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享受学习(3)——《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七
怎样享受学习(3)——《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七
作者:魏书生 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8-01-12

怎样享受学习(3

——《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系列之

魏书生  陶继新

魏书生:我到哪里都讲民主和科学,讲服务和给人当助手。

一个当老师的,牢牢地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这个观念我说了二十来年了。我觉得,我自己能够做成一点事情,最要紧的还是这种出发点。到哪儿啊,咱就想,咱是给人家服务的,那么,各级各类学生,咱都得给人家服务啊。

人要在行动中改变自我、改变他人,所以你从服务的角度提问题,特省劲儿。所以到了教育局后,我也是这样。我说:本人当局长了,其实局长是什么,不就是一大班主任嘛,不就是为在座的县教育局长、区教育局长,为你们服务的,为副局长、科长们服务的。

从服务和当助手这个角度看呢,就很舒服啦,就体会到以德为本的快乐了。

陶继新:非常欣赏魏老师您的“服务和当助手”,而服务与助人的发动机、动力之源就是您的良知啊。

我读明朝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的《传习录》,令我敬仰倍至。王阳明一大批弟子,到他教学最后阶段的时候,这些弟子们问他有关知识的问题的时候,他基本上不回答了,不仅不回答他还批评他们,他说,我不是告诉你们了吗?这些知识层面的东西我已经不再回答了,你们只要记住三个字就行:“致良知。”有良知并践行良知就行啊!

王阳明在生命经验中体悟出来的“灵丹一粒”,就是“致良知”。他是这样解释“良知”的: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到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既然人人都有良知,但是为什么还要致良知?因为它跟太阳一样,太阳悬在太空,但是可能来一片乌云就把它遮住了。遮住了看上去没有太阳了,但并不是真的没有太阳,还是有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但是当良知被其他东西遮蔽以后,良知就好像没有了,所以人要把所谓的“乌云”给剔除掉,让良知显露出来,有了良知,就有了一个道德底线,就有了人味。

王阳明的“致良知”将《大学》中的“致知”、《孟子》中的“良知”有机结合起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所以,良知就是天理,是自性之近邻,是我们内心善的源头。“致良知”就是通过主体的自我道德修养,从而使自己的言行合乎天理,与宇宙大自然相一致。

佛家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征得”,如何理解呢?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与生俱来的良知。既然人人都有佛性,个个都有良知,那为什么有的人后天变坏了呢?那是因为后天的生活中,排斥、竞争、执著、敌对、愤恨等思想慢慢占据了纯洁的心灵,遮蔽了原有的良知,使之淹没在欲望的泥沼之中。所以,我们要修己立身,就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把自己被遮住的良知慢慢找回来。

作为一个人,良知就是生命之根,根深才能叶茂。所以,我们要想发展好自己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等等,都要在这根基上下功夫。一切的学习发展都要从体认良知做起。

对于一个老师,良知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因为老师的工作,有的是可以量化的,但有好多是没有办法量化的。同样教一节课,备十个小时的课跟备一个小时的课是不一样的;如果有厚重的道德水准、思想文化和没有的也是不一样的;全身心地爱孩子和不爱孩子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老师的工作是关乎生命和生命成长的,所以更要有一个良知良心在。

有道德的人,应当是一个很善、很诚、很有爱的人。没有真正的这种德和诚是不行的。去年在济南举办的第三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上海有一位老教师来开展示课,他70多岁了,名叫贾志敏。有一个小细节令我很感动:上课过程中,他在黑板上写了好多字。当他教完课了,结束了以后,台下掌声不断的时候,他只向大家鞠了一个躬,接着转身拿起黑板擦把黑板上的字擦得一干二净。我就想,这位老教师,他为什么能在小学语文界被称为“四大天王”之一?他为什么久负盛名?他为什么70多岁以后行走全国仍然广受欢迎?除了他教学水平高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德。

除了老师,别的行业何尝不是如此。就像商人也是这样,我也有一个观点就是,大商在德,小商在技。大商人大企业家,真的顶尖级的,都有道德操守,都可以把事业做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而且有良好的声誉和持续的发展力。没有道德操守,搞一些小技巧,耍一些小手腕,赚一些钱,就算是眼前稍微发展好了,假以时日,他也会倒下去。像“三鹿奶粉”一样,就是毁在没有道德底线、缺乏道德操守上,利字当头,一夜之间就垮台了,完了,而且永背骂名。其实企业跟企业最后的竞争,是企业家人格的竞争、境界的竞争。

