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享受学习(6)——《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十
怎样享受学习(6)——《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十
作者:魏书生 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8-01-12

怎样享受学习(6

——《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

魏书生  陶继新

3.明乎天道

陶继新:大道至简,还有一点,就是要“明乎天道”。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对于天道,我后来想明白了,您上次也谈到这个问题。《周易》上讲:“立天之道,曰阴曰阳。”天道就是阴阳,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的组合协调。这个对立统一的方面,谁也逃不过,像我们刚才说的手心手背,男人女人,白天晚上,太阳月亮,相对相反,却也相依相生。理解了,就接受了,就不对抗了,就快乐了,就顺其自然了。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大自然的半部哲学,如白天黑夜、树叶的正面反面,等等。我后来从这个里面,悟出好多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好的事情不要太过于欢喜,坏的遭遇也不要过于伤心。因为大自然就是这样的,什么都是一半一半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各一半。

有一个熟人,工作学习很努力,但是往往感觉很苦,而且身体也不健康。

后来我就跟他探讨,我说:“你这样有点违背天道啊。”

他说:“我违背什么天道啊?”

我说:“天道即一阴一阳。有白天有晚上,就是一个阴和阳。白天就需要工作、学习、生活、活动;晚上呢,你就得休息了,深夜一定得睡眠。这叫合乎天道。你如果不睡眠的时候,就跟天道相悖了,肯定天会谴责你。”

我的这个熟人并没有接受我的劝告,还是经常白天睡觉,晚上写作。结果,他的身体出了比较大的问题。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已经悔之晚矣。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跟大宇宙是相对应的。同时,我们身处大宇宙中,我们的身体必然受到大宇宙运行规律的影响,合之则身心健康,逆之则疾病必至。

很多人问我:“陶老师,您现在一个月里出差都有半个多月,还办了一份杂志,一个月还得发表至少四五万字的文章。您天天得夜里加班加到几点啊?”

我说:“跟你说句真话吧,一次都没有。我要加班,就违背天道了。”

我晚上最晚11:30睡觉,多数时候是10:30左右,早晨一般5:30起床,偶尔会晚一点。这样就跟天地一致起来了。古人好像很简单,但其实他们的智慧很通达,为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体现了咱老祖宗的了不起啊!他观测天地运行之象,总结出这至简的“大道”,我们只要遵循就行啦。如果你不知道这个“道”,那就很麻烦了。如果跟天道相一致的时候,身体会很健康,而且工作与学习的效率会很高。他们说:“你不加班,那你写作也写得太快了!”

我说:“正是因为不加班,白天的精神特别好,写作的效率才高啊!”

魏书生:单位时间的效率高了。

陶继新:对了,单位时间的效率高了。

我曾经采访过上海一位获过世界大奖的高中生,问她为什么这么聪明。

谁知她却说:“陶老师,我的智力与其他同学差不多啊!”

我说:“那么,你是不是非常刻苦,经常加班学习呢?”

她说:“不是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到高三的时候,都在拼命加夜班,一加加到很晚,第二天昏昏然,学习效率很低。但还是不知道休息,疲劳战术。我父亲告诉我,要按阴阳行事,白天好好地学,晚上好好地睡。我学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并不多,但我的效率比他们高多了。他们没有取得更大成绩的原因,也许就是违背了这个‘天道’吧。”小小年纪,已明白这一人生至理,并依道而行,能不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吗?

魏书生: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也是赶超别人的最好办法。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是很有学习效率的,单位时间用得少,学习效果却更好。在这一点上,他们显得很有方法,其实是他们在一些关键点上“开窍”了,明道了。

