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先锋者档案》有感――四年级组全体老师
读《教育先锋者档案》有感――四年级组全体老师
作者:四年级组全体老师         更新时间:2014-01-01

——四年级组全体老师

时间:2007329

地点:四年级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班校长、高主任、四年级组全体教师

总结者:毕静

发言要点:

毕静老师:

朱永新教授在谈到读书时曾经说:“阅读,让民族精神起来”。的确,纵览书中的每一位教育先锋他们的成长、成功的教育之路无不和读书有关。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韩兴娥老师的阅读实践、张晓梅老师的大语文教学圈、苏静老师的诗词教学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先锋由他们自己的工作实践证实了: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读后,为自己的浅显和无知而羞愧。临放寒假前,学校聘请常丽华老师做的报告也让自己也深刻的觉醒到,读书吧,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读书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李萍老师:

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深入了我的心底。韩军老师倡导:

守住“人文”之真。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实质,到现在为止,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实现了多少呢?要想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从语文教师说起。语文教师要深扎于文化沃土,立于脚下土地,立于人类博爱,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用自我人生,体悟文本中人物、民族、人类的命运,感受与咀嚼文本中的个体与人类苦难,与大地上的同类血脉相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语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像鲁迅、茅盾这样的语老师!

何昱秀老师:

    对于教师而言,什么是重要的?考试成绩高于平行班级,班级管理得了优秀,年终评上先进,考核得到高分,公开课得了一等奖……这些事,让老师们忙得焦头烂额。可是对于学生而言,什么是重要的?所有老师认为重要的这些,学生都毫不关心。今天我们回头想想,有谁会在上学的时候关心老师讲了什么公开课,老师考核得了优秀呢?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会有这些名目!

书中的诸位先锋者,他们之所以成为先锋,就是有着自己对教育的独到、深刻理解,有着对这份事业的执著追求,有了理想,并为之奋斗,一直将努力的行动坚持到底!

心动不如行动!

李凤琴老师:

以前的书籍,只看一遍就不再拿起来,这本书只要有时间就想看看这里的人,看看他们做得事,他们是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的。他们班级管理的事例,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性和健康的人格做法,为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典范。我在看这本书时,记录的名言很少,我大多是看的是这些优秀人才的具体做法,每次看起都有一种新意,有一种要改变自己的想法。

李志荣老师:

韩兴娥老师相比,自己缺少的就是做事的果敢,自己对教材过于依赖。教学中,唯恐学生学不会,利用大量的时间面面俱到地讲。一篇课文要用34课时的时间,甚至更多。试想,这样不厌其烦地唠唠叨叨,学生的耳畔始终充盈着老师的声音,他们又能记住多少呢?一个学期的时间,反来复去地写那200个生字,孩子腻烦了不说,掌握得情况也不容人乐观,仍旧有多数孩子照错不误。想想既劳神,又费力,真是何苦呀!低效率的重复劳动,引发的是教师的职业病。如果像韩兴娥老师那样,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尽情地阅读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聆听古今中外大师的思想教诲与美感体验。课外阅读非但不会成为孩子们的负担,还会给其带来无穷的乐趣。有了学习的乐趣,犹如自我开掘了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张惠老师:

佩服韩军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大胆的语文教育改革,韩兴娥老师“大肆”扩展教学内容,张晓梅老师的“大语文教学圈”,沈鸿琪老师的大气与厚重,苏静老师的从古诗词里寻找教育支点的教育改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惊叹刘建宇老师带有传奇色彩与诗意状况的对数学的教材的重组与课堂教学的改革。让我不能不去探索刘老师数学教育的奥秘所在。老师经过实践与研究,确立了“框架构建,整体推进,全局着眼,局部完善”的“16字教学方略”。这是一种以体现数学的价值性为发展趋向,以问题简单化为施教原则,以学生科研意识为培养切入点,通过对知识快速、高效的框架跨越式学习,使学生得以站在整体的高度去领会知识的同种存异、异中存同、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课堂教学方略。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学习实际加以调整和组织,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他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数学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他的课堂充满诗意、潇洒轻松,他教育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把数学教学当成教育与哲学来对待……他以身示范、视数学教育为生命。再看自己的数学教学缺少的太多,每堂课的内容设计比较的单一,缺乏与整个数学体系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训练不够,教学形式比较的单一等等。今后还应该多借鉴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新台阶。

