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陶继新报告后引起的思考
听陶继新报告后引起的思考
作者:山东张店莲池学校 田又如         更新时间:2014-01-02

陶继新先生是山东教育社的主编,他是位用笔走路的人物,他用笔播洒了新思,他不是一般的记者。阳春三月,聆听了他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深受启发,引起共鸣!共鸣之余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思考一: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基础,大量阅读经史子集未必是好事!先生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经典诵读,我是极其赞同这个观点的,但当真正走进经典的时候,才意识到学文前是需要先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基础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什么这样说呢?昨天晚上看到电视正播放《纪晓岚》里的和绅,我想他一定是一个精通古今经典、史书、礼仪的高人,否则,他不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由此可以见得,不是只要与经典为友就一定会成为为社会所用的旷世奇才,与经典为友,同样会培养出祸国殃民的大祸害。而且,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一旦与经典为友,反而会助长其成大恶。所以,当大家都认识到经典好处的时候,我想提醒大家,接受经典以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只有具备善良、仁爱的灵魂接受经典文化的滋养,才会真正成为社会所用的人材。这也就是国家提出,教育之首是德育的真正目的。孔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学文之前先学做人,如何孝敬父母了! 在此意义上,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孩子去背诵经典,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按照经典的教导去做,把经典的教导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诵读经典的真正意义。

思考二: 在教学上应该学习韩兴娥精神敢于试验、敢于向传统说不,不能随波逐流的精神。

先生报告中列举了大量的与书为友的成功教师,他们用知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教育的圣土上播洒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了喜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韩兴娥,她用两周时间跟学生学习完了新发的课本,剩余的大量时间全用在了课外知识的学习上,我由衷的佩服这位老师敢于试验、敢于冲破传统的精神,这样的想法我以前曾经有过,也曾经因学生用4个月时间学习课本太浪费时间而发过牢骚,但我除了牢骚没有任何的行动。今天我面对韩兴娥,深感惭愧!联想上周的区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听的课,每堂课的老师都是才华横溢,讲台变成了舞台,每个老师都象是一出戏的演员,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和问题卖力的表演着。感叹老师素质高之余总觉得跟新课标理念不太相符,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这些课多数都在老师的统领和牵引之下,少见学生的讨论、自由拓展,也看不到生成的课堂,很让人遗憾!

由此想到,我作为教师应该时常静下来思考自己所做是否真的为孩子想到了未来,是否真的培养了孩子,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的继承传统和迎合现实,我们自己应该有为教育留守一块阵地的勇气,因为我真的把自己看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时常感到我的手上牵系着祖国的未来。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