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会有感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会有感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 崔守峰         更新时间:2014-01-02

318一个上午的时间参加了张店区教育局组织的读书报告会,会议的发言人是山东教育社的总编陶继新老师。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与会人员被深深地吸引,直到主持人总结发言完毕,大家仍没有离开的意思,大家似乎忘记了!于是在简单的停顿之后,主持人加上了一句“大家走吧!”。这在以前的报告会上是很少见的!大概是被报告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了吧,些许是触动的思维深处的那一缕最敏感的神经!简单的整理如下:

1.快乐读书 生命成长

读书是为人之本,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在宇宙间,短暂的几十年,多则百年,不及沧海之一粟,要想让生命焕发出一点光和热,惟有把思想贡献给我们所处的时代。古今在历史上留名者,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毛泽东、周恩来、李杜、鲁迅,等等无一不是思想在延续着,如此生命之树可常青。否则,三代过去,连自己的子孙后世们恐怕也把自己淡忘了?何谈他人?

读书是快乐之本,可以和世界上顶尖级的大师们进行对话,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回顾过去的二十几年,使我们所感到疲倦的,不是身体的辛劳,而是内心的空虚、无知的忧虑。想起了哥伦比亚的爱德华桑克博士主持的关于疲劳的实验研究,他持续不断的安排一些年轻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事务,让一群年轻人保持了一个星期不睡觉,他最后在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厌倦是唯一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想起师范上学时,骑自行车上千里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沂蒙山区一住就是半个月;为了组织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几个晚上到深夜和朋友们搞策划;始终忘不了98年暑假的“乡村之夜”、忘不了将飘扬的团旗插在黑铁山上的壮举;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年,从活动组织、策划、参与、实施,到最后的总结,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将永远在烙在我心灵的深处。清晰地记得我们在《教育周刊》上回顾时的共同心声《团旗在飘扬》:“活动已经划上了句号,但活动的经历、收获连同我们的友谊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人生记忆里。”现在想想,真心感谢当时的编辑韩雷老师,还有淄博市教育电视台的领导以及张店电视台的崔斌老师、张洪波老师等,为我们的激情和天真助长了气势。现在想来,让我冒昧的叩开陌生媒体的大门,我似乎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勇气。

那时不知道什么叫累!刚参加工作开始的几年里,亦如此----深夜备课、批作业,似乎是家常便饭,然而随着教学阅历的增长和能力的逐步养成----总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班校长经常这样说),自我满足之感渐生。教学上得得心应手和班级管理上的井井有条腾出了不少的空闲时间,然而并没有为他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书读得少了、思考的少了,更多的空闲带来的反而是疲倦,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过,我知道自己是注定闲不下来的那种!

18世纪以前,马可斯奥瑞利亚斯在《沉思录》中说,“生命是有思想组成的”,这句话在今天也仍然确信无疑!不要对任何事情感到倦怠,而应充满兴致。读书是教学的需要,没有渊博的知识,课堂便没有根基,再华丽的外表也会塌陷。尽管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鹊起,我们不用管他,从自身而言,仔细想一想加强对工作的兴趣,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就可以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有一半时间花在工作上,如果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可能很难从别处获得。弗兰西斯·培根早在四百五十年前就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同道德高尚的人对话!

2.读书目录 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愿得其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书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取法乎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在读书、写作和做人上要向古人看齐。定位自己的坐标很关键,敢于古人争一地位。人类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生存和发展的。大师们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汲取了前人的文化发展的结果。往上追溯,一辈子书也读不完。故而向王财贵博士讲得那样,直接读经典,向孔老夫子哪里去寻找智慧吧!《论语》、《老子》、《道德经》、《金刚经》、《鲁迅文集》、《古文观止》、《子夜》、《红楼梦》等旷世之作。《泰戈尔》、《莎士比亚》、《战争与和平》等,这些漂洋过海、穿越历史时空流传下来的,肯定有他们的不同寻常之处,让我们不出户,便知天下。(诸葛亮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靠的是什么?)

3.加强交流、与思考同行

单单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则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进入在线交流、聆听

大师的报告,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洗涤自己的心灵、让灵魂受到震颤,升华自身的价值。加强交流,特别是与大师的对话,如报告中提到的淡泊名利的李秀伟、心境平和的李兰铎、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游刃有余的的刘振东、学养深厚的于漪、锐意课改的韩兴城、腹有诗书的苏静(年近二十多岁的江南才女,现为教授麾下弟子)、读书背书的沈红旗、苦乐途中读书写作的杨同杰、乐以忘忧的张万祥,将读书看作生命的杨屹等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教师,皆乐于书中、乐于写中、成于书中。将读书视坐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心态成长、乐观、豁达,这不正是自己追求的人生法则吗?“学而时习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写作既是一种温习,踏上自信、乐观的航船。我的时间在哪里,在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里,更在今天的把握之中。你比李鹏还忙吗?你比朱永新还忙吗?还有教育在线的很多朋友,皮鼓、紫云、牧野、芊芊等;身边的同事桂玲、又如等,在他们身上有太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每每倦怠时,想想这些朋友,心头便再也不敢偷懒!让读书和写作成为自己的习惯。

4.至要莫如读书,知乐莫如教子

伟人之所以伟大,取决于它的父母亲。孔子孟子,鲁迅等莫不如此。如今的黄思路、曦曦、老咪能高谈宇宙之妙,纵论天下文章,无不源于父母亲,在一开始便诵读经典之作的结果。

王财贵博士说得好,小狗小猫也是背,经典文化也是背,不懂不要紧,都不懂,效果是一样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正的教育来自于家长。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在教育的质量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如果一味的迎合当前的教育,丧失了自己的主见,只能是邯郸学步、步人后尘。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在教育孩子上下功夫的有很多,但是成功的却只是少数。默默地思考肯定是方法问题,告诉自己要加油。大师的作品,不仅仅是知识的典范,更是做人的典范。孩子一旦进入了大师的视野,则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有学问有修养。从现在开始是个好机会:经典教育的时机,越早越好;文本,越文越好;内容越深约好;方法越简越好"小朋友,跟我念"。

读尽经典文化、听尽经典名曲、阅尽经典名画、享受经典人生!!!

5.教学思考 势在必行

现行的教育必须改革,孩子的潜力被束缚了,尽管是实验班,课程容量上比同龄孩子大得多,但我们的孩子还是学有余力的。虽有个别差生,但这是不可避免的。

留给我们的思考:用近短的时间,把课上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走出去。从榜样的身上吸收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学习的信心。如搜集有关奇才的教育资料、两节阅读课静下心读好书等等,有待于进一步去思考、落实!用几个字总结一下收获和打算,作为对一个上午回报的盘点:

读着书、习着作、思考着、快乐着、成长着!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