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内涵发展,走向优质均衡——对话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唐平生
砥砺奋进、内涵发展,走向优质均衡——对话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唐平生
作者:陶继新 唐平生        更新时间:2016-08-02

《中国教育报》“教育奠基中国”栏目

【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系列之十二】

砥砺奋进、内涵发展,走向优质均衡

——对话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唐平生

陶继新 唐平生

编者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故地,包拯故里。”这是对合肥这座城市的历史描述,如今,这座中部城市正在以另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创造发展奇迹:城市扩容,坐拥八百里巢湖;发展定位,志在中部特大城市。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瑶海,合肥四大行政区之一,曾是这个城市工业时代的脊梁,纵观其教育发展,可谓是一个中部城市的工业城区教育砥砺奋进、走向优质均衡的典范案例。十月,我们走进瑶海,对话瑶海教育体育局局长唐平生,寻找瑶海教育崛起背后的故事。

党政重视:民生视角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陶继新】从昨天到今天,我在瑶海一些学校走访,感到各个学校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相对均衡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种成绩当是取之不易。您这个局长如果没有特殊的历史担当、没有均衡教育发展的意识以及整个区教育群体拼搏精神,瑶海区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变化的。而且,从局长到校长,再到校长与教师,所呈示出来的极佳生命状态,你们是在挑战困难中享受成功与快乐的,也在更好地走向未来,期待“更上一层楼”的。

【唐平生】是的,首先党政领导重视教育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是瑶海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十一五”期间,为推进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我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发改委、教育、财政、人事、规划、土地、建设等相关部门和镇、开发区、街道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了《关于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瑶海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合肥市瑶海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合肥市瑶海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评价细则》、《瑶海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瑶海区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等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措施。

“六个优先”发展措施的提出和贯彻成效明显,成为瑶海教育优先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宝贵经验,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推广。

【陶继新】教育显现成果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有的地方领导虽然口头上说着重视教育,实则还是将经济作为了重中之重。当然,这也会在短期内显现出成果。但是,如果只重视经济忽视教育的话,后遗症就会很多。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瑶海区委与政府不急功近利,不但大张旗鼓地宣传优先发展教育,更在扎扎实实地做着优先发展教育的事情。他们是干“大事”者,因为他们为瑶海区更大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力量。当教育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必然会带动经济等各个方面腾飞。

从另一个角度讲,瑶海区委、区政府也是在做着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工程。因为老百姓关注生活的时候,更关注孩子能否接受优质教育。如果再往远处看呢,这些孩子以后长成走向社会之后,不但让自己与家庭更加幸福,也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瑶海区委、区政府不但是有战略眼光者,还是为民造福者。

推进策略:立足区情坚持教育科学发展

【唐平生】是这样的,在瑶海,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间,针对教育发展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瑶海区科学提出“三线三片”的发展战略:在城区长江东路、和平路、合裕路3条交通主干道沿线的中小学,实施分段组团式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在大兴镇、磨店乡和瑶海工业园区3个片区,实施块状集约式发展,增加学校布点,打造区域亮点,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两种教育发展模式有效地推进片区教育整体健康发展。

针对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教育布局不尽合理的现状,瑶海区提出了“四个一批”的教育均衡发展措施:做大做强一批知名学校,发展壮大一批普通学校,整合改造一批薄弱学校,扶持发展一批民办学校,加大学校规划和布局调整力度,做好各类划转学校的有效融入和衔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

应该说,在陶老师上午的实地考察中,这一点也得到了验证。

【陶继新】“三线三片”的发展战略系大手笔,大气魄。这是对瑶海区发展战略研究之后作出的智慧选择。从这个“开端”看,重视教育的起点非常高,思考也非常远。虽“始于足下”,却有了“千里之行”的雄伟谋略。

“四个一批”的发展措施,让每个学校都有良性的发展,甚至是飞跃。薄弱学校不是一点点地缓步行走,而是一跃而起,甚至有的系凤凰涅式的再生,直逼一些品牌学校的气势。同时,优质品牌学校没有因为均衡教育而退居下位;相反,他们都在努力奋进,争创更大的品牌。各个学校“争先恐后”的态势,让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张力,而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则是瑶海区老百姓的孩子啊!

