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有感
读《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有感
作者:天涯飘灵客         更新时间:2014-01-01

山东教育报社总编陶继新教授的一篇《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记述了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万祥校长的《教育的批判和文化建设》演讲中的几个观点,读后深有感触。说起来,我是学财经的,只是偶尔进入了教育门坎,由于每天听的是教育,说的是教育,看的还是教育,耳濡目染,于是与教育有了不结之缘,不免对教育的问题思考多了一些。就连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无不渗透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为打点孩子一生的文化底色尽了为人父的微绵之力。高万祥校长在演讲中指出: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学科任务应该是语言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语文教育和改革不能用任何模式任何框框束缚人们的手脚,只要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精神品质得到同步和谐发展,任何在实践基础上的大胆创新,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高万祥提出在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文化批判的同时,更加努力于新的语文教育改革体系的创立。他在全校学生中启动了有一个好的口才、背诵200首古诗、聆听30场名人报告、阅读40部文化文学名著、观看50部经典影视作品、每周写6天以上日记等“六大文化工程”这一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活动。他的这些观点和行为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相得益彰,是苏氏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次大胆尝识,特别是语文教学的一次深刻革命,由此引发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成为理论的焦点。纵观当前的学校教育,真正能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得以渗透、得以把握、得以实施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在我国并不多,普遍存在的是一种功利教育一直以来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当是先做教育思想的校长,而不是教育行政的校长,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导人,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去激励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他的这一新颍的教育理念在他还是一位乡村学校校长时就有了非常成功的实施,直到后来他来到帕夫雷什中学,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这所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终于,帕夫雷什成了世界瞩目的名校。1970年,苏去世后,他的这一理念又在他的继承人德尔卡契校长身上得以发扬光大,借以传播到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在中国江苏省江阴华士学校校长吴辰女士就是一位苏氏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追随着苏氏教育思想的灵光,华士学校的教育有了自己特有的特色和辉煌业绩。吴辰校长曾经多次到帕夫雷什学校参观访问,并和德尔卡契校长结下了深厚友谊。当然,除吴校长外,我们大家熟识的魏书生、霍懋征等这些大教育家都是在有意无意间把苏氏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理念加以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的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育体系,成为一代名师。当前的教育现状已经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大家不断反思,深感传统教育的滞后,许多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但阻碍了当前教育的发展,而且给我们下一代的发展带来不利,已不再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一味地追求高考质量,追求高考升学率,不能考虑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种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被一种新的思想所替代。笔者认为,所谓教育就是将不同个性的孩子,不论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利用什么教育方法都让其个性得到自由展示和不断提高,要不断挖掘人性的内在潜力。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及家庭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孩子的个性是不统一的,然而每个孩子在不同个性的另一面却有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如何发现,如何把握,如何教育好他(她)们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者的责任和意识。在我接触过的一些教师、班主任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不是这样,学习好的孩子归一类,学习不好的孩子又归一类,更有甚者,在家长面前采取不同的评价,完全违背了苏氏的《把整个心灵都交给孩子》的教育思想。正如魏书生教师讲的那样,人是两个骨架支撑的,有缺点、有优点才是一个正常的人,只看优点,忽视缺点;或只看缺点,不能发现优点,这都不是教育者的行为。孩子的良知、童心,如何加以呵护、如何正确引导,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索的问题。记得魏老师班的一个学生一次考试只考了8分,魏老师并没有批评他,问他:“你怎么考了8分?”孩子回答:“上课不爱听课,回家不做作业,平时也不看书。”魏老师说:“那你是天才呀,不错,你连课都不听,书也不看,作业还不做,能考8分,很好。”后来,这个学生有了进步,魏老师及时给以表扬。他虽然担任着教育局长,领导机关好几百人,但是他仍然担负一个班的语文课,还不断地被邀请去全国各地演讲,他是一个真正的苏氏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诚然,实施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我们铺下身子,仔细筹谋,抓住机遇的关键。教育的发展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课题,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次教育革新的新挑战。要想迎接挑战,实现教育的新发展,真正实践好苏氏的教育思想,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改变当前教育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教育发展的新突破,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新世纪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不断用新的教育思想武装我们自己,以实现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而努力。记得在前年全国中语会,高万祥校长就对当前的教育滞后提出了强烈批判,它的呼声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年过去了,陶教授再次谈起这一观点,加之宣传媒体不断地把宣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当做改革阵旧教育思想的一个尝识,应当说给教育的春天带来了一片温馨,增添了几缕亮色,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教育的春天会更好!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