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生精彩的明天——历城二中学生生命成长侧记
为了学生精彩的明天——历城二中学生生命成长侧记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6-07-26

为了学生精彩的明天

——历城二中学生生命成长侧记

陶继新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二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凡对其略有了解的人们,都会为其连续多年的高升学率而惊叹。但李新生校长认为,那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内涵,却在学校精神的锻造与师生思想品位的提升上。

历城二中的领导大都与教师一样正常上课,但其收入却处于教师的中游。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与积极努力,激发了全校教师工作的热情。当今家教市场火爆,可是,老师们不为所动,将心思几乎全部用到教育教学之上。所以,自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引进了六七十位骨干教师,却极少为了待遇而高枝别依者。由于各种原因而走的两三个教师,现在也在思念着重回这个温馨的家园。

可是,在采访老师们的过程中,他们却希望记者更多地写写可爱的学生。他们认为,历城二中堪称一个锻造人格的火炉,即使原本表现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一旦融入其中,就会产生凤凰涅式的变化。况且,历城二中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了学生更加精彩的明天。所以,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只是主要从学生成长这一个层面,掠影式地叙说历城二中的精神气象。尽管撮其一端,但却希望读者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进而去叩寻这所学校更加深远的发展前景。

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这里的“束”,在不少《论语》译注的书上大多解释成了十条肉干。其实,这个“束”的真正意思是“束带修饰”,“谓年十五岁以上也”(郑玄)。不然,如颜回、子路这样的异常贫穷的学生就不可能接受孔子的优质教育,孔子的“有教无类”也就成了有名无实的虚妄之言。

古时男子十五岁举行成人礼仪,所以,成人礼古已有之。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将这个传统继承下来。自1998年起,每年的9月24日就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但是,这个节日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只是形式而已。历城二中则不然,每逢成人节期间,学校都要庄重地为年满18周岁的学生举行成人仪式。

仪式上,首先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随后是这些“成人”的学生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接受领导的勉励和前辈的祝愿,倾听成人的声音。

仪式的第六项是班主任老师为成人学生颁发自制的非常精致的成人纪念卡,上面有每一名班主任老师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写的励志语。

仪式的最后一项是为成人学生颁发学校团委专门定做的成人纪念册,内有个人照片、成人宣誓的誓词、领导人(新中国四代领导人)的嘱托、成人法律常识、国旗国徽国歌的简介、济南的发展历史,另外,还有李新生校长给十八岁学生的题词。2007年成人纪念册上,李校长就写下了这样的题词:

“今天,十八岁的你们/把人生最珍贵的成人节留在二中的校园/从此承担起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重担/载着理想的青春和年华/为四十岁作准备/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擎起责任的航帆/志存高远,厚德博学,团结合作,开拓争先/争做高素质、高品位的文明青年/成长的历史写满累累硕果/让记忆无憾,让一生无悔/在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成为最耀眼的主角!”

学生对纪念卡和纪念册珍爱有加,有的学生毕业之后,还将其与最为珍贵的东西收藏在一起。问及何以如此,他们则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看到它,我就想起了一个成人应当肩起的责任!”

据李新生校长讲,这项活动在历城二中已经组织了10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还将继续下去,而且将会使这种活动搞得更具意义与价值。

感恩美德在学生心里扎根

感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是,当今一些孩子既无感恩之心,更不知道如何去感恩。人们往往抱怨学生道德素养的每况愈下;其实,家长与教师却难辞其咎。当成人对孩子爱之愈切的时候,却鲜有思考让孩子如何施以回报。时间一长,孩子认为接受恩惠天经地义,无需回报。为此,历城二中开展了别具一格的感恩教育。

在各个班级里,都有一本名曰“同心园”的笔记本,是专门记录全班同学父母生日的“档案”,而且由生活委员专门保管。如果某日是哪位学生父母的生日,生活委员就会代表全班同学为这位学生的父母送去生日的祝福。

当孩子回家之后,接受生日祝福的父母就会特别欣慰与兴奋,夸奖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感谢全班同学的美好祝福。这使孩子们感到特别自豪,且由此在学生中凝聚成一种友爱精神,不但感恩父母,也感恩同学,感恩这个和谐的集体。

