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作者:宋红美         更新时间:2014-01-01

威海乳山市育黎初级中学  宋红美

老师,您的《非常父母》真的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让我留恋忘返。读着《一个22岁剑桥博士的家庭教育》,让我又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夏扬,更让我认识了搀着他扶着他推着他一路走来的优秀母亲杨文。在杨文、夏扬母子相伴成长的风雨历程中我读懂了母爱的真谛。
  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但是我想说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可是偏偏有那么多家长却不会爱孩子。如果说中国的家长缺了点什么,我认为主要是爱的方法不对,溺爱会使孩子丧失自强的信心和能力,望子成‘龙’反而成了教子成‘蛇’。”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爱孩子呢?如何如何才能爱而不溺,爱之有度?从杨文的育子之道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杨文教子的第一把金钥匙:“顺应天性,遵从自然”。说起杨文教子之道,在许多家长看来似乎不可理喻。为孩子购买玩具一掷千金,对夏杨爱慕女孩听之引之。顺其自然真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上乘的教育方法。违背孩子心意让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只会弄得孩子和家长都不痛快。如果强逼着孩子执行家长的命令,只能让他产生逆反思理,心为形役,徒劳无意。
      杨文教子的第二把钥匙:时时是教育。夏杨的知识是在一般孩子流失的时间获得的。在这方面,杨文真的是一个有心人,她不让时间白白地流失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尊重了儿子好奇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去探究,在玩中去发现,在玩中去创新。
  杨文教子的第三把钥匙:处处是课堂,拒绝课业学习辅导班。杨文知道儿子兴趣广泛,:绘画、武术、音乐、电脑、播音、写作、旅游无所不好。但她并不认为儿子这是不务正业,而是从孩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出发,让孩子广泛涉猎。
  杨文教子的第四把钥匙:以书为伴。当年,尚不会文字笔画的夏杨,年仅6岁,还未入学,就可以阅读《人民日报》等报纸,更不用说小儿故事书。进入小学,他不但感到学习语文轻松自如,而且跳了一级,成绩依然非常优秀。
    6岁小儿,不能写,写不是他的擅长,但他已经有了读的功底,这个功底就是他已经认识了中国的3000个常用汉字,这就是早期教育的结果,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所在。
  杨文教子的第五把钥匙:放飞心灵。为了开拓视野,杨文大胆放手,让孩子走出去见世面,在社会课堂上寻师觅友,做到大爱无形、真爱无我;杨文总是把社团当做儿子展示才华的平台,把吃苦当做锻炼儿子的机遇,把受罪视做是儿子用钱换不来的资本。
  当今的社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也有理由断言:未来社会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人,而是立足社会没有安身立命本事的人。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除了学知识学文化外,还需要学习社会各层面的东西。在杨文看来,当今学生所学内容,大多主要锁定在了课本知识。可是,这样尽管可以应付考试,却未必真的拥有智慧与能力。夏杨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在课外下了功夫,且由此形成了很多课堂之上不能获得的能力。夏杨课下几乎不看课本,他甚至不做那些“破题”,更感兴趣的是课外学习。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问题。学习不能程式化,不能走一种模式。所谓学,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目标,但世界太大,我们不可能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我们当学习我们最需要的。学又不能为有形所役,学习的真谛是要探求未知的世界。课本的东西仅仅是学习内容中极小的一部分,更大部分的则在课本之外。杨文的育子之道不以考试为目的,不以课本为目标,儿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走传统之路,学书外之智。
  瞧瞧夏杨所看的电影大多是英文电影,听的歌曲也多是英文歌曲,这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他的英语语言系统。这说明了学习要注重方法,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感,让孩子如坐春风而乐此不疲。
  杨文在《杨文教子》一书中曾经说过:“不做被动的父母。教育孩子从教育父母开始。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了谋生和事业的发展,去做相当复杂的准备工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为了子女的教育而去做一些准备和努力。其实做母亲也是需要学习的。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就不能够承担孩子诞生和成长衍生出的责任、义务、快乐和烦恼。”
  杨文用她理智的爱放飞孩子的心灵,为儿子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户,将儿子推上了人生竞技的的舞台。作为一个女人,杨文无疑是优秀的,而作为一位母亲,杨文无疑又是成功的。杨文的育子之道在当今对普天下的父母真的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