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想国——践行顾明远教育思想的台儿庄生态教育
教育理想国——践行顾明远教育思想的台儿庄生态教育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10-13

教育理想国

——践行顾明远教育思想的台儿庄生态教育

陶继新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七十年如一日地行走天下,一路播撒着闪耀其智慧光芒的教育思想。在英雄之城台儿庄,由于这位仁者、智者教育思想的润泽,加之党委政府把教育振兴作为服务民生和城市转型的最强引擎,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区已经有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

且不说顾先生对台儿庄教育工作的多次视察与指导,单其两次的题词,就足以让我们对他生成一种特殊的敬意。因为先生的题词不仅饱含着对台儿庄这块抗日热土和革命老区的挚爱,对当地党委政府的深切期望,也充满了对教育局长、校长和教师的殷切期盼。

顾先生给台儿庄教育题词多次,而其中两次在台儿庄教育界引起的反响尤大。而由此引出的改革大戏“序幕”拉开之后,就有了可喜的“开端”与“发展”。尽管如今仍在征程中,但践行的收获却已相当丰硕。

 

顾明远先生对台儿庄区党委政府以及教育局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曾挥笔题写“教育惠民”四个大字赠给重视教育的区委书记。同时,从这个层面,他看到了台儿庄教育发展的美好前景。于是,欣然命笔,题词四句:“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幸福每一个家庭。”这四句话,是嘱托,是信任,是期待,是希冀,更是沉甸甸的担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办好每一所学校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党政职责、人心所向。但要想“办好每一所学校”,既需要优质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强大的师资支撑。对于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鲁西南革命老区来说,巨额的投入,谈何容易?可是,台儿庄却做到了。

1.十亿元打造十项全覆盖

2011年来,台儿庄区累计投入十多亿元,使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校舍楼房化、营养餐厅、塑胶跑道、水冲厕所、空调取暖、班班通一体机、功能教室、各类球场、教育信息化和绿色校园十项全覆盖,圆了台儿庄人多年以来教育硬件信息化、现代化、均衡化的梦想。就硬件建设而言,真正实现了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化。某些农村的校舍,甚至优于了城里学校,成为乡下一道道最美的风景。据教育局宣传科长孙延龙讲,近几年,在原来想方设法要外出和进城就读或已经就读的学生群中,出现了持续上升的回流现象,其中600多个孩子还返回农村就近入学。

樊兴举局长对笔者说,党委政府与老百姓重视教育,是老区的传统,这为全区教育发展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也为践行顾明远先生的“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深入课堂、服务师生成为校长官德之首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校长的德行就像风,老师的德行就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校长“有德”,在管理上才能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校长“无德”,则会“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台儿庄区教育局十年坚持实施以“治魂树梦想、治学提质量、治制激活力、治乱塑形象”为内容的“四治工程”,以“教育干部官德、教职工师徳、学生品德和家庭美德”为内容的“四德”工程,着力在提升境界和能力两方面强基固本。

在打造教育家型校长方面,区教育局一方面在校长任职上选贤任能;另一方面,出台《台儿庄区校长十严禁》,构建了对校长严格的“官德”戒律。2016年一次为校长配备38本教育家丛书,要求三年读完聊完考完。在加大校长培训提升力度的同时,明确提出“校长的生命在课堂里,在师生中”,严格要求校长深入课堂,服务师生,不当教学改革的局外人,而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十年开展“校长当做蔡林森”学习践行活动,要求每一个校长都要像任职50多年的全国名校长蔡林森那样,对教育“痴狂”,对教师尊重,对学生负责,走动办公,扎根课堂。

在广西玉林等地,笔者亲自领略过顾先生的风采。尽管已近90高龄,可他连续两天,都在课堂听课。顾先生的即兴点评,多有令人惊叹的经典之语。一位如此高龄的教育家尚且如此“沉”在课堂之中,那么,正当盛年的校长就更没有理由游离于课堂之外了。

