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对和谐对称的审美追求
苏州园林:对和谐对称的审美追求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2-08

苏州园林:对和谐对称的审美追求

陶继新

人说苏州园林小巧玲珑,恰似苏州的女人。但今日游过几个园林之后,方知此说不可一概而信。

拙政园占地78亩,是苏州最大的一个古典园林。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园中树木花草的栽种,假山池水的设置,都可以从对称与和谐之美处找到根据。有人说其有匠心独运之妙,绝对不是一种夸张。但正如孔子所言:“过犹不及”。拙政园太过讲究相近景点的对称和谐,给游人留下的行走空间与想象余地不足。有人称其“疏密相间”,实在是令人难以苟同,我总感到它密有余而疏不足。我们同行的十几人在游览中都有一个共通的感受,那就是“压抑”。究其原因,也许是园主人试图学习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超然情怀与悠然心境,但因其不是如陶氏般真正地回归自然,而是怀着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无奈情怀,去营造一个假设的自然。园主人的这种压抑心情,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折射在了园林的设计营造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美学范式。非但没了自然的情调,反倒与自然构成一种悖论。尽管导游先生说得天花乱坠,我们还是没有一种惬意疏朗的心境。

留园真的是小巧玲珑,只有三十多亩的面积。但它在有限的空间里,巧设景观,并留下适当的空间。它不太着眼于相近景点的对称,而是关注整体构造的和谐。全园以建筑来划分空间,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每个景区各有特点: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清幽,峰峦起伏,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叠楼与秀石奇峰相映成趣;西部以假山取胜,“奇形怪状谁能识”的太湖石,令你生起无限的遐想;北部是乡村田园风光,有一种逼似自然的秀丽。无怪乎清代国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写道:“泉石之胜,华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之冠。”如果用“疏密相间”来形容留园的话,那还真的是名符其实。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因园林小巧与舒展的内在和谐而明丽起来。

虎丘是苏州最早的一座风景名胜园林,在春秋时期就已成为吴中胜地。它与拙政园、留园的规模差别很大,风格也是迥然不同。它的面积多达232.3亩,山高34.3米,山景与山景之间,有大片大片的树林与草地,呈北方园林大气磅礴之势。山景也多奇崛与突兀,特别是千人石景点,平坦如砥的大片石盘陀由北向南铺展开来。中间两大块岩石凸起,四壁宛如刀削一般。相传吴王阖闾葬后,其子夫差担心工匠泄漏机密,杀工匠千人。后来人们悼念死者而称之为“千人石”。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虎丘剑池。据史志记载,吴王阖闾墓就在剑池之下,其间“铜郭三重,水银为池,扁诸、鱼肠剑三千殉焉。”这一千古之谜,颇有一种悲怆的况味。虎丘塔也有一种悲壮美,塔身向东北方向微微倾斜,外墙也已斑剥陆离,它的默然独立,好像向游客无声诉说着千年的悲伤。我独自绕塔一周,突然想到,如果此塔此时突然倒下,我岂不成了塔下之鬼?于是我在想,虎丘哪还有南方园林的一点儿小巧与温柔?

人言苏杭多美人,吴王喜细腰;但现代生活令美女腰粗,美人“几希矣”。说苏州园林都是小巧玲珑,有虎丘在,岂不谬哉?

(《行旅有道》,陶继新著, 2015年10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