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乐章——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巡视(下)
​奏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乐章——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巡视(下)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1-04

奏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乐章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巡视(下)

陶继新

土家民族文化进校园

土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是中华民族殿堂中的一块极其珍贵的瑰宝。弘扬土家文化,如同一簇簇粉红色的小花,悄然盛开着。对于全面认识土家族历史、凝聚民族共识、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县负责人兴奋地向我们传递他的思想,他说:“越是全球化,越应当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否则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在某种意义上说,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DNA。”

一、开展土家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盏灯,点亮历史。近年来,沿河县政府部门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充分依托学校育人主阵地,深入开展土家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了部门主抓、多方联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工作格局。

县教育部门负责人认为,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弘扬民族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让土家文化在学校里落地生根,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将名篇经典、贵州教育精神、“四有”教师标准和土家民族文化嵌刻在校园显眼位置,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感受土家文化精神气息。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等,已经把土家文化诗词、礼仪等元素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民族小学把土家服饰、饮食、习俗、建筑、绘画等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这不但让土家族的孩子有了特殊的亲切感,而且也让其他民族的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土家文化,爱上了土家文化。

土家文化与整个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其外在的民族文化形式中,摇曳着特殊的美景,而内在则彰显着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善良、坚韧等优秀的品德。这些文化呈示在校园里的时候,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气场,并在无形中浸染到学生,敲打无边的思绪,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追求。

二、构建土家课程文化体系

县教育部门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课程建设,组织文史专家、骨干教师编辑以原汁原味的土家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德育教材。县第二中学、民族小学、县三完小等学校先后编辑《土家舞蹈》《土家音乐》《土家美术》《土家民风民俗》《土家文化》等校本教材。每周安排1—2课时开展教学活动,点燃,碰撞朴拙的话语和真实的故事。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汪清泉。这些课程来源于当地土家民族文化,与师生有着内在的精神链接,所以,在教与学的时候,就有了心灵上的亲近感与认同感。而教师,甚至学生,也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有的时候,还成了课程火种和生命的重要资源。于是,课程就又升华成了课程文化,有了以文“化”人,甚至以人“化”文的暗流力量。

三、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土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又极具特色,很多民族文化,迄今还以拨响阳春三月的形式活跃在民间。县政府部门负责人认为,土家文化是眼睛和惊喜的入口,是传承和创新的出口。教育有责任将这些民族文化像种子一样爆裂在校园,去更好地弘扬。为此,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中小学生“4+2”特色教育活动。

于是,民族中学、县民族寄宿制中学等学校成立了“土家民族艺术团”,将土家传统文化摆手舞、肉莲花、金钱杆、土家健身操等纳入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全县中小学每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轮流将土家族舞蹈、健身操等作为教学内容,每年开展一次中小学生土家族舞蹈大赛,到2016年为止,全县已连续开展四届中小学生土家舞蹈比赛活动。

在这些挣脱赤裸裸的灵魂,抵达内涵的活动中,土家族学生以其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有的学校还大胆创新,向处延伸,比如民族小学还对土家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和推广,与大连市金州区红梅小学进行校际交流。这不但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也生成了传承土家文化的自觉意识。而非土家民族的学生,也在观赏或习练土家民族文化的时候,对土家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热爱,逐步提升了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以至对研究这些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些民族文化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接触,进而缔结了民族友谊。

四、各部门结合自身优势重教支教

在土家民族文化走进校园,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县相关部门也主动加入进来。他们认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不只是教育内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义务与责任。所以,他们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帮助学校落实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文广、民宗、民政、档案等部门积极参与土家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创新,组织专家到学校指导活动开展,多方争取资金帮助学校购置民族教育教学设备。和部分校长谈起此事,他们高兴地说,各部门的介入,解决了许多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

据县政府部门负责人讲,作为县里的一个文化战略部署,土家民族进校园如同一场及时雨来得恰巧。它从校园向外拓展,让弘扬土家民族文化成为更多人的责任与义务。已经引起了全县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并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土家民族文化已经形成一个品牌,而且越来越彰显出其生命的力量。

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人格的高下与水平的优劣,则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可谓“煞费苦心”,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沿河地处远离大城市的山区,教师待遇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而全国发达城市各种名目与高待遇的招聘又纷纷出笼。面对高待遇与好环境,某些老师“孔雀东南飞”当在情理之中。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让生活过得更丰足好,还是扎根于山区,实现其特殊的人生价值更好?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不同的观点。如何让这里优秀的老师不改初心,坚守阵地!县负责人认为,全县从上到下,要有一个积极的价值导向;县政府部门领导要有前瞻性的理念,要有创新的思维,更要有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此,他们进行了艰难的“突围”。

