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黛溪中学改革创新的探索
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黛溪中学改革创新的探索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6-07-26

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

——黛溪中学改革创新的探索

陶继新

  班主任的负担之重人所共知,但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却未必可观。只担任学科教学的教师,没有管理学生的任务,即使想管,也会因“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心虽动行却止;加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传统思想的束缚,面对班级的脏乱差,也多因与自己无关而视而不见。

  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最大的受累者是班主任。要想破解这个难题就得另辟蹊径。山东省邹平县黛溪中学的“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观。

师师科主任

  “师师科主任”,即每个任课教师都担任学生的学科主任。科主任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科代表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并通过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学好自己所任学科。

  据张志刚校长讲,如果一位教师教着两个平行班,就有12个科代表,科主任直接领导的就是由这12个科代表组成的“科代表组”,即使教学的班级超过两个班,也是负责12个科代表的工作。这样,每一个教师的“主任”职能则处在同一个平台上。

  一、制定工作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师师科主任”的作用,学校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

  科主任要为每位科代表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研究科代表的成长轨迹。主要内容有:科代表的家庭背景信息,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的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

  学校还为科主任建立了工作业绩档案,主要内容有:科主任与科代表的互动情况记录,科主任负责的科代表的日常规范、学业进步、品德修养量化记录,学生、班主任、家长对科主任的评价情况,科主任的育人案例、教育反思等。

  2.师生交流制度

  科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科代表谈心交流,指导他们更好地成长;科代表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遇到问题时,可以向科主任请教并寻求帮助。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书信或互联网交流。学校把这种师生间的倾心交流称为“心灵握手”。

  这样,科主任不但成了科代表教学上的老师,也成了他们精神上的导师。师生之间的“心灵握手”化解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困惑,还给予他们精神力量和未来发展的引导。

  3.科代表培训制度

  每月初和每周二、周四是科代表培训会的固定时间。培训的目的是通过科主任的努力,让科代表学会总结小组工作、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研究实施方案等。培训也并非科主任“一花独放”,科代表有权发表意见与建议。可见,其研究成果是师生共同拥有的。所以,这个培训会还是一个研究“共同体”,一个“科主任和科代表的共同备课会”。

  4.班教导会制度

  班教导会是以班为单位召开的教育工作会,两周一次,由班主任主持,参会成员是相应班级的科主任,根据需要,有时还安排部分科代表参加。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师生合作会,主要任务是针对班级管理、小组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共同研究现状、探讨措施、制订方案,从而做到信息共通、班会共备、资料共用、难题共诊、经验共享、教训共戒,充分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师师科主任”并不等于不要班主任,而是与班主任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班主任重在“管”,科主任重在“理”。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的行政工作,包括卫生、纪律、活动安排、各小组的管理等;科主任负责理清、理顺、理活科代表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要像带研究生一样带好自己的科代表。

  班教导会是各方面信息交流、各种成功经验传播,以及对困扰大家的难题探索与研究的平台,似一个小型的“博览会”和“论证会”,而且形成了共同的研究成果。

  5.家长联系制度

  学校要求科主任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网上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每月一次的家长会暨家长学校活动,除了学校安排的讲座和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外,还有由科主任组织自己的科代表的家长召开的小型家长会。科主任和自己联系的12位家长坐在一起,有时还会找来科代表进行“三方会谈”。这种会谈没有尊卑之别,也无高下之分,教师、家长与孩子敞开心扉,无话不谈,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融通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一些疑难问题往往在这种会谈中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学校还规定,每周四是课堂开放日,欢迎家长来到学校,走进课堂,检查学校的工作,体验孩子的生活,并在这一天邀请家长给学生们讲自己的故事。有位做生意的家长告诉学生们,他很有钱,但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因为他没文化,怕说话让人笑话;他还用朴素的话语告诉学生们,做买卖有赔有赚,读书这件事没有赔。还有位家长讲自己家里困难,但他却有一个孝顺、节俭、心眼好的孩子,所以,他依然幸福。这令学生们大受感动,且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育人使命的回归

  教师工作本来就比较忙碌,实行“师师科主任”会不会加重教师们的负担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一些教师。他们坦言,改革之初,确实有这种感觉,甚至还有点抵触情绪,但渐渐地,这种感觉被育人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取代了。其实,从孔子始,老师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看来,孔子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育人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神圣使命。班主任尽管非常辛苦,但是也比较快乐,原因之一就是从育人中感受到了为人师的价值。以前,毕业生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收拢到班主任的门下。现在不同了,科主任也同样收获着这种快乐,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有了科代表的鼎力相助,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自如了。

  以前,教师主要研究的是教学专业知识,现在,他们开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阅读教学之外的书籍,到外地听管理方面的讲座,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教书育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科主任“蓦然回首”,不由得惊呼:“这下子真正进入教师角色了!”