几次聆听顾先生的报告,我总是感佩不已。顾先生不仅见解深邃,视野宏阔,思想具有理论高度,而且凡举案例,真实生动,信手拈来,与理论形成一种精妙的“互文”。所以,他特别强调校长要走进课堂,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掌握教改第一线的鲜活资料,有经历、有资本、有思考、有积淀、“有故事”,校长自身才会不断发展起来。在他看来,校长自身的业务发展,对于其生命成长来说,更有价值;而对于学校发展来说,也更有力量。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只有硬件建设与优秀的校长还是不够的,但是,少了这两个要件,办好学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成就每一个教师

顾先生强调,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发展的欲望,也都有走向成功的可能;可一些老师并没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樊兴举局长认为,教育局应当为老师们走向成功寻求思路,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把理想变为现实。

1.提升境界能力,用梦想“树”人。社会对教师的不满意,一是因为师德,二是因为能力。为此,台儿庄区精准发力,持续强力实施教师的“境界与能力提升工程”。坚持践行顾先生的教育思想,铸师魂,树梦想,让每一位教师把台儿庄区教师誓词内化于心。誓词这样写道:“我志愿终身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守教育情怀,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育科学,恪守师德法纪;学高身正,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不忘初心;对毎一个学生和家庭负责,对祖国和未来负责;为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教育梦、中国梦而奋斗终生!”誓言一旦成为信念,便可化作巨大的力量。在能力提升上,区教育局一方面加大优秀师资的考选补充力度,另一方面采取集中培训、远程研修、青蓝工程、城乡交流、同课异构、全员赛课、名师优课及师生同时月考等多种形式,提升了教师的核心素养、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2.规范教育行为,用制度“管”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为老师是文明的传播者、灵魂的塑造者,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教师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优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他们优秀了,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优秀自有标准,而底线是不能违背教风师徳,尤其是在有偿家教这个问题上,必须恪守教育的特殊职业道德规范和操守。为此,台儿庄区教育局除严格贯彻国家、省、市颁布的教育法规外,还从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开展“治制激活力,治乱塑形象”三年集中整饬活动,制订了《台儿庄区教职工管理条例》,分别制定了台儿庄区校长、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十严禁》《关于禁止在职在岗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补充规定》,签订《教书育人承包责任书》《师德承诺书》,明查暗访,重典重拳,规范了队伍管理。樊兴举局长欣喜地说,台儿庄区有偿家教越来越少的时候,老师们的教育情怀和敬业精神越来越强。因为向善向美是人的一种本性,当更多的教师爱岗敬业的时候,个别教师也会“从善如流”。他非常自豪地说,全区三千多教师,目前基本上没有职业倦怠者。

3.倡导多读好书,用文化“养”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最好的备课。”纵观全国所有走向成功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大量读书且读好书者。台儿庄区为学校图书馆购置了大批好书,让阅读滋养师魂,引导教师成为读书人,打造学习型书香校园,近几年除学习学科知识外,还系统开展了关于苏霍姆林斯基、顾明远教育思想的学习,其中针对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录》《苏霍姆林斯基课堂课堂艺术设计》三本书进行了两年的学习和考试。十年坚持每位教师每年学考两本书,引导师生与书为友,以求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效果。

三、教好每一个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甚至差异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每个学校甚至每个班级存在学困生也在所难免。那么,还有可能“教好每一个学生”吗?

樊兴举局长的回答非常干脆:“能!”

十年来,他带领校长教师一次又一次地到洋思与永威学习蔡林森的教学改革经验,并高度认可蔡林森提出的“从最后一名抓起”,“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教育理念,同时,认真学习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周远生校长的“差异化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办学经验,还向台儿庄老师们提出了“敬畏生命,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要求。

那么,如何让这种要求变成现实呢?