祝文华老师:

我想:苏静老师的学生之所以对古诗词有那么大的兴趣、爱好,这与她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名学生,使他们受到古诗词的熏陶,由刚开始的喜欢、欣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作诗,孩子们是那么的喜欢。老师曾经在她的题记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向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的飞转,树林间的小鸟婉转的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当看到孩子们写的充满童趣、诗意盎然的诗,作为老师的我深感惭愧。由于自己上学时所处的学习环境较差,学生时代没有读多少书,偶尔得到一本书便会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如获珍宝一样,晚上夜深人静了还没有睡意。直到把书看完了,才肯睡觉,对于诗词的了解更是甚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工作的重压,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或许这是搪塞、借口,俗话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马晓老师:

虽然他们的追求个性教育,但又同时发现他们的教育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在追求一种人文的教育,培养社会之人。当然,他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因为他们认为书才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它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他们在读书中体会人生,完善自我。更重要的在他们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和学生们一起品读一起成长。他们的教育人生并不能称之是燃烧的蜡烛,因为他们不只是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而是一轮火红的太阳,在给别人照亮前进方向的同时,让自己也永远的燃烧下去。

我们轮流发了言,又细细读了每位教师的随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感受,但我们又有着共同的期待:要学习先锋,还要争当先锋!

 

五年级组——

读《教育先锋者档案》交流总结

总结者:吴雪梅

在周四下午,我们组和其它组一样,也经过了激烈的讨论、热烈的交流,都各抒己见,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读书初步领略了各位先锋者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的厚重和宽阔、激情和诗意。通过交流得知我们组的成员都悉心捧读了《教育先锋者档案》一书,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精彩纷呈的窗,透过这一扇扇窗,让我们看见了各位教师、学者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看到了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精彩故事,看到了他们为浇灌新教育之花所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在文中,无论是《行走在守真归本的路上》的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还是《搭建通向生活的桥梁》的张晓梅老师及其大语文教学圈,还有《不断受班规处罚的老师》李镇西老师的公民培养方案,侯溪萍老师的学做真人,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让学生沐浴在人性光照的温情里》王丽华班主任工作的新视角,他富有人性、人情和爱心的教育,为学生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引领着学生向着健全的人格发展。正如王丽华老师在工作日记中所说得那样: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是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你的手里“枯死”,而是让他们焕发出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激情,不是在你的训斥中埋葬既有的自信心与自尊,而是在你的挚爱中丢弃自卑与伤感,不是在你的“教育”中对未来迷失方向,而是在你的指导下充满憧憬。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以充满真情的人道主义情怀,将一腔热血洒向每一个孩子,用人性特有的深情目光,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世界。朱永新教授说: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而杨同杰老师的所作所为,则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人不懈追寻理想的动力和源头,就在于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多少也心甘;因为热爱,所以在追求的道路上无论多苦多累都无怨无悔!
我们组通过交流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付诸于行动。力争做到:

一、坚持读书成为习惯

纵观全书,无论哪个一线教师还是专教授他们都喜欢读书,手不释卷成为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主导者,我们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教师可以也应该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那么,读书吧!教师在读书中可以聆听前人的教诲,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灵感,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洗礼。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体悟教育真谛,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圆满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更不会为那篇篇随笔而发愁。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大家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与书共舞,使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二、让思考与写作同行

看书中,韩军老师著有《韩军和新语文教育》一书,发表的文章更是见逐各家报端;沈红旗老师在国家刊物上发表20余篇5000字以上的论文;小曼的辛勤写作,才有了网上的新贴不断,吸引更多的人驻足;朱永新教授依然成名成家,仍不忘写作等等。我们组的建议是让我们思考与写作同行,笔耕不辍,及时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和快乐吧!

