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欠发达区坚持走教育强区之路——峄城区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的思考与探索
在经济欠发达区坚持走教育强区之路——峄城区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陶继新 孙中军        更新时间:2017-01-16

在经济欠发达区坚持走教育强区之路

——峄城区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的思考与探索

陶继新  孙中军

峄城,这颗镶嵌在运河之滨、冠世榴园脚下的鲁南明珠,近年来因为教育的蓬勃发展而更加熠熠生辉:2011年12月,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验收,成为全省第39个教育工作示范区;2012年1月又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验收,成为全省20个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之一;2012年9月,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成为全国80个,全省4个“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之一。

一个人口不到40万元的经济欠发达区,全区财政收入不到5亿元,从提出创建目标到顺利通过验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投入3.5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讲,峄城区创造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成功创建示范区和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创建任务的奇迹。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该区学前教育成就的报道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获得的背后,又有哪些奇迹中的必然呢?日前,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陶继新先生走进峄城,走进峄城教育,与峄城区教育局局长孙中军进行了深度交流,为我们揭示了这些奇迹背后的必然。

敬畏规范就是真正敬畏教育

【孙中军】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基层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两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一是办学行为的失范。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存在许多问题,教育管理者不能全面把握学校管理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不能围绕这些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学校管理常规得不到有效的、全面的落实;教师不能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处理不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育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二是学校管理者对于存在的或被发现、被指出的问题心知肚明,但熟视无睹,任由问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期存在下去,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2007年我刚接任局长的时候,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的工作思路,即要从校务、德育、教学、学生、教师、评价、财务、安全和卫生等九个方面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推动学校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安全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八个方面的内涵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干部、教师、学生、干群、师生、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陶继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顺之者成,违之者失。这是一个生命规则。教育教学也是这样,没有一定的规范,势必出现问题。可是,有的学校的校长与教师,以至教育行政领导,长期以来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屡见不鲜,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二是没有对规范的敬畏之心,即使知道某种行为是不规范的,也认为违规并无大碍,甚至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下的教育者,应当有一种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很好地建立规范,敬畏规范,遵守规范,您从九个方面规范办学行为,不正体现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吗?

【孙中军】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采取学习培训——论坛研讨——明察暗访——反馈整改等一整套措施,强化了对基层学校的监督和管理。我们举办了全区教育干部培训班,各位股长就股室分管的工作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然后按学期分不同专题组织校长论坛,区教育局成立了中学、小学两个明察暗访巡视组,采取不打招呼、不用陪同的方式,不定期分赴各校明察暗访,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书面告知制度并对整改工作实施“回头看”。对于违规办学的校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早在2008年上半年,我区两位校长就被区局明察暗访组发现存在违规办学行为,受到了全区通报处理并在全体校长会上作公开检讨,我区成为全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之后,首个公开处理校长的区,这一做法受到省厅的表扬。

【陶继新】长期办学的不规范行为,已经定格在一些校长及行政领导的心里,与之相应的不规范行为,更是随处可见。所以,要想真正见到效果,非下大气力不可。你们办培训班与校长论坛,让不少校长明白了不规范办学的严重危害,并渐渐地将规范办学内化到了心里。但是,习惯势力是巨大的,有的校长心里并不认同这种规范,甚至阳奉阴违,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对两位校长的处理,则给全区校长一个警示。

处理尽管不是目的,可是,处理却是必要的。不但“处理一个”,可以“警醒一片”;而且,对于违规者,也应当让其承受相应的惩罚。不然,对于他本人,是一种不负责任;而对于那些规范办学者,也是一种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这种校长领导下的教师与学生,也会因不规范而受到影响。所以,你们的规范行动,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得人心的工程。因为你们完全是从教师更好地发展、学生更好地成长出发来做这件事情的。

【孙中军】为了将规范办学行为活动引向深入,我们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不规范行为查摆活动。通过座谈归纳梳理,分别列出了学校管理方面、教育干部和教师以及学生身上存在的失范行为,让干部、教师、学生“对号入座”,仔细检讨自己的行为,逐个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深深感到,规范办学行为实质就是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改变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陈旧观念和做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办学行为规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离开规范,也就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