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新模式,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管理”,当是台儿庄实现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快速提升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所谓堂堂清,就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全面彻底落实学生当堂所学的核心知识点,不向课前课后延伸,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本要求是,要有90%以上的学生当堂能够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然后,堂清不了的转入日清。

所谓日日清,就是学科教师对学生当天所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发现问题,当天就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做到问题不过夜,今日事今日毕。它既是堂堂清的延续,是转化后进生,真正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高层次学习。

所谓周周清,并不是机械地每周都要考试,而是根据学习进度,每个单元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以便教师准确掌握全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达标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向。对于个别“清不了”的同学,分类进行个别辅导与补课,力争在“周周清”这一环节中达成目标,从而保障学困生在本周或本单元的学习中不再掉队。

所谓月月清,也不是每月都要考试,而是每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质量检测,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鼓励学优生,帮助学困生。

“四清”的时候,除了教师帮助学困生之外,学优生也各有分工与责任。由学生辅导学生,因其心理相近、年龄相仿,有的时候效果反而更好。

如果没有“四清”,直到学期末考试时才以学生的考分论优劣,学困生累积的问题会很多,其成绩就会非常差。如果教师平时不进行及时的辅导,而是一味地对学困生进行批评与指责,就会伤及他们的心理,让其当下和以后的学习雪上加霜。

教材的整体知识是紧密联系、呈螺旋上升的。其中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对整体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的步步紧逼,任何一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都有可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知识体系的断裂或阻隔现象。困难累积的多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等到发展到根本听不懂、学不会的地步,对学习的心理抵触也会加剧,甚至愈演愈烈,以致辍学。堂堂、日日、周周、月月“四清”,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从不同的教学时空与学习环节予以关照,确保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使学困生也能稳步跟上学习步伐。

台儿庄教育局认为,“教好每一个学生”,是顾先生从敬畏每一个生命的高层次提出来的,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舍此别无选择。所以,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却,而是依然坚定地执着前行。为了让教改井然有序,稳步推进,台儿庄教育局没有仅凭一腔热血盲目冒进,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搞试点,让那些愿意干且有能力干好的学校与教师先行动起来。从初中中心小学,再到村小,逐步铺开。如果有的校长与老师心存疑虑,不愿意改革,教育局就组织他们到现场参观学习。在他们亲眼目睹这些试点学校,在没有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成绩确实提高了的时候,区教育局又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区推广。个别校长依然甘愿墨守成规,对此无动于衷,教育局就大刀阔斧,坚决地对其工作进行了调整。

有决心就出成效,有魄力才有业绩。目前,全区所有学校的教学都彻底推行了“四清”教学模式,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水涨船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当然,教好每一个学生,还不止于落实“四清”教学模式这一项举措,还有集体教研、智慧课堂的推进等活动的有效开展与配合。

十年磨一剑。俯下身子,脚踏实地地践行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是艰辛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站在十年后的今天,老师们欣慰地发现,“教好每一个学生”,并非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风景,而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抵达的精神港湾。

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捍卫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权利,台儿庄区的教育人,做到了问心无愧!为此,义务教育阶段,台儿庄区坚持取消考试排名,对学生釆用“优、良、合格”等级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校釆用合格率、学困率为主的评价机制,确保生际、班际、校际之间的质量均衡,从而保证了“教好每一个孩子”目标的实现。

四、幸福每一个家庭

家庭的幸福固然需要很多要件,而孩子的发展与成功,则是维系家庭幸福的核心要素。

从学校与教师层面,台儿庄已经为孩子们走向成功提供了可能。教育的优质均衡,让原本薄弱的学校,甚至乡村学校,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加上在本文“下篇”中将要谈到的“游于艺”等活动,学生每天沐浴在爱中、学习在兴趣中,学校成了他们的精神皈依之所、心灵的寄托、成长的摇篮。在这样和谐、温馨,散发着阳光的香味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但学习质量越来越高,也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种美好的品质被孩子们带回了家里,如芝兰之香,浸润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从而让整个家庭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因而更加积极地参加学校倡导的家校合作等各项活动。学生由大量的外流变为回流,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和孩子的快乐成长,使家校之间,不再彼此存有戒心,互相挑刺,而是结成了促进孩子成长的坚实联盟。当家长亲眼看到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积极状态时,也就越发关心与支持学校的工作。孩子快乐,家校和谐,家庭的幸福指数也就越来越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越来越多的家庭幸福了,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顾先生在对台儿庄党委政府以及教育局领导寄予厚望的同时,又特别关注校长与教师的发展,并亲自到一线指导工作,对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把从教60多年的教育感悟浓缩成四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并亲笔题写,送给台儿庄的教育同仁,既是对局长校长的期望,也是对老师们的要求,还有对学生成长的特别关注。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给爱赋予了神圣的要义。孔子提出“仁者”“爱人”,陶行知说“爱满天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思想。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亲笔为台儿庄学校题词:“让生命充满爱,让爱充满校园。”

