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飞翔的翅膀——《再创学习》序言
这里有飞翔的翅膀——《再创学习》序言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9-15

这里有飞翔的翅膀

——《再创学习》序言

陶继新

所有教师都希望提升教学效率,任何学生都希望提高学习效率;于是,就有了纷纭万象的高效教学与高效学习的论述及著作。按理说,一个脚印,就是一个姿态,一种智慧。但是,对于高效教学的论著而言,内容相近相似者较多,缺少新意者亦不少。而于文江老师的《再创学习》却另辟蹊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发现高效教学与学习的奥妙;更重要的是,它尊重了学生生命中本原的创造力,关注了教与学的生命张力,揭示出了教与学的内在规则,实现了灵与智的完美融合。

创新是智慧的存在与升华,是心灵的追求与放飞。

于文江老师说:“教材上每一个知识或思想都是原创者思考的产物,隐含着生动的形成过程和丰富的内涵,由于教材篇幅所限,不可能全面写出原创者的发现之路、发明过程或价值判断过程,但不等于这个过程不存在。”我们的不少教师多是就知识教知识,在原点上“结冰”;至于这些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很少探究,甚至对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思考过。于文江老师不但思考了,而且研究了;不但研究了,而且研究出了属于她“满腹玄机”的成果。她提出:让学生重走原创者的问题发现之旅与问题解决之路,将“原创过程”变成学生的“体验过程”“思考过程”和“再创过程”。使原创过程得以“重现”,把思考推向一个高度,使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上成为可能。这在教学研究领域,当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重现”原创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经历知识与思想的生成过程,发现其内在的轨迹和逻辑,从而积淀在记忆深处,形成对知识与思想更加深邃的认知,甚至活化成一种延伸意义与再生能力。同时,原创过程的再现,也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格能量与意志品质的熏陶,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最佳时机。比如居里夫人对镭的发现,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我们由此感受到的不只是她那超人的智慧,更有其超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她把自己的青春、信念和生命都奉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后者,恰恰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精神元素。“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当学生在原创过程的“重现”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这个思想精髓后,就有可能对学习与研究,以至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从而激发、培育出为了实现远大理想,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

陈景润的中学老师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颗“明珠”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陈景润,他十几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地研究,对此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终于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当下学生所缺少的,恰恰是这种锁定目标,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还原“哥德巴赫猜想”“1+2” 的详细证明这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原创过程,就会让学生从中发现、挖掘、提炼出陈景润痴迷于科学研究,苦心钻研的心路历程,感受到科学探索的妙道,彻悟献身科学、造福世人的澄明主旨,从而形成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执著精神,获得人生莫大快慰。

可许多知识与思想,并不像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那样清晰与肯定,甚至有的迄今尚难知其成因,更遑论了解其原创过程了,这种情况下,怎么让学生重走原创者的思考之路呢?“再创学习”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教师根据教材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模拟”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唤醒学生求知的心理需要,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让他们主动学习与积极参与,并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生成的生命能量。在探索原创过程的时候,除了从书刊或网络等载体上搜索相应的素材之外,他们甚至可以天马行空地“再创”形式多元的原创过程答案。万千知识何以形成,我们从现有的资料上可以知道一些,可很多却语焉不详。即使如《论语》这样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其中一些章句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尽管成千上万的专家进行研究,依然难有定论。自然科学中的众多知识,其形成的原因更是扑朔迷离,难有定论者也比比皆是。

未有定论,并不等于这些知识或思想没有来源与形成过程。让学生展开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还原”“未解之谜”,于是,就有了几十个甚至数百个独特的思维向度。“门”在何方?“路”在哪里?虽无固定答案,但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教师则不予以否定。正是对这些难以确定之事进行的虚拟“还原”与探究,诱导学生继续寻找更加科学合理、接近事件真相的那个答案。只要迈步,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具备了敢于突破常规、大胆想象、不断探索的精神,便拥有了踏上科学研究之路的可贵品质,也便拥有了扬帆启程,走向成功的可能。

毋庸置疑,目前还有不少老师的课堂都是秉持着“一言堂”,让不少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所谓的创造也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言说。“再创学习”明确提出“学生先来”的理念,即老师首先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难题,即使当堂无法解决,相信他们课下或以后也能通过自我探索或同伴互助甚至全班合作一起解决。这种“学生先来”的做法,有效地遏制了老师讲得过多甚至是满堂灌的现象。老师最大限度的信任也在学生那里生成了无比巨大的能量。当更多的同学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尤其是与同伴一起探究未知的时候,不同的思维向度就会碰撞出多种色彩的火花,进而出现犹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更多思维向度。思维的打开,思想的自由,使彼此的合作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追求。这种心智合一、倾情投入的合作探索一次次幸福地开花,实现了合作共赢的辉煌。这样美好的学习经历带来的精神体验与收获,将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生命能量。

