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铸造一流教育品质——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陈仕学局长访谈
“软”“硬”兼施,铸造一流教育品质——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陈仕学局长访谈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6-08-04

 

“软”“硬”兼施,铸造一流教育品质

——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陈仕学局长访谈

陶继新

黑格尔说:“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对于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对其抱有深厚情感的人来说,教育熔铸着教育践行者的理想、信念和情操,体现着其对教育理想的向往、憧憬与追求。

对于家住历下区的我来说,对其教育自然有着耳闻目睹的“地利”之便。可当我两次与历下区教育局陈仕学局长面对面交流,且又探访了十多所学校后,我才知道,此前我对历下教育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管见所及的层面上。而对于陈仕学局长的情怀及志向,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他的厚重、沉稳、敏锐、大气,以及历下教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气象,便开始冲撞我激荡起来的心海。

不将历下区教育局陈仕学局长的精神与行动及历下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写出来,便不足以抚平我内在情绪的激动。

历下教育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笔者囿于语言文字表达的限度,难于系统地再现其整体的精彩;不过,我将竭力对其中的某些“景点”——呈示出来,并将自己的感情之水与理性之思融汇其中,让读者去感悟这“景点”背后的风采与意蕴,进而走近陈仕学局长,走近历下教育,去领略那“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壮丽与雄阔。

每所校园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认为:“环境必然具有教育性。学校教育作为专门的教育,它发生并存在于特殊的环境,旨在传递和更新,使人们更好地生活,其功能即表现于将学校环境进行简化、净化、美化和创设更加平衡的状态。”

如果你用上几天时间,任意到历下区十几所或几十所中小学“游览”一番,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惊叹何以有如此美丽怡人的校园。历下区的中小学校园,即使偏远的农村学校与城区的务工子女学校,都在硬件上堪称一流,比之发达国家教育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自然与历下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发达有关,可陈仕学局长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将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民生工程。

诚然,经济发达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的发达;很多地方经济也很发达,可是,教育却并没有发达起来。 

据陈仕学局长讲,在新城区配套建设中,政府部门起到了主导作用,所有学校的建设,一律高标准、高层次,而且力争一次到位,并留下了后续发展的空间。省市领导到历下教育考察的时候,很自豪地说,历下区的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不但当今已经问鼎中国一流,就是几十年后,也绝对可以堪称领先水平。

笔者到一些学校与幼儿园走访的时候,曾与几对拍摄婚纱照的新婚夫妇不期而遇。璧人倩影,因有美丽校园作“底色”,更增添了一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诗情画意。

老城区新建学校困难重重,可对于心无旁骛只想办好优质教育的区政府部门来说,困难再大也毫不退缩。2013年,区政府部门投资两个多亿,买下了山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并让燕山中学移至其中,学校焕然一新,容量大扩。原来的燕山中学校园则划归燕山小学,从而让这所小学有了更大更美的校园。2014年,区政府部门又投资四个多亿,买下山东省警察学院;商贸学校迁入警察学院,商贸学校原址由新的历山学校入住其中,当年招生即满,为历下教育再添一道风景。近年来,老百姓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读优质学校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尽管择校热一禁再禁,却依然“高烧不退”。可是,如果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时候,家长就不会舍近求远了。

陈仕学局长告诉笔者,这个难题现已基本破解。

尽管全区早已解决了校车问题,为离校较远的学生上学放学提供了便利,可是,其中也隐藏着安全问题的隐患。现在每个小区都有至少一所规范学校,学校硬件建设全部优质,软件建设日趋平衡,“远途跋涉”上学者越来越少。全区六七万学生,现在只有不足百名孩子乘坐校车。我们相信,再过两年,校车在历下将成为历史。

据陈仕学局长介绍,2014年政府为教育投资4亿元,2015年5亿多元,用于校舍建设与改造。全区不但实现了义务阶段学生入学的全免费,而且每个学期还免费为学生提供书本、十件校服等;中小学保险政府全部买单。即使学前入园,也已实现了减免保教费。所有幼儿园建设标准与中小学校保持一致,个个园所都环境优美,童趣盎然,且百分之百地配备了保安,在任何地方都可就近入园。即使小型民办幼儿园,政府也支付保教费与保安补贴费,全部进入到了优质幼儿园的方阵。

陈仕学局长说,政府在学校硬件建设上高标准,大投入,让历下区每所学校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都成了孩子们向往的地方。