于是,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父亲的生日、母亲的生日,这五个节日,就成了学生一年之中最难忘的五天,甚至是翘首以待的节日。没有谁再会忘记父母和老师的生日,没有谁再漠视父母的养育之恩与教师的培育之情。李新生校长认为,这批懂得了爱,懂得了感恩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也会感恩社会,也会得到社会认可的。

据滕德新老师讲,学校站在学生现在学习和将来人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做“四有心人”的要求,即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有感恩心、有宽容心,而且各有形式各异的主题活动。比如围绕感恩主题,他就组织了“我的父母亲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和“我和父亲母亲作文”等活动,而且布置了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袜子”“给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做一道最喜欢的菜”,最后举行“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

第一,播放短片《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唤起家长、学生心底的良知,感受割舍不断的人间亲情。看完短片,会场寂然,抽泣之声此起彼伏,感恩之情在学生的心底回荡。

第二,学生朗诵、讲述唐山大地震血奶和疯娘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第三,学生自由讲述“父母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有不少学生讲到深情处,总会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共鸣,有的甚至呜呜地哭了起来。忏悔的泪水,悄悄地汇聚成了感恩的心灵之旅。

第四,各个学生去拥抱自己的父母。这时候,父母与孩子,已经相拥而泣;而爱,就在绵绵不断的泪水中,无限地延伸。

第五,做着手语齐唱《感恩的心》。歌声在教室激昂地回旋,学生的感恩之心与家长的欣慰之情,也无声地融进这歌声里。

为了组织这场主题班会,滕德新老师在大病初愈之后便紧张地忙碌了整整两天,当天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这些,都被学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主题班会刚一结束,所有的学生与家长一起向滕德新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而且又向他敬献了鲜花。这个时候,滕德新老师也是满含热泪,一个劲地说着“谢谢”。

班会结束了,好多家长还是依依不舍地拉着滕德新老师的手,连连说着“太让人感动了”。一位父亲万分激动地对滕德新老师说:“当孩子非要给我洗脚的时候,我很不安,很不可思议,像是在做梦,我当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觉得太幸福了!十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因为孩子流下幸福的泪,谢谢您对孩子的教诲!”

记者在采访倔强任性的女生小阮的后妈时,她是在感动中向我叙说小阮变化的。

“自从进了她的家门,她就从来没有叫过我一声妈妈,而且经常用一种怨恨的眼神看我,待搭不理的。我因为心里愧疚,总是看着小阮的眼色行事。没想到你们开展感恩活动之后,小阮完全变了。开始叫妈妈了,放学回家后,主动到我的房间问候,而且经常挽着我的手散步,和我谈一些知心话。这下子,她的妈妈也放心了,竟然感动得给我鞠躬,一个劲地道谢。其实,我知道,这是学校的功劳,我一辈子都报不完这个恩啊!”

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习惯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正因如此,所有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都会在习惯养成上孜孜以求。历城二中便是这求索中的一个典范。

一、习惯养成从新生入学开始

新生入校,学校不是急于安排学生上课,而是重点抓了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大多数新生由于在家受到父母过度的“爱护”,突出表现为自理能力差、自私、感情脆弱、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等。为此,学校通过为期一周的军训打掉了孩子身上的娇气。军训期间及开学之初,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冲出亚马逊》,连续剧《士兵突击》部分片段,以期培养学生果断刚毅的军人性格。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和《学校行为规范》,通过学习规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标准。针对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抽烟、狭隘的讲义气、早恋、网瘾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其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能力。同时,组织全体教师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整理床铺,如何摆放生活用品。为了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学校坚持让学生每天下午跑步1500米以上,以确保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学生生活习惯养成后,学校又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学生主要学习养成习惯方面的文章,有人大附中学生刘朔的《优秀是一种习惯》、北京大学王极盛教授的《学习习惯高于学习分数》。平时学习的文章主要有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振东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比尔·盖茨给青年的11点忠告》《犹太人的家庭教育》《宽恕的力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谢折磨你的人》等。如学生在某一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收集有关文章集体学习,集体讨论,改变了单纯说教的教育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开学后,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向学生讲解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及要求,听课、预习、做作业、作业纠错、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小组合作交流、上课纪律要求等,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各个环节及要求,以确保今后学习过程中方法正确、学习高效。

