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之道——中学名校长的办学智慧(1)》
《治校之道——中学名校长的办学智慧(1)》
作者:陶继新 著        更新时间:2018-03-03

《治校之道——中学名校长的办学智慧(1)》

陶继新  

《治校之道——中学名校长的办学智慧(1)》,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

内容简介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每一位校长所展现出来的思想与智慧,每一所学校所呈现出来的品质与面貌,都各有千秋。作者从新闻采访与专家探究的视角审视学校管理、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发展、学生自学、家校合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在倾听故事与编织语言的过程中融入他们的世界,呈现其生命的不同光华。

 

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来年,笔者所写的校长及其学校的通讯作品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更感欣慰的是,它已经逐渐内化为一种情愫和习惯,“奔腾”于心,文思满怀。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从容。尤其是近一两年,与采写的校长及其学校竟然愈发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追溯初写此类文章的时候,内心其实并不是特别快乐,更难达致从容坦然,一篇万字左右的通讯文章,往往需要五六天时间才能完成,而其中果真遂心意者,无非十之三四而已。

随着写作的增速,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以至有了提笔即作,写即其乐无穷的感觉。因为在采访的时候,我往往被采访对象感动,从而生成强烈的写作欲望,写起来也多是一发而不可收,六七千字的通讯,常常一天即可完稿。以至整个写作过程,几乎都沉浸于一种精神享受之中。

有人问我何以会有这种感觉?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写作亦然。在我的四十多本著作中,关于校长及其学校的书,就占了半壁江山。正是在近乎每周都有的长期采写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全国各种各样的校长与学校。有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中的极有名气的校长与名校,也有小山村中的名未远扬的校长及其薄弱的学校。不同的校长所展示出来的思想与智慧,以及各个学校呈现出来的品质与样态,自是各有千秋。每每走进一所学校,我都会收获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我习惯于从新闻采访与专家探究两种视角中,触摸学校里的人与事,并即时地吸纳值得学习的东西,且最大限度地“化”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进而形成烙印着陶氏风格的通讯作品。

如是持之以恒地行走几十年,蓦然回首,发现这些校长及学校的许多精神营养,已经被我慢慢吸收并逐渐“消化”,让原本单薄的我,渐渐变得丰盈起来。凡属学校管理、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发展、学生自学、家教合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都已储存在了我的大脑里。无论在什么场合的即兴言说,或是限时成文,也都变得容易而轻松。

即便到一所陌生学校采访,我也会很快寻索到校长及其学校最核心的要素,并当场进行逻辑的归类与理性的升华,从而梳理出将要写成通讯作品的整体思路。返程之后的写作,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曾有过这样的箴言:“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校长,都展现出一幅幅不同的生命图景,我作为倾听者和编织者,倾听故事融我于他们的世界,编织语言呈现其生命的不同光华。

有人说我写作水平高,其实,我是一个“困而学之”者,只不过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比一般人大得多罢了。几十年如一日地奔赴全国各地学校采访,几十年如一日地将采访的内容写成作品,以至每年的除夕全天及春节下午,我都是于办公室在享受着写作的特殊愉悦中度过的。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丝毫打乱不了我写作的思路,影响不了写作的速度,也影响不了写作的质量。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笨功夫,哪有今天的陶继新?

正是几十年的笨功夫,才有了属于陶继新的语言风格,不是故弄玄虚地搬弄美词佳句,而是让与文脉相契的语言“道法自然”地流动于文本之中。即使那些被读者称道的所谓妙语警句,也毫无预设,而是灵感袭来时的自然语“化”。

