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享受学习(11)——《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十五
怎样享受学习(11)——《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十五
作者:魏书生 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8-01-12

怎样享受学习(11

——《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十五

魏书生  陶继新

4.有张有弛

陶继新:魏老师,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刻苦努力,晚上有的加班加到好晚时间,中间再累也不休息,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其实,学习也是有规律的,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该紧的时候适当地紧一些,该松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放松。所以,不是说人一直在那里紧张着,用了很长时间学就能学好的,关键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习效率达到更高。关于这种张弛有度的学习方式,您能给我们谈谈吗?

魏书生:学习就得张弛有度。我是主张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计划首先是一辈子计划,再十年计划,一年计划,一天计划。一年常规计划里哪段时间旅游,哪段是玩儿的都有。一天的计划,咱们也订出来,哪段时间唱歌,哪段时间看课外书,哪段时间跑步,哪段时间做操,哪段时间课外活动……你这样的计划,看起来有一些课外活动,又唱歌,又做操。做操又有课间操,还有舞,男拳女舞,韵律操,是损失了一点学习时间,但是它换回来了学习效率啊。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8-1>8,虽然在8个小时中,去掉了一个小时,作为锻炼、休息、娱乐的时间,但是他那7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绝对超过8个小时一直在学的效率。所以他课间才安排45分钟,课间休10分钟,还有很多学校把它调整为40分钟一堂课,课间休10分钟。

就一堂课45分钟而言,它也应该是有高潮、有舒缓,然后再起高潮。同学们,一分钟全身心进入到学习状态,背单词,顺小题,默写,感受一分钟全身心进入的感觉。一分钟过去舒缓下来,检验成果,感受全身心学是一种什么状态,然后因为你全身心获得了比较高的效率,也就有了好的心情。再舒缓,稍微休息一下,为下一次高潮奠定基础。这样学起来就是有张有弛,有高潮,还有低谷,这样自己就比较从容,实际上也符合人的身体的规律,也符合大脑运作的规律。

有人说,得“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我不知道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些事,他也许是在白天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学习,而他的脑力结构又允许他可以不睡觉,战胜困倦体力还能够支撑得住,如果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这个倒可以提倡。但在咱们日常生活中,我是不提倡这种精神,不提倡这种学法,作为一种刻苦精神值得提倡,这种做法却应该改变改变。尽可能地还是利用好正常的时间,该睡觉睡觉,一定要睡够了觉。看起来损失了时间,实际上绝对获得了时间,单位时间效率高啊。还能省下时间唱玩儿跳,一样心情才会更好,才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你蹦了、跳了、跑了一身汗了,休息了,对身体来说是休息了,完了又学新的东西了,你才发现,学习也是这么快乐的!因为身体已经疲劳了,坐在那里学习,身体可以休息了,又多了一层快乐。身体休息了,大脑开始工作了。大脑快乐了,身体休息也快乐,双重的快乐。

所以我这些年一直领着学生,每天拿一小时锻炼身体,一直是这么做下来的。看起来损失了时间,真正使学生学的时间少了,可效率明显提高。我自己也是从中得到了好处,当了校长,就全校这么做,当了局长,就全市这么做。一定让学生学会休息、学会平缓,然后再冲向学习的高潮。高潮才有激情,才有快乐,但是总保持这种亢奋状态,不利于身体成长,也不利于下一次新的高潮的产生。又进入了舒缓。这样学习就像一个乐章一样,一个音符一个音调不叫音乐,就是起伏、高低、快慢,才形成一首好的乐章,这样有张有弛,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谱写了一曲学习的优美的音乐。于是学习啊,就成为一种享受,高潮也是享受,舒缓还是享受,因为总在享受中。张弛有度,符合规律,符合身体的运动规律,也符合大脑的运动规律。

陶继新:前几年,四川《成都晚报》上登了一则消息,说四川省浦江县中学实验学校这所初中学校,招生报名的时候,报的人太多了,结果都把大门给推倒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说明这个学校教学质量太高了。它每年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一直是第一名,而且遥遥领先,有时比第二名高出了140多分,所以学生都愿意上这个学校。

为这个事,我曾经两次到这所学校进行采访。我问王祥高校长,你们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高的本质的原因是什么?他微微一笑说:“张弛有度。”他跟您说的一样,特别关注学生的效率,他要求只要到晚上9点,绝对不允许学生再加班加点学习了,必须睡觉。再一方面,就是白天锻炼和休息的时间,都比一般学校要多。他从前年开始,又尝试着,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不上了,干什么,上体育课,或者是你自己到操场上去锻炼。当时老师也有担心,说你看这个学校已经是名校了,升学率一直遥遥领先,得保持啊,少上一节课,这怎么能行?结果,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的升学率比以前还高。