二、学生一律着白色校服

各个学校的校服虽然五颜六色,纯然白色者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这种颜色太易弄脏的缘故。可是,记者前往历城二中采访时发现,他们的学生一律着白色校服,显得格外富有朝气。其实,学校选择校服样式的时候,许多老师也不认可一身洁白色的衣服。但是,最后之所以选定了白色,是因为着白色校服,不仅可以使学生呈示一种生机盎然的精神面貌,而且还有助于养成爱净爱美的良好习惯。

事实如何呢?据赵学东老师讲,三年过去了,学生自觉爱惜校服的习惯已经养成,非但没有因为白色而易染易脏,反而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习惯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每天身着白色校服的学生,将会从一举一动中注意保持校服的洁净。久而久之,就会进入自然状态。而更为可贵的是,这种良好的习惯,还渐渐地辐射到学生的其他行为之中。于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成了历城二中学生的一种自觉追求。

三、喝瓶装矿泉水的学生越来越少

历城二中7000多学生,如果每人一天喝一瓶矿泉水,就会产生7000个矿泉水空瓶子。如果再将这些瓶子扔在校园里,就会形成遍地垃圾的一大“景观”。

可是,不管什么时候走到历城二中校园里,都无法寻觅到瓶子的踪迹,因为学生绝对不会在校园里随手丢扔垃圾的。那么,空瓶子哪里去了呢?

原来,学校里设有“绿色回收站”,由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具体负责,每天下午大课间时间由专人负责回收各班的空瓶子。各班里也设有“流动站”,学校统一配置了大箱子,由班级团支部负责,由专人负责每天清点数目,送到学校统一放置处。学校每月将各班上交的瓶子数目汇总,按照每个瓶子一毛钱返回班级,作为团支部活动经费。在这样的政策下,学生即使在校园里喝完水,也会将瓶子拿回教室。

这样会不会刺激学生喝矿泉水的欲望呢?回答是否定的,而且一段时间后,喝瓶装矿泉水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少了。原来,班级里有每天的数目公开栏,每瓶按1元5角计算,有时一个班光水就消费上百元。这令同学们心里犯起了嘀咕,不能这么浪费啊!而且,学校在走廊里配置了娃哈哈纯净水饮水机,用水卡刷卡消费,既便宜又实惠。于是,学生渐渐选择了这样的饮水方式。这既能够保证瓶子不落地,又可以使校园更美丽,更为可贵的是,在无形中,学生渐渐懂得了珍惜每一分钱的重要性,进而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良好习惯无处不在

开学两个月后,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习惯基本养成,能够主动地整理个人内务,不乱丢垃圾。据一位学生家长讲,自己的孩子在外出旅游的大巴车上,手里一直拿着一根吃冰糖葫芦剩下的竹签。下车以后,才把竹签扔进了垃圾箱里。200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早7:00学生餐厅播放两会开幕式奏国歌时,全体学生不约而同地放下筷子肃然起立,直到国歌结束。据初一(4)班学生韩煦的家长讲,周末在泉城广场上,当国歌声响起的时候,几个正在游玩的历城二中学生,立刻停止了嬉闹,齐刷刷地面向国旗站立起来,令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

据初中部校长高玉岱讲,在历城二中,如果公物坏了,学生会主动维修;地上偶有垃圾,学生会自动拣起;上车开会,学生会自动排队;见人随地吐痰,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制止;听到不文明的话语,学生会当面纠正。他们还准备搞一个家庭文明公约,让每个孩子的家长,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虽然大多是济南市的孩子,但是,极少发现有到外面饭店就餐者。所以,7000多名学生,原本应有一个巨大的“吃”的资源,可是,学校周围却没有一个好饭店。因为那些试图从学生中捞上一把的老板们,后来发现几乎一无所获。

