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唤醒和激发》序
《教育,就是唤醒和激发》序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1-23

《教育,就是唤醒和激发》序

陶继新

坦率地说,这本书我没有全部看完,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马上就要出差,而且是好多天。担心耽搁了书的出版,便有了这个急就之章。

其实,这一段时间之忙是前所未有的,春节之后,我已拒绝了所有讲课与采访的邀请;可是,袁乃玉的请求我不能拒绝,因为他之于我,是文友,也是终生的朋友。从与他初识,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有了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我虽然不能说得一知己足矣,却可以说,得几个知己足矣。而袁乃玉,则是这几个中的一个。

袁乃玉是一位教育局副局长,更是一位有思想、有追求、有文化品位与教育情怀的人。与他谈教育问题的时候,他常常是虔诚地倾听着,不是不懂,而是理解了教育的要义之后的心灵呼应。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孔子的学生颜回,在孔子讲学的时候,他很少说话;可正如孔子所说:“退而省其私,以足以发。回也不愚。”在《中庸》中,孔子则这样称道颜回:“回之为仁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而弗失之矣。”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为,也反映了一种严格的治学态度。袁乃玉,则有颜回之风。他之谦恭,是“有大者不可以盈”之谦。所以,外化出来才有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美。

2013年11月底,在济南召开“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袁乃玉也来参会。一天,外省前来参会的一位女老师她老公打电话说:“我恐怕要炒你的鱿鱼了,因为我见到了一个安徽的袁局长,真是太文雅太有品位了,我一下子被他征服了,真想嫁给他。”这是一个笑话,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她真的特别喜欢袁乃玉。其实,何止于女士,男士对他也是佩服有加,谁不愿意有一个人品佳、学识好的人作朋友呢?

就在那个会上,袁乃玉就给我说,他要与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出一本书。我一听,就极感兴趣。我知道,他是不会随便交朋友的,尽管他对任何人一直都非常友善。可是,他的真正朋友,一定会与他有着相同的修为与学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而且,我还相信,他们的书也一定是有品位的。确实,当他与贺华义、刘圣元合著的《教育,就是唤醒和激发》摆在我的桌前时,我的眼睛就豁然一亮。这“三兄弟”情趣相投,且都幸福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

我们不妨看一看本书中的几个关键词——

一是“快乐”。人之于世,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这本来就是一种生命的常态,何以让生命大都处于快乐之中,这当是一个人的境界问题。当然,这种快乐不是没有意义的玩,而是在生命飞跃之中感受到的一种美。快乐情绪之于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太为重要了,因为它还不止于自身,还会产生相应的辐射作用。一个阳光灿烂的人,总是散发出一种正能量,而且,他本人也是受益者。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给人快乐者,人也多给你快乐。而快乐的环境,不但会让人更加健康,也会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二是“立己达人”。这来自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何以立己?首先要修身,非“修己”,无以“安人”。《周易》上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没有仁义之德,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君子先慎乎德”,“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有了这个生命之本,还要拥有达人的能力,如果能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则会“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且会更加有效的“达人”,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自由”。自由的心灵具有巨大的生命能量。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可是,如果处于不自由的状态,这种潜能就有可能被压抑,甚至走到死寂。而自由心灵又是与宁静心境联系在一起的。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漫卷,即使一些知识分子,有的心灵也喧嚣起来了。喧嚣是会乱人心智的,心灵不但躁动起来了,而且也不可能心灵不再自由了。我们应当牢牢记住诸葛亮的一句名言:“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而自由与宁静、淡泊有着天然的联系,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何不让心灵更加自由呢?

四是“舍得”。这里的舍得,更多是要我让舍弃不应得的名利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贵不是不可以要,而是要通过正道得到才可以。不然,则是“于我如浮云”。可是,当下很多人就是舍不得,甚至想方设法去得不应得的名与利。也许当下他是得到了,可是,却有可能失去其人格的尊严,失去其纯净的心灵。而且,有些事情是很奇妙的,当下不得,并不一定真的吃亏,反而有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回报。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是的,将好事先让给别人,而最后,却往往可以得到更大的好事。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最后得到更大的好事,而是尊重了这种生命规则。

五是“读书”。非常喜欢曾国藩说的一段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此言之妙,让我又一次想到袁乃玉。他喜欢读书,而且多读好书。所以,他的面相就有书生之美,就有优雅之气。谁不想有如此之相呢?可是,没有一个长期之读,没有高品位之读,没有抵达审美境界之读,是不可能“变其骨相”的。同时,多读好书,就等于与高尚的人对话,就等于与有文化品位的人交流。久而久之,你也就有了真善美,你也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丽。

六是“卓越”。卓越是超越于优秀之上的更高层次之优。正像人人都可以走向优秀一样,卓越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不过,要想走向卓越,至少要有以下几个元素:第一,高尚的人格。世上真正的大师,除了其独具的业务之精外,几乎都是人格高尚的人。因为人格永远是卓越者必备的品质。第二,和谐的心灵。在很大程度上说,一个人心灵的优劣,决定了其人生境界的高下。和谐的心灵,可以让你健康、快乐,且在自身周围构建一个优质的人圈网,相互传递其正能量。第三,持续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发展不是一时的发展,而应当是一生的,持续的,以至还会有在某个阶段的生命跃升。一个人的起点往往不是自己说了算了,可是,人生的中点与终点,却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袁乃玉的持续发展,会让我们领略到其中点的美好与终点的辉煌。

最后再谈谈这个书名:“教育,就是唤醒与激发。”可以说,袁乃玉“三兄弟”已经触摸到了教育的真谛。即使如良知这样属于人格层面的属性,也是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的。后来之所以出现问题,那也是因为受了社会的污染,被遮蔽了而已。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以及《大学》开篇所说的“明明德”,都认可了这一点,那就是人生而就有良知,教育,要就让这种良知回归与再现。作者之言“唤醒”者是也。孟子说,良知良能,人生而有之。所以,真正的教育,就要唤醒其良知良能。如果予以有效的“激发”,不但良知良能会光耀于当下,还会有一生命的突围,让奇迹脱颖而出,给世人与自己一个巨大的惊喜。

袁乃玉“三兄弟”,不正是在做着生命的突围,在教育这个大天地里,创造着奇迹吗?

就要去赶车了,“言不尽义”的遗憾留在了我的心里,可是,袁乃玉“三兄弟”的书稿,却会在我此后的征程上伴我同行。这,难道不是一次更美的精神之旅行吗?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