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校长?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校长?
作者:鬼脸嘟嘟         更新时间:2014-01-01

 校长,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就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领导,代表着学校的权威。尤其是西方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中对校长形象的描述——头发梳得一丝不乱,鼻子上架着金边眼镜,一身笔挺的职业装,对教师学生横条鼻子竖挑眼,让人“敬”而远之。

因此,在我心目中,校长的形象历来是非常模糊的。幸而,陶继新的新作《治校之道》让我对校长有了全新的认识。陶继新在《治校之道》一书中,遴选了20位闻名全国的中小学校长,在充分了解他们事迹的基础上,走近他们的生活,亲临他们工作的一线,通过与他们以及他们身边的人的长时间接触,刻画出这20位校长的各有千秋的治校之道。

这些校长没有传统观念下的“权威”与“势力”,他们平易近人,与师生打成一片,搞活了一方校园文化,也培植了一批耀眼的名校。而且,这些校长的责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不择手段”地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相反,他们是吸纳了各种新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者。

比如,杭州学军小学校长杨一青,从人的角度思考和践行他的教育理想。其一,他敢于为学生提供“放肆”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宽松、安全的课堂环境中凸显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创新。诚如某位思想家所言“一自由就开心,一开心,伟大的思想就产生了”。其二,他设身处地地替教师着想。为单身教师建造舒适的宿舍,为有困难的教师排忧解难……于是,教师的烦恼没有了,教师的心情舒畅了,他们对学校充满了感激,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其三,他充分尊重教师的才华,大胆培养和启用年轻教师,同时也注重对教师的生命引领。于是,教师自觉地进修、争先恐后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

比如,在教育圈中被称为“另类”校长的郑杰,他的“另类”思维和行动,不仅救活了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而且革命性地建立了学校的新制度、新管理方式,保障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把学校引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治校之道》中的每一位校长都有自己的杀手锏,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读《治校之道》,对校长而言,是一种学习和提升;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种反思和对话;对普通读者而言,是一种了解和共鸣。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