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享受学习(5)——《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九
怎样享受学习(5)——《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九
作者:魏书生 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8-01-12

怎样享受学习(5

——《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

魏书生  陶继新

2.道法自然

陶继新:除了对生活删繁就简之外,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了,“复归于婴儿”,像婴儿一样纯真自然。所以这个自然本真就很好,我非常欣赏这样一种状态。

最早一次是在漓江听您讲课,后来您在山东教育社给我们讲课,包括后来您在“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讲课,以及后来咱们一块儿对话交流,让我感到,从您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让人觉得特别温暖舒服。跟您交往,我不用设防,不用刻意去做什么,就觉得很舒服自在。我想,您已与道合一了,这真是一个很真实、很自然的魏书生啊!其实这真的是一种境界啊!孟子曾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真正的大师,不会失去如孩童一般纯真的心的,因为他们懂得了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是知道、行道的合一者。所以他们能够用诙谐、亲切、和善的态度,对待周遭的人、事、物。有些个别的名师包括一些专家,有了一些名气,但这个名气跟您没法比,远远无法望您项背,但是他就感觉我是名师了,我是专家了,于是就变了,说话的腔调,包括走路的姿势,甚至在跟人握手的时候,感觉都不一样。他们身上发出的气场虽然足,但是咄咄逼人,让人很压抑,不舒服。感觉如此的造作,如华丽的空中楼阁,观之炫目,探之虚空,给人一种“此人把自己丢了”的感觉。为什么呢?当人违背自然的时候,故弄玄虚的时候,真善美这一人本自具足的良知都被掩盖了,无法显露了,于是就变成假恶丑了。

魏书生:日常生活中,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跟卖冰棍的老大娘,跟卖白菜的老大爷,在这个意义上是完全画等号的。咱一点不比人家高。我总想,地球上不少麻烦事都是有人总想来高人一头造成的。高人一头,还是人吗?他们想成为不是人的东西,骑在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就不让,于是便斗争起来了。

总想着自己在人格上和最平凡的劳动者一致,这样便能演好自己“人”这个角色。如果非要说自己和卖冰棍的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咱比人家工作条件好,咱比人家人生机遇好。既然这样,那就该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谦卑地做人才对。

陶继新:太对了。我曾经自我批判过很多次,我在我的很多本书里《自序》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判。为什么要自我批判呢?因为在十几年前,我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有意追求一些华丽的辞藻,以显示我陶继新的“不凡”,好像在说“你看我多有文化啊”!但后来随着我的不断学习、不断前行,我发现,那不光不是美,而是造作,是丑。我最近回头看我十几年以前,特别是20年之前所写的有些作品,自己都很羞愧,有些文字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好多人问我:“陶老师,听说您早些年就写过好几本书,您的著作能送我几本吗?”

我说:“我不敢送给您啊?”

他说:“怎么不敢送呢?”

我说:“我自己都羞愧啊。”

他说:“您还羞愧啊。那时候挺好啊,您的书带来的影响也很大。”

我说:“您看没看过,我那些语言雕琢的痕迹太重了。那太不像我陶继新了,变味了。”

所以我说那时候写的文章,成了我现在不堪回首的羞辱之事,现在再让我写,我肯定不那样写了。我心里怎么想的,我就怎么说,我就很自然地去说。这样说出来呢,很可能有些语句没有那时候漂亮、华丽,但是它有了“真”,所以呢,就感觉舒服了。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特别喜欢用对话体写文章的原因,因为需要即时回应,无法提前预设,当下生成的,完全出自本真初意的,不论是情感还是文字,都是自然而然的,呈现出完全的我来。

魏书生:对的,写文章就是给人看的,就像跟读者在唠嗑。

陶继新:人只有体悟到这种自然自在,才能顺其自然,然后近道。我们只有看到自己在大自然中只是很小的一分子,才会明白人的傲慢心实在可笑,即使你有再大的学识和官位,在自然面前还是很渺小,很微不足道的。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月亮从上弦月到下弦月,春、夏、秋、冬顺序流转,并不需要人力的参与,却是那么自然、从容、和谐。甚至我们的人体内也有这种自然和谐,比如我们不需要命令自己要呼吸,就自然地在呼吸,不需要让肝脏执行排毒任务,它就自然地排毒……所以,其实自然自在是天下一切生命事物本然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道”,就会发现道其实无处不在。

在《庄子·外篇·至乐》中,讲到一个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意思是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啊!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关于庄子的这个故事可谓道法自然的例证,任何人有生必然有死,谁也打不断这个生命的链条,这就是自然之道。庄子是悟道之人,他知道生死乃道的规律,所以也就没有悲伤的感觉了。所以,越是得大道者,越了悟生死。正因了悟生死,心灵就越平静。从容看待死亡的人,面对死亡,不会恐慌、悲伤,心灵才能平静。而只有平静的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用肉眼无法看见的。这并不是消极,反而是一种积极状态。

魏书生:道法自然自是最高境界,就算到不了这最高境界,也要在为人处世时,尽量提升到一定境界,成为目光远大的人。

那些喜欢整人的人,若能多从宽阔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不至于活得那么狭隘,活得那么累;也许不至于为了个人那点权力,不惜丧失人性,不惜出卖战友,不惜抛弃人格,而做出大量伤天害理的事情来;不至于活着时狰狞伴随着恐惧,紧张搅和着苦恼,死了以后,还被人们当做笑料,当做小丑去谴责。

我常告诫自己,倘对眼前的不幸过分看重时,倘对个别官儿的胡闹看不惯又制止不住时,要有一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超脱,不让自己陷入自私、狭隘、庸俗的泥潭,弄坏了情绪,耽误了学习工作,耽误了向前走。要保持思想的流畅,此处无通途,自有奔流处。一旦跳出狭隘的思维圈套,顿觉天高地阔。

所以,人看待自己时,有如浩瀚宇宙一微尘,容易让人脚踏实地,为可为之事。人看待他人和事物时,又要有容纳天空甚至宇宙的胸怀,这样就不易受人事干扰,容易学会放下,道法自然,无为而为。

陶继新:是啊,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道法自然。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做乙武洋匡的日本人。在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人感受不到他积极、乐观的性格。你可知道这位激励了无数人心的乙武洋匡先生,天生并没有手,也没有脚,只有一个身体及一个头,属于“天生没有手脚”的残疾。可他克服了许多行动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学业教育,并读到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在大学里,他以实际行动推动“无障碍空间”和“心事无障碍”的公益活动,激励了无数生活在痛苦深渊的人。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他能够做到比一般人更大的成就?听听他怎样说你就会明白:“既然有残障者做不到的事情,应该也有只有残障者才做得到的事情。”乙武洋匡先生用另一角度看自己的一生,给予自己生命一个重大的意义,以坚强的信念影响了全世界。道法自然,接纳一切,并在接纳中找到祝福,自然快乐成功。

(原载于《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魏书生、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