【陶继新】你们狠抓规范办学,说明你们对素质教育的要义理解得非常深透,执行得非常到位。同时,这其中也有一种良知在,不规范办学的结果,是教师加班加点,学生学业负面过重。所以,一个真正关心教师与学生的局长,势必要在不规范上动“手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有困难,也有风险;可是,正是心有师生,才无所畏惧,矢志不移地大力推进了规范办学的行动。

【孙中军】在这一过程中,大家看到了区局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也逐步认识到了规范的重要性,较快完成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过程。特别是省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40条的出台,更使教育干部认识到了规范办学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家长、社会的呼声,落实规范的积极性、自觉性得以逐步加强,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自行风评议工作开展以来,教育系统一直被授予“区行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陶继新】他律变成自律之后,规范办学就走上了正轨。即使那些原来对规范办学不理解,甚至抵触者,也会从规范办学中体悟到它的必要性,从而成为规范办学的积极行动者。这种群体认识上的提升与行动上的主动,则让全区教育有了持续的发展。对此,老百姓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也就有了对教育上的好评。这给你们规范办学以鼓舞,它会让你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继续去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更加优质的教育。

创建教育示范区我们创造奇迹

【孙中军】峄城是个有着不到40万人口的经济欠发达区,全区财政收入不到5亿元,可就是这样一个区,却。在枣庄市率先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的目标,在两年的时间内先后投入3.5亿元用于创建工作,创造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成功创建示范区和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创建任务的奇迹,把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陶继新】看来,峄城区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前些天见到您的时候,您就谈到你们教育的优质环境,特别是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举措。你们则将上级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变成了更加努力的行动,从而创造了让人们匪夷所思的教育奇迹。

【孙中军】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教育环境,也可以说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成功创建教育示范区的关键之所在。时任峄城区政府区长的刘振学同志(现为峄城区委书记)曾经说过这样“三个不为过”,即“无论怎样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无论怎样投入教育都不为过,无论怎样尊重教师都不为过”。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已成为峄城区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教育真正是作为“六个优先”予以确保的,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人才优先招聘。

【陶继新】三个不为过”和“六个优先”太鼓舞人心了!有这样的好领导,峄城教育不但过去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未来更会走向更大的辉煌。优先投资教育,需要大气魄,需要长远眼光。它也许当下难有立竿见影之效,可是,却会为未来大的发展积蓄巨大的能量。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教育会显现其特有的功效。更重要的,你们区老百姓的孩子受到了优质的教育,他们不但当下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未来更会感受成长的意义。于是,就自然地会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也会为峄城造就未来有用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区委、区政府为老百姓,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情啊!

【孙中军】有了这样的理念和这样的认识,也就增强了克服困难和决心和信心,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多种渠道、多种办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是我们成功创建教育示范区的第二个关键。整个创建的投入是巨大的。在学校建设方面,由于校舍不足,导致学生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功能室缺乏。为解决这个问题,仅2011年,全区就新征土地220亩,开工建设项目35个,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为了确保2011年底通过示范区验收,我们把本应在2012年开工建设的项目全部提至2011年,拨款方式变原来的一年拨清为两年拨完。这种拨款方式,一举解决了新建校舍这个制约创建的瓶颈问题。在内部设施配备方面,我们采取“八二”付款(当年付80%,第二年付20%)方式,购置了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和学生用微机,实现了教师“人人通”,教室“班班通”以及全区“校校通”,配齐了理化生实验仪器,建起了科学室、综合活动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和舞蹈室,充实了图书、报刊杂志和音体美卫器材,所有学校的内部设施配置基本上达到了示范区的标准。