总之,我们教师需要做得很多很多,我们应千方百计地注重精益求精,务必做到头脑要活,干劲要足,功底要实。各位老师让我们自己不至于成为平庸的教书匠,而为之奋斗吧!

艺术组:

《教育先锋者档案》读书交流会总结

总结者:张桂玲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受我们艺术组的委托,现在我把我们组昨天下午交流《教育先锋者档案》一书的阅读心得,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组的讨论是分两个环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自由畅谈,各抒己见。第二个环节是确定主题,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

在第一环节的畅谈中,我们组一致认为《先锋者档案》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好书,它就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外面更多的精彩。透过这扇窗,我们知道了每个教育先锋者闪光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不同的精彩背后,却有着相同的执著。尤其是书的第一部分——“课堂前锋:教改六人行”,我们都感觉特别具有启发意义。因此,我们组重点围绕这一部分展开了热烈而自由的讨论。

首先,对于韩军老师所提倡的语文教育要“守住‘人文’之真”,回归“积累之本”、“诵读之本”、“文字之本”、“生活之本”的新理念,都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感觉如醍醐灌顶,令人耳目一新,韩军老师以自己有理有据的论证,道出了语文的“根”与“魂”,语文的“本”与“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可行的光明之路。而另外一位近在咫尺的韩兴娥老师,“用两周时间教完一本教材,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的大胆尝试,更是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谈到韩兴娥这位有朝气、勇气、也有锐气,富有批判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我们都深为叹服。我们通过分析得出,她的成功,其奥妙在于她没有仅仅停留在批判的层面,而是走向了实践。

从她的精彩演绎中得到启示,让我们感受颇深的一点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它需要批判,但更需要建设。批判似乎人人可为,但批判之后能有勇气有胆量进行一种新的建设者,却寥寥无几。对于当前的语文教育,韩兴娥老师力数了四大弊病“教学内容舍本逐末”“公开课成了作假课”“家庭作业盲目贪多”“作文教学泯灭学生写作天赋”可谓一针见血,直指病灶,然而,这其中弊病我们也并非没有感受到,不同的是满腹牢骚之后,我们大多数人在行动上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顾虑重重,因为瞻前顾后,缺少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去开辟一条新路,大胆一试,而是依然在重复着昨天,重复着大多数人在重复走着的路上。由此可见,是让创新和灵感的“念头”一闪而过,从此掩埋于记忆的底层,还是把念头变成行动,大胆尝试?也许,就是平庸与非凡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细细想之,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向着想去的方向,向前多走一步,即使失败,流出的眼泪也是有分量的,有一种精彩叫做虽败犹荣,因为曾经走过。而止步不前,虽然没有失败的风险,但你却只能永远都只是在原地徘徊,看不到更美的风景,自然也品不到努力过程中的种种乐趣。因此,我们认为,跨出这一步,正是先锋者之所以成为先锋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个人非常喜欢童书《帅狗杜明尼克》封面上的一句话:“一边是坦途,一边是未知,帅狗的选择带来了挑战和期待。”。其实,人生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不同,人生的风景也因此而不同。

自由畅谈之后,第二环节我们组把探寻他们成功的奥妙作为一个主题来研讨,最后在讨论中就以下三点达成了共识:

一、热爱点燃梦想,快乐在于追求(略)

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不竭的活水源头(略)

三、创新是成就卓越的基石,行动是演绎精彩的双翼(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富矿,都有着无穷的潜力,谁善于挖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成功就会更多的垂青于谁。古人云:“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事实正是如此,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异于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之不厚,何以薄发?观之不博,何以约取?因此,要想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注意储备知识的活水,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只能会站在山脚下仰望,而难以攀上令人神往的高峰,自然也就领略不到峰顶的无限风光。

朱永新老师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可以变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变得很伟大,也可以变得很渺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就会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相反,失败者却主动出让命运的决定权,不相信人的可变性,从而也丧失了变化、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把我们组通过讨论得出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勉:从读书开始,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从读书开始!

2007330日)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