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读书
想起读书
作者:糊涂小虫子         更新时间:2014-01-02

  听了陶继新先生近四个小时关于读书的报告,心中感慨良多。首先恨不得再生一个小娃,给我一个机会好好用经典来塑造他。其次感慨自己平日之读只不过看字而非正经读书。重温自己所读拟题——想起读书 

读书乃我至乐可能夸张,可是宽泛随意读书而得的乐趣实在无他物可比。闲来无事,白云下灯影里,床头桌前树下,看篇小说、读点散文、温温历史、了解点医学知识……如此打发时光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只是本人生性懒散做不到博闻强记,是书就看但看过脑中却了无痕迹。一路走来应该没有停止过读书,却又好象什么书也没有读过。不过细细想来有几本书还有些印象。

上学时偷看些闲书对我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可是临近毕业还看就有些不一般了。应该是离中考还有二个月的时候,从男生手里死乞白赖弄了本《林海雪原》。内容本身吸引我外加书主催得紧,一头扎进桌洞连上课铃都听不见还须同桌提醒,终于有一次经不住诱惑,自习课上将脑袋埋进了桌洞看起来,竟至老师进来都浑然不觉。当一双大手兜头袭来时,才条件反射的抓紧了书,可书也到了老师手里。与老师相持争夺的结果是:书可以还人家,但下次考试必须达到老师规定的名次。老师没有因为我的争夺而恼怒,我也没在初中阶段读完那本书。但那本《林海雪原》让我知道了老师对我所怀的宽容的心。尤其是自己做了教师后,每每遇到棘手的学生而忆及老师对我的态度,倍觉可贵。

忘记是哪一年了,无意中读到了余华的《活着》,朴素简单的语言于不动声色中讲述着一个沉重的故事:动荡而贫困的年代里,一个个真实的生命亦如草芥,在生活的风雨中来不及挣扎就无声无息的离去……我和着泪水一夜读完,次日带着两个铃铛似的眼泡进了办公室。别人一问便唏嘘并滔滔述说,说不了多久就又泪流满面而至哽咽……书的具体内容现在已记不清楚,但主人公在死亡伴随下坚忍的活着的痛楚却不可能忘记;还有它催下了我读书史上最多的泪水。因为《活着》,又接二连三找了余华的《许三官卖血记》等其它书来看,知道了有这样一位作家在平缓徐舒中述写这样现实的故事。

第一次在地摊上看到盗版书,惭愧的是没有因对文化的尊重而产生愤慨之情反是惊喜。将口袋里有限的钱一气换成一大摞书抱回了家,其中就有孩子们现在学习着的《论语-孟子》。因为读它要特别用心,所以读时不敢随意,每天只看一两行,当《大成智慧毛泽东》、《茅盾文学奖作品选》、《刘墉作品》等都看完时,一本《论语-孟子》还没结束。看得慢倒不是说它的文字枯涩难懂,只是它所包容的思想太博奥精深,常让我一句三叹感慨不已。“贫而乐,富而好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问孝中的“色难”等,孔子在几千年前总结出来的话现在的我们没有读懂,而完全做到的又多少?先贤的伟大足以印证学习古文化精髓的勿庸置疑。晨读时看孩子们摇头晃脑大声背诵《论语》中的句子,自己借机在这书声里再去细温那叹为观止的神奇。

我总是头脑简单地严格远离一切不好的东西,比如对罂粟花的态度——不好就是不好,美丽也不种,味好也不尝。初中时不知怎么得来的一句“反动文人周作人”,于是很为鲁迅先生抱憾:怎么有这样一位不肖的兄弟?周作人的文章见的很少,也“很自觉”的不读。后来读到他的两篇散文,是《乌篷船》和《故乡的野菜》,没读出什么不好的意味,但也没产生多少好感。这几天因着一位朋友提到周作人的《若子的病》,就去找来一整本的《周作人散文》看,于今晨读完。在这本集子里,读到了周作人早期对时局的抨击,对学潮中牺牲女学生的礼赞,也读到了周作人散淡的文字里隐含不露的浓情,平和冲淡的语言里遮掩的对现实的困惑。是人是文,不可全被所谓权威的定论左右自己,要亲自经过看过方可盖棺。

读过的书全无一字一句记得,只有大体感觉还在脑里过滤,经不得时光的冲刷,赤贫的河床上所留的也只这几粒石子。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