【陶继新】用一年的钱办两年的事,这是一种智慧。它在缓解当年资金不足压力的同时,让师生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教育硬件上的巨大变化。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情绪,也彰显着学校的品位。从另一个方面也让我们看到,教育在峄城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在社会上有了很大的美誉度与信赖度,因为投资方一般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可是,他们愿意投资教育,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宁愿晚要一年钱,也心甘情愿地投资教育。教师“人人通”等的实现,给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工作的效率。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在握,事也就有了做好的可能。这也会给教师以心灵的鼓舞,他们也知道在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享受如此的待遇,在一般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会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从而让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孙中军】创建示范区,提升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还有教师的工资待遇。创建之初城乡教师工资存在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区政府一年内为农村教师增资三次,现在城乡教师享受着同样的工资待遇,平均月工资近4000元,房补、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城乡教师也执行统一标准。上述举措温暖了广大教师的心,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不仅是区政府,各乡镇投资办教育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例如,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我们针对国家、省、市均有扶持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的实际,出台了这样的激励政策,即由镇街先行出资建造符合省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并按照完工的先后列入上级扶持项目。此项政策出台后,全区7个镇街一年时间里全部建起了中心幼儿园,并全部通过了省级验收。所以说我们是用了自己的钱、用了上级的钱、用了乡镇的钱、用了商家的钱、用了明天的钱解决了资金投入的问题。

【陶继新】一年增三次工资,月工资近4000元,城乡教师同等待遇,这对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可是,却在峄城区变成了现实。办好学前教育,在不少地方还是一个难解的“方程”,你们却很好地“解”开了。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让人感到惊喜的同时,又怎能想到你们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遭了多少的难!可是,你们是欣慰的,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的,因为峄城更多的孩子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你们多少年来的期待变成了现实。

五个“用了”说得真好!为了发展教育,你们可以说想尽了千方百计。这些老师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从老师角度说,他们不是看教育局领导说什么,而是看你们做了什么。即不重“听其言”,而重“观其行”。正是在这个一次又一次地“观”的过程中,他们相信了教育局,相信了党委、政府。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也有一个起码的良知,他们用自己主动积极的工作来回报领导,来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立足于队伍建设就是抓住了教育的关键

【孙中军】我们老师的幸福指数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这不仅是因为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的改善所致。实际上我们还从另一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那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教师的幸福指数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密切相连,教师的工作只有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能在校园里有尊严,才能真正生活得幸福。所以我们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为老师谋福利。

【陶继新】教师是很有尊严感的一个群体,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有无价值,是不是被人看得起。尽管他们也关注物质利益,可是,比起精神利益来,他们更加看重的则是后者。如何才能更有尊严地活着,关键是要让他们更有人格,更有水平。整体提升教师素养,才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所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对教师发展的关注,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因为只有有了优秀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推进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让教师更有价值,更加幸福;学生更加快乐,更快成长。

【孙中军】您说得对,完成一项工作,从事一种事业,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活动,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可以说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素养。因此我们一直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我们坚持在寒暑假及教师节期间进行专题的师德培训。学校有方案、教师有笔记、同事有交流、活动有评比。这些正面的教育和引导还是很富有成效的。从去年开始,我们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为重点,着力开展了“三讲三比一争做”活动(讲政治、比师德,讲学习、比师能,讲奉献、比贡献,争做优秀特色教师)。这项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了他们敬业爱岗的热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特色教师和“感动枣庄”的教育人物。在教师节期间,区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大力表彰。我们让这些先模人物做事迹报告,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广大教师,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

【陶继新】孔子之所以被称为至圣先师,首先因为他是一个人格高尚者,不然,就教育不出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弟子,所以,他的一生都特别重视道德人格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应当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那么,要想让学生道德高尚,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只在课堂上,还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其实,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人格高尚者;可是,如果不为其提供这种优质的环境,原有的良知就有可能被遮蔽。你们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的首位,当是一种明智之举。而且,你们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人格能量。

【孙中军】师德教育主要是解决思想和心态问题,而如何让老师具备良好教书育人的能力,则需要我们做好师能提升工作。在这里我仅谈一下我们的读书活动。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我们持续开展了“读好书、厚底蕴、增素养”活动。每学期区教育局都为学校配备专门图书,并明确阶段性考试书目,建立了“以考促学”机制,我们在评选优秀教师、选聘教研员和选拔后备干部的时候,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不仅涉及教育教学理论,还有时事政治、历史、文学、科技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这就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编印活动简报、出版《读书摘要与心得》,开展读书论坛、读书演讲、读书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和写作,来分享读书的成果,强化读书习惯的养成。