生生科代表

  “生生科代表”,即每一个学生都是科代表。一个班级由6个小组组成,小组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思想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而成的。

  一、科代表是小组的“学科带头人”

  科代表不只是管着收发作业,还是这个小组的“小老师”和“学科带头人”。课上,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分配探究任务,合作讨论,协调发言机会;课下,组织预习、复习、作业检查、小组成员帮扶以及各项实践活动等;将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组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协助老师解决小组管理中的疑难问题。

  科代表不同于一般的“官”,对于自己所承担的学科“研究”必须超越他人,不然,大家对其研究“学科”的“学术水平”就不会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代表是其他组员的“指导老师”,在组内是这一学科的“权威”发言人。而其发言的过程,既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展示,又可以使其他组员共同享用他的“研究”成果。所以,大凡科代表在组内发言的时候,大家都会洗耳恭听。不过,也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情况,如果有哪位“学生”发表了“另类”高见,“老师”也会快乐地接纳。因为,他们还要代表全组冲刺全班的竞争“项目”。“组荣我荣,组耻我耻”嘛!每一个学生都是科代表,都有“指导”他人的使命,也都有聆听教诲的学习机会,甚至有向“老师”发难的权利。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研究就有了内在的动力,于是,学习的效率提高了,研究的深度拓展了,探索的兴趣变浓了。

  二、科代表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种潜能,认为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器具而已。其实,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一个特殊的惊喜。“生生科代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习主动性。

  教导处主任刘云祥对记者说:“同样一个问题,是由教师提出来,还是由学生提出来,对学生产生的刺激是不同的。如果再由学生解答的话,效果就更不一样了。因为科代表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科代表还要在自己超前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东西,教师无需再讲,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而且,还有科代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小组活动,这样的课堂效率不言而喻。

  人人都是科代表,人人都具有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成了一种必然。

师生共同驾驭课堂

  “科主任、科代表共同驾驭课堂”是“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的必然结果。因为科主任和科代表在课堂上既是师生关系,也是亲密的伙伴,而且有着共同的价值导向。课堂上,科代表要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包括分配学习任务,引领、带动组员们讨论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组员在全班回答问题、展示成果等;科主任则要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精讲点拨,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一、实行四级备课制

  一般的备课由教师独自完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黛溪中学的四级备课制,因学生的参与而有了别样的精彩。

  一是教研组集体备课。学期初,在各学科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明确本学期教材内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认识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

  二是各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在各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周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评议。

  三是科主任个人复备。各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个人复备。

  四是科主任、科代表共同备课。由科主任与科代表一起对学案进行研究和完善;科代表组织小组成员依据学案进行预习,并将预习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帮助老师对学案进行修改。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消减了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没有价值的讲解。学生由于课前参与,对教学过程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从而提升了学习效率;由于教师的备课内容之中有自己的意见,感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学起来更加积极主动。

  教英语的刘波老师说:“备课的时候,我可以先问科代表,这几个问题设置得是否合适,这个地方是否可以作为难点,让他们帮助老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掌握好了,就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作业、复习了。”

  二、实施五个教学步骤

  从形式上看,教学步骤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元素。但是,因步骤的不同,教学过程自然就会分解成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黛溪中学在课堂上实施的五个教学步骤,就有了不同一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

  第一步是导课激情。目的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记者在听马振金老师讲课时,情感就被他激发了起来。他教的是《春酒》一课。他没有让学生直接读课文,而是先读了自己两年前在北京学习时写给女儿的一首诗。一个挚爱女儿的、富有真情的父亲的感情,通过如泣如诉的诗句款款流淌出来。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孩子,竟然情不自禁地流泪,有的甚至哭出声来,就是记者本人也多次悄悄拭泪。未学课文,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学生就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受。