构建教师幸福的心灵大厦

优质学校需要名校长与名师的支撑,而全体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则是整体优质的核心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生命状态的优劣,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占据着“半壁江山”。因为幸福与不幸福是可以传递的,有意也好,无意也好,教师的情绪状态肯定会映射渗透到学生的心灵,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谈道:“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历下区教育局采取各种措施,从诸多方面构建教师幸福的心灵大厦,提振教师的精、气、神,凝聚了教育本真的正能量。

一、实施教师健康工程

教师工作相对琐碎而紧张,腰椎、颈椎、胃病等职业病屡见不鲜。所以,在倡导老师积极工作的同时,教育局要求教师每天锻炼。一个身体健康的教师,不但工作效率高,也有助于心灵愉悦,从而提升幸福感。同时,为防患于未然,每年为每个教师报销近两千元的体检费用;如果有了大病,则为教师更多的医疗费。同时,教育局积极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沟通协调,如果教师上班期间没有时间,可以周六周日前去查体,还为每位教师建立查体档案,并进行健康生活咨询与指导。这种阳光般穿透生命的温暖,不但让老师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还让他们从内心生发出感激之情,而此情亦会自然流露在每位老师的教学生活之中,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心田。

陈仕学局长说,我们积极构建教师健康工程,让他们工作着,健康着,快乐着。这其中不只是资金经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有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职业幸福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体现出了“师者”的人生价值。

二、职称评定:上者快乐,下者服气

如果职称评定工作做不到位,就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尴尬局面;而历下区教育部门则有效地破解了这个难解的“方程”。

老师们是通情达理的,职称评定中的得失是一种常态。如果能让上者顺心,下者顺气,正当竞争就不会产生负面效应。为此,历下区教育局制定了一套科学化的职称评定标准,而且整个评定过程全部按规则“出牌”,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让所有的教师都明白:有的老师为什么能够评上,有的老师为什么评不上。所以,每次职称评定,都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推送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参评人选,也高达95%的通过率。

陈仕学局长对笔者坦言,受指标限制,有的虽然晋升到高一级职称,可却不能正式聘任;为此,区政府部门决定,对于在一线满工作量、积极努力而水平又高的教师,再另开绿色通道,实行“地方粮票”,让他们享受与被聘者同样的待遇。这些教师倍受感动的同时,也有了更大的工作热情与幸福感。

三、星级制为教师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歌德曾说过,人到底是在温柔的菩提树下成长,还是在刚毅的橡树下成长,情况不同,就会变成不同的人。

一个教师从某级职称晋升到高一级职称,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比如一般三十来岁评上中级职称,四十五岁左右才能评上高级职称。如何提炼管理艺术,让老师们在这十几年里非但没有职业倦怠,反而不断进取,体现其自身的价值,生成教师幸福感呢?历下区教育局采取了如下的措施——在整个职称序列运行过程中,平行设立了一到十级星级制,通过工作量、科研成果、教学水平等进行评定,让老师们有一个持续追求的目标。与星级制相随的还有相应的四到八千元的个人专用基金,由老师自己支配,用于买书学习、外出培训、进行科研等有助于成长的“红色”支出。同时,建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等,为积极进取、成绩突出的老师诠释生命的密码,提供脱颖而出的平台。

四、阅读成为教师发展的“潜力股”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说:“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英国诗人、政治家弥尔顿则说:“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陈仕学局长特别重视教师的阅读,在他看来,读好书如同吸纳太阳的光华,不但可以滋养自己的生命,还是最好的备课。一个经常读好书的老师,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与语言风格,不仅会将课讲得有声有色,其生命也会多姿多彩起来。因为老师们在读书中提升了人生境界,增长了人生智慧,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更爱自己的学生,更爱自己的事业。

我曾应陈仕学局长的邀请,多次在历下区为老师们作《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等报告,每次都让我感动不已。不只是因为老师们听课的认真,还有我和老师们在一起感受读书带来的生命愉悦。

一个区域或学校教师幸福指数的高下,往往与其是否形成读书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下区局倡导读书,就是希望老师们从书中感受文化带来的智慧与力量,从而让自己越来越幸福,进而用这种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越来越幸福。

