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地活着
感恩地活着
作者:文登 闲敲棋子         更新时间:2014-01-02

几年来,大大小小的报告也听过不少,有的让人振奋,有的令人开怀,也有的令我深思。然而,大多不久就烟云散去。真正能让心灵悸动的,却少之又少,这也是我多年没有长进的主要原因。

已经在沉闷的暑期里连续听了三天的报告,几百人的礼堂像是偌大的桑拿场所,我置身其中,思维却常常寻个风凉处去自在逍遥。83号上午是北京广渠门中学的高金英老师做报告,她睿智幽默的谈吐不时激起阵阵掌声,她的书籍《阳光的味道》也在报告休息的间隙被抢购一空。我静静地坐在那里,距离这热闹竟是如此遥远。本来,按照安排上午应该是陶继新老师的报告,一下子颠倒过来,我仿佛不能马上适应。总在想,老师还没来吗?他又在哪里奔波呢?

下午2点半,老师端坐在报告主席台上,以他惯有的风格开始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会场上,少了喧嚣,却多了回味;少了掌声,却多了一份难得的静气。他坐在那里,就像一个亲切随和的长者,在和你交谈,而绝没有先声夺人的咄咄之气,语速不急不缓,恰好能给人思考的余暇。他的温文儒雅,也许不会给人视觉和思维的冲击,却能让人静气凝神,情不自禁地跟随而去。有时,是和他到经典文化里探微,有时是在他的情感体验里起伏,一切,都如潺潺流水随春去,不易察觉。也许是近几年我对《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古典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许是获取知识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生长的必需了吧,当再听老师娓娓道来,虽感亲切,却少有激动。

说实话,“感恩”的话题并不新鲜,也好象不是我所需要的,总觉得我已经在感恩一切了,不需要更进一步或深一层。这种想法的根源可能是我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太久的缘故,也是经常用感恩的想法消解内心的不解与困惑吧。然而,当听到老师在《永存感恩》报告中讲到阎昭龙老师多次劝他不要退学时,我的心竟然一下子被攫住了。一个少年,因为许多迫不得已的原因,多次几近中断学业的情况下,一个那样的老师,走过那么多泥泞,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反复地说:“继新,你不能不上学啊!”诉说那段经历时,老师的语调是微微颤抖的,不知道我是跟随老师动情的话语而走近他的经历里去的,还是那样的经历我仿佛感同身受,仿佛我就是那个无奈的少年,又仿佛是那个给困顿中的孩子以精神抚慰的老师。尤其当老师讲述到那个叫“宝贵”的人,在那个漆黑的雨夜里,帮助老师躲避批斗与拳脚之苦的时候,我分明听到周围的观众传来了几声吃吃的笑声。而我却似乎超越了周围空气的沉闷,头脑里另一个“我”霎时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那个雨夜,和青年时代的老师一起经受着那情那景。那样的境地,是否如炼狱般难捱?那情,是如何温暖了一颗饱经忧患的心灵!冰与火的历练才造就了今天坐在台上的老师吗?那一刻,我怀疑四季轮回中一定错失了一个季节,这个季节,不是春暖花开,也不是冬夏秋的多彩,而是感觉不到温度、永远明丽的空灵和自由。这样的体验,是我在几年前阅读《巨人传》时看到贝多芬的遭遇时曾经涌起的感觉。

事后,我曾反复地想,是什么让我如此感动?老师的讲述的语句并不华丽,甚至也不算具体,但其中一定有什么触动了我。反复咀嚼着那个故事,蓦然醒悟,是老师对生命体验的那份真切,那份诚挚,仿佛久违的阳光一泻而下,我在瞬间豁然开朗了,老师心中那份对生命深情的热爱和心底永远保存的真与善,契合了我的精神需求,才奏出如此令我感怀的特别体验。

听朋友说,老师总是先人后己,凡事总为他人着想,回顾《永存感恩》报告中的几个题目,惟独没有感恩自己。其实,我们不是也应该感恩自己吗?《水知道答案》是说我们对外物感恩,外界会给我们积极的反应,而如果我们感恩自己,感恩自己的身体,每天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个器官常怀感恩,我们的身体也会给我们积极的反应。眼睛疲劳了,就对眼睛说:“眼睛啊,你辛苦了,歇一会儿吧,我的宝贝。”像呵护一个亲爱的孩子般对她表示体贴和赞美,眼睛的疲劳就会很快消解。如果我们不是等身体有恙了才知道呵护,而是常常赞美,我想,我们的身体一定会给我们回报。爱是互相的啊!因此,我建议老师再作《永存感恩》报告时,再加上一条:感恩自己。我也希望每个人都多多爱自己一点,好人永远喜乐。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