学生主动改正错误

孔子的子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是很有道理的。而且大凡勇于承认错误者,也会有改正错误的行动。据李新生校长讲,在历城二中,学生主动改正错误,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

一、请求老师给自己开张违纪单

在赏识教育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人们也开始思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还需要不需要惩罚。当然,体罚是不能容忍的;可是,适当的惩戒,有时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历城二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非常严格,对于违纪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而且都有量化分数,与文明班级的评定直接挂钩。有一天午休时间,赵学东老师带班,发现一个学生躺在床上看书,便把他单独叫出宿舍,告诉他虽然你在学习,但是学校不提倡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因为保持科学合理的学习与休息习惯很重要。看着这个学生态度特别诚恳,赵学东老师对他批评几句,就让他回去休息了。

下午跑完操后,没想到这个学生跑到办公室里,交给赵学东老师一份检讨,并且当面给老师道歉,还要求给他开一份违纪单。赵学东老师觉得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处罚也没必要如此重。可这个学生却非常认真地说:“如果犯了错误,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我心里会不安的。因为我已经给班级抹黑了,我要承担责任!”赵学东老师无言以对,对这个学生肃然起敬。

违纪单开好,交到这个学生的手上,看着他释然地走去,赵学东老师感慨之后,欣慰之情也油然而生。

二、学生主动交自我检讨

一天中午午休,张晓老师去宿舍查午休,听正在那里检查工作的李老师说发现张鹏同学在玩学习机。张晓老师在想,会在干什么,是否利用学习机玩游戏或听音乐,这可是学校明令禁止的啊!于是,他开始考虑怎么处理这件事。

晚上,张晓老师还未等到找张鹏,便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折叠纸条。打开一看,竟是张鹏的《自我检讨》——

“我首先为今天中午我所做的一切向老师说声‘对不起’,我不应该在午休时用学习机学英语,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万分歉意,以下便是我对自己的惩罚:一、我的学习机在老师那里保管,待到放假时带回家,不再带入学校。二、我心甘情愿从明日起为班级拖地、擦黑板五天,以表示我的悔意。三、近期努力复习,上课积极发言,积极动脑,月考时拿到理想成绩。以上惩罚是我心甘情愿的,望老师认同。我想老师责备我不会因为我学英语,而是因为我学英语选错了时间。我以后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绝不再像这次一样犯错。”

读完检查,张晓的第一反应便是羞愧,是老师把他想得太坏了,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个孩子。但同时,又为张鹏感到放心甚至骄傲,是的,他成长了,他变得越来越好了。

校本课程彰显活力

历城二中的校本课程不但丰富多彩,而且极具特色;不是装点门面,而是真刀实枪,做得热火朝天,甚至成了学生乐此不疲的一项事业。

一、玩泥巴“玩”出了名堂

久闻历城二中陶艺课程非同寻常,见后确感名不虚传。2005年学校便投资90余万元建造的陶艺馆,占地3.5亩,教学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余学生同时上课,陶艺室、展列室、材料室、烘干室、窑炉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同时,还组织编写校本教材、陶艺画册,让学生系统地接受陶艺文化的熏陶,享受到玩泥巴的乐趣。

1.学生制陶欣然而快乐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在一般人看来,只能是这方面的工匠才能制作。可历城二中却有了陶艺课程,有了专门的课时安排和专门教师甚至是名师任教。当记者走进陶艺教室里时,发现同学们的面前都摆放着经他们介绍才知道其名称的手动转台、木拍子和刮刀等工具。只见他们手捏一块黏泥,手掌用力地将泥块由里向外推压,不久,形态各异、稚拙质朴、颖异生动的陶艺作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学生制陶,既是在创造,也是在审美。当一块块泥巴在学生的手中变成一件件艺术作品时,他们从中所获得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有时你走到一个学生那里站了许久,他竟然全然不知。那种忘我与专注,那份欣然与快乐,是在其他课程学习中很少见到的。

在校园里随便问几个学生最喜欢什么课程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回答:“陶艺课!”说话时的神情中,无不透视出特别的自豪与欢欣。