大诗人陆游对他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位陈仕学局长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他希望老师们读教育专业方面的书,同时也鼓励他们读教育领域之外的经典之作。他说,这些从表面上看似与教育无关的书,其实却与教育有着内在的维系。读了多层面的书,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就会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高层境界。

在谈到读社会科学类书的意义,议论到历史上任何暴君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时候,陈仕学局长说,教师虽然不是暴君,可是,要从这些暴君的下场中引起警觉与反思。在某些时候,老师在家长尤其是学生心目中是强者。所以,教师不能有居高临下的心态,更不能从心理上伤害学生。因为当下的某一两次伤害,危害并非停留于当下,还有可能影响其一生。作为教师,要“明明德”,要“止于至善”,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最亲近的人。事实上,很多教师通过读书,更懂得爱学生,也知道了如何去爱学生。

更多的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发展的“潜力股”,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读书是开发其潜能的最好途径。当一个老师不断从读书中品尝到无穷乐趣的时候,自身也便在持续不断的发展,进而从一般教师跃升成为名师甚至教育专家。以前教育局请来专家作报告的时候,教师大多不敢与他们交流;现在则大不一样了,他们不但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专家从容的交流,有的时候还会提出一些问题与专家进行商榷。有不少教师说,我们已经走在名师专家曾经走过的路上,未来的人生也会更加美好。

教师的“悦读”还会有效地向学生延伸。教师读书就像手持一叶木浆,带领学生划进幽深的峰谷。当学生也爱上读书的时候,也会让他们从单一的学习课本知识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还能涤荡心灵,丰盈智慧。有一次,一位院士在讲座的时候,有的初中生就当场提出一些很有质量的问题,让这位院士兴奋不已。而历下区的初中生与小学生在参加全国优秀校长联盟举办的青春飞扬诗歌会时,激情昂扬,又才华横溢,让学生家长与教育同行刮目相看,为此,教育局还为孩子们出版了多部诗集。

五、培训让老师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历下区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一到假期,“镀金”活动便拉开帷幕。平时外出“修炼”,也是持续不断。历下发展的事实证明了,在培训中,老师们不但可以聆听专家们的教育智慧,还会感受其生命的波折起伏,感受其生命能量的抽芽、绽叶、抽穗。这些,往往是从平时的文本知识学习中体味不到的。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可谓至理名言。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则,都有其超越常人的生命感悟。在培训中,这种感悟,往往会成为激励教师终生成长的精神支撑,也让他们矢志不移地行走下去,甚至让他们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上有所建树。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在其著述中提出的“教师的第五项修炼”所言,不管是对于教师个体还是对于教师团队这个群体,“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方法,以个人愿景为基础,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载体,培育个人愿景的互动与分享,实现全体愿景的整合与凝聚,使成员内教师的内心不断深受感召,并自觉为之奋斗。

此外,考虑到当前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历下区对全区教师进行了全员心理咨询培训。报考并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者,全部予以报销学费。目前,各个学校不但有了持证上岗的心理老师,就是一般老师也“持证”教学,并将所学用于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心理困惑与情绪障碍等问题,即时随地与“心理教师”交流沟通;“心理教师”则会对症下药,即时解决。目前,历下区已有数百名持证上岗的教师,每个学校都建立了沙盘模型,师生中的心理问题大多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学校的发展要依赖于教师的成长,而学校则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这样,才能呈现教师与学校都发展的双赢趋势。

六、让教师的心灵安顿

心态的优劣,不但是教师健康的晴雨表,而且也决定着其幸福指数的高低。纵观学校比较优秀的教师,并没因为工作量太大而身体每况愈下;反而精神饱满,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情绪,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一个在课堂上焦躁易怒的教师,不管其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不管其采取了多么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可能高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不安全心理状态下的人,是不可能放飞思维生成高效益的。

陈仕学局长说,当今社会上有些人太过浮躁,太近功利,这种不良的风气,有时候也会影响到学校,折射到老师的言行举止间。当老师的心灵喧嚣起来的时候,教育教学工作就不可能更好地进行。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其工作的性质,即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如果见利忘义,“放于利而行”,则会让心灵失去光彩。脚下的路贯穿生命的全程,而当教师的意志坚强心灵安顿的时候,门就打开了,进来的是一缕春风,他们也就虚怀若谷,心如止水,幸福起来。相辅相成,学生也就少了浮躁,身安然而心坦然。

