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肥城白庄矿学校报告会 回响(四)
山东泰安肥城白庄矿学校报告会 回响(四)
作者:邱绪岩 等老师         更新时间:2014-01-02

听《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有感

                   白庄煤矿子弟学校    董攀

1114,我校邀请山东教育报总编陶继新先生来我校作《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讲座,聆听陶老师的讲座,我感慨颇多,受益颇深。在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的今天,能听到这样的讲座,有如春风沐浴般的清新。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必需,与我们所说的“终生学习”是一致的,只有不断的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人格,达到儒雅风趣的气质。作为老师,如果想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必需使自己有一桶水的知识,这个道理好像大家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各种俗事阻碍了读书,读高层次的书。

老师在讲座中,不但一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如何去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他强调:“取法上乎”乃读之“众妙之门”,诵读经典方能“不溃牖,见天道”,在读什么样的书中,他说,鱼龙混杂,有舍有得,选取一以当十之书,方能拉长生命,崇尚诵读经典,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说“疏离浮躁系文化升值之根”,在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的今天,只有淡泊名利,心如止水,无论社会充满多少诱惑,生也有涯,选择尤为重要,需要佛家所讲的“定心”,不为外界所干扰,才能安心去阅读,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在讲到读书与教学的关系时,老师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积学储宝,游刃有余,激情喷涌,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次教学,这才是老师读书的重中之重。学生要读书,老师同样也要读书。“最庸俗的人是不爱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无能的人是士不会写作的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另一个侧面一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达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崇高境界。

白庄煤矿子弟学校  王琳

星期一听了老师的报告受益匪浅。懂得了读书是生命成长的必需,与教学相得益彰,许多奇才在高层次读书中横空出世。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值得阅读的书,我们立刻会被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地。感受着他们和我们共同的悲苦和欢喜。书能提供我们很多知识,增加自己的气质和修养。既然读书的益处很多,我以后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多读名著和经典,提高自己的气质和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再空乏无味,而是在驾驭课堂时游刃有余。

在学生时期,我很喜欢看书。工作后,看书少了,总为自己找借口,工作忙,家务多,可是和朱市长相比,我能叫忙吗?朱市长在百忙之中抽两个小时读书,我就不能吗?时间挤总是有的。因此,我决定多看书。

不光自己多看书,还要让学生多看书。我发现自己的学生读书少,即使读书也大多限于一些少儿读物,真正读名著和经典的很少。因此学生在背古诗时非常吃力,因为他们接触少,这不能说与我无关。我自己不读书,对学生读书的要求也不高。听了老师的报告,我觉得这是我的失职。我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读经典和名著。当然,正人先正己,我必须以身作则,带头读,带头背,在班里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在读、背达到一定量时,写也非常重要,学以致用,用读促写,用写巩固读。光读不写,读了没用,光写不读如无源之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让读书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让我们师生共读,演绎学校文化,让学校的经典诵读,背诗、赏诗、写诗坚持下去,创建我们的诗香校园,建成我们的诗香校园,指日可待。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白庄煤矿子弟学校   王爱菊

陶继新教授的学术报告,将使我受益终生,我真正懂得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真正含义。

教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从他采访过的诸多成功人士看来,无一不是以读书为贵,真可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呀!特别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因为读书和教学是相得益彰的,无论是学术深厚的于漪,锐意课改的韩兴娥,还是腹有诗书的苏静,他们都是多读书的受益者,只有“读书破万卷”,才会有“教书如有神”的功效,高万祥的六大文化工程(背、听、读、看、写→说)也是强调了一个知识积累的问题,一个个奇才的横空出世,不也是多读书,读好书“读”出来的吗?

听了教授的报告,真的后悔前半生的光阴虚度了,真是太可惜了,唯一能弥补的就是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时间来读书,不让后半生再次荒废了,因为读书不但能完善人格,拉长生命,还可以使自己“儒雅风趣,端庄秀丽”。

只有“学识渊博”才会“虚怀若谷”,我最赞赏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的那句话“无论社会充满多少诱惑,一个人文学者都要具有‘定心’”。这颗“定心”,我想就是疏离浮躁,淡泊名利,只有“取法乎上”,潜心研读,方能找准“众妙之门”,取得真经,诵读经典,吸取精华,点燃自己的智慧火花,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犹如源头之水,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活出自己的味道来。

热爱读书吧,它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它能使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它能使我们终生幸福!