很多食品问题、质量问题都是很多没有良知的商家搞出来的,他们的无德反映出他们的无知,没有真正学养丰厚的学习,从商都很难成大事。因为他们无法看透事物运作的规律,无法获取持续发展的智慧。有的商人平时除了拉关系、搞应酬之外根本不研究、不学习,有的甚至连书也不看。要知道没有学习,没有德的学习,是不可能走好路的。

青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他的桌案上经常摆的是什么,《论语》、《道德经》、《孟子》,还有《孙子兵法》……他为什么看这些书,他说:“《老子》帮助我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的大局观;《孟子》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孙子》帮助我形成具体的管理方法和企业竞争谋略。”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经营模式:日本式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式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精髓就是一个字:“德”。作为一个大企业家,他拥有的道德感知、道德良心和学习力成就了他。

《环球时报》2008年某一期以“日本人评《论语》: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为题作过一个报道,里面讲到《论语》对日本商界的影响:“在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出现了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以《论语》经商的热潮。1840年出生的涩泽荣一自幼便学习汉语……1873年,33岁的涩泽荣一已经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却毅然弃官从商。他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被称为‘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涩泽荣一将他的成功之道写成《论语和算盘》一书,他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执《论语》的企业家,以儒家道德和经济合一的思想著称于世:拨算盘是利,读《论语》是德,他相信《论语》和算盘二者应该相伴随、相一致。涩泽荣一的‘《论语》算盘说’在日本工商界一直被奉为经营指南和经营宝典,在二战后更是被发扬光大。即便到了今天,在日本民间、商界,对《论语》解读、阐释的书籍仍然十分热卖。”

韩国很了不起的一本畅销书《商道》,被称为亚洲“参悟商业最高境界”第一书。其中就讲了韩国历史上著名商人林尚沃的故事,他自小在父亲严厉教导下学习中文,建立了丰厚的道德根基。后来机缘巧合,进入商业,凭借着他的德行和智慧成为韩国历史上的商界典范。林尚沃相信“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视财物如水一样平常,做人如秤一样公正刚直”。作为商人,他绝不是个斤斤计较小利之人,而是一直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人,不管对方是官婢还是仇人,是同行还是贫民,是山贼还是造反的乱党。以致林尚沃至今仍受到万民敬仰,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受中国德行文化影响的日韩在商业上都很发达,这和它们以德立业是息息相关的。很遗憾的是,恰恰是我们中国的商人们,很多并没有用上家门口的这些宝贝,有的反而弃之如敝履,追求一点儿蝇头小利。殊不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好在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注重自己的诚信评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制订更长远的发展计划。我的两个女儿经常从网上购物,她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网购商家开始售卖真货,服务也很周到。因为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品质和信誉,而不仅仅贪一点便宜了。我想,当较多数的商家以德为本时,不仅不会损伤他们的利益,反而使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力。

不仅教育业、商业,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以德为本”,所有的人都需要建立在“德”的基础上学习,并且学以致用。假如只是读了书,道德没有提升起来,等于没有读书,自然也享受不到读书学习提升自我的乐趣。所以享受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提升自己人格的过程,这样才是更好的享受。

当离开了以德为本的学习的时候,学得越多反而越可怕,那些知识性犯罪、高科技犯罪都是无德的学习。这种学习因为没有道德的根本,没有良知的标竿,成了个人泄私愤、玩阴谋、伤害他人甚至社会的工具和手段,知识也沦落为帮凶啦。这种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践踏,对于学习者自身来说,也无享受愉悦可言,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体验的永远是不满足、仇恨和痛苦。最终,这些没有根基的学习将会彻底地毁掉他。只是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人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真是害人害己啊!

魏书生:就像希特勒。

陶继新:是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魏老师,我们所谈的享受学习,必然是首先基于德的学习,所以它是有品位的,是高尚的,是塑造人、净化人、使人抑恶扬善的、利己利人利众生的,从而是愉快的,让人享受的。

(原载于《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魏书生、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