前些年山东省的“应试教育”搞得如火如荼,高中学生太苦了,所以有的人这样形容这些“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星期六、星期天上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假期也几乎没有,每天晚上至少到12点,早晨天不亮就得起床。

但青岛二中的孙先亮就坚决反对这样做,星期六、星期天就是不加课,认为学习应当张弛有度,不然,就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到后来,迫于社会和上级的压力,只好星期六上课。学生星期六到校了,可是,孙先亮校长不让这些学校上正课,而是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可就是这所学校,每年保送北大、清华、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的一百多个。看来,不搞加班加点,不搞疲劳战术,学生的学习成绩照样非常好。

孙先亮校长也好,王祥高校长也好,在我对他们的采访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学生如果过度紧张,就是给他的时间再长,他的学习效果也一定不好。那么与其如此,不如让他多休息多锻炼一些,反而学习成绩上去了,身体也健康了。当身体健康的时候,精神也是旺盛愉快的;当精神愉快的时候,学习效率也是高的。

但很多人不谙其道、不明其理,认为我只要是让他多加点班、多加点时间就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这一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别看我又写稿又出书又有很多讲座,其实我每天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太多,只是效率比较高而已。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早晨上山锻炼的时间,大约是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中午还要到山上走40分钟,晚上还要散步一个小时。白天在办公室上午工作的时间大概就是三个多小时,下午稍微长一点,但也不到四个小时。这些时间大多是写作。我昨天跟您谈过,《中国教育报》开了两个栏目:一个栏目叫“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另一个栏目叫“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系列”。在对全国有关教育局长与校长采访之后,通过QQ对话完成文章,一篇文章大约一万字,正好在《中国教育报》上排一个整版。这样的文章,最多用五六个小时就完成了,快的三四个小时就能完成。完了基本不用修改就可以交稿了,这个效率是比较高的吧?

为什么高呢?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方法,我曾经试过前一天晚上熬夜工作,觉没睡好的情况下,第二天我的工作效率就非常糟糕,我的写作计划不仅完不成,写得也不顺畅不满意,结果一整天的效率极低。所以后来我就在想,张弛有度,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休息好,该紧张的时候一定要紧张。这样一做以后,效率就上去了,而且身心是健康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在印度的瑜伽文献中,曾经讲到一天从早到晚每一个特定的时刻都由自然界的不同状态起主导作用,比如夜晚来临的时候,自然界“愚昧无知的状态”会占主导地位,愚昧无知的品质包括疯狂、愚蠢、幻象、惰性、痛苦和黑暗,处于这种状态的影响下,人的行动会较为懒散,心思也比较迟钝,所以这时就比较适合用来睡眠。而晚上入睡及时,睡眠良好,就能保证清晨4—6点间起床,而这个时段被认为是由善良状态主导,善良状态的品质包括纯洁、清洁、真实和智慧,所以在清晨的这段时间里,善良状态祥和安宁,可以使人带着良好的心态、更充沛的精力和更清醒的头脑开始一天的生活。正应了我们古人的说法:“一日之计在于晨”。

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上次咱们对话《种好心田》专题的时候,外边的事情再繁杂,我发现您的心很静、气很平,始终是“松静匀乐”的。我的事情已经很多了,我想您的事情肯定更多了,比如说请您讲课的,请您办其他的事的,恐怕每天就不止一起两起吧,肯定会更多,但这时候更得张弛有度,得安排好。更重要的是,事情再多,时间上再紧张,您心里没有紧张,您真正做到了身忙心不忙的境界。这从您对事对人的态度表现上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觉得张弛有度非常重要,就是当外在紧张的时候,心里始终要是松静的,也就是外张内弛的。

魏书生:1984年,是我最紧张的一年。那一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在教育战线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有人说:“人还活着省委就能做决定,省里真有魄力。”面对党组织这样的信任,我一个挨过批判的人,内心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于是我叮嘱自己,以拼命工作的实际行动来报效党和人民。

这一年我除了做教导处副主任工作外,还担任两个班语文课,任两个班班主任。除了这些本职工作,我还外出开了132天各种会议,作了50余场报告,接待了7000余人次到校听课、指导,上了70余节公开课,写了10多份材料,处理了上千封信件。各种事情,劈头盖脸,一起压来。一年工作是坚持下来了,但精神极度紧张,身体非常虚弱,晚间躺在冰窖一样的房子里,浑身常像散了架一样地难受。

许多人为我的身体担心,好心人劝我:“能离开就离开吧!干吗这样拼命!”有同志说:“这么大的劳动量再有两年,你就会垮掉!”

