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生命升值——写在《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出版之际
让师生生命升值——写在《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出版之际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5-04

让师生生命升值

——写在《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出版之际

陶继新

孙先亮校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型校长,而是一位具有深邃思想与学理思考的教育专家。与他交谈,你会情不自禁地惊诧于他那超越常人的哲思妙语与宏阔视野。他谈教育,也谈哲学,谈人生,也谈生命。新意迭出,意蕴悠长。

孙先亮,生而知者乎?

非也。

学而知之者也。

非学不能致远,非学不能为心灵定位。

孙先亮之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他读教育之类的书,更读高品位的哲学、文学、美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书。一个校长,自然需要学习教育理论,可是,如果只是学习教育理论,就会如苏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反,如果再读一些与教育无关的高品位的书,就会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神奇。这些看似“无用”之书,却有着“无用之大用”的奇妙。因为“无用”之中有“道”,而“道不可须臾离也”。正是在“道”的层面的追索,让孙先亮有了独特的潇洒与大气,有了透过纷繁万象观照真相的高等智慧。

因其“道”之所在,才有了大师的横空出世,才有了“质诸鬼神而无疑”的大智。所以,要想提升人生品位,就要多读世界大师的作品。每天沐浴其中,就等于天天听大师讲课,以至与这些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久而久之,大师的思想与语言,也就走进了生命的世界里。而有了大师的思想,也就有了人生的境界,有了属于自己的语系。

有了“道”的引领,孙先亮校长的教育行动也就有了特有的果敢与智慧。比如“应试教育”甚嚣尘上之际,全省高中学校周六、周日上课,加班加点已经习以为常。然而,他却终始守卫着学生的健康与自由,让他们周六、周日去玩,去休息,去锻炼,去丰盈自己的生命。这种有悖“常理”的 “执拗”,一时让他身处内外夹击之中,以至受到来自诸多方面的“口诛笔伐”。教师与学生为他担心的时候,他却“岿然不动”,保持了一个有良知与有思想的教育者的韧性与顽强。因为在他看来,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值得敬畏的生命。为了这些鲜活的生命的成长,他理应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现在,反观孙先亮校长当日的“冒险”举动,该是何等的气魄,又是何等的高尚!

孙先亮校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与行动,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他的父亲之于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教师。这个教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先生,而是一个人生导师。父亲的话自然而质朴,可是,其间却有着无穷的奥妙与深刻的哲理。他让孙先亮从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直到今天,父亲的思想依然在,父亲的影响依然在。而这些,让他在看待学生的时候,多了一些质朴,一些天真,一些生命的本然,一些流淌在心底的爱。当然,对学生也就少了很多限制,多了几份自由,少了很多抵触,多了几分敬畏。

孙先亮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不可能不犯错误,这一点儿也不可怕,因为他们具有自身修复与完善的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完全可以改正错误;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助,他们也可以自我实现生命的超越。有了这种认识,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就不会大惊小怪,而是视作自然。况且,大人不也是时常犯错误吗?孙先亮目睹学生自我完善过程的时候,就有了无限的喜悦。而孩子,也正是在这种修复与完善过程中,才拥有了“不贰过”的品质。

尽管《中庸》之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是,抵达这样的一种中和的境界,往往不是高中生能够做到的。所以,学生有了喜怒哀乐,自然也就会在适当的时候爆发出来,有的时候还会有点过激行为,以至有人还会将其上升为“道德品质”问题。其实,孙先亮不这么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那么,孩子的喜怒哀乐是不是性?是不是率性?是不是道?所以,孙先亮认为,要依道而行,给孩子一个宣泄的机会,一个释放能量的渠道。当然,教师也并不是对此一点儿不问,还要“修道”,不然就不是“教”了。

加缪认为,没有经历的,形不成经验。看来,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并不能在他们那里形成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经验。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孙先亮特别重视学生生命的经历,自我经验的积累。学生是可以自己长大的,所以,学校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宽松的舞台,让他们在那里自由自在的翱翔。既然如此,很多事情,不是教师教会了他们再去做,而是由他们自己去尝试,甚至自己去品尝失败的味道,然后再去领略成功的喜悦。所以,诸如自主办运动会等事情,孙先亮就大胆地交由学生自己来办。不过,即使教师,也认为学生无法成功。第一次也确实失败了。可是,孙先亮对学生却给予了巨大的精神鼓励,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再去追寻新的成功。结果,第二年大获成功。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了全校教师一个巨大的惊喜。原来,他们竟然是如此的出类拔萃!所以,在青岛二中,很多事情,甚至很多大事,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办的。于是,学生就有了越来越大的冒险精神,越来越强的探索欲望,就有了一次一次地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可能。