  据教导处副主任、特级教师由学芹讲,导课激情不只是马老师这一种形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场景都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激情内容。

  第二步是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老师一般要发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提纲,提纲的标题是“看谁学得好”。

  在听王玲老师执教《齐鲁大地——山东》地理课时,记者也和学生一样收到了一张自主学习提纲。略一浏览,感到这个提纲思路特别清晰。课上,师生正是共同循着这个思路,走进“齐鲁大地”的。

  第三步是激情互动。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生生、组组、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互补,在讨论中得到提高。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在李宁老师的课上,记者发现,6个小组组成了6个小方阵,在科代表的引领和督促下,各小组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甚至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将近10分钟后,讨论声渐渐平息,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在环绕教室的三面黑板上写下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这为以后教师的“魅力精讲”进行了有侧重、有针对性的铺垫。

  第四步是魅力精讲。教师要讲的是难点、重点和方法。“魅力”是指要有吸引力、穿透力和震撼力,能以情激情、以情促知;“精”的意思是要做到精当、深刻。

  记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精讲之“精”。整个课堂教师的讲解只有不到10分钟的时间,但是,由于讲到了关键处、点子上,却给学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张志刚校长对记者说,学校明确规定,一课时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到40分钟,而且教师的讲解演示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第五步是拓展应用。让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这个环节一般采用小测试的形式,发给学生一张名为“看谁做得对”的测试卷。“看谁做得对”由小组间互换批阅,科代表组织并负责统计结果。

  三、布置优质课外作业

  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布置的学生作业,要么数量太大,要么质量不高。学生课上学习没有兴趣,课下作业更是未做先心烦。黛溪中学创新课外作业,提出“量少质优”的要求。规定语、数、外、理、化各科布置的课外作业不得超过15分钟,其他学科不许布置课外书面作业,而且提倡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性、实践性作业。学校规定,课外作业不得随意布置,要由集体备课确定内容,并由备课组长签字,以确保数量和质量。

  四、创设新的教室布局

  为了适应“生生科代表,师师科主任”的要求,学校创新教室布局,学生的排座一律改用小组“团坐”或“对坐”的形式。为了强化科代表的责任意识,设置了科代表席位,制作了“科代表证”。为学生设置书架,搬掉书桌上的“书山”,还学生本来就不大的课桌面积。同时,在教室的三面墙壁上设置了高标准的黑板,这些黑板与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自由使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展示成果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快速大量获取信息的需求。

  张志刚校长高兴地对记者说,师生共同驾驭课堂之后,大多数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辛苦型”向“学者型”、“创造型”的转变,学生实现了由“厌学型”、“重负型”向“快乐型”、“轻松型”的转变。教育教学的高效与轻负就自然地合而为一了。

评价与奖励唤起合作意识

  将评价与奖励结合起来,并没有多少新意。可是,评价的捆绑式和有奖的游学化则是黛溪中学的一大特色。

  一、捆绑式评价

  所谓捆绑式评价,就是在德育和学习等方面对小组全体成员捆绑起来评价。

  为此,学校制定了德育和学习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六周评选一次,只有小组全体成员达到规定的进步指数才能被评为优秀小组;同时,单科突出、贡献较大的科代表被评为优秀科代表。

  教导处副主任田道源对记者说,学校还突出了对小组课堂表现的评价。任课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的质量、参与课堂的程度、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方面作当堂评价,表现好的可以获得优秀小组称号,当堂受奖;各小组获得的证书由组长保存,在阶段性测评时,每个证书将按一定的分值记入小组考评成绩。

  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现在小组成员之间闹矛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因为这种评价已经让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捆绑式评价创造了切实可行的小组评价机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说以前哪个学生成绩好了会感到自豪的话,现在则变成了小组整体进步才有骄傲的资本。捆绑式评价将小组间的名次之争转变为达标竞赛,避免了自然组之间的无序竞争,实现了班集体的整体进步。由于评价的内容涵盖了学业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捆绑式评价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张志刚校长对记者说,学校对小组之间的竞赛并不排名次,优秀小组不限名额,目的是变名次之争为达标竞赛,这样可以避免小组间产生无序竞争,从而促进整个班集体共同进步。

