读经典,是可以为形成优质语感的。语感更像是内在习惯,就像品性。虽率性而发,却自然天成,写起文章来自然可以一泄千里,下笔通神。你不管说什么,根本不用考虑语法、逻辑、修辞,就像孔子说的,即可以进入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技巧的学习是有长度的,而语感的形成却是没有底限的,过度的技巧培养会让人囿于无意义的规矩之中,这就像只会画线条的人拿着一只黑色的画笔,怎么可能画出五彩的图画。然而当语感培养出来之后,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对于书籍也就有了难以释怀的情愫。

怎么样读书?虽然有一定的通理,可也往往因人而宜。陶渊明与苏东坡、孔子与王阳明等大师的读书,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而武际成先生,则从不同的名人的读书方法中,给我们提供一种多元的参照,从而让读者各取所需,实现生命的成长。

当下之书,浩如烟海,如果不得其门而入,就有可能令你无所适从,甚至误入歧途。我认为,读书要将精读、博览与浏览结合起来,才能够专博兼得,收益多多。

我所说的精读,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即必须是中外公认的经典名品,必经反复诵读,深入把握。2000年我精读的一本书是《论语》,《论语》凡20篇,共500章,我选了400章左右,熟练背诵,深得要义。在诵读中,不仅要发现他人之所发现,还要发现他人之未发现,在自己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孔子思想体系,形成对《论语》“横看成岭倒成峰”的多元审视,完成对《论语》再认识的超越。2001年我选老子的《道德经》作为精读书目。管一两年,我则精读了《大学》《中庸》《学记》。精读这些书,就等于听大师讲课,时间长了,便有许多思想家的智慧驶入你的心灵世界,使你发生脱胎换骨似的蜕变。

博览不似精读,它要不舍古今中外,书的内容也奇彩多姿。既然是博,就要跳出行业的界限,走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尴尬,去读与本行业有关甚至无关的书。这样,才能将你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上。所以,不但要读教育方面的书,同时也要读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经济方面的书。比如《中国思想史》《美的历程》《在北大听讲座》《大自然的诗化哲学》《丞相李斯》《北京法源寺》《霜冷长河》《毛姆读书笔记》《各自的朝圣路》《柏拉图对话录》《死去活来——与世界企业巨头的对话》《超越死亡》《1Q84》等书。读后我感到思路十分开阔,再看当今教育现象时,就有了更宏远的视角,更从容的把握。读这些书,一般不予背诵,但至少要认认真真地读一遍,有的还要读三四遍,对特别好的内容要摘抄,此后,再将这些摘抄阅读几遍,这时候,就会有一种回味无穷、思路又开的感觉。

天下可读的书太多太多,精读、博览不及的,只好浏览。人言目前是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是以几何级数递增的,对此我们不能不了解。认真阅读显然时间不够只好一目十行地看,有时还可跳读,对这些文章内容只求有个基本的了解,不作深入的把握。浏览很少摘抄,不作笔记,看似不求甚解,但却使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多地了解了世界。

读什么样的书?我不想在这里赘述,因为武际成先生主编的这本书中,已经提供了很多的书目。

最后,需要说的是,读书不要太多功利,它的作用往往不一定显现于当下,而是作用于一生的。

与武际成先生谈起读书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通的感觉,它如如吃饭睡觉一样,成了我生活的必需,成了我精神生活的主体内容。工作之余,节假休息,捧读一本好书,很快便将自己带到一个宁静的港湾,不知老之将至,不知烦琐纷争,惟有将自己融入宇宙自然的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悦。

你想拥有这种特殊的精神享受吗?那就到《中外名人论读书》中去阅读吧!我相信,你一定会从中体验到“游于艺”的美质的。

2013年1月22日于济南

(原载于《中外名人论读书》,武际成 编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