孙先亮发现,学校管理的高层境界,不是校长与教师管得如何细致,管得如何专业,而是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管理学校,甚至管理教师。这样,学校管理就会变得易如反掌。

学生就是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有的时候是与大人不一样的。所以,“出格”的事情也会时有发生。比如“半月谈”的建议,“啤酒女神”的诞生等,是耶?非耶?在有争议的时候,孙先亮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学生一边,为他们鼓与呼。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只不过这种潜能却被最爱他的教师无意间扼杀了而已。相反,如果给予支持与鼓励,这种潜能就会如泉涌一样喷薄而出。青岛二中的学生之所以奇招频出,新事不断,当与“放任”这种潜能的释放不无关系吧。潜能的无限释放,出类拔萃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走出山东,以至走出国门的学生也就不再是什么个案,而是有了“批量”的奇观。

孙先亮认为,学生的成功,是与教师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提升教师的思想与文化品位,也就成了孙先亮校长一直关注的问题。他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实现生命价值的升值。”当不少人想方设法多到银行存款,以求金钱升值的时候,孙先亮却力主让教师的生命价值升值。在他看来,这比多收入一些钱,要重要上不是知多少倍。很多教师教学一生,到头来还是教书匠一个。整天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可是,由于没有思想的提升,没有文化的升值,只是就教科书教教科书,眼睛只是盯着升学考试,所以,体验不到一个为师者的快乐,而是将生命锁定在心力交瘁的苦役上。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都有实现生命价值升值的需求。这并不是说不让教师不关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了,恰恰相反,如果从孩子长远的生命需求出发,关注他们一生的成长发展,给他们送去必须的精神营养,他们是完全可以考出好的成绩来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了一生发展的潜力,还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而不是升到大学之后,就呈现出黔驴技穷之态,就再没有了发展的潜能。非常可贵的是,青岛二中的教师在关注学生当下学习的时候,也有了瞩目未来的胸怀。为此,他们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也不断“取法乎上”的学习。而且,有了这种品位之后,人生变得不再毫无意义,而是感到生命原本如此丰富,教学也就有了走向幸福之旅的美丽。于是,孙先亮期待的让教师从高原走向高峰,也就逐渐变成了现实。

曾不止一次地采访过孙先亮校长,每一次采访,对我而言,都是一次学习。这次阅读他写的《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这本书稿,则有了另外一种感受。他还是一个写作的高品位者。书中有很多经典的案例,读来令人为之一震、兴奋不已的时候,还会惊奇于孙先亮何以拥有如此的神来之笔?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事例,都来自于鲜活的生活之中,来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自己的耳闻目睹,而不是随意从别处“拿来”,不加改造地“据为己有”的。这也许是孙先亮本来就追求一种真,一种实的原因吧。因为有了真实,有了亲历,文字才有了生命的张力。第二个原因,孙先亮还不只是将案例直白地叙说出来,他还加进去了两个写作的核心元素。一是“道法自然”。他没有着意追求文字的华丽,而是信笔写来,率性而为,所以,总可以从这些文字的表层,听到如山涧泉水一样的叮咚作响之声,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美感。这当是写作的高层境界。二是用真情写真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读这本书,总感到有一种感情之水在款款流淌,让你游戏其中,随着作者的感情波动而波动。让你感到,孙先亮是一个真性情者,是一个用真情言说者。于是,就有了“披文以入情”的美感享受。第三个原因是,孙先亮还不只是有情有味地叙说故事,其中还有恰到好处的理论话语。这些文字总量虽然不多,可是,它总能适时为作品点燃起理性的亮色,让你感到眼前一束跳跃着的美丽的亮光,绚丽而富有质感,让你佩服于孙先亮的学理思考。

很久没有读过如此高质量的校长的书了,也很少有过如此的感动了,所以,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写了这么多自己的感受文字,可未及之妙处太多太多。如果真想走进青岛二中,走进孙先亮校长,非好好阅读这本书不可。所以,我所留下更多的遗憾,广大读者还可以到书中去弥补,去品味,去感悟。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