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语文这艘“泰坦尼克号”
拯救语文这艘“泰坦尼克号”
作者:黎志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我读到的老师的第一篇文章是《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高万祥校长的教育批判与文化建设》。

1999年的我是一个一头扎进应试教育的泥淖里无法脱身的人,从教四年,我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逼自己和学生做模拟题,无心去关注别的话题,于是根本不知道在中学语文界里发生过一场规模如此大的批判。但读了此文,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底气和勇气的仗义执言者。文章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拍案而起激扬文字的高万祥!陶老师的笔力让我如置身现场般感受到了当时会场的激动,仿佛听到了当时雷鸣般的掌声,我耳边响起了洪钟般响亮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努力,拯救语文,拯救中国的未来,拯救世界上最昂贵最沉重的‘泰坦尼克号’!”

五年前,我曾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读到过一篇题为《误尽苍生是语文》文章,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思考语文教育,之后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那是我第一次从题海中抬起头来,环顾四周,看看如我一样在题海中苦游的学子们,注视着学生满脸倦意的眼神,我写下了今生第一篇长文《听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落实大语文观,迎来语文教学的新气象》,八千多字,只算是热血青年在见方墙内的振臂一呼,不求发表,只求能改变身边的语文环境。如今,五年过去了,身边语文环境依旧,学生脸上倦容犹在。

批判的勇气可贵,建设的睿智更可贵!每一次阅读,我仿佛走进一个书香氤氲的世界,随着老师的牵引,我“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注视着孔子、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画像,与伟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下来。细细研读高校长的“六大文化工程”,忍不住击掌惊呼: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学子们何其幸也!在“集体失语症”流行校园的今天,这里的学生们却能登台挥洒豪情,锻炼胆量展现口才,演讲训练“年级一月至少一次,全校一年至少一次”;“背诵200首古诗,聆听20场名人报告,阅读20部文化文学名著,观看50部经典影视作品,每周写6天以上的日记”!这是怎样的文化大餐啊!这是多么丰盛的精神佳肴啊!这里的教师何其幸也!校长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关注教师的成长。“做中国最好的教师”——多么豪气的口号,而这豪气是需要书卷气来撑足底气才能读得出来的!如果说读书使这里的老师增加底气的话,那么高校长“‘不择手段’地让教师写作”就是让这里的老师才气凸显!

“教育无小事”这是我“进入”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另一深刻感受,穿衣、吃饭、住宿、走路、卫生等等,无一不在教育者之视线。反观我校,西部一所县级中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山区农村,但是名牌衣服并不少见、吃饭浪费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这又让我想起朱永新老师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功。”高明的教育家并不把功夫用在假大空的表面文章上。

含英咀华:

我喜欢老师的文字,于是常常在阅读的时候,摘录精言妙语,常读常口,回味无穷:

1.最后,高万祥怀着深切的感情大声疾呼:衷心祝愿全国中语会以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形象走入21世纪;让我们一起努力,拯救语文,拯救中国的未来,拯救世界上最昂贵最沉重的“泰坦尼克号”!

2.高万祥校长认为,演讲训练的不仅是口才与胆量,而且也是自信心的培养。学生在演讲中确立了自我价值的坐标,同时也拥有了无所畏惧的自信力。这样的学生,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会在走向成功的跋涉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独有的精神家园。

3.现代的学生却因应试的羁留而与古代诗词难有深情的会晤,即使学习课本上有限数量的诗词,也多是情不得已地为考而学。但一个学习者如果没有诗意的存在,就会缺失创作灵气,没了浪漫情怀,少了活跃思维。而整个社会对于诗意疏离的结果,使得功利之心漫卷肆虐,猖行无阻。

4.崇尚名人是高中生的共同心理,目睹名人风采和亲聆名人讲话,更是他们心向往之和梦寐以求的事情。高万祥深味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于是邀请名人来校作报告就成了张家港高级中学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

5.好书就在教室之中,选读权握在自己手里。学生非常欢迎这一精神漫游,尽情地吸收着这一精神大餐所赐予的高层次营养。

6.高万祥又自编了每月一期的《大语文阅读》。它取自当代优秀报刊的美诗佳文,弥撒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宛如将池塘活鱼和田间鲜菜取来立马烹调,随即送至学生口中,鲜美之味妙不可言。

7.学生已经将《大语文阅读》作为必读的期刊,乐在其中、不忍释怀的现象甚至成了一道诱人的风景,现有的语文教材也只能“徒有羡鱼情”了。高万祥认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与具有鲜活内容的当代文化,有着一种天然的维系,爱之弥深自然也就是情在理中的事情了。

8.如果人们为张家港高级中学园林化校园之美惊讶的话,更令人吃惊的则是它那美中之美的阅览室。因为拥有如此图书之多而精的阅览室的学校真的是“几希矣”。在他的心里,“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于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9.当今在最应当重视文化的校园里,不少人盯视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参与应试的教育,而高万祥的文化建设,但愿能够给予尚在迷茫中“徘徊复徘徊”的人们一个走向文化圣地的启示。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