价值取向:注重公平成就教育均衡发展

【唐平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面我们谈到了瑶海教育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属于方法和工具方面的“器”,是形而下的,而“形而上”的道是什么?我想,就是我们一直提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宗旨,就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民本思想的体现,那么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办公平教育。

在瑶海,我们推进教育公平着力点有二:一是大力推进教育均衡,二是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益。

【陶继新】“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要想办公平教育,首先要有公平的理念与行动。因为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力量。人生而平等,可是,却因种种原因,同为孩子,有的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有的则只能接受一般甚至不好的教育,这让这些孩子及其家长感到社会的不公。这种自然而生的不满与怨恨情绪,还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蔓延,从而在社会上积聚成一定的负面能量。显然,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有害而无益的。

《周易》有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些孩子受不到优质教育,是既不仁,也不义。而教育上没有仁与义,就称不上是真正的教育,而就成了伪教育,异化了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益,推进教育公平,是在办真教育,是在做符合“人道”的大事。

【唐平生】我们推进教育公平,首先是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第一,实现新建学校的科学布点和高标准建设。新建学校一律按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装备,按城乡统筹的原则来均衡发展。第二,加大学校改扩建力度。有序完成企业和乡镇划转学校的改造和扩建,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辐射,采用“名校加新校”、“名校办分校”等办学形式有效发挥品牌辐射效应。第四,整合部分布点不合理学校。按小学相对集中、就近入学的原则,中学优化资源、整合发展的原则进行教育资源优化,促进教育布局科学合理。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瑶海区新增办学建筑面积117083平方米,新增324个教学班,解决约15000名适龄儿童入学问题。

【陶继新】瑶海区经济条件并不太好,在加大投入教育方面却“大手大脚”,正说明了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正是这些硬件投入,让一些薄弱学校有了“旧貌换新颜”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身在其中的教师与学生,会因环境的优化,心理也优化起来。当他们看到硬件“硬”起来的时候,会收获幸福与尊严,必然会由此生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对老师更好地教学与学生更好地学习,无疑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唐平生】硬件建设是教育发展之基,教育革新则是我们提升均衡水平的软件工程。在教育上,瑶海有多个合肥首创,比如说首推教师支教、学校结对包班;首推兼职教研员制度;首家招考教师、绿色通道引进优秀教育人才;首家开展网络教研,开官方教育博客,建自主教育资源;开展一年一度暑期校级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培训,8年坚持办校长论坛13期;近年,我们还先后与南京建邺区、省内界首市、肥东县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现在又首家启动“百名教育硕士”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工程。多年来,这种“内外兼修”、“兼容并蓄”的软实力锻造与提升方式,为瑶海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陶继新】可以说,你们的软件工程更“硬”!其实,从本质上讲,校长更多的不应当是行政领导,而应当是思想的领导。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可以让原本江河日下的学校较快地“起死回生”;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也可以让原本优质的学校走向穷途末路。你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给校长大脑“充电”,让他们更有思想,这无疑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命活力。这几天我走访的十几位校长,大多比较有思想,有思路,有激情,他们所在的学校,也都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唐平生】谢谢陶老师的肯定!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入学权益,是我们践行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其一,弱势群体的孩子也应纳入“天下英才”的概念里,这才是符合“人道”的教育观。

瑶海在合肥的城市功能分布上有一个特点,它是合肥的交通枢纽区、商品流通集聚区,外来人口入学问题更为突出。为此,瑶海不断加快外来人口入学零障碍体系建设。目前,全区设立18所定点学校,极大地满足了外来人口的入学需求,近7000名外来人口就读瑶海。从这个层面上说,“学在瑶海”这句话有着更深的内涵与更广的外延,它意味着,在瑶海,教育惠及着更多的家庭与更多的孩子。

【陶继新】特别欣赏你们的建设外来人口入学零障碍体系。外来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为经济收入不太丰足者。可是,他们的孩子却在你们这里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同等的入学待遇,这让他们在瑶海区工作的时候,心里更踏实,甚至有一种自豪感。你们在教育上对这些人的“高看一眼”,不但是对他们本人的尊重、是对弱势群体的厚待,也是在考虑他们子女一生的幸福。您说得对,他们的孩子也是英才,也应当教育之,也应当更好地教育之。