那之后我进行了调整,不是工作量上的调整,而是心理上的调整。因为只要我不肯离开教学第一线,我的工作量只能增加,不能减轻。因为额外工作与兼职在逐年增加着。退休前,除了我的本职工作外,我实实在在做工作、出过力的兼职有30多个。再加上会议、来访、信件、稿件。有同志计算后说:“你的额外工作所用时间比你的在职工作还多,这么大的工作量,你怎么能受得了呢?而且,看上去你比以前还轻松了呢?”

我之所以能这样,就在于我的自我放松窍门。

陶继新:是不是就是您的松静匀乐啊。魏老师,您不妨再给详细说说您的这一创见。

魏书生:松静匀乐的目的,四个字——“身轻气清”都有了。我们要常记得一个脑力劳动者是最轻松的人啊。为啥呢?实际上身体真是轻松啊,学习大不了算算题写写字看看书想想事,做这个破活儿哪里累了。又不是挑稻子,也不是扛麻袋,你说多轻松的事啊。有时觉得身子累,是自己施加了很多意志。

我一般自己会从三方面来达到松静匀乐。

一个就是自我调节。工作再忙,闲暇时间,五分六分、十分八分钟总还是有的。每当闲暇,不累则已,累了就自我调节:双目微闭,内视鼻尖,以鼻对口,以口向心,气沉丹田。大脑一片空白之后再在脑中放映自己喜欢的景色。放映一会儿,就不在脑中而是感觉自己走了进去,我就像重新又到了齐齐哈尔的鹤乡,香港的海洋公园,新疆的天池,南京的中山陵……想着想着,我不只是走进去,而是自己的血肉筋骨、整个身心都轻松地融入在那迷人的景色里,于是感觉到天人合一:那山岗波浪是我,我是那鲜花绿草;那飞瀑流泉是我,我是那亭台楼阁。这样想来,不消三五分钟,便觉浑然轻松而又有力,大脑疲劳之感一扫而光。时间长些,当然更好。

还有时,我喜欢自我感觉是一个装满了米的绷紧了的米袋。想轻松一下,便设想这袋子的米都倒出去了,于是浑身便轻松自如地瘫软下来。怎么舒服,怎么轻松,怎么呆着。任意地由它松下去,软下去。这样调节三五分分钟后,也有疲劳顿消、轻松愉快之感。

自我调节,使之身心轻松的方法至少不下一百种,但其本质都是:调意,或万念皆空,或以愉快之一念压疲劳之万念,使之恬淡愉悦、宁静有序;调身,使身体各部位放松,排除紧张部位;调息,使呼吸随意而行,意到气到,气到血到,血到则疲劳顿消。

陶继新:魏老师,您的自我调节颇有禅修、静定、冥想的精妙。一位禅宗大师说过:“当我听到寺庙的钟声时,刹那间,天地之中无钟亦无我,只有钟声回荡。”完全的物我两忘,天地合一啊!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很多人不仅身体上付出苦累,在心理上还常跟自己加压施力,又造成了很多的心理负担,从而产生了一些心理疾病。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工作量很难改变,其实心理的负担往往更加重了这种沉重感,这时的确需要通过精神感知上的放松来舒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而您的方式恰恰是这样一种精神层面的运作,使自己感受到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融合感,自然,您自身的疲累就会在这一体感中化解,而大宇宙、大自然的无穷力量也将贯穿于您的身心,使您在短时间内恢复精力,从而感受到身轻气清。

魏书生:的确如此。同时我还常进行暗示放松。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中间没有停顿的工作。比如在外地作报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连续三小时不休息。累了怎么办?累了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开始自我暗示:我浑身很轻松,我正在进行的讲话很轻松,很愉快,再讲几个小时也不疲劳,照样很轻松、愉快。这样暗示着,体内便流动出轻松愉快的潜流,疲劳也容易消失。

我在校内上课和到外省市给学生上课,都养成了这样一种自我暗示的习惯:“给学生上课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要轻松愉快地一点点品尝上课的欢乐。”这样想来,课就容易上得轻松愉快。