【陶继新】读好书、厚底蕴、增素养”活动开展得好!因为好书之中,不但内涵着丰富的智慧,也摇曳着思想的要义。好书读得多了,人生境界也会高起来。而且,真正的经典,还会净化人的心灵。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可是,如果爱上好书,从中汲取营养,就会不为所动,就会心如止水,让人变得宠辱不惊,让人更有智慧,从而明晓一个道理:任何人一生当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以致遭遇失败;也会迎来这样那样的胜利,以致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人生的一种必然,谁也打不断这个生命链条。所以,遇到困境与遭遇失败的时候,就不会垂头丧气;取得胜利以致巨大成功的时候,也不会得意忘形。这样的心境,还会影响到学生,从而让学生也能拥有一相对宁静的心态。这不论对其学习,还是做人,都会起到很好的导引作用。而且,好书读得多了,就会逐渐地形成属于自己专有的优质语系,就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老师,不但课会教得好,人也会更有品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素养,有了品质。从这意义上说,您所开展的这一活动,是超越物质福利之上的一种更大的福利啊!

【孙中军】您说得太好了,我们也确实感觉到了。读书,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净化了教师的心灵,端正了教师的心态,比单独进行师德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市级以上举办的比赛评比中,我区教师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竞争能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以说与开展读书活动关系巨大。

另一支队伍是教育干部。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做到严把“五关”:一是严把干部选拔关。坚决排除干扰,任人唯贤,把德才出众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严把干部决策关。干部要做到科学决策,所有决策要符合政策,符合实际,要能执行下去;三是严把考核评优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干部进行单独考核,单独评优设奖,防止“与民争利”;四是严把权力使用关。干部行政要先定政策,先定规则,尔后行事。干部必须最大限度地剥夺自己的权力,使自己少些自由裁量权;五是严把培养培训关。我们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培训,接受外来之风,汲取外来之经。2010年,我们组织了80余名教育干部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科学管理的专题培训。2012年,我们又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年的现代学校管理研究生班。北师大送教下乡,培训地点就定在我们区里。我们选拔了41位年轻、有培养前途的校长、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为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按照能否拿到研究生毕业证,报销不同比例的学习费用。

【陶继新】严把“五关”做得好!只有任人唯贤,才能让德才兼备者上,而这样的人成为干部,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承载起历史的重托。决策要想符合政策,就要认真研究政策;要想符合实际,就要深入实际。两者都做好了,在决策的时候,就会减少失误甚至不出失误。对干部单独考评,不但可以防止“与民争利”,还会给教师传递一个信息,他们与领导并非处于竞争状态,也不是处于对立状态,而是处于领导与被领导,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这对优化干群关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干部“最大限度地剥夺自己的权力”意义重大。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是,有的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就是喜欢谋下属的政。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下属不放心,二是自己掌握了更多的权。其实,任何事情都有正负两面,都有利弊得失。权多了,责任也重了;将别人的权据为己有,别人则对你没有了信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培训,是提高干部素养的有效载体。因为真正的专家之讲,不但有其理论的传授,也有其自身的生命体验。如果说前者对干部丰富理论素养有用的话,后者则有时会起到生命提醒的作用的,会让干部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尽快发展。

【孙中军】是的,正如你所言,真正的专家之讲,不但有其理论的传授,也有其自身的生命体验。正因为是自己的体验,专家才有专家的魅力。这也就是专家在教育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引领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也深有体会。我们先后邀请了您、肖川、崔其升以及其他教育专家来讲学或做报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举办研究生班,我们试图通过对特别挑选的人施以系统的高层次的培训引领,促进他们的转变和成长,来改变目前教育管理队伍中没有受过管理专业培训,仅仅依托经验管理的现状。举办研究生班可以说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奠基工程。

立足课堂教学就是牵住了新课改的“牛鼻子”

【孙中军】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本研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标杆。而很多教师在常态下不能上出合格课或达到合格课的比率偏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2009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持久地开展了教师全员磨炼合格课活动。我们要求教研员在研究探索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主要课型的基本课堂模式并在全区推广。我们让优秀教师先上示范课,带动学科乃至全校的磨课活动,分期分批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转入下批验收。我们不断创新磨课方式,探索出了校本磨课、区域磨课、网络磨课等方式。为了推进磨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提出了“两级机关(区局、乡镇教委)下基层,三级干部(局机关干部、乡镇教委干部、学校干部)进课堂”。通过三年努力,全区80%以上的教师通过了合格课区级验收。为了督促剩下的20%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分片举行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让他们上课,让大家点评,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准备再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对这些人的合格课验收,对不能达标的教师,要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磨课,不仅提高了大家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大家普遍反映,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而要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那么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就必不可少。从而推动了校本研训轰轰烈烈地开展。

