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
读书,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
作者:敬亭山         更新时间:2014-01-02

在看到有关陶继新老师要作报告的通知后我就特别渴望去聆听,果真有机会去过后,真是不虚此行,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头脑风暴。以往听报告,每要到十一点左右就会听到熙熙攘攘的交谈声议论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而老师的报告自始至终三个半小时一直是安静的。这中间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直到中午十二点报告伴随着老师们一阵阵整齐而热烈的掌声结束我们依然意犹未尽,沉浸在老师带给我们的强烈思想风暴之中。会后,老师们都强烈表示这场报告听得太值得了,应该说这半天休息日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读书!

对于读书老师告诉我们对于书的选择应遵从“取法乎上”的标准,因为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在选择好读的内容后,读的方法问题也随之出现,老师依据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中国经典应采取诵读结合的方式;外国经典则阅读为主。在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想我们的读书生活应该可以开始了,老师又旁征博引地为我们讲述了他采访过的人物事例,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激扬了我们对读书生活的向往。

在这些具体事例中,在讲到朱永新市长时我想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曾经是我上中学时的座右铭,而工作后的几年却把它抛之脑后,我想这是潜意识里以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的缘故吧,现在想来是多么的愚不可及。

青岛苏静老师的“青云斋”与“兰若轩”更让我们惊异于孩子无穷大的潜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会作诗”,诗歌对我们的学生乃至对我们的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这让我想起了于丹老师说过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爱过武侠就象没有爱过诗歌一样遗憾,没有爱过诗歌就象没有谈过恋爱一样遗憾。”由此我想读诗也是我们生活中很美的一项精神享受啊!若从民族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以俄罗斯文学为例,俄罗斯的小说和诗歌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决不亚于同时代的法国人。怀着深深的救世精神和赎罪感,为俄罗斯野蛮专制及苦难而忏悔的俄国知识分子,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从没有停止集体写作。正如学者王康指出,从普希金开始,俄罗斯诗人就是拉着苦难俄国艰难前行的马,无论整个俄国文学界、还是在诗人个人身上,总是圣徒拉着天才的手,殉道者扶着歌者的肩头,哲人劈开诗人脚下的荆棘。正是这种作为人类神性表现的伟大精神,才得以保证人类不会沦为禽兽,不会向邪恶彻底屈从,才会点燃人们心中仅存的“圣火”而不至于良心泯灭。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俄罗斯文学之花才开得如此茂盛,诺贝尔奖层出不穷,而作为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又有多少个呢?这与读书是分不开的。

看到李镇西老师的班规,我想我们每学期也会为学生制定班规但我们从没有对老师也定规矩啊。我们学校搞班主任工作论坛时,一位刚毕业的老师说:他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易。当时听到他这种说法时,我们都觉得这想法——太幼稚了!现在看来,我们有些偏激了,学生其实也在渴望平等。我们的教育正向李镇西老师所说的:要为未来世界培养现代公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班词语擂台赛中出现的一次小风波:小组复习词语准备听写是我发现有两名男生不跟后面的两位女同学集体行动,我要求一位男生回过头去,可他不听。我特别生气,当时就想下去气急败坏的揪起他来问个究竟,可转念一想不行——这是个吃软不吃赢得孩子。我放缓语气叫他过来细说原委,叫来两位女生核实,我发现是他们有理。我原谅了他,同时又给他讲清小组合作的好处,集体的作用,他很明白的点了点头,第二节课我发现他们小组相处融洽了许多。孩子是需要平等对待的,师生之间更要平等,老师不能够想当然的对学生雷霆大发。

这场报告对我们的另一大触动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与会老师多数都是有孩子的,出来会场后都议论纷纷,摩拳擦掌的计划着如何为孩子制订成长措施。我想还是孔老夫子那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于我们的学生何不也从长计议,制定一份周密的读书计划呢?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