2.陶艺之美满校园

与陶艺课相映成趣的是中华文明长廊,位于教学大楼的大厅东面墙壁之上,由主题各异的15块大约5平方米的陶瓷板块组成,古朴多姿的构图和鲜艳明快的色彩,讲述了既古老又现代的陶艺故事。西面墙壁上则是根据当代书法大师的原迹制作的陶瓷书法壁雕《沁园春·雪》与《兰亭集序》,虽然各块字板高低颜色不同,可是,却有“道法自然”之妙,气势恢弘之感。陶艺展窗里,则放着学生、老师制作的作品,有色彩精美的陶盘,造型各异的花瓶,栩栩如生的人物,憨态可掬的动物等。走进陶艺楼,简直走进了陶瓷的天地,有棱有角的陶瓷柱子、可爱的陶瓷小熊、个性张扬的陶瓷塑像……陶瓷那质朴的色、凝重的材、灵动的韵与二中的人文特质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3.学科渗透显张力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主张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现在,丰富多彩的陶艺课程,已经与其他课程融合在一起。在“陶艺与语文”“陶艺与音乐”等方面的探索中,学生开始用陶艺塑造语文教材中的典型人物,用陶艺表现著名乐曲的意象情境。从立项选题、搜集资料、作品创造、构思描述,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略作点拨。这种既开放又活泼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内蕴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据李新生校长介绍,他们的学生玩泥巴在全市已经“玩”出了名堂。2006年,历城二中承担了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陶艺师资培训的工作。2007年,该校宋宝老师所执教的《泥土的生命》获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同年,学校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中特色教育的研究”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同年,两次接待了新加坡尚志中学和新加坡菜佛仕初级学院来访交流。2008年1月宋宝老师被聘为济南市初中综合实践学科中心组成员……

二、“瞻稼轩风采、仰一代词宗”

每年4月恰是春暖花开之时,学校团委都要组织初一和高一的学生进行一场“瞻稼轩风采、仰一代词宗”的爱国主义活动。这也是历城二中的一个校本课程,只不过上课到了校外而已。上这堂“课”的时候,学生须徒步行走20华里,到辛弃疾故居参观。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爱国事迹,也是一次徒步拉练、挑战自我的磨炼过程。

行进路上,学生高擎国旗和班级标志旗,斗志昂扬地高唱健康歌曲,令路上行人伫足观望,赞叹不已。

辛弃疾展馆的解说员是各班选拔出来的学生,虽然初出茅庐,可是,其解说却别有意趣。据44级高一(21)班的李羽弘同学讲,在全体同学参观之前,解说员已经游览过一次,并且由真正的导游带领着他们一一参观了各个展室。当然,全部熟读了解说材料,且对着镜子进行了反复练习。尽管自感胸有成竹,可是刚解说词时候仍然不免紧张。不过,同学们信任的眼光,给了解说员巨大的精神鼓舞,使他们滋生了自信。于是,越讲越流畅,甚至有了意想不到的发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羡慕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有的同学说,比专职解说员更胜一筹。有的还跃跃欲试地说:“如果下一次再到哪个景点参观,我一定做好准备,力争竞争成功,也过一过解说员的瘾。”

李新生校长说得好:“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给其一个挥洒才思的舞台,他就会给你演绎一个特别的精彩。”

三、发明创造进入课堂

目前,学生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多,历城二中将“发明创造课”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表。他们在高一一个学期里,每周开2个课时,还聘请了山东省知识产权局陈明全老师为学校顾问,定期为学生上课。自开课以来,收到学生创意7500多项,目前,300项创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证书。2008年7月,历城二中组织两个代表队参加在烟台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获团体金奖,历城二中被评为全国创新型学校。

老师生日晚会的“密谋”

2004年7月,张晓老师通过竞聘来到历城二中,且于9月1日起担任了29级10班班主任,兼教该班的数学课。但是,张晓老师发现,学生起码的学习习惯都不具备,课前必须首先强调如何听课、做笔记、做作业等常规的东西。即使如此,问题还会层出不穷。这令张晓老师身心疲惫,甚至有点提心吊胆。如此下去,学生成绩何以提高?情绪不佳,就自然而然地转嫁于学生身上。甚至有时夜间做梦都被学生气醒,骂上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可是,令张晓老师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学生对老师非但没有恶感,还感恩戴德。于是,就有了一件意想不到却情在理中的事情——

