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月光下的一朵圣莲——《一地纸屑》序
闪耀在月光下的一朵圣莲——《一地纸屑》序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4-12

闪耀在月光下的一朵圣莲

——《一地纸屑》序

陶继新

《一地纸屑》是李金凤老师的处女作,取材大都与教育有关,但视野却相当开阔,文笔也特别流畅。在我所读的教师作品中,堪称上乘之作。

我特别欣赏李金凤的真诚与自然,不管是文字,还是内容,都令我感到她是在真实地向你叙说那个她所感受到的真实世界。真实自然才能美。那些着意追求华丽词句者,表面之“美”总让人感到其中有些虚饰的成分和雕琢的痕迹。

何止真诚,李金凤的话语甚至有点儿可爱。比如中伟同学在习作中写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亭亭玉立,像仙女一样”等的时候,她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呵呵,你把老师夸成仙女了,让老师心里美滋滋的,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啊!老师的眼睛可是典型的小眼睛啊,‘神’就更谈不上了,有说‘假话’的嫌疑!哈哈,以后写作文要善于观察,知道吗?还有,‘亭亭玉立’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你可以查查词典弄明白它并且告诉老师,好吗?”她没有因为学生的过分赞誉而忘乎所以,而是委婉而又幽默地指出这种“假话”是不应出自学生之手的。我想,中伟同学看到这样的评语,定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且在以后的作文中自觉地改正这些缺点。

不但真诚自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李金凤老师自然、流畅、从容的文风。这一定是她长期阅读之后结出的一个必然之果。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她所读的书,大多是现代美文,包括肖川、高万祥、郑杰等我的文友的作品。当然,如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等美学著述也略有涉猎。她读的教育方面的书并不太多,也许虽读而没有更多地写进书中。其实,这正是她超越他人之处。我一直认为,教师发展一定要“功夫在诗外”,读书尤其如此。如果说一个教师一天到晚只读教育方面的书,肯定写不出这么优美的文字,而且也没有这样的视野。其实,教育只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如果只在教育书中行走的话,就会像苏东坡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广博多览,特别是多看教育之外的书,才能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更为重要的是,大凡多读教育之外书的老师,在教学语言上也比较丰富。在写“下水文”的时候,大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李金凤的“下水文”之所以受学生的欢迎,显然与她的阅读休戚相关。

在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精神收藏。收藏越多,生命越有价值,进而又会影响人的生存状态,使之拥有常人没有的幸福感。在《丁香花开》一文中,她提出了“学会收藏幸福”之说。她写得特别精彩,不只在其文字表层,更在跳跃于其间的对幸福的自我解说。在一般人看来未必幸福,甚至是特别苦恼的事情,她却可以从中品味到特殊的幸福感。

李金凤的幸福,大多与她的付出,甚至是艰苦努力有关。但由于其中流淌着她对学生、女儿及生活、工作的爱,虽苦犹乐。其实,真正的幸福就是长久留存生命个体心中的那种具有高尚情结的心灵感悟。如果抽掉了高尚,不管做什么都一味的快乐,那不是真正的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说,幸福还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情趣。

我没有听过李金凤老师的课,但是,却可以从书中她所写的教案、课堂实录以及听课感受文章中,看到她上课时的幸福感受。教课不只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更是一种生命历练和与学生的生命对话。但很多教师没有这种生命感悟,尽管工作特别敬业,但是,由于没有像李金凤老师那样亲近读书与写作,大多显得特别疲惫,更遑论幸福感了。李金凤的知识积累与智慧生成,因了读写而不断升华,教起课来也就更加从容与快乐。相反,那些不读书或少读书的老师,虽然也在教材和教参文本上下了一番功夫,但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与话语,就只能在狭小的教材与教参文本中鹦鹉学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做着教书匠的“匠”活。李金凤没有死气沉沉的“匠”气,经常流动着灵性与美丽,不能不对老师是一个良性的启示。

李金凤读书之广,是令人特别惊叹的。其中一些我并没有读过,只是从她的叙说中,感受其中的美丽而已。不过,李金凤还可以向更高的层面跃进。因为她所读的书尽管多属现代美文,但是,缺少更高层次的作品。我一直主张,教师阅读一定要“取法乎上”,即更多地阅读世界大师的作品。那样,就等于天天在听世界大师讲课,甚至是与这些大师进行心灵对话。长此以往,就会向大师一步步靠近。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经由大师的生命提醒与指点之后,李金凤还会跃向更高的层面,不但是一个优秀教师,还有可能成为一个教育专家与文化学者。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