既然中外教育家都已经对“爱”进行了极其深刻的表述,顾先生为什么在为台儿庄学校题词时又一次凸显“爱”这一主题呢?

面对当今不少学校存在仁爱缺失的现实,顾先生常怀忧思。所以,他所到之处,几乎都会谈到爱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同时,他欣喜地发现,台儿庄很多学校的校长、教师以至学生,都在播撒着爱。大到爱党爱国,小到爱校爱家,爱同学爱自己。这种种真爱,如同和煦的春风,遍布学校每一个角落。置身其中,让人奕奕然,欣欣然,感觉到生命的自由与舒展。因此,先生欣然命笔,为之题词,既有赞赏之意,亦有“更上一层楼”的勉励与希冀。

台儿庄是英雄的故乡,民风纯朴,爱心长存。这种风尚,依然在当今校园随处可见。老师们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操,以及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感佩不已,潸然泪下。可他们自己却视若寻常,认为本应如此。在采访台儿庄教育局樊兴举局长的时候,他很自豪地说,我们全区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做到了爱生如子。

台儿庄多年来开展“让生命充满爱,让爱充满校园”活动的丰硕成果告诉我们:爱不是虚无飘渺的,一旦真正落地生根,就需要用真情灌溉。真正爱孩子,不但要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要研究怎样才能让他们相对快乐地获取知识;不但要让他们品德优秀、习惯良好,还要研究怎样才能让他们怀着愉悦的情感抵达这个境界;不但要让孩子当下幸福,还要让他们的未来更加幸福。

爱也是会传递的。师爱传递到学生那里,也就自然有了爱老师、爱家长、爱同学等一系列的爱的回馈。爱也是能延伸的,学生当下感受到的爱,播撒出的爱,会向学校之外广阔的生活延伸,也会向未来生命中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说,台儿庄的教育,也在起着“化民成俗”的作用。学校不应当是一个孤岛,而应当是一片文化绿洲。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以文“化”人。台儿庄多年来高度重视学校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系列活动,通过家校和融系列活动,用教育的大爱,影响家庭,惠泽百姓,从而让国家五A级景区台儿庄古城更加文明,让台儿庄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大爱无形,大爱无疆,这不正是“仁者”“爱人”和“爱满天下”吗?

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学生在校时间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可教师味同嚼蜡的一言堂,加之“多其讯,言及于数”,对学生无端责备,让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所以,出现了“虽终其业,其去之也必速”的尴尬局面。

可是,不少教师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亦无自我反省。台儿庄教育局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么,如何办呢?

十年坚持不懈地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构建了富有台儿庄地方特色的“台儿庄三段六环节五教育”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僵化局面,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主人。这种“翻转”,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模式使台儿庄被中国教育学会定为“十二五”课改实验区,2016年受到国家教育督导局的通报表扬。

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改革,让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活动场,更成了学生潜力爆发、自我超越的生命场。学生期待的学习之乐、质量之优,也就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樊兴举局长认为,学校不但是校长教师干事创业和学生学习的场所,更应该是快乐幸福的家园,解决苦管、苦教、苦学一直是他最痛苦的求索。要求校长与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在课堂上充满兴趣的同时,还要在课外让他们不断地“游于艺”。《学记》说得好:“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全区各个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体美劳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和冬春运动会、艺术节等,可谓大“兴”其“艺”。于是,在学生身上就呈现出“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的精神景观。

课堂教学改革与课外的大“兴其艺”,不只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只是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还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由兴趣而激发的巨大学习潜能,以及超乎想象的生命飞跃。这种心灵状态,不但提高了他们当下的生命质量,还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也能决定一个孩子能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所以,顾明远先生说:“教书育人在细微处。”为此,台儿庄教育局提出了“厚爱严管”的教育理念:厚爱无微不至,严管不留死角。

那么,台儿庄的老师们是怎样在细微处教书育人的呢?