2005年冬天,张晓老师因办理户口,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不经意间被班长周娇君看到。

周六吃过晚饭,张晓刚赶到办公室,周娇君和阎于博洋便尾随而至:“老师,请您现在到教室,有很重要的事!”“什么重要的事?不可以在这说吗?”他俩说不可以的,到了教室就明白了。刚走到二楼,走廊头上一位“守株待兔”的同学便诡秘地跑进教室,随后,原本明亮的教室,一下子全没了灯光。张晓被两个同学“挟持”着带进教室。刹那间,灯亮了。张晓老师一下子惊呆了——教室里挂满了拉花,灯管已被彩纸裹住,如盛大节日来临,特别喜庆。还没等张晓反应过来,一位同学将一个大大的花环挂在了张晓的脖子上:“祝老师生日快乐。”随后文艺委员盖坤起头,全体同学齐声高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毕,孙元帅同学率先向张晓老师喷起了彩带———弄得张晓一身绚丽。正当张晓老师招架无力的时候,体育委员赵阳说:“把老师抬起来!”于是,几位男同学一齐用力,把老师抛向天空。

同学们一起喊道:“老师,幸福吗?”

张晓老师早已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朽木不可雕”的孩子,对老师竟然有这么深厚的感情。他甚至认为这帮孩子宽容大度,须仰视才见。于是,张晓老师感慨地说:“同学们,作为老师的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祝福,这是第一次有人给我过这么有意义的生日。我平时对大家脾气不够好,在这里向同学们致歉!”“老师,是我们不够好,时常惹您生气,我们今后一定会好好听您你的话,用好的成绩向您和家长汇报!”张晓激动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29级10班的生日,让我们共同许愿,祝福我们班的明天更辉煌!”

“好,吃蛋糕!”……

原来,自从张晓的身份证被周娇君看到后,他们集体“密谋”了这场特殊的“生日晚会”。也正是这场晚会,让张晓重新认识了这些孩子的“真面目”。从此,他从心里爱上了这些学生,改变了工作方法,特别是从心灵层面走近了学生,师生关系也就愈发融洽了。

因工作调整,2006暑假后,张晓将不再带29级10班了。未到暑假,他的内心便已涌动起阵阵酸楚,怎能舍得这群同他一起哭过笑过的孩子们?上最后一节课前,他的眼泪就时不时地往外流,几次擦干眼泪,在教室外转了好几圈,才眼圈红红地走进教室。

孩子们也已知道了张晓老师不再带他们课的消息,几天来,一向欢蹦乱跳的孩子,开始沉默不语。张晓老师刚到教室,同学们便齐刷刷地起立,异口同声地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随后,阎于博洋和国智将一盒千纸鹤和由全体同学签名的记录本默默地递给了张晓老师。然后是全班啜泣。张晓老师的眼泪也夺眶而出。良久,才哽咽着祝愿同学们好好学习,并保证永远做大家的好朋友!

张晓并没有离开这群孩子,他们的心一直连在一起。取得成绩,孩子们会向他报喜;有了解不开的心结,孩子们会找他寻求帮助;即使什么事也没有,也会时不时地发些短信,打个电话,叙叙“家常”,谈谈班里稀奇古怪的事。张晓老师说,因为这些孩子,他的生活多了很多色彩,心理也有了更多的牵挂,更有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幸福。

关于学生的故事,以上所写,仅是几个片断而已;不过,它却一直在感动着我。李新生校长认为,如果能再写一篇教师奋争的历程,也许更能令人们感动。可老师们说,如果再写一篇校长的访谈,也许更可以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是的,在有限的篇幅里,的确难以容载更多的内容,比如历城二中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课题实验——“‘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含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有趣故事。不过,留下这些遗憾,让更多记者、更多教育界人士去作新的探索,也许更具意义。

(原载于《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2008年第9期。)

(收入《校长的谋略与品质——20所名校的发展之道》书中,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