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随想――读《让师生拥有智慧》有感
智慧随想――读《让师生拥有智慧》有感
作者:苏静         更新时间:2014-01-01

拜读陶继新先生的文字由来已久,总是在不经意间被他那从骨子里面震荡出来的睿智和从容打动。这次,他的心血之作《让师生拥有智慧》,再次呈现了他缜密的逻辑证实之外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这是一次崇高灵魂的晤对,腾越激情的交响,他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明敏和博大精深的文学造诣,解读了一个中国教育界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历。也许,这就是教育长久以来的期待与情怀。
    文章聚焦的是当代著名教育家、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先生和他蜚声全国的新教育实验。而我,正是老师的及门弟子和与新教育实验相伴相生的追随者。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因了这份“亲密接触”,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而当我读罢此文,才知道多少感动曾被忽略,多少快乐未被成全。文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追梦人的心路历程。这样一位行走于官场和学术界的“双栖名人”,自然光环无数,但文章读下来,却并不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相反,作为读者,我始终都沉浸在一种最自然清朗的聆听中,甚至情不自禁地浅吟低和,就像沿着时光隧道回溯到水清岸阔的回忆之中。也许,这就是作者倾心营造的独有的表达方式和分享方式。
    作为中国众多市长中“分管教育、思考教育、实干教育的第一人”,朱永新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的存在:500万字著作,何止是著作等身,更重要的是他“随物赋形的思想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由他创设的新教育实验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蜚声全国,应者云集。正式加盟的新教育实验学校达100多所,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参与新教育的个人更是数以万计。他主持的“新教育网站”仅此一年点击数就超过150万人次,堪称中国最大的教育网站。他何以具有如此超人的胆识和神奇的人格魅力,又何以当仁不让地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教育界首推“新教育”?文章的题目就是最好的回答:“让师生拥有智慧。”
    何谓“智慧”?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得好:“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文章中,轻灵飞动的智慧因子让人心思沉醉。毋庸质疑,朱永新先生是拥有大智慧的。作为中国千年名城苏州市的副市长,他的智慧渗透了化解不开的乡土之爱。这不仅体现在他以政府官员高度地使命感孜孜以求地造福于民上,更体现在他身为“平民市长”无以伦比的人性之美中。正如先生文中所言:“记得2003年春天在苏州与他共进晚餐时,同桌还有一位年轻的校长。他同教授无话不谈,甚至有点儿‘放肆’。但教授不但包容地笑着,还时不时地同他开个高雅的玩笑。”不仅如此,朱市长每次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回答人们的提问,不是端坐于讲台之上,而是满面春风地走到听众之间。回答问题不仅切中肯綮,而且幽默机智,常令听众的笑声与掌声在礼堂里一并激荡回转。”而他自己,“一种天籁般的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那笑容我时常领略,那是一种饱揽了人世间万千风情后心灵的拥有,那是一种基于信仰有所执着的人间情怀。用网友的评价就是“笑得灿烂,让世界黯然”!
    然而,朱永新先生并不满足于“陶醉在自己的书斋里,欣赏着用文字搭成的积木。”兼济天下的他怀揣着一个梦想,他要“让师生拥有智慧”,他要“让教育成为一种游走性智慧生存方式”,他要“让整个民族精神起来”!于是,就有了他经营智慧的梦工厂——“新教育实验”,就有了他分享智慧的根据地——“新教育在线”网站。随之,成千上万追随智慧的勇士纷至沓来,整个中国教育界为之惊叹的人间传奇从此拉开了帷幕。文章中,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精心点染着“新教育”追梦人们的痴心付出,呈现着“新教育”赋予她所热爱的人们的无声馈赠。从“全国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清华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的一‘网’情深”,到“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最早投保者”——创造网络神话的“江苏盐城数学老师张向阳”,从“由扑克迷变成教育网络写手”的“激情费小妹”,到全心营造书香校园的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每一个教育痴情者或困顿者都在这里“启动了‘心理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教育团队都在这里获得了高峰体验,聆听着花开的声音,感受着花开的过程。
    在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作者写道:“由于篇幅受限,记者只就‘营造书香校园’略作铺陈,但愿读者能够从中窥一斑而见全豹,并进而领略这六大行动的无限风光。”然而就是这有限的篇幅,却真真地折射出了作者本人对书籍的铭心热爱。的确,正是因了先生的饱读诗书,通古博今,才能对朱先生的初衷产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美好情愫,才能将书香的味道诠释地入木三分。文章中特别提到了朱永新先生启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的初衷,即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在200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他提议设立“读书节”。“此提案虽然未能通过,但其志未泯。他说,在以后的政协会上还要继续提交这一提案。”更让人振奋地是,朱永新先生还发表了题为《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的“阅读宣言”,讨论了《“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计划》(草案)。《计划》祈望看到:“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能捧起一套经典,拒绝粗制,拒绝盗版,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精心的阅读,来填实比天空还广阔的心灵;”“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雨,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每一所中国学校都能开设一门课程,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诚然,要达到这种境界,绝非理想主义的振臂一呼,而需要细水长流的韧性和对崇高精神的永恒渴望。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在良知隐逸、真诚逃亡的今天,一本好书让我们的生命有了蓦然回首的感动,让我们浮荡躁动的灵魂也渐归平静。朱永新先生执著于此,孜孜不倦,他立志要让书香弥漫校园,让人类的智慧再度复苏。所以,他随时都在用表达浪漫情怀、呼唤真诚、讴歌善良的文字演绎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用行走人间的大爱大情怀实践着新教育的价值与信仰。也许,他生来就是智慧的弘扬者和愚昧的终结者。
    “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这是文章最后朱永新先生对智慧的诗化见解。这种智慧包容了体验生活、关爱他人的温暖与幸福,包容了自由探索直至成功的快乐和自豪,包容了追求人性光明与和煦的坚强信念,包容了仁慈、宽容与敬业的不竭力量……总之,当师生真正地拥有了如先生所期待中的智慧,那便是风尘仆仆的心灵回家的时刻了。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