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思想与智慧,也应当“因材施教”——郭初阳老师《伊索寓言》教学的创意与失误
要有思想与智慧,也应当“因材施教”——郭初阳老师《伊索寓言》教学的创意与失误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2-13

要有思想与智慧,也应当“因材施教”

——郭初阳老师《伊索寓言》教学的创意与失误

陶继新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而已。可是,时至今日,不少老师依然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这个“例子”。然而,如果没有大量相关优秀文本支撑的话,语文教学就真的成了“例子”教学了;学生如果只是学习一些“例子”的话,语文素养的快速提升就成了一道虚幻的风景。

郭初阳老师不是“演绎”“例子”者,而是创作了新的作品,从而让教材呈现出烙印着他个性的文本载体。他敢于从伊索这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寓言拓展开,让他自己创作的文本与这个智者的文本并列而存,形成独具特色的“郭氏”“班本课程”。从这点来说,他是有胆识的,也是有创意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当只是现成课程的使用者,更应当成为自主开发课程的探索者。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本身就是课程开发者的强烈意识,他就不可能从“例子”的套路与圈子中走出来,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品牌。

郭初阳老师还不是在一般教学内容的平面上推移,而是进行了属于他的教学思想结构的构建。伊索寓言的要义在于,人是不能说谎话的,不然,就会受到必然的惩罚。其实,智者与仁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那就是诚信乃人之立身之本也。所以,就有了孔子之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面对当今诚信指数日趋下降的现实,重新学习伊索这个智者的寓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郭初阳创作的两篇寓言,从文字上看,给人以“仿写”的感觉;可是,在内容上,却别出心裁,有了别样的新意。

他创作的第一则寓言,是在说一个人说真话的时候,也没有人相信。这就有了巨大的讽刺意味。现实社会中,一些讲真话的人,有的确实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反而,有的时候还会被嘲笑。好人不得好报,好心不得好报的情况时有发生。他告诉我们,说真话固然重要,认清真话且相信真话,同样重要,不然,也会受到应有惩罚的。于是,这篇寓言就有了更大的意义。

郭初阳创作的第二则寓言,是说全村的人一律认为这个牧人说的是假话,其依据是,“因为很多年来,村里别的人从没有遇见到狼”,所以,“全村的人都不相信会有狼”。正是由于这种习惯思维,让全村人都不加分析地对这个牧人的真假难辨的话不予相信,甚至采用特制的“口罩”进行封杀。那么,郭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现在说真话与说假话的人都很多,所以,就构成了这样一个悖论,不管你说什么,我一律不予相信。这是对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讽刺。同时,也真切地告诉世人,对于人之所言,必须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得出定论,而不应当一概否定,更不能采取“封口”的方式进行堵杀。

不过,任何创作都需要生活真实的支撑,即使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事情,也必须有符合生活的内在逻辑在。不然,就会失却其艺术的真实,就会让读者感到创作者在造假。所以,陶行知先生谆谆告诫我们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与能力外,而“真”,则成了孩子生命成长的起点。

那么,郭初阳老师创作的这两篇寓言有没有失“真”的地方呢?

还是有的。

让我们先看他创作的第一则寓言——“这个牧人赶着(全村的)羊到村外较远的地方去放牧的时候,常常(遇见狼),而且,高声向村里人呼救,说有狼来袭击他的羊。”他既然是说的真话,那么,就可断定,狼真的来了,还不止一次地来了,而且是来袭击羊了。那么,这些羊就必然会被一次又一次的狼的袭击中吃掉了。当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狼真的来吃羊了”之说。看来,这篇寓言就有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破绽,就失去了真实这个创作的基本元素。

对于郭初阳老师创作的第二则寓言呢!我觉得从题目“发生声音的牧人”上来说,他试图在“声音”上作文章。不过,前两篇寓言就没有发生“声音”吗?不是都有“高声向村里人呼救”的语句吗?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用这样的题目?

在这则寓言里,有一个隐藏着的疑点,那就是不知道这个牧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这个问题,一般的孩子有可能发现不了。既然如此,老师就应当在这方面设疑,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遗憾的,郭初阳老师直接说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是一点而过,让本应当生成疑问的地方,成了“一位匆匆过客”。

课堂上生成一些始料不及的学生话语,需要教师的应变机制,也需要必要的思考。不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比如,郭老师说:“最后用事实来证明加以说明。有手机的时候,或者拍一张狼的照片,或者抓一只狼来,或者拾些狼粪来。”其实,如果遇到了狼,牧人也是惊恐万状的,哪有闲情逸致去拍照,更不可能一个人将一只狼“抓”来。拾狼粪则说得有点简单,甚至随意,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还有,一个男生说:“后来,狼过来了,牧人就把口罩戴到狼的嘴上,卖给了动物园里,赚了一大笔钱。”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是小孩子一时性起,闹着玩说的一句话。可是,郭老师却说,很好,很有创意。

另外,需要提醒郭初阳老师的是,课堂之上可以幽默风趣,但不能超越限度。比如,当一个男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郭老师说:“你是不是喜欢那个女生?”这会在学生中形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

“因材施教”是孔子之说,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学原则。如果离开学生认识与思维的实际,再高的理论与思想,都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郭初阳老师引用了《自由论》上的一句话:“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这确实有一定的深度。可是,过犹不及,让小学生思考这么深奥的思想问题,有可能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

由《自由论》再到《鲸鱼》视频的播放,显见了郭初阳老师视野的开阔,思想的深邃。可是,小孩子认识多少英语文字?又能从那些英语话语中听懂多少内容?课堂教学借助视频的目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让学生不知所云。所以,那个时段,就是在场听课的老师,也纷纷在下面议论,以至现出困惑的神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超越学生实际的再好的创意,都失去了它的意义与价值。

正是由这个问题,郭老师围绕“意见不能发表”设计了四个版块的问题。应当说,正像他的自创寓言一样,这是很有创意的。遗憾的是,学生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要么浅尝则止,要么不着边际。结果,学生的思维非但没有充分展开,有的还掉进了不知所云的“深潭”里。毋庸置疑,郭初阳老师有着比较丰厚的文化积淀,可是,教学需要思想与智慧,更需要与学生当下生命的对接。如果这个链条断裂了,反而会走向它的反面。

第一次听郭初阳老师的课,此前与他并不认识,也没来得及课后与他进行交流。所以,我所谈的这些问题,可能与他的初衷有不少相背的地方,也可能有些是错误的看法。不过,孔子的高足曾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但愿意我们的这次文字交流,是一次“友”“仁”之交,是一次心灵的会晤。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