白庄煤矿子弟学校  郎咸福

  教授的大名早有耳闻,能够现场领略这位高层次大师的风采是我久久的愿望。学校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如愿以偿,真是白庄矿广大师生的荣幸。特别是听了教授的报告之后,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要是能够早一点接受到大师的指点,我就不会虚度几十年了。
  教授关于“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十个问题的讲述,充分显示了他的文学底蕴和哲学哲理,句句说到了我心里,使我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觉。作为教师要想使自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想使自己的讲台生命延续的更长,就必须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要诵读中国的精典,外国的精典,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作为教师还应该心如止水,疏离浮躁,就像李秀伟那样淡泊名利;还有宋永新市长在百忙之中,每天还能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读书;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能够在动乱中面壁苦读十年,这些成功的大家们给我树立了榜样。教授给我指点了迷津。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一生也可能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只要把所有平凡的事做好了,那就是一种不平凡。
  我决心沿着教授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师生共读演绎校园文化,让自己的人格和生命更加完美。

白庄矿子弟学校  王功慧

读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要穷尽一生来干的一件事情。而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听了陶继新老师于1114在本校所作的报告《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感受颇深.

    陶老师的报告分十个标题, 分别从为何读书,如何读书,及读书后会如何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读书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及实用性..他的报告理论充实,材料翔实生动,论点明确.既有自己读书的成功经验,又有采访成功人士的体会和心得.可以说,听君一报告,.胜读十年书.真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更有一种如沐春风,久旱遇甘霖之痛爽. 是的,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有丰富的知识,不管是专业的知识,还是非专业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否则,知识面狭窄,专业理论贫乏,语言枯燥乏味,怎么能把课讲的生动有趣?怎么能不让学生厌烦呢?反过来,一个老师知识丰富,讲起课来旁征博引,语言生动风趣,引人入胜,怎能不让学生喜欢,怎能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

   同样是读书,不同的人读书,读不同的书,目的不同,结果也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要想育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好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使自己变得更加儒雅,文明,高贵.秉承先师们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品位.唯有如此,才是读书的真谛,才是读书的目的所在.

    在陶老师列举的大量例子中,对于春祥校长的脚印文化印象颇深,与校长赋予脚印这一司空见惯的事物以崭新,丰富的含义.从不能走歪这一最低的标准出发,到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到平凡的事情也要千万遍的去做,一步一个脚印,从而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这一系列有关脚印文化的阐释,让我悟出“凡事都要用心,只要用心,任何事情都可变得不平凡!”这一朴素而又伟大的真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庄煤矿子弟学校   赵凤玲

1114我们又聆听了教育专家陶继新教授的学术报告会,他讲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让我耳目一新,为之叹服,认识到了多读书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并从现在起付之于行动。

他讲的十条读书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其中第一条中的“完善人格”——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对我今后的做人很有帮助。当一个人注意了“求诸己”,而不“求诸人”的时候,他的心态将是良好的,假如人人都有这种修养,我想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他讲的第二条,读书“有舍有得”,“以一当十”,给我指明了读书的方向,要读经典力作,才能提升人生品味。

他还给我讲了中外作品的不同读记方法。即,中国的经典要“背诵”,外国的经典要“以阅读为主”。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疏离浮躁,系文化升值之根。”“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一个堂堂的海尔总裁都经常用这句话,那么,我这个平凡的普通人更要常温习这句话,教授给我们列举了淡泊名利的李秀伟;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恬淡自然的朱永新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奇才在高层之读中横空出世。”他所列举的黄思路,曦曦、王筱菲的事例,多么令人目瞪口呆、惊叹不已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为有源头活水来”。孙明霞老师、苏静老师、陶继新教授之所以如此精彩,皆源于他们的“热爱读书”,吸取了丰厚的精神营养,我直觉得有“相见恨晚”之感。我要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优化心理、激发兴趣

白庄煤矿子弟学校  陈雅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写作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因此,自然就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

陶继新教授给我们送来了真“经”。

要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写、按应试模式套写的局面,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敢于和善于突破已经形成的误区,弘扬“真实”的写作教学思想,应是当务之急,也是对症之药。要真正做到“真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耳听、目见、手动、心想,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要学生抒发真情,首先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无忧无虑的心境中进行写作活动。因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写作的关系很大,学生只有在良好心境下,思维才能活跃,感情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

其次,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兴趣。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小学生刚刚面临写作,大多有恐惧心理,协作前老师可以亲切交谈鼓励,从欣赏同龄小作者的文章到讲述老一辈文学家写作的故事,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平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在讲评作文是,圈出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当众诵读表扬,力求每篇都指出“闪光点”,不断点拨,并适时、恰当地予以肯定。比如,一次别出心裁的习作、一篇文章的发表等,都可成为促进学生写作成功的契机和动力。

第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改变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例如:在班级、学校中开展作文竞赛,将优秀作品贴到板报上展出,或送到学校广播室播出,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校刊物、其他各类报刊发表,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实践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作文中,我们提倡写真人实事,表达真情实感,提倡写现实生活和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写。如让学生写日记、笔记和书信等。既要文字口语化,又要力求用自己的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文章,不矫饰,不做作,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让写作成为平常事,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