在课堂上,更多的老师不只是关注学优生,也在关注学困生;不只关注他们的知识层面,更关注其心理层面。《学记》有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看来,只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才能让教书抵达理想的境界。爱默生说得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在采访老师们的时候,笔者感到,他们不但注重了讲课时的“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在提问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不少教师不但可以提出高质量且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恰如《学记》所言:“其必也听语乎”。只有在“力不能问”的时候,方才“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之所以采取这种搁置教学法,是因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任何教学行为,其效果都是事倍功半的。

在教书过程中,老师们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育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的优秀品质,激发学困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正是在这种互助合作中,孩子们拥有了合作共赢的思想。恰如《周易》所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书何止于教书,育人也在其中了。

为了更好地育人,区教育局制定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规章制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恪尽职守、身体力行,使其形成了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制度文化。在建设好制度文化的同时,教育局又投入1500多万,实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了环境育人。

台儿庄教育局希望老师们能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此,要求老师们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都要体现为师者的精神风范,从而对学生产生引领示范作用。枣庄二中多年践行“崇高文化”,成为全国崇高文化进校园模范基地,枣庄三十九中的“尚雅文化”、实验小学的“传统文化”、西关小学的“运河和大战文化”等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在学生中,台儿庄长期着力于习惯规范的养成教育,并在《中小学生守则》的基础上,制订《台儿庄学生十严禁》,让孩子知晓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大写的人,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培养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未来公民。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习”的意义非常丰富,而习惯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不是在喊口号中培养的,而是在日常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天长日久之功。《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所以孔子的高足子夏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于是,《弟子规》诵读践行年在台儿庄开启,从小学到中学,所有学生都在诵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传承文化基因,树立崇高理想,尤其注意接地气,做到学用结合,践而行之,做有规矩、知方圆的彬彬君子。

四、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孩子们喜欢活动,这是天性使然。学校有意识地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进而更好地成长。可当今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多停留在言说与文本层面,学生所学,也多是书本知识。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古人主张“读万卷书”的时候,还要“行万里路”。可今天,因为安全等种种原因,学生走出校园,“行万里路”者“几希矣”,甚至校内的活动也少得可怜。

顾明远先生提出“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是对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棒喝,也是一种警醒。不然,学校教育造就的只是虽“学富五车”,却只会“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并非造福社会的有用人才。

为践行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近几年,台儿庄区除推进课堂改革、抓好课外活动外,还把各个学校的社团、实验、实践活动列为考核重要内容,加强服务引领和考核奖惩的作用。仅2015年,就投入6000万元用于60所中小学8大活动室和塑胶田径场及篮球排球足球场建设,为组织活动打造了优质的硬环境。同时,利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运河古城、大运河湿地祥和庄园等诸多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渠道和内容,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丰富了他们的实践体验。

樊兴举局长认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局与学校领导的引领固然必要;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创造的精神则更为重要。孩子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应只是被动的参加者,而应是主动的建构者。为此,很多活动,甚至有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活动,校长与教师大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他们对活动的设计也极具特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老师组织的活动更加丰富,也更有意义。即使大人们担心的安全等问题,孩子们大多在设计活动之初就已经一一进行了排除。其实,在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就内含着大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主构建活动的内容。这种充分信任学生、放手锻炼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的活动,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拥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樊兴举局长对笔者说,无限感恩先生十多年对我的关爱和教诲,也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在践行他老人家教育思想方面,台儿庄也才刚刚起步,对此他深感任重而道远。不过,樊兴举局长表示,他一定会矢志不移践行下去,直至从教乃至人生的终点!

笔者坚信,在顾先生一如既往的指导下,在台儿庄区教育人的不懈追求以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顾明远教育思想不但会更好地在台儿庄落地生根,还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9日,第4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