  二、有奖游学

  所谓“有奖游学”,就是优秀小组可以享受“游学”的奖励。所谓“游学”,既有“游”,又有“学”,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有品位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科技场馆旅游,并在旅游中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据张志刚校长介绍,科主任为科代表们制定了阶段性学习目标,德育处为同学们制定了阶段性德育目标,每六周进行一次测评,如果自然小组所有成员的德育目标和学习目标全部达标,那么,这个小组就可以获得一次“有奖游学”活动资格。

  目前,学校已经开展了“黄河之旅”、“邹平新农村之旅”、“探访李清照——百脉泉之旅”、“游醴泉寺——感受范仲淹‘先忧后乐’的人文志向”、“科学之旅——参观山东省科技馆”等游学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师生共同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游学”之前,师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旅游路线和重要考察点,从而使每一次游学游得快乐,学有所得。

  比如游览黄河之前,师生们就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如地理知识: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黄河流经多少个省市?为什么是地上河?为什么水是黄色的?历史知识:为什么叫母亲河?在黄河两岸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文学知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赋等;艺术方面:让学生学唱《黄河大合唱》等。还让学生思考黄河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搜集当地与黄河有关的民谣、故事、传说等。到了黄河边,还要组织诗歌朗诵会、演唱比赛、野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学生不管到哪个景点、走哪条线路,都不会制造星星点点的污染,反而还会捡起、带走别人丢弃的垃圾。有人说,这群旅游者,一路游学,一路播撒着精神文明的种子。

  学生们游学回来以后,还要开展摄影展评、DV展评、征文比赛、出版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

  学生在游学中感想万千,写出的作品也就异彩纷呈。路媛媛在《梦入百脉泉》中写道:“感谢有奖游学给我的际遇,让我走近先辈。我想,我们在前往的路上以及园内放声齐诵清照经典的余音,是对一代词宗的一种告慰。”劳淑薇在《游范公祠有感》一文中说:“迈出范公祠,才突然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谛。如此之宽大心胸,何人可及?我为能与范公共享同一片蓝天、同一块热土而倍感幸运。”

  同游的教师也不甘示弱,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富有哲理况味的作品。德育处主任杜玉生在作品中写道:“当学生们在清照祠外高声齐诵《声声慢》的时候,我多么希望今天学生们这琅琅的诵读之声能够穿越时空,告慰那颗孤独而又坚强的高贵灵魂,但愿我的这份迟到的解读能够使她有些许的温暖!”

  三、合作意识增强

   张志刚校长认为,“有奖游学”是对品学兼优自然小组的一种肯定,是学生心目中一种最高的奖励。

   为了获得“有奖游学”的奖励,小组成员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合作意识、规范意识和遵章意识不断增强;在学习上,有的小组结对帮扶,有的小组对当天遇到的难题进行集体“会诊”,有的小组则请本组内的“高手”开展集体辅导。

  据校长助理董建禄讲,一天下午放学后,他发现一个小组的9名学生自发地来到操场跑操,小组长对大家说:“先默默地跑3圈,然后再反思我们为什么不能参加有奖游学!”于是,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和咚咚的跑步声响彻操场。

  初一(4)班4组的赵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英语、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影响了小组的评价。组长赵子薇和小组成员一起,先从生活上帮助他,使他从情感上接纳同学、接纳小组这个整体。然后,各科科代表帮他补课,使他找到了学习的信心,把精力集中到追求进步上。

  “我影响了整个小组的评价,心里愧疚。现在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回报大家对我的帮助。”赵威下定决心。

  作为小组长,赵子薇每周都要开一次小组会。“有奖游学把我们这几个同学绑在了一起,如果获得了奖励,我们会总结自己这段时间的成绩、经验;如果不能得奖,我们会找原因,讨论问题能否得以解决,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同学这次拖了后腿、给组里扣了分就用打击报复的方式对待他,而是应该制定措施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

目前,黛溪中学在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英语教育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学校也在全省初中学校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教育部表彰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优秀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省优秀家长学校、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等80余项荣誉。

(原载于《现代教育导报》,2008年4月28日。)

(收入《校长的谋略与品质——20所名校的发展之道》书中,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