七、感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

一个人是否幸福,从本质上来说,与钱财多少、地位高下并无必然的联系,但与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被他人认同与欣赏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老师从学生那里得到高度认可、欣赏、敬佩时,洋溢于内心的喜悦也就自然转化成为一种持久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他们学生的成长。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种特殊的幸福。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磨难多多。可是,他却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而感到幸福与快乐以至“乐而忘忧”,也由此成就了盛名千秋万代的大教育家。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如果每个教师都有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怀,都有一种积极追求精神,同样可以收获其人生的精彩。

陈仕学局长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英才。所以,应当把孩子的成长作为永恒的追求,而不是把学校一时的成绩标志作为成功的标准,这样,才能从孩子的终生发展思考如何更好在效的进行教育。

谈及此处,陈仕学局长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他说在全国很多地方,甚至在国外,有时都有可能见到当年所教的学生或校友。那份浓浓的师生情,是其他快乐无法比拟的。原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曾说:“有真学术,而后始有真教育;有真学问,而后有真教育家。”毋需多言,只有优秀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当年陈仕学局长的物理教学,就有出神入化之妙,情景故事、生命哲理,道法自然地融入其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从他身上,感受到了物理的美学,感受到宇宙星系的神奇,感受到了为师者的崇高。如果老师们都能像他当年教学一样,捕捉奥秘分析之奇妙,创造物理教学之大美,也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也同样可以享受师生深情所赐予的幸福感。

八、当班主任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有人说,班主任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又苦又累;可是,在陈仕学局长本人看来,苦与累固然与其工作量的大小强度有关,可更重要的则与其价值追求的不同有关。如果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其他原因而做班主任,就会叫苦连天,自然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别说精神高贵了。如果为了学生发展,为了自身价值实现而当班主任,就会有一种乐此不疲的教育情怀。尽管工作做得非常多,却不但不累,甚至还可以映射出灵魂深处的幸福火花。

陈仕学局长认为,一个老师不管其教学水平多么高,如果不担任班主任的话,那是绝对感受不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生命辉映的那份真挚感情的,更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所以,当班主任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当是一种幸事,也是锻造自己生命成长的机遇。经历是一笔生命财富,有了当班主任的经历,也就有了特殊的心空繁星点点的生命历练,才能成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师。这对于一个老师走向更高的层次,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所以,陈仕学局长认为,老师们要珍惜师生缘分,把握平淡心态,拥有从容人生。

笔者在更多的场合感到,现在历下区已经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优秀班主任队伍。他们任劳任怨,积极向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同时,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了。

让课堂“翻转”起来

历下区系省政府部门等机关所在地,科研院所100多所,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教育资源优质,被称为“首善之区”。

在这个区当教育局局长,当是幸福之至了。

可是,陈仕学局长并不满足,因为在他看来,所谓的优质,只是相对而言的:在济南市以至于山东省,历下区的教育是优质的。可是,放在全国,尤其是放在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教育大视野里进行考量,就必须居安思危,应时而动了。

一、在“寻寻觅觅”中选定翻转课堂

老百姓对于历下区教育的发展认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许多老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师讲生听,满堂灌的情况并非个案。而本应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束缚在被动学习的桎梏里。

这些,常常炙烤着陈仕学局长的心。

当“可汗学院”这一新生事物刚一出现的时候,陈仕学局长就眼睛一亮,恍若看到了新教育的一道曙光。随后的幕课、智慧型教室、翻转课堂,更是让他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此,他专程赶到上海拜见华东师范大学幕课中心陈玉琨教授、吴志鋐教授。他们一见如故,围绕翻转课堂等问题,相谈忘时及至深夜,依然语犹未尽。陈仕学局长苦苦追索着让学生作主角的课堂样态,就在“蓦然回首”之间,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他返回济南,马上召开教育部门领导班子会议,提出在历下区建设智慧型教室与开展翻转课堂改革的设想,并得到领导班子的一致认可与支持。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校能够认识到构建智慧型教室的重要意义,因为它需要先进的理念,也需要教师的广泛参与。而历下区不但经济发达,且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教育而又有着远见卓识。所以,当陈仕学局长向他们汇报在全区各个中小学校建设智慧型教室的时候,马上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和赞许。