【唐平生】瑶海对弱势群体入学权益的保障有一个典型—特教事业。目前区内“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瑶海学子荣获世界特奥会1金1铜、“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称号、全国特奥运动会上6金5银等优异成绩,创下全国特奥会省内县区获奖新纪录。2010年,全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我局“2006—2010年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市首家“安徽省特奥运动训练基地”落户瑶海区蚌埠路第四小学。

【陶继新】“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从中更可以看出你们关注的受教育者的“人”的真正内涵。我采访的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个盲人大学生和研究生孙岩,在2008北京残奥会的《同一首歌》上与钢琴大师刘诗昆同台演奏钢琴,在世界几十个国家演出引起轰动。这说明,他们也是英才,才可以育之,也可以成才,甚至成大才。不舍弃他们,不但是道义上的问题,也是教育本来就应当做的事情。

队伍建设:多级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唐平生】对,有英才可教育,须有良师教育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很重要。教师队伍的发展始终是打造优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陶老师曾将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喻为“赛马场”,非常形象,瑶海区就拥有不同类型、各种级别的“赛马场”——有区、市、省,甚至还有国家级的“赛马”平台。一大批教师在这个平台上锻炼成长,走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国家级平台的构建为例:我区2006年起参赛的五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共210人次,获一等奖105人、二等奖104人、三等奖1人,一批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十二五”开局,我们申报并开展了“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途径的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这又是瑶海教育一个新的“赛马场”。

有赛马必须要有“养马场”,“十一五”我们形成了“高校引领、行政推动,科学发展、有效整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现在,我们构建了“一个平台、四个支撑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这是新的“养马场”。一个平台是“骨干教师联盟”,以此来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四个支撑点分别是“网络教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成果转化”、“瑶海区教师培训中心”和“教育人才‘131’培养工程”,分别在教科研的研修形式、成果推广、基地建设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保障。

【陶继新】成立“骨干教师联盟”是你们的一个创举,它使骨干教师有了相互研究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传递思想,如果十个人,每一个人输出一个思想的话,就等于每个人都有了十个思想。这样,就有了群体快速成长的可能。而且,在分享别人研究成果与思想的时候,大家还会形成一种合作意识。《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骨干教师形成的这种合力,以及生成的合作意识,将使骨干教师更加优秀,以至从瑶海走向合肥,走向安徽,走向全国。同时,这些骨干教师的“走教”,既帮助别人,又成就别人,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格的提升,这,无疑又成为骨干教师走向更高境界的内在动力。

管理思想:人文理念引领区域管理队伍

【陶继新】骨干教师是教师中的精英,领导教师群体的校长群体是我们推进师资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好校长分为两种,一种是能治校的校长,一种是会办学的校长。这是两个层次上的管理者,我们更注重培养后一种校长,名校往往出自他们之手。因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不能仅靠他个人的影响力办学,更要看他在机制建设上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效益,也就是说,对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看他所创造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制度是否形成一个完整的办学理念。许多名校能经久不衰,靠的就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制度设计,制度养成习惯,习惯形成风气,风气上升为文化,文化超越制度,积淀升华为思想,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办学。

因此,在我们“管理、质量、队伍、特色、品牌”的内涵式发展理念中,“管理”是作为前置条件放在首位的。

【陶继新】真正优秀的校长,不但需要方略与智慧,也需要精神与文化。学校是文化的圣地,任何大教育家,都是文化大家。没有文化,在学校里就少了底气,就少了话语权。不过,校长一个人有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全校的教师都有文化,校长要构建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体系,让身在校园的教师,在文中“化”之。一个学校,有了文化气场,才能有群体的发展。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气场,就在于文化的特点就是以文“化”人。所以,建立任何规章制度,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贴在墙上,装订成册的文本,而应当成为内化于师生心里的规则。这样才能成为制度文化,进而形成具有巨大生命穿透力的精神文化。这个校长在与不在,学校都会更好发展。这样的校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校长。

【唐平生】陶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文化与理念是超越制度的,对于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但文化与理念也不是可以简单仿效的。《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在教育管理上,就是说教育管理有其通行的规则可以学习,但任何一个成功案例都不是可以模式化地模仿而来的。那么就区域教育而言,如何培养一个办学文化的“气场”?瑶海在这方面有理念,更重实践——“非常道”,我们不法他“道”而自开新“道”,“非常名”我们不效他“名”而自立新“名”——坚持“管理、质量、队伍、特色、品牌”的内涵式发展是我们的选择。

