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者:河南新郑 王 超         更新时间:2014-01-02

谢陶老师,是他,让我找到了能向前走的动力和勇气。

我们的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反思,可是接触的东西多了,先进的经验多了,我们的眼睛花了,脑子乱了,我渐渐变得“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敢远观而不敢实践,怕一不小心来个邯郸学步,害了学生。

但今天老师的报告才华横溢,更有条理,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进我的心里,更像一声惊雷,我 “顿悟”了。

从陶老师的言谈中我看到了一个性情秉直、淡泊名利、人心帮助他人、钟爱教育事业的大家。当我第一次看到老师的时候,便感觉到浓厚得儒家气息,平淡之间透着睿智,随和之间透着高贵,那就是读书养的“气”了。在他的报告中淡泊名利的李秀伟、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长、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游刃有余的刘振东、锐意课改的韩兴娥、教育大家于漪、腹有诗书的苏静,并举出一些读书成材的例子:黄思路、老咪等等,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教育学问并没有因为物欲横流而止步不前,还有人能够淡泊名利而不断努力,以及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浅薄、自满。

师范三年,我最喜欢的就是屈原的《离骚》,每天晚上,都会轻轻的吟着《九歌》欣然入睡,在那段时间里,连梦都是清新、自然,带着淡淡得忧伤的。但是工作后,拿起书本的机会就少了很多,现在想一想,工作忙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借口。读书,哪怕一天只读45页,也是一种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的理论的积累,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会因自己的进步而骄傲,会因自己一点一滴的充实而自豪,会因自己的办法越来越多而踏实。

“长缨在手,何时缚苍龙?”长缨是什么?就是知识,就是书本。人家说:“《论语》半部治天下”,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和知识并驾齐驱,没有一种美丽能和书本一样让人心神俱醉。除了要凭借书本获取知识,我还要寻找已经逝去的淡淡得忧伤的梦。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