历下区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幕课中心,建起了一个高级智慧教育系统,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传送速度非常快,更新率也极其高,而且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包括思想品德、体育、艺术在内的中小学所学的所有的微视频和微课程,从而让更好的教师,在网上有了更多的学生,也让更多的学生,在网上有了更多更好的老师,在隐性上实现了教育均衡的发展。

同时,历下区的智慧教育系统,还实现了老师对每一个孩子个性化学习的诊断,有些家长不需要让孩子去所谓的辅导,即可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让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

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亚洲语言以及对外教学项目组的两位年事已高的专家,从网上看到历下区智慧教室与翻转课堂的建设情况,带着她们的团队,自费乘坐经济舱飞机,不远万里而来,与历下区教师进行了数天真诚而热烈的研讨。她们感慨不已地说,能与中国基础教育进行如此深入的交流,很震撼,也很受益。

二、“翻转”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陈仕学局长的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甚至一些优秀教师,对此并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当代教育心理学家Yerrick(1997)研究发现:“教学和学习的信念是在教师开始他们的职业训练之前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且很难被改变。”当然,信念肯定是可以改变的。Arge和Miller(1994)也基于实验研究提出,不正确的或偏颇的信念会导致不正确的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因而,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观念问题至关重要。

陈仕学局长感到,翻转课堂首先不是课堂形式的翻转,而是老师观念的翻转,是让教师走下三尺讲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一场教育革命。教师不能再独霸课堂、唯我独尊,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变成策划者与导演以及学生的学习伙伴,师生关系从原来的从属关系变成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所以,翻转课堂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因为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也会颠覆教师固有的观念,甚至一些学生的表现,让一些教师不知所措,以至必须重新广泛学习,才能应对学生带来的挑战。

陈仕学局长是一个看准了就干的人,也是一个不怕困难且能克服困难的人。

教育局组织四位责任心强而又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离岗校长组建了慕课中心,督导全区智慧型教室建设与翻转课堂活动开展。同时,从台湾邀请来高端专家,为老师们开设使用智慧教室进行翻转课堂的专题讲座。

陈仕学局长欣喜地看到,一些有志于改革的青年教师,甚至中年教师,已经跃跃欲试,积极努力地投入其中了。正如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所强调的:“一个人要掌握方法,就得变为一个自觉的思想者,一名了解自己研究中所运用的假设和隐含意义的研究者。”只有当教师们自行成为教学改革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其才有能力和动力以方法为手段翻转课堂,彰显出生命教育的意蕴。 

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诗人叶夫图申科说:“凡人皆有其趣,人之命运似物换星移。凡人皆具特色,恰如星斗个个相异。”近期,笔者在济南八中、区实验小学、东方双语学校、棋盘街小学、文东小学等学校的课堂上,看到了翻转课堂的“另类”动人心弦的场景。

没有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霸权,有的只是学生热烈激奋的学习兴趣。孩子对电子产品有着天然的灵感,一点就通,一学就会,甚至无师自通。孩子们人手一机,随时回应教师与同学之问。更为可喜的是,学生或展示自己所学成果,或评价其他学生甚至教师的时候,都拥有了无可争议的自主权。学生为了给自己所在的小组挣分,不但积极回答问题,而且主动请示“主持人”为小组“加分”。此时,学生考虑的不是自己的荣誉,而是小组的得失。这种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欲罢不能的生命状态,让人不由得感到学生出色地塑造了自身的舞台形象。再没有心力交瘁的痛苦之感,有的只是灵气、自由与幸福。教育是什么?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答:“教育不是‘做’,即制造,而是‘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都是一颗会发芽开花抽穗的种籽。”而教育在斯普朗格看来:“教育就是唤醒,将人隐藏的能力与自我的本质展露出来,使之显现于人人有规则的生活智慧中。唤醒不仅是一种教育技术,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课堂成了“你”与“我”在语言与思维的交流中不断建构富有积极意义的内在生活。

陈仕学局长说,孩子一生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如果不能给他们一个喜欢学校、敬慕老师的理由,就遑论人生的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只有在课堂上感受幸福,才能实现学校生活的幸福。而当下学生的幸福,还会随着其生命的延伸,向更多的方位扩展。

有了对传统课堂的翻转,也就有了新型的评价机制。而这种带有激励性的评价,不只是评价学习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以及由此形成的幸福指数。