一篇有质感的通讯作品,不能只是满足于让读者感受到内容的新颖与丰沛,也不能只是让读者享受语言之美,还应当用理性的光华为作品点燃生命的亮色。杜威说:“理性是活动借以具有丰富意义的一切资源。”确是如此,作品需要理论升华,亦需要理性判断,且一定不是与作品本身相游离,而是水乳交融为一体的。这就需要长年累月的储备,不是急用现学,而是它早已在你的大脑里信步而行,甚至处于沉睡状态。可当你写作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会极其迅速地作出反应,让我惊叹其何以如此神妙!于是,我的十指便条件反射般地在键盘上飞快的敲击着,随即,一些理性的光芒便照亮了那一段描述性的文本。彼时彼地,我的精神也便亢奋起来,又以极其愉悦的心境,继续后面的写作。

这些,并非掌握了某些写作技巧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其中有一个核心语词——道。它不只是写好校长及其学校通讯作品的关键,也是写好所有作品的关键,甚至是一个人跨向审美殿堂的不二法门。它看似玄之又玄,其实是返朴归真,本立而道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的投机取巧,都只能是雕虫小技,永远抵达不到写作的高层境界。

采写几百个校长及其学校之后,当我在这个领域拥有了充分话语权的时候,是不是就一定走进写作的“道”场之中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及对写作对象的准确把握,构成了写好通讯作品的必要条件;再继之以不断地阅读大师作品与背诵经典,才能构成充分必要条件,即有之则必然,无之则必不然。只有不断地阅读名著,大量诵记经典,且“化”之于心,并与采访的内容和谐为一之时,才能生成巨大的生命能量,也才能让“道”不期而至。这是一个无止境的大境界,我只是触摸到“道”的一些边缘而已。不过,有了这种“觉悟”,并不间断地“行”下去,相信它会让我的作品跃升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以至点亮我整个生命的前程。因此,我就有了一个《写作之“道”》的演讲题目,此处所谈,只是略论一二而已;不过,由于以一种新的文字,且结合着本书内容而谈,就有了“这一个”的特质。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中所写的校长及其学校,除内容各异外,呈现方式也有不同。有的会相对全面地铺展开来,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有的则是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让读者从某一个视角,去领略其独具的一个“景点”,进而调动丰富的想象,窥一斑而见全豹。

收入本书的所写中学校长及其学校的通讯作品凡18篇,是按照由“近”及“远”顺序编排的,即发表最近的排在前面,发表最早的排在后面,以免给读者造成这些校长及其学校优劣不等的印象。因为我去任何地方采访的时候,都是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去“拜谒”的。在我这里,没有因其名气大小与城乡之别而有分别心,有的只是“择其善者而学之”的学习心。

需要说明的是,每篇作品开头的校长简介,均系当时笔者采写时校长所提供的。

陶继新

2017年2月23日于济南

 

自序

为孩子终生成长打点生命底色

——青岛市城阳实验中学教育改革“风景”览胜

两年跃居名校之列

——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优质发展解码

突破重围  出奇制胜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车轴山中学的执著探索与奋斗旅程

仁爱  创新  责任  健康

——黑龙江省黑河“二中精神”解读

树浩然正气  育责任公民

——湖北省荆门一中品正文化掠影

春色满园关不住

——郭洪校长的创新思维与巴川中学的精神风景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在奋争中崛起的宁夏固原一中

锻造“完美”的精神品质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优质快速发展解码

让每一个生命在这里腾飞

——福建省泉州五中国际部创新纪实

为大山里的孩子托起希望的太阳

——宁夏六盘山高中的办学品质与精神追求

来自新疆班的真情报告

——马志平校长与老师们的民族情结

校长要“基于问题解决”

——郑杰的“另类”思想与行动

农村教育的拓荒者

——崔其升及杜郎口中学改革历程及启示

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

——博兴县实验中学校长周奎齐的“师本观”

为了永远的幸福与美丽

——崔秀梅校长快乐心境和人文情调

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

——高万祥校长的教育批判与文化建设

全面启动学生心理自信系统

——韩忠玉及安丘四中高考神话诠释

今日长缨在手

——追求卓越的胡美山校长与兴蒙学校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