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作者:河南焦作二十五中 淡 竹         更新时间:2014-01-02

今天名师就在我们身边,陶继新老师的"读书与成长"从生存必需、取法乎上、诵读有方、梳理浮躁、读教相长、读写结合、边读边思、读书与成才、书香人生、终生奠基等十个方面,以中国古文化为基础,以前瞻的理念、鲜活的实例、激情的语言阐述了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此次报告使我有了生活的寄托,精神的愉悦,奋斗的信念及成长的目标。下面的陶继新老师报告的精彩内容浇灌了我心灵的干涸,使心灵荒漠变成了绿洲。

一、读书是生存的必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真正的按原有的理解不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传道应该跟多的在完善人格方面,更多层面,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层次和文化成长。因此我觉得我们老师来说,我们应当授业解惑,但是授业解惑,我们就应当拥有文化。陶继新老师用孔子周游列国的事例向我们阐明了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这个道理。

二、取法乎上。当今社会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三“诵读有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也好,“诵”也好,其中大有学问可讲,中国的经典应该“诵”“读”结合。老子有一句名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世界的时候,首先是外国的经典作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就是我们老师要生存的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老师要具有世界文化的眼光。

四、梳理浮躁。当今社会功利之心蔓延,浮躁之心盛行。老子有一句话:轻则失根,燥则失君。儒学是一种原点儒学,他是一种有价值的儒学,但是如果我们老师一旦浮躁之后,就很难有定心,实际读书是你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了“会当凌绝顶”的境地。比如淡泊名利的李秀伟,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长,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

五、读教相长。都说“教学相长”,陶继新老师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继新老师说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教,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自己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那教学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时候,我们任何的教学都感到那么从容轻松,那是一种幸福感。比如游刃有余的刘振东教授,锐意课改的韩兴娥,教育大家于漪,腹有诗书的苏静等等。

六、读写结合。陶继新老师认为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说,读和写是“有之者必然,无之者必不然,”这是充分必要条件。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都不会成为现实。比如:积学储宝的王立华,崇尚华丽的沈红旗,大语文圈中的张晓梅与国学共成长的李兰铎等等。

七、边读边思。孔老夫子说:“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者殆。”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在思考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教育体系,在构建自己的文化教育框架。如:于春祥的脚印文化,刘建宇的哲思数学,韩军的思考,高万祥的六大文化工程等等。

八、读书与成才。陶继新老师结合鲁迅上海之语和古今成才反差阐明了:学生真想成才,别无他路,必须经过经典阅读,才能成才。

九、书香人生。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它是一种书香人生,唯有读书高,心灵才能净化,心境才能达到一种高层的境界。

十、终生奠基。陶继新老师认为这个读书不是一时一世的事情,也不单单为了教学,是你为终生幸福来做的事情。

听完了陶继新老师那具有丰富内涵的报告,我感到明白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言表的。我相信读书会成为我生活的必需,成了我精神生活的主体内容。净下来好好读一下书,把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让读书带领自己到一个宁静的港湾,去享受读书带给我的那种从容与愉悦。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