四、在翻转的影响下走向积极向上的自觉

当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之后,教师是不是就无足轻重了呢?不是的,越是翻转,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越需要提升。美国学者盖伊·莱弗朗索瓦兹在其《教育的艺术》中从心理学视角剖析教师教学心理过程时说:“这种潜在的高压力提高了对教师职责的要求。”因为课堂上一些预设的教学思路,会被学生即兴生成的思维火花所点燃,从而出现意想不到而又精彩纷呈的学习样态。这就需要作为导演的教师既要掌握教学的航向,又不能压抑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教师只备教材与教参已经很难适应这种课堂教学,必须扩展知识视野,走进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活动中。让课堂教学成为吸纳知识、碰撞思维、生发智慧、快乐共生的生命殿堂。于是,教师学习,也从原来的被动走向主动,从开始的迷茫走向明朗,开始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课堂的翻转,还是对教师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翻转。以前教师手持一本教案走天下,现在则寸步难行了。他们必须制定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视频课程,因为学生课前已经从教师的视频课程上进行了自我学习,课堂上单纯的知识传授越来越少。而这些视频课程又不是封闭的,而是公开的,共享的。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帮助下选取所学内容的时候,如果有的教师所做的视频课程不好,点击率就会呈现出江河日下自动谢幕的危机,甚至有可能出现被冷落与漠视,从而在背后形态就有了尊严的丧失。这就逼迫教师去加速读书学习,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制作的视频课程形神兼美。而这一次又一次的视频课程制作、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一次又一次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认为:“思想只有活生生地物质化的时候才能影响人。”教师所亲身笃行的教育生活,乃是一种不言之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优质的教学思维惯性,甚至形成一种对教学敬畏的思想品质。当绝大多数都如此而为的时候,教师教育教学的生态,不就越来越趋于优化了吗?

五、智慧教室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界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智慧教室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致力于为学生的自主思考、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教育时空世界。

据陈仕学局长讲,家长对于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关注度在不断攀升,可家长又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地点向教师询问。有了翻转课堂,家长则可以随时随地“回放”孩子上课时的视频,进而了解其学习的具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即使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学生,也可以在回放中再次学习,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解答。这就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甚至消解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自卑心理,进而形成独立自学的习惯。而有了自学习惯,也就迈出了求知上进的关键一步。

当年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可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很难实现。现在不同了,历下区所提供的视频课程,各个学校有统一的智慧型教室装备,每个学生都可以借此择师而学。几个学生与家长提出开设某门课程,未必本校就有现成的教师。他们可以调选其他学校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制作相应的视频课程,让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

办教育不但要真心实意,还要有国际视野,要有博大的胸怀。现在的学生,若干年后,就要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所以,在当下的教学中,不但要让他们学好必备的知识,还要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大视野、大气度、大境界。杜威在其教育论述中强调:“人的生活应是一个不断对世界开放的过程。”开放意味着超越,超越身处的狭小圈子,超越有限的生活经验,超越潜在可能的偏见。智慧课堂与翻转课堂,则为他们打开了一个辽阔的天地。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了知世界,并积极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育改革没有休止符

在历下区的翻转课堂搞得风声水起、好评不断的时候,陈仕学局长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悠哉得意;相反,他在思考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课改。在他看来,教育改革没有休止符,永远都是走在路上。

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2014年国家教育部门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要求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那么,什么是优课?什么是名师?陈仕学局长认为,如果不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个性有机地融合起来,是不可能形成真正优课与名师的。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历下区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满意的优课,名师也已脱颖而出。上好一堂优质课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不过,要想“全覆盖”与高标准,则需要继续努力。

在陈仕学局长看来,翻转课堂不只是一种形式的翻新,也不只是内容的变革,还有其学科的个性化的特质——对生命与精神的追求才是其深度价值所在。比如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更多靠的是大量读书以至经典背诵的积累,以及不断写作训练才能完成。叶圣陶之所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语文是不能局限于教科书文本的。所以,课堂之上,除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人机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之外,还要让更多经典文本走进课堂,从而丰盈学生的智慧。同时,每一个教师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当缤纷多彩。腹中有物,才能出口成章;要想出口成章,就必须在读写上下大功夫。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语文水平的高下,决定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下。一个名著都没读过几本的语文老师,是不可能引领学生去经天纬地的。这并不是说不要翻转课堂了,而是说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翻转课堂,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也更有“翻转”新气象。

