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底气、灵气、书卷气——写在《做爱思考的教师》出版之际
大气、底气、灵气、书卷气——写在《做爱思考的教师》出版之际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4-19

大气、底气、灵气、书卷气

——写在《做爱思考的教师》出版之际

陶继新

在当今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杨守菊老师守持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淡泊心怀,努力行进,不断收获,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第一次与杨守菊老师相见,就为她的好学所感动。当时她在泰安有事,听到我去东营讲学的消息后,连夜赶回,听我讲课。她听课时的专注与听课后的反思,是很少教师能做到的。这并不是说我的课讲得有多精彩,而是感慨于她的学习精神,感慨于她的真诚。是阿谀奉承,还是真诚褒奖,那是掩饰不住的。还是《大学》说得好:“所谓诚其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正所谓“诚于中,形于外”者也。诚意虽不能决定人整个一生的命运,却可以照见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正因如此,尽管我们好长时间难得一见,可是,她在我心里的诚信指数却一直居高不下。

有了诚意之本,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就有了立身成事之本。杨守菊老师对教学的研究,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持久的热情与积极。她爱教育,爱教学,所以,她深入课堂时间之久,是一般教研员很难做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也就有了属于她自己的教学话语权。看她写的教学研究文章,总感到有一种教学的底气在,有着很强的指导性。这是一些纯然的教学理论研究专家无法抵达的一种境界。她的文章可读,可学,可用,平实中有一种舒卷自如的自然美。这当是真人、高人方能为之也。二是她的理论研究水平不断的攀升。杨守菊老师明白一个道理,仅有教育教学实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高层次的理论的指导。她读的书,品位相当高,在她看来,读这些大师的书,就等于听他们上课。久而久之,也就接近了大师,靠近了大师,也就有了大师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她又用这些理论用之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丰富了她所学的理论,甚至对某些教学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论升华。大凡搞教育教学研究者,都知道所写论文如能在人大复印资料上刊载,无疑就进入到了高端学术的殿堂。而在三四年前,杨守菊老师的论文,就已经有多篇在人大复印资料上刊载,而且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这对于一般教研员来说,是很难跨越的一个高度。而杨守菊老师跨越了,而且还在继续努力,还会有新的跨越。

杨守菊老师所追求的“四气”教师——大气、底气、灵气、书卷气,当是对她生命的一种写照。

杨守菊老师除了具有女性的温情之外,还有着“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高格。她在不断发展的时候,也希望别人发展,而且是帮助别人发展;即使别人的名气大了,她也由衷的高兴。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而杨守菊老师不但做到了,而且认为本然应该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大气,让她的生命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杨守菊老师的底气,除了教学实践与理论水平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有良知。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在杨守菊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实现。这是做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她尽管已到中年,可是,她的内心之纯净,做人之真实,还有“复归于婴孩”之美。有了这方面的底气,再加上教育教学上的底气,才有了杨守菊老师的厚重,有了她的美质。

灵气可“生而有之”者乎?我没有研究;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后天努力是可以生成灵气的。没有真善美,没有读高品位之书,没有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就没了灵性产生的土壤。如果说灵气是一个结果的话,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与实践,则是一个过程。谁也打不断这个生命链条。这正像一个名人一样,机遇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没有厚重的生命积淀,其名气是绝对不可以长久的。那些一时有名,而后来“泯然众人矣”者,多是没有积淀造成的。所以,我们在看杨守菊老师说话、讲课及其文章中的灵气流动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她为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书卷气是一个教学研究人员“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我们尽管强调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可是,如果仅在这样一个生命时空里行走的话,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的。因为人是需要生命提醒的,也是需要高人指点的;可是,现实中往往很难得到这种提醒,也很少遇到高人,而世界大师却可以给我们以提醒与指点。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提醒与指点呢?那就是穿越时空,到他们留存的精神文本中去汲取其生命的精华。杨守菊老师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一以贯之地行走在这条路上,所以,她的成长史上,就有了一般人没有的书卷气,也有了大师智慧的闪现。

这本用心、用情、用智才能品味到的《做爱思考的教师》就要问世了,这对一线教师及教学研究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幸事。大家可以从中学到杨守菊老师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也可以感悟某些教育的真谛,以至生成一种高尚的人格。

期待这本书的出版,祝愿杨守菊老师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更上一层楼”。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