写文章也是这样,几天来,我连续写文章每天都在5000字以上。如果从苦和累的角度去想,真有些苦不堪言。可我偏不那么想,而是在自我暗示:写文章很轻松,很愉快,思想通过笔在纸上流淌着,心灵借助文字在弹拨着、诉说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写作的欢乐呢,我更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一点一点品尝写作的愉快。这样暗示着,写着,写着,暗示着……浑身只有轻松,只有愉快。疲劳、紧张的感觉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陶继新:是的,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学习是一种享受。

魏书生:当然自我调节也好,自我暗示也好,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有效,不是说一个没有经过心理训练的人,处于紧张的工作之中,一下子就能调节到轻松的程度,一下子置烦恼苦闷于身外而自入奇山秀水之境。

第三就是要想工作轻松,还要全心全意去做每一件事情。

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愿意牵挂别的事情,除非做事时悟出有利于做别的事情的道理。上课了就全心全意上课,什么校内基建、工厂生产、评职称、分房子等,许多烦恼的事,对不起——都请靠边站,此刻没工夫想。学校接受年检,我陪检查团用了一天时间。课没上成,校内还有些事没顾上处理——对不起——此刻一概不想。想有什么用!此刻只能顾这一头,课又不能去上,还会影响检查工作。上班的时候,不想家里事;下班回到家,我遵循着一条原则,学校的事,工厂的事,特别是那些麻烦事请别进家门。到外地开会,十天二十天,我尽可能全心全意开会,向外地教师学习,而不去想学校怎么样,两个班没人带怎么样,家里人怎么样。控制不了的时候,我也喜欢想他们一切都非常好,于是更全心全意开会。我不愿意干那种傻事,把好端端的班级想得一团糟,没事又想亲人病了怎么办。这么想除了折磨自己外,没有一点好处。

尽可能全心全意做此事,不许彼事来分心。不得不分一点心的时候,也要分得愉快,分得轻松。一想亲人而干劲倍增,更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看书时全心全意看书,跑步时全心全意跑步,写作时全心全意写作,唱歌时全心全意唱歌,上课时全心全意上课。这样不只做事时效率高,休息效率也高。

我想,最累的人恐怕就是做什么事都三心二意的人。什么事都三心二意地去做,自然休息时也是三心二意的。

陶继新:这三心二意,就很难活在当下了。现在很流行“活在当下”,也就是不问将来,不念过去,其实这是应对目前各种心理问题、精神痛苦的不二法则。一个不活在当下的人,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活在过去,就会为过去未得到的而懊悔,为过去失去的而遗憾,为过去的失败而痛苦,从而无法专注于当下;活在未来,就是为没来到的完全是想象出来的东西而左右,要么快乐、要么忧伤、要么担忧、要么恐惧。这样又使心神分散,耗掉能量。只有当下时刻,只有我们现在在进行的事情是能够把握的,其他都不值得我们耗费能量。

魏书生:活在当下,并且是活在自己的当下,太重要了。

陶继新:我想,正是您之上提到的这些方法,使您总是一种身轻气清的状态。

我记得上一次咱们对话的时候您谈到,您食物中毒,身体虚弱,照样到南方讲课,讲课时依然谈笑风生,看不出病态,一直讲到结束。又要乘汽车奔赴另一处,而且是连夜赶路,在山区里颠簸,路上多次呕吐,可次日早晨到了那边照样接着讲课,神采丰沛。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在那个时段、那种情形下,是别人的话,一定很焦躁、紧张了,但您心里安然,心里依然松静匀乐,所以这种境况下感觉就不一样了。有的人工作起来总是很紧张,不仅外在节奏紧张,内在心理更紧张,所以当他不工作或者一松弛下来,马上就得病了。这就是因为他没有调节好内在的节奏、内在的张弛。所以张弛有度,从实践方面来说,心里的张弛有度似乎更为重要。

假如说有人虽然只工作了五六个小时,但是他心里却一直紧张,这其实并非真正的张弛有度。所以,在心里该放松的时候,一定放松下来,哪怕是在紧张工作的间歇里。为什么我很欣赏您呢?您来到这里,咱们工作完毕,您简单吃完饭要赶快休息了,或者是自己愿意做点什么事情了,这都可以。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您要给自己心灵放松的空间。当有非常繁杂的事物,当很多人在周围嘈杂的时候,人的心灵很难安顿。适时地让心灵安顿了以后,这就好了,这就是“弛”;当工作起来以后,就是张。通过张和弛不断地交换,人才能不断地发展。

(原载于《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魏书生、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