真正形成一个优质课并不容易,它不是在某些专家的指导甚至众多名师的集体帮助下形成的不伦不类的“杂货铺”,而是烙印着自己教学个性、向往、渴求、呼唤和破译的音符。不然,“一课一名师”就成为一句空谈。正如我国哲学家冯契先生所言:“只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蕴含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化为理念、化为方法、化为智慧。”“一课一名师”所致力追求的即是在行动中践行转识成智的教育理想。

陈仕学局长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表面上看是“一课”,可真正得来却绝非一日之功。一个真正的名师,不只是可以上好一节课,还要上好很多节课。由此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标记,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科特点。可水平一般的教师,费上九牛二虎之力,却很难上好一节优质课。所以,教师一定要锻造自己的业务素养,把通感形态转化为视觉形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让“一课”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课”,并不断的深化“一课”的功效,变成更多带有灵感的优质课。

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可是,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而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成为名师的潜能。不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扎扎实实地练功,才能抵达明丽的生命前程。

二、构建教育教学改革的品牌

不管是翻转课堂的推进,还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开展,历下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陈仕学局长认为,目前,历下区的教育教学改革正行进在探索的路上。在他看来,历下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构建一个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操作系统的课改品牌,则是当下以至今后好多年的一个攻坚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与研究他人经验,就是要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品质。此前,陈仕学局长曾带领校长与老师先后到不少地方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习取经,而且从学理层面认真研讨了各种教育流派的著作。

现在,陈仕学局长已经开始组建有志于改革,筹划组建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有研究的人员形成一个团队,对既有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广泛而深入到中小学校进行调研,总结出属于历下教育品质的内核,构建出有着历下特色又具有前瞻思想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及路径,从而形成其自己的教育品牌,进而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造福于更多的教师与学生。

历下区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是,在陈仕学局长看来,改革还在进行时。因为他有办教育的真情怀,有一大批教育教学专家资源,也有愿意跟着他“走到底”的一大批历下教育改革者。“士不可以不弘毅。”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定会在“上下而求索”的改革之路上让交响汇成凯歌。

三、局长与校长应当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

教学改革意味着教学文化的改良与改造,意味着教学活动主体文化品位与涵养的提升。构建一套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需要专家的引领与老师们的实践。局长应当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政策引领以及推动改革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而校长必然要深入其中,率先垂范,躬身笃行,革故鼎新,才能让改革持续推进。

陈仕学局长说,有的校长虽然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可是,又认为这应是业务校长的事情;自己只需统揽全局,不必关注这些事情,甚至置身事外了。其实,校长是改革的核心人物,起着主导和关键性的作用;不但要走进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而且还应当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尤其是在以后构建历下教育品牌的改革中,校长要接“地气”,绝不能成为局外人。不然,改革越往前走,校长就会与这个改革的队伍渐行渐远,由此可能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甚至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障碍。

陈仕学局长当校长的时候,就在山东省物理专业研究会的一系列活动中与名师专家经常交流,成为物理学科的一位名师,而且还是整个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领头人。在他看来,探索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校长是教师,也是教研员,更应当是教育专家,是一盏照亮道路的明灯。所以,校长应“换位体验”,大胆改革,与老师们“并肩作战”,共享成功之果。

他认为,首先要解决校长的观念问题,正像推进翻转课堂改革的时候一样,要找对攻坚的火力点和主动力。要让校长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才能成为改革的先锋。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对于历下教育来说,不但是对多年来历下教育教学经验的一次理论升华,一场思想的盛大蜕变,还是对原有教学范式的一种重新审视。因为只有继续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不辜负政府部门领导与老百姓的期望。陈仕学局长说,他将与校长们一起,走进这个教育教学改革的方阵之中,并与他们一起,真正构建起一个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体系。

据陈仕学局长介绍说,历下区不少校长有思想、有情怀、业务能力强,如果在未来教育教学改革中大胆探索、持续实践的话,就有可能造就出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长,形成历下教育的一个品牌。这不只是一种宏愿与构建,还将会在历下全体同仁们的努力下变成现实。

梁启超曾指出:“盖凡为教育家,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有须头脑清晰,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重任。”以此为鉴,陈仕学局长及其同仁志士矢志教育,宵旰图治,锐意改革,成就斐然,体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重温他们的成长历程,体悟他们的躬身实践,其为人为学为政,令人景仰、感慨和深思。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8日第4版和6月19日第4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