我在对中差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中差生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知识缺漏、性格懦弱、气质抑郁、学习欲望不强、智力和自学能力差,等等。这些方面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链。但这些环节中,哪些是主要的呢?我认为智力差是主要环节。我调查过35名初一差生,发现他们观察力差,他们看到花草树木也很喜欢,觉得美,但让他们说美在什么地方时,大部分只会写“枝叶茂盛”等抽象的话。记忆力差,搞背诵新课文比赛,5分钟里优等生能记住168字,中等生记住102字,差生才记住49字。默读比赛,优等生能在5分钟内读完5320个字,差生仅能读完1190个宇。思维能力差别更大,优等生读完小说能较正确地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而差生只能做出“好人坏人”的鉴别。这些现状说明学习同等数量的知识,差生要比优等生多付出两倍、三倍乃至更多的时间。如果只给差生在知识上补缺堵漏,他们是难以摆脱落后状态的。只有注重发展差生的智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才能逐步缩小他们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

我教的一个初一班,好学生语文成绩是89分,而15名差生都不足40分。我找这些同学了解为什么同样在小学学了5年,成绩却相差50分呢?他们大部分都认为自己脑子笨。再问为什么笨,他们说生来就笨。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是由于对自己工作效率很低的脑子丧失了信心。

这使我认识到,只是教师有提高中差生素质的热情和信心还不够,还应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激起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于是我从1979年起就选了一些有关智力的知识短文让学生学。智力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差生更是不甚明了。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智力主要由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组成。我告诉学生,据研究部门调查,超常儿童仅为2%左右,智力缺陷儿童仅为3‰。大部分学生先天差异不相上下,之所以后来有较大差异,是由于差生缺乏定向、规则、紧张的智力活动造成的。只要加强训练,对症下药,差生就能够赶上去。我让差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并不好而后来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学生们把搜集到的课外读物拿到故事会上来交流,差生们受到了鼓舞,增强了发展智力的信心。后来又经过一些关键点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们很快有了不小的提升。

所以,只要找到学习中的各种“道”,循道而行,人人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的。

陶继新:看来,这个道是无处不在的,一旦循道而行,就万事通达。所以《周易》上有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很多人未能悟“道”,只在形而下层面走,在“器”的技法上走。孔子说:“君子不器。”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只追求一些细枝末节的方法、技法。但是很多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就是因为他目之所视,只到了器的高度,所以就只能在那个技巧方法上钻研来钻研去,未能仰视到道的恢弘和简约。

我给记者培训的时候,有记者问我一个问题:“陶老师,我们参加过多次省级乃至全国一级的新闻写作方法技巧培训班,学了很多方法,很多技巧,可怎么搞的呢?直到现在我们写起文章来还是捉襟见肘,不能文采斐然、一气呵成?”我说:“这种方法技巧是重要的,但是它属于技的范畴,不属于道的层面。你们要多在道上下点功夫啊!”其实在阅读和写作上有一个“道”,就是魏老师您原先说过的一句话,四个字“听、说、读、写”,只要把这几块做好就行了。光去研究那些个方法、技巧,都不管事。

例如说“读”,你把莎士比亚全集读上三遍,看看你的语言变不变?一定大变。莎士比亚是世界语言大师啊,他的每一句话,都诗意沛然、哲理深刻。我说你读了要是不变,那才奇怪了呢。我记得魏老师您在盘锦时,当老师、当校长,都要求学生读名著,孩子把名著读得多了,耳濡目染,语言问题也就没问题了。所以我当时跟那些记者们说:“你把中国的四大名著读上几遍,再把国外的莎士比亚、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川端康成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读上几遍,你的写作自然而然就好了。”实际上,就跟魏老师您原先说的另一句话一样,这其实就是把厚书读薄了,也就成为了自己的东西了,而此时写作也就非常简单了。而简单的时候也是最美的,简约就是美啊!

我有一个讲座题目是《近道写作,开启审美人生之门》。主要内容就是要接近“道”的写作的时候,就是审美了,很享受了。所以我这两年就有一个感觉,我写作的时候,不光不累,反而一坐下就进入状态,感觉非常美好,幸福莫名!所以就是大道至简,不用再考虑这种方法,那种方法,这种技巧,那种技巧。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摒弃掉所有的技法,只是不再执著于那些东西,从而直奔“大道”。有了“道”,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

(原载于《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魏书生、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