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本 彻见大“道”——黑龙江省北安市教育的一流服务品质(下)
以“心”为本 彻见大“道”——黑龙江省北安市教育的一流服务品质(下)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6-12-29

以“心”为本  彻见大“道”

——黑龙江省北安市教育的一流服务品质(下)

陶继新

服务四: 夯实阅读,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目前,全国各种名目的课题多如牛毛,可究竟是为了支撑门面,还是为了真正解决教育上的难问题,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北安市也搞课题研究,在他们看来,真正有意义的课题研究,应是基于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出击,而不是下车伊始的随意而为,更不是为支撑门面的伪课题研究。

    教育部门主要领导及一班人在调研中发现,教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中小学阅读方面的“痼疾”。他们在分析高考试卷的时候同样发现,北安考生的数理化成绩比较好,语文成绩却相对不理想。而与考生们进一步交流更让人震惊,现在不仅仅高考语文试卷内容比例呈增多趋势,甚至有的考生读不完试卷的文字;有的即使读完了,也读不明白。

    也许有人对此依然虔心信奉“海量+训练”的问题解决范式,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已然昭示:有效的知识性学习决不是单纯的量变积聚,而必然是促发学生内在知识结构的重组与建构。也就是说,从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上来看,内在的质性学习远远比外在的量化刺激要重要而深刻得多。诚如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强调的:“更积极的教育应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自我实现。”

    基于如此,北安市教育部门用心思考,寻根溯源,并进行长远设计,发现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出于中小学阅读水平低下上,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则必须从阅读教学改革开始。于是,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的子课题“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于2013年3月在北安十所实验校安家落户。三年的时间,课题伴随阅读探究,阅读依靠课题深入。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心坎上生根发芽,并有了枝繁叶茂的景观。

    一、找准服务对象,落实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养成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人们往往只是将其理解为一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实,它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阅读亦不例外。为打好阅读训练这场攻坚战,教育部门在十所实验学校进行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进行脑视科学训练,培养注意力,开发潜能。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著名论断:“心灵能够影响大脑。”的确,阅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更是一番涤荡灵魂的旅程。阅读不只是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大脑想、用心灵悟。只有眼、脑与心协调和鸣,才能达到一种至真情、至澄明的高效境界。

    学生的阅读潜能非常大,然而如何发现与挖掘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学习潜能,则必然是教育者百思以求其解的根本追问。阅读不能三心二意,而应当心无旁骛;时间长了,才有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注意力习惯。故而,古人所谓“一目十行”,其实并非只是天才的“专利”,通过训练,它完全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而教育所需思考的就是寻找和发展能够实现这一理想结果的各种可能性。北安教育部门从理论上抓住“颈中要害”,在实践中,则别出心裁地独立开发。利用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进行识字记忆的训练。识字记忆不仅要记其形,还要懂其义。学好中国古已有之的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六个造字法,不但可以更多更快地记住词义,还可以让学生不教自会,从而提高记忆的速度与质量。正如美国学习与认知心理学家Goldberg(1996)所提出的,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方法、加工和记忆信息的方法是赋予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这些方法可以贯穿于人生中任何情境,是赋予个人能力的巨大来源。亦基于此,教育部门做出具体要求,让十所实验学校通过多种训练,让学生对言语文字深入肌理,在意识和心灵中萌发灵动,储存记忆。

    第三阶段,引领学生有感情地读。语文阅读中的作品,都是作者 “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所以,文本并非无情物,在阅读的时候,只有“披文以入情”,才能了知其中的妙道。实验学校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彼时彼地彼情之中,让其灵性产生真正的感情美感,进而从更深层次理解阅读文本的深刻内涵。长期的训练点亮学生心智和智慧,从而让他们逐渐地爱上阅读。

    第四阶段,进行语文阅读情境化教学。任何文本,都是有生命的人写成的,也都是有着特殊情境的。因而,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它更应包括儿童的情感、智慧以及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应从儿童最直接的现实开始。”为此,实验学校对情境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心“打点”。教师们采用“其言也约而达”的点拨与指导,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的情境之中,并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群体阅读情境,从而让阅读横生出“做3分钟明星”的情趣。而学生,则自然而然地步入到乐此不疲的阅读审美状态之中,达到特定“光线”下的“道”。

    2.开发随笔化表达

    如果说四个阶段的阅读训练是曲折的追寻、开发的高潮,那么,随笔表达就是自我提问和反思的爆发。

    德国哲学家卡希尔在其著作《人论》中曾这样说过:“阅读能使人形成对于世界的最初的客观视域和理论视域,而这样的视域不是单纯的‘给予’,而是建设性的智慧努力的结果。”大量优质的阅读,让学生们茅塞顿开,提升了阅读水平,更拓展了思维疆域。而写作即是把这种努力化为情感的自然表达,它不是枯燥的字词训练,而是学生将内在思想进行语言凝练与流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孩子都会在各自的思想世界中,逐渐发现最真实的自我。可以说,学生阅读水平的攀升,带来说与写的飞跃;而说与写能力的增强,亦反过来有助于阅读水平与品位的锻造。为此,教育部门认为在阅读达到“瓜熟落地”时,应调整方案,乘胜追击。让“一张嘴,一支笔”成为北安学生的“王牌”。于是,他们在十所实验校开发随笔化表达,即随时、随地、随意、随形地说和写。要想即兴言说,出口成章,就必须持续不断的阅读,让读与写相映相照,不然,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优质语系。而写成文章,则与好的言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各实验学校在扩大“疆土”清新脱俗中,专门开发了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评改随笔课等。各种随笔课的开设,学生如鱼得水,各种随笔文采纷纷绽放。

    二、看不见的服务,看得见的成果

    十所实验校通过对学生后期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铺开契合心灵之路,养成了读书“顿悟”的好习惯,甚至有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的爱书情结。同时,学生还学会“拳力”相通,准确过滤不良的文化信息,自觉地阅读有思想与文化品位的图书报刊,甚至背诵某些经典作品,来丰盈自己的精神与智慧,达到“定、慧双修”。

    花开花落,镰下饱满的季节来临。阅读数量与质量的提升,自然助推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水涨船高”。原来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有些已经找到入“道”之门,爱上了作文;有的已写得生动自然,得心应手,津津有味;更有的学生竟按了“快门”,崭露头角,在市级以上的作文大赛获奖,赢得了师生的赞誉。学生在中考与高考中的阅读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阅读,让学生的“翅膀”抵达飞翔的高度。

    当然,学生阅读兴趣与水平的持续攀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指导能力。它督促教师也要更快更好的阅读,不然,就有可能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象。而教师阅读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不但增强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力,还让他们课堂有了更美的色彩。这时候,老师们突然发现,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才是最好的备课。”何止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当北安的老师们越来越有文化品位的时候,其精神风貌也有了变化,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禅理”精要——潜心钻研业务,真心做好课题,细心培育学生才是师者隐于内心的道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行进在“十三五”的时空坐标上,一幅壮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北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标准化学校建设方兴未艾,高考成绩联创佳绩,教育科研屡建新功,教育整体形象持续攀升,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群众满意度持续加大,北安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高,成为了家喻户晓、闻名省内外的城市名片。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7日,第4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