我想从办学质量管理和人的管理两个方面谈谈瑶海教育的管理文化。

先谈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前提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那种应试教育下以分数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陈旧观念在瑶海早已不复存在,多维度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在瑶海确立,这五个维度就是瑶海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中的“管理、质量、队伍、特色、品牌”五个方面,这个办学评估体系我们称之为瑶海区中小学办学发展评估体系。学校的制度建立与完善,学校的办学质量保障与提升,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与形成,学校办学品牌成长与效益,我们都通过定量与定性的考核指标进行衡量,从而形成了办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机制保障。

【陶继新】您所说的质量,内涵与外延都是相当丰富的。它包括教学成绩好,更内含着教学效益好。这两者有的时候不是一个意思。教学成绩好是显性的,是当下的;效益有的时候是显性的,当下的,但更多的时候,是指向未来的,隐性的。比如一个内蕴丰厚的老师教学的时候,他不但教学科知识,也教与之相关的内容,甚至教与之表面无关的内容,还教学生习惯养成、教学生如何修身做人。学生在这样的老师的濡染中,扩展了知识视野,有了广泛的爱好,拥有了善良与爱心,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就有了发展的潜力。这样的教学效益就是优质的,是持久的。所以,人们在追求高效率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学科课堂教学,不能只盯着分数,而应当瞩目未来,关注学生一生的生命成长与幸福指数。

【唐平生】是的,教育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管好人是做好事的前提。我个人觉得许多管理工作做不好的原因就因为我们管理上“目中无人”。“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出孔子在管理方面的智慧,孔夫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即律已、恕人、举贤,这句话非常有道理,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道德感化力量以及人才得失对于管理成败来说的确很重要。在管理的制度执行与道德感化之间,孔子还有精彩的论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要求我们管理工作不仅要“目中有人”且要“目中有仁”,一个团队的事业成败兴衰,不仅取决于战斗力强弱大小,更取决于团队的团结。这些年瑶海教育的各项成就的取得,正是拥有一支团结、强大的团队,这些应归功于我们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陶继新】管理要想做到目中有人,就要真正把人当成人来看待,把所谓处在下位和不如自己的人当成人看。《论语》中的《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孔子在让学生言己之“志”,曾晰在老师提问与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候鼓瑟不止,回答其“志”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却喟然长叹曰:“吾与点也!”如果不是将他的学生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他不会如此而言的。孔子是第一个办私学的教育家,因为他,很多不可能上学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学之路,颜回等人还成了德才兼备的人才。

您说的领导示范引领作用是很大的。领导率先垂范,下属才有可能更加自觉与努力。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而且,领导之正特别重要,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您自己就是一个有正气、有人格的领导,而且,您培养了一批有正气、有人格的校长,所以,才有了更多教师也有了正气与人格。老师的这种品质,还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让他们从小也有了良好的品格。

素质教育:内涵发展培育祖国优秀人才

【唐平生】瑶海区多年来坚持“管理、质量、队伍、特色、品牌”的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同时也在多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合肥市乃至全省、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区多年来建体制,重师资,造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位居省、市的县区前列:先后四次荣获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0年全市6名获奖者我区占一半;2010年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并荣获广东省科学中心专项奖;第十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获金牌;2010年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战胜日、韩获世界亚军,填补省内空白,成为亚洲在该项目上的劲旅。三十八中教师梁珀成为全省“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教练员”第一人。

【陶继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教育就不可能腾飞。你们区的科技创新,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您这个局长有着极强的创新意识,而且又很好地将这种创新思维传递给了校长与教师。校长与教师也是心有灵犀,幸福地与您的思维融合为一。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只让学生学习好书本的知识,还要让他们进入实践与创新的领地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不是长大之后才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正所谓“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也。从这个意义上说,若干年之后,你们的学生也许会有长成“参天大树”者,也许会成为科学家;重要的是,更多的学生,会因为有了创新精神,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创造出更有意义的社会财富。

【唐平生】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学生的品德教育则是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以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和青少年普法教育为抓手,区域性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