县负责人要求,在感情留人、人文关怀的同时,县里出台更加优惠便捷的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县政府部门要求人事部门打破陈规陋矩,少一些门槛,多一些变通,让优秀人才在绿色通道上畅通无阻地走进来。同时,要求教育部门让教师从“学校人”转向“系统人”。一系列的举措,老师们心甘情愿地留在山区,在造福子孙的同时,实现了人生价值。

一直心怀奉献的校长与老师都不希望在原地徘徊不前,特别是优秀的校长与老师,往往期待能有一个契机,让自己脱颖而出。所以,县负责人在每次会议上都再三强调:在教育内部,要有一种良好的用人导向。既要让敬业爱岗、水平较高者看到发展前景,又要给他们更大发展的平台。要破除传统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对某些名不见经传而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校长与老师,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当优秀的与有发展潜力者有了用武之地的时候,也就有了成就感与自豪感。想当年刘邦初展羽翼,开始时远不及项羽的实力,可后来之所以转败为胜,成就帝业,与刘邦善于用人不无关系。教育也不例外。不但要像伯乐那样发现人才,还要为更多的人才提供“赛马场”,这正是沿河县的由衷和行动。所以,这里的“千里马”不只“一匹”,而是出现“万马奔腾”的景象。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要想让更多的老师更好地发展,就要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培训,无疑是老师文化升值的精神福利。名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几乎都经历过培训,甚至是高端的培训。因为参加全国著名专家与名师的培训,会从他们那里学到先进的理念,高品位的理论,可以学以致用的教育教学艺术;同时,这些人当下的辉煌背后,往往还有一番艰难的生命阅历,还有持之以恒的奋争精神。这会在无形中浸透到参加培训者的神经,进而形成一种督促自己奋进与向上的生命力量。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财政虽然薄弱,但依然每年把6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教育。教育部门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经费,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同时,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与重庆江津、中国教育报刊社教师培训中心开展双向交流培训活动。邀请北京、广东等地知名教育专家、名师来县里举办教育讲座、学术报告、上公开课、示范课。另外,他们还抓住张家港市与该县对口帮扶的机遇,积极开展教师挂职锻炼和双向互动交流。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就达2.5万余人次,外派教师学习逾500人次。一些老师在培训中持续发展,积极地开展课题研究。

就地取材,建立“名师工作室”。教育部门将每年300万元名师培育激励基金提高到500万元。发挥名教师、名校长的带头引领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名校长与名师成长的场域。当更多的老师在这些名校长与名师的带动、引导下,有了“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心理需求。一帮十,十传百。更多的名校长与名师相继涌现,教育向前发展呈现水到渠成之势。

师资水平的持续提高,自然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攀升。“十二五”之前,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挂末位置,而现在在全市已上升到中间位置;2016年沿河中考学生高分段(600分以上)跃居全市第二,其中还有一位学生取得了市冠军的好成绩。

随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16年县初三毕业生外出就读普通高中学校的人数由2000多人减少到1000多人,切实减轻了家长经济负担,提高了群众信任度。2016年市政府部门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沿河义务教育均衡满意度监测,群众满意度高达97.87%。

三、加强师德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在积极成就校长与教师的“成名”的同时,县政府部门在师德建设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因为老师是在为灵魂的飞翔而行动,其品格的高下,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着学生。而学生品行的优劣,则是其能否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核心要素。《周易》有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有仁义之德。不然,知识越多,就有可能危害越大。为此,县政府部门要求教育部门要严格教师考核。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问责机制,在师德上采取一票否决制。因为“德者本也”,“本立”才能“道生”,才能称得上人民教师。所以,在对教师的调配、晋级、交流进行严格定期考核的时候,既关注才,更关注德。让德才兼备者受到尊重与敬仰,并为其提供不断跃升的机会与舞台。在这方面,沿河四中、板场中学已经摸索出“真魂”,更多的学校也在“学而时习之”,有了新的探索与可喜的“提炼”。

一朵花,可以打开整个春天。一次行动,掘开无数个秘密。县政府部门负责人认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学生营养餐、弘扬土家族文化、加强师德建设等方面,已经做出一定的成绩。可是,未来的路还很长,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不断“水涨船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在具有创新求索精神与道德担当的县政府部门领导下,全县将形成更大的精神合力,洒脱地去攀登另一个教育发展的高峰。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5日,第4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