要想抵达高品质的学习境界,就要让学习者自己或与同伴经历学习的过程。其实,学生本来就有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与热情,只不过长期以来由于老师的单一讲授,让他们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消减甚至泯灭了而已。而“再创学习”则是将学生已经沉睡了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唤醒,让他们品尝到自己认知与探索的艰难与幸福。不仅让知识更加牢固地定格在了学生的心里,让他们由此具备了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探索中,他们发现了自身具备的研究潜能。撒一粒种子入土,随一株禾苗萌芽,从而生发出巨大的自信心,涌动起继续探索的强烈欲望。

“再创学习”研究弥补了课堂创新教育的短板:“问题情境再现”,让学生像原创者一样发现问题,弥补了“问题意识缺乏”的短板;“学生先来”,像原创者一样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弥补了“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短板;诚然,“学生先来”的学习方式,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错误,而这些,恰恰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质疑”机会,弥补了“质疑批判意识缺乏”的短板。

“再创学习”从“提出问题阶段”——低沉的前奏,推进到“问题解决阶段”——“战斗”的号角,“交流与讨论”好似激情的合唱、“交响”的共鸣,学生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且相互启迪,引发思维碰撞,将“合作学习”八方展开,应用于“问题解决”,而不只是习题操练。这种学习,是自由心性的释放,心灵力度的抒发,生命自由的放飞。“质疑和矫正”好似起伏的旋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与错误——自主积极地矫正问题与错误”的过程,虽然要比老师直接传授正确知识多费一些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收获一系列的惊喜,他们不但能够探索出答案,甚至还会探寻到不同于教科书或者其他同学的解答,甚至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不止一条的路径能够抵达这个答案。这种个人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让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从中品尝到自己探索的艰难与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步入“不贰过”的境界。

要想再创学习,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习惯势力具有强大的力量,习惯了传统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教师与学生,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科学有效的培训,即使有了新的观念,也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事倍功半,或者治标不治本,使革新流于形式。而于文江老师提出的“原点学习”“矫正学习”和“再创学习”既是学习理念,也是教学观念,让知识与价值观经由学生的质疑和矫正后获取,课堂教学由教师本位,转化成学生主动,这种“乾坤大挪移”似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的挑战意识与质疑精神被唤醒,他们挑战同学、挑战自我,质疑教材、质疑老师,学生“当仁不让于师”的现象变成了常态。几乎所有孩子的思维都有巨大的张力,这是生命的本源。可是,在陈旧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灌输式的讲解,让他们固有的思维无形中受到了压抑,久而久之,原有的思维张力也就逐渐地消沉下去。而当同学们熟悉了“学生先来”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之后,操作起来不但会得心应手,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这不只是思维的开放、交织与穿插,更有思想观念的开放、飞渡和升华。

大家知道,教会与会教不在一个层次上。当老师只是停留在教会这个层次上的时候,不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双方也很难产生愉悦情绪。而会教则不然,真正“会教”的老师对知识能充分把握,对学生真正了解,“因材施教”于他们不只是一种教学原则,而是内化于心的行动。教师会在如何“服务”学生上下大功夫,把自己的心智与情怀融入课堂,从而与学生达成心理的默契,共同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一起享受教与学的快感与幸福。

于老师研究的初衷是想解决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无法在课堂上深入落实的问题,她力求在对立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找到课堂的融合点,让素养和成绩双得,为此,她努力了几十年。《再创学习》不但从理论上对“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还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让教师与学生一册在手,即可自己成舟,在教与学的“大海”中成为勇立潮头、扬帆远航的弄潮儿。

能够研究出如此丰硕的“再创学习”成果,非一般人的智慧可及,更非一般人的毅力可及。几十年来,于文江老师心执一念,始终致力于“再创学习”的研究。尽管有不少时候困难重重,她从来没有退缩过。因为她有一种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她想让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教与学的效果更好;她想让师生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享受思维碰撞的快乐,享受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的过程,从而成就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有梦想就有希望。

如今,她的愿望已经初步得到实现,一些“再创学习”实验校开始“到此一游”,与她一起品尝收获的喜悦。相信此书的出版,会让更多的校长与老师,以及钟情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人士从中汲取智慧,提升精神能量,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步入孔子所说的“游于艺”的高层学习境界之中。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