2008年我们集中开展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通过礼仪教育让孩子从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文明修养,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教育基础。2009年瑶海区被教育部、关工委等十部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称号,20所中小学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我作为全国县区教育代表在北大百年讲堂对瑶海的经验作了介绍。

2009年起我们又开展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让孩子学法、懂法、用法,培养法治理念,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家庭和社会共同学法、懂法、用法的普法氛围。2011年,瑶海区包括区政府在内的21单位被司法部、关工委、全国综治办授予“全国青少年‘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目前这两项工作在我们的学校中已经形成“常态化”,发挥着持久的教育作用。

【陶继新】如果说让学生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是让他们成才的话,那么,你们开展的这两项活动,则会让学生更好地成人。无才为庸者,无德为劣者。一个人要想走向高层境界,第一要义是修身做人,而要想更好地修身,就要正其心。《大学》有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你们开展的这些活动,就是让学生心正啊!大德成才能成大才,做人是第一位的。所以,你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有正心,有正念,有正行。“此之谓务本”也。

【唐平生】是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优秀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靠学校来独立完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或缺,这就是大教育观。

瑶海是合肥的老工业区,产业工人和区划调整来的乡镇人口是人口的主要成分,因此,我们认为瑶海教育要做好,家庭和家长是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现代化成为我们做好这一工作的突破口。

从2001年到2011年,瑶海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10年磨剑,终至大成。2001年至2005年,瑶海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积淀,从单薄到丰润的发展历程,成为合肥首家省级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接着我们持续3年推进“常态化”管理模式,至2009年,累计培训学生家长20多万人次,汇集家庭教育优秀论文800余篇,开设专场报告450多场,培养家庭教育骨干120多名。2009年我们结合瑶海区情,科学制定了《2009—2011年瑶海区家庭教育三年规划》,开创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新局面,并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发展,先后涌现出市级家教名校13所,省级家教名校10所,省级社区教育示范点3个,并获“全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教育发展环境。

【陶继新】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的作用是巨大的。家长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帮手,如果成了帮手,就会成为有效的推动力。所以,有效地启动家庭教育这个工程,就会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在学校发展中,家长不应当是袖手旁观者,而应当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家长与教师的合力,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一些学校无能为力的事情,有的家长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他们还会在帮助学校与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享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所以,应当让家庭与学校成为心灵联盟的共同体。彼此有了共同的目标,达到了共识,信任了,默契了,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未来展望:抢抓机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唐平生】有优先发展的政治保证,有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有科学发展的策略保障,有内涵发展的管理保障,瑶海教育厚积薄发,一路高歌,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果。

以“十一五”为例,5年内,瑶海区2800多名教育工作者取得了13041项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其中世界级成果5项,国家级2254项,省级5647项,市级5135项,人均约4.7项,这个数据是客观的,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世界青少年机器人亚军”、“全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特奥运动先进单位”、“安徽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先进区”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荣誉先后花落瑶海。

“十二五”之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合肥教育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瑶海教育人面对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科学制定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教育“121”发展战略:以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实现区域教育由块状集约式、分段组团式向现代集群式转型发展为一条主线,立足打造教育强区和实现体教结合两个定位,继续坚持和深化“管理、质量、队伍、特色、品牌”这一核心办学理念,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响教育强区品牌,实现瑶海教育新的跨越。

【陶继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你们种下了瑶海教育发展的优质种子,自然就会结出喜人的果实。这就是一个定律,愈是功利心重者,荣誉有时却会招之不来;一心为了教育事业,不求功利,荣誉却纷至沓来。更重要的是,瑶海的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瑶海教育有了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赞誉。心有百姓,百姓也会心有教育;百姓满意,教育也就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二五”不但开启了瑶海教育的新篇章,也会让老百姓更加满意,因为你们这群心里装着百姓的教育行者,会在更高的层面给老百姓一个更大的惊喜。

唐平生局长简介

唐平生,男,1962年出生,安徽省巢湖市人,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局长,中共党员,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合肥市瑶海区第1届人大代表,第11届合肥市政协委员,第14届合肥市人大代表,合肥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委员,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省级课题鉴定专家库成员,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4日,第4版。)

(收入《打造区域教育名片——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书中,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