【陶继新】要想提升整体教师教学水平,就要在常态课的合格上下功夫。当然,您所说的这个合格,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格,是比较高的一种要求。磨课,当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不但是自己磨,也有教研员与其他老师帮助一起磨,直到将课磨得合格为止。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既让教师的课上得更好了,也让他们研究出了上好课的内在原因在哪里。这对以后自己备课、自己上好课,便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干部下基层,不但听老师的课,也参与研究之中。这让教师感到上级领导是关注课堂,关注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干部深入课堂,研究教学,会让干部了解教学,提高教育能力。这样,再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再说外行话,甚至有可能说得比较专业。这一方面提高了干部的领导水平,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干部在教师中的威信。

前面您谈到教师的读书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就告诉我们,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最好的备课。也就是说,真正上好合格课,特别是上得更好的课,读书是断断不可少的。因为丰富的文化素养,恰恰会形成备好课与讲好课的内在力量,也是研究教学的必备条件。所以,读书、备课、上课、研究,四位一体,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立足于育人就是为峄城的未来负责

【孙中军】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使国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社会得到改良和进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就是明天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所以教育行业必须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尤其是育人的崇高历史使命。

基于这种认识,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我们把学生分包给不同的教师,每名教师就成为所分包学生的导师,导师对学生施以亲情化、个性化教育,导师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还要对他们进行生活指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帮助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我们实行学生成长足迹档案制度、师生谈心交流制度、家校密切联系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每个学校都建起了“温馨话吧”供师生交流谈心,帮助受导学生疏导心理方面的问题。为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我们开展了“六百”系列工程,即百名优秀导师评选、百名受导学生评选、百篇优秀导师案例评选、百个育人子课题研究、百场优秀导师育人讲座、百个导师制工作优秀家庭评选。经过不断整合家、校、社区育人资源,全体教师参与的“全员育人导师制”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全员育人导师制现已成为山东省德育实验项目,在2012年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

【陶继新】教师工作本来就应当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可是,有的非班主任老师,错误地认为自己只管教学,班级与学生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这种认识与行为上的错位,使其在教学中少了教育的含量,甚至原有的教育内容也被淡化或者剥离了。而且,由于不关注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师生关系也多不会特别亲近,学生也就难以“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推行,则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了育人者。它不但密切了师生的关系,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可以说,这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师德建设。而每个学生都有了导师,不但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会得到导师的指导,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可以找导师解决,如果思想与心理上有了困惑,就会比较及时地得到导师的有效疏导。师生之间的和谐,还会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师生和谐的关系,恰恰是营造安全课堂环境的必要条件,有了它,才能让学生抵达高效学习的境地。

【孙中军】导师制的实施,确实拉近和融洽了师生、家校关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育人方面我们采取的另一措施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力求在活动中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全面成长或某个方面特长的发展搭建平台。全区各学校建立了体育、美术、音乐、科技、文学、劳动技术等社团组织,通过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让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得到锻炼崭露头角,可以说硕果累累。在2012年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我区获得了四个冠军中的三个;全市高中学生才艺大赛中,我区获得音乐、美术双第一;中小学实验创新大赛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都获得了良好成绩。

【陶继新】学生取得这些佳绩,当在情理之中,他们也许在平时的一般学科成绩非常优秀,也可能比较一般甚至较差,可是,在社团里,他们有了挥洒才思的舞台;在比赛场上,他们有了与其他竞争者一争高下的积极状态。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只不过有的表现在这些方面,有的表现在那些方面罢了。你们则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开启了一个走向成功的大门,并让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与幸福指数。

孙中军局长简介

孙中军,男,1965年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英语教师、峄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工股股长、纪委书记、副局长,时任峄城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自2007年担任局长以来,带领班子成员按照“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的工作思路,务实求真,开拓进取,峄城区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23日,第4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