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的叙说,心灵的感悟——郑立平《激情问梦》的教育情怀
真情的叙说,心灵的感悟——郑立平《激情问梦》的教育情怀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4-12

真情的叙说,心灵的感悟

——郑立平《激情问梦》的教育情怀

陶继新

与山东省2006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郑立平老师相识虽只数月,但他的真诚友善与对教育的宗教般的情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如其人,他的《激情问梦》,也是在向读者真实地叙说他所熟知的教育故事,激情地抒发他对教育的一腔炽情,或爱或恨地评议教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

我读过一些关于郑立平老师事迹报道的作品,其中的很多情节感人至深。但在这本书中,他对此并没作浓墨重彩地渲染,有是甚至是一笔带过。即使叙写故事,也如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你感到那是一个朋友在向你真情地叙说发生在他身边的平凡而又普通的事情。这种本真状态下的文字,就给读者更加真实的感觉,读来也更加打动读者的心弦。有时读来会潸然泪下,为他笔下的人物,为他的真情。他说,对教育,你可以先“恋爱”后“结婚”,你也可以先“结婚”后“恋爱”。但既然已做出了选择,你可以偶尔发发牢骚,但绝对不可以不爱!是的,因为爱,才有了那一个又一个在他看来应该发生的故事。

郑立平老师的真诚并没有阻碍他的创新,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创意思想与“另类”行动构筑了一道人文风景。面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早恋,他没有大惊小怪,而是别出心裁地采取安排同桌的。这种被的人们视作冒险的教育行为,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鸳鸯不打自散,一对早恋者此后都收获了各自的成功。这不只是工作艺术,更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在早恋这个问题上,班主任是疏是堵,反映的是两种教育观。视之若洪水猛兽,不遗余力地围追堵截,其结果大多是事与愿违;巧妙地疏导,就会如“涓涓细流叮咚作响回旋嬉闹”一样,自然而然地各归其位。

他的头发天然卷曲,于是就有了学生直呼其“老卷”绰号的“大不敬”之举。但他并没有对这个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挑衅”老师的学生给予惩戒,反而进行了巧妙的表扬。他认为,从生命的个体属性说,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孩子们之间可以叫外号,成人之间可以叫外号,熟人之间如同学、战友等往往非得叫外号才显得亲切。那么,我们的学生善意地叫老师几句外号也就无可厚非了。如果教师都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片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我们的班主任生活也就会变得轻松、自然而幸福了。

现在的家长会却往往变了味,被开成了教师的告状会、家长的受训会、学生的遭罪会。郑立平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将家长会开成了提高和改变家长理念认识的培训会,着眼解决家校教育实际问题的研讨会,尊重、平等、合作、和谐的交流会,人人体验成功喜悦的表彰会,以及触动心灵感悟的感恩会。于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可以在家长会上畅所欲言,享受教育的自由与幸福。

书中不少感悟性的文章,真实而又直抵心灵。作者对教育的真爱,在其中回旋流转。从整体上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愫在。作者的品格,在从容的议论中,自然地呈露出来。其中一些事例的选取,也颇具典型意义。

郑立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在这个喧嚣纷扰的社会里,守持了独自的真诚与平凡。在他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诚实品质。他说,作为教师,我们确实平凡;但往往只有平凡的人,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苦辣酸甜。因为平凡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凝聚成璀璨的生命足迹!在书中,他没有将自己写成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就不只有优长,也有缺点以至错误。郑立平老师叙说自身经历的故事中,有不少是在自我解剖。他在教育上的失误,包括对自己儿子教育的不当之处,在真实地记录下来之后,还要发番感慨与议论,那是对自己言行的解剖。这对于文过饰非者而言,不能不是一个教育。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加喜欢这个真诚的年轻人。

郑立平虽然友善,可是,谈起教育上的弊端,却往往锋芒毕露,与其在叙说一般性的教育故事判若两人。其实,任何有正义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拥有这种正义感。郑立平说:“我是一个在教育土地上笨拙耕耘的农夫,时刻呼吸着泥土的气息,也深刻体味着教育的争鸣与变革,所以有时也会用审视甚至挑剔的目光去观察那些所谓困惑或热点的问题,激动时难免不自觉地说几句。深知以自己低微的身份,很可能无人来听,但毕竟是自己真实的心声。再狭隘,也是出于希望和建设的目的。”这缘于郑立平老师的责任感,缘于他对教育的太多的爱。这些年教育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可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郑立平对于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不只是痛心疾首,而且进行理性地分析。批判的锋芒中,闪烁着思想的辉光。比如,在谈到当今一些名为提高教师素质,而实际另有企图的培训,给予了揭露式的批判。当今教师培训是一件大事,可是,作者却从这种看似对于教师生命力成长有益的事情中,发现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它失掉了培训的真正价值,成为过场,成为某些领导的“功绩”,也成为一些单位谋利的手段。在《不该失去的精彩》中,作者叙说了两个“差生”课堂上被老师压抑的故事,这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是正常的,是为了精彩的表演与效果。可是它却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因为“差生”那颗受到伤害的心,也自然地伤害到了作者。而且,他由此想到更多受到伤害的学生。这是当今教育的悲剧之一,也是没有人性的教育表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思想性格的郑立平。起码让我这个与之相识不久的朋友,对他更多了几份敬重。

本书令我特别高兴的是,郑立平老师在由困惑怨愤而喝酒,由喝酒而大醉,由大醉而受伤住院,由受伤住院而顿悟人生真谛。他从此跟书籍结下了深深的友谊,与古今中外大师开始进行心灵对话,审视自己的“贫乏与肤浅、渺小与幼稚、虚伪与功利”。至此,我认为郑立平老师在奋斗与挣扎中寻到了真正的归途,一条属于自己生命成长阳光之路。其实,现在教师努力甚至成为名师之后,大多盯在了官位上,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此前郑立平也曾如是想,而且为不能“学而优则仕”苦恼乃至气愤。其实,如果一个有一定水平的教师将自己的行进目标如果定在官位上,那就失去了一个为师教者的最为珍贵的东西。

书中内容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也如郑立平一样真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尽管未必正确,却可以使我的这位朋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书中有不少思想闪光的地方,可是,真正富有深度理性光华的地方相对较少。个别地方作者认为的所谓成功经验,却不一定作为“他山之石”。比如在《向青年教师透几招》中,郑立平的招数“剪辑报纸、刊物,坚持写教学札记和每学年开始都做大量的中考题”三招,还多是在技巧层面做价值不大的指导。青年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并不在这三招之中,因为这些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师的“底蕴和内涵”,相反,还会让他们舍本逐末,步入“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让青年教师学好教育教学业务的同时,“取法乎上”地阅读课外最为优秀的作品,甚至是教育以外的作品。“厚积”方成“薄发”,没有高层次长时期的学习与研究,所谓的名师也只能昙花一现。

瑕不掩瑜,《激情问梦》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读者定可从中各取所需,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