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理由很简单
成功的理由很简单
作者:李升勇         更新时间:2014-01-01

拿到陶继新生《非常父母》一书后,连续读了四遍,感受既丰富又复杂。既有为人父母而产生相见恨晚的遗憾,又有教育工作者面对深遂教育思想而产生的震憾,既有改革探索路上被指点迷津的喜悦,又有对照教育实践而进行的一次次深刻反省……。看似平常的五个家庭教育案例,告诉人们的却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深遂博大的教育思想。有几次已经感觉到自己触到了思想的实体,再走进书本,还是觉得理解肤浅。每读一遍,都有一种交流的冲动,一旦坐下来动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关于教育对象-----儿童潜能无限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一句名言:“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日本著名早教育家玲木镇一曾说过:“每一个能学会说话的孩子都不是笨孩子,只要给予他学说话那样的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他就能学到人类可能掌握的一切知识,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来。”中国也有句话“三岁看大,七岁到老”的谚语。《非常父母》用五个家庭教育案例向我们证明了早期教育既是重要的,也是可能的。孙岩虽是一个盲童,妈妈并没有放松对他的要求,从学走路开始,一步步刻意训练,使他不仅走进了正常人的生活,而且比正常儿童生活的还精彩。老咪九岁出版诗集,曦曦十二岁举办个人画展,……五个孩子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陶教师“儿童潜能无限”的教育观点。

关于教育目标-----取法乎上

生活中,没有多少人怀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多少家长不重视早期教育,为什么成功者只是少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育的早与晚,而在于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如果说起“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的道理,恐怕没有人不懂,但是,真正在家庭教育能付之于实践的,却成了凤毛麟角。为什么这五个孩子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教育目标选择上没有追逐流俗,没有一味盲从跟风,没有急功近利的把分数、文凭看作是最高的教育成果。恰恰相反,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淡化了分数、名次,强化了对兴趣、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换句话说,他们没有把目标定位在职业教育上,没有把孩子限制在“重点高中——名牌大学——高起点就业”这一固定轨道上,而是把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老咪的爸爸如果把培养目标锁定在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他还会带领孩子到自然生活中去培养听、说、评、悟的能力吗?还会放手让孩子去读《论语》《道德经》《莎士比亚全集》吗?如果夏杨的妈妈一心要把他送进重点中学读书,她还会拒绝各种辅导班吗?如果夏杨进了各种补习班,还会有绘画、武术、音乐、电脑、播音、协作、旅游等如此广泛的爱好吗?如果没有了夏杨开阔的视野和丰厚的生活积淀,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关于教育方法-----放飞心灵的支点在低处

如果对家长说能力比分数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良好习惯是成材的基础与前提,几乎没有人反对。但是,在生活中知道如何去做的父母却不是很多,知道如何去做并坚持做好的,更是寥若晨星。注意力是思想的窗口,没有注意力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道理谁都懂,但是,父母们能像曦曦的妈妈那样坚持让几个月的孩子去摘完80张棉丝吗?想象力是思想的翅膀,在生活中父母们是像老咪的爸爸那样不断激发孩子不着边际的想象,还是把目标锁定在识字量和诗词背诵的多少上?自我克制能力是学习发展的基础,有多少父母能像黄思路的妈妈一样,坚持让孩子“闹钟即起”?能让孩子做到下课铃不响,无论其他孩子怎样打闹,自己在座位上纹丝不动吗?意志力是人发展的恒动力,五位家长哪一位不重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哪一个孩子没有经过坚苦的磨练?生活中的家长又是怎样教育、培养孩子的?对孩子的能力、习惯给予应有的关注了吗?

教育是一项艰苦漫长的综合工程,必须做到“眼高手低”,无论你目标多高远,必须从小处低处着手,从孩子的点滴习惯抓起。

关于教育原则----大爱方有大才

成功源于大爱,大成就源于大胸怀。爱心是人生的推进器,爱心的大小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和宽度,品读五个家庭教育范例,成材先成人的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孝心是做人之根本,五位家长非常重视传统美德的培育,靠言传身教使孩子懂得尊重、体贴父母,即使在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之时,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没有随之远去,而是大放异彩。

爱心是幸福之源,生活中如果没有宽容大度,只有尖酸刻薄,必然遭遇抵毁和怨恨。如果没有无私奉献,只有一味索取,必然招至孤独和冷漠。当一个人常常被孤独和怨恨所包围,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怎么可能会取得成功?爱自己、爱亲人,一般人都做的到。爱所有的人,包括帮助过自己和伤害过自己的人,则是一种伟大和崇高。推而广之,爱动物,爱植物,爱一切有生命的个体,爱宇宙的一切存在,那就是一种超凡的境界,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超越了“戒、持、空”三界,超越了菩萨,进入了佛的国度。有如此精神境地,快乐和幸福能不如影相随吗?

五位家长所追求的,都是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黄思路的妈妈坚持“给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在思路幼小的生命里铺就了爱的底色。曦曦的妈妈惜贫怜幼,让曦曦手中的玻璃变成了金子般的爱心。老咪爸爸的“亲近大自然”之举,使老咪拥有了更多爱的理解和理由。在孩子功成名就之后,拥有一种平常之心,这已经不仅是品德修养问题,而是一种智慧的实践与存在。

关于教育行为-----真爱需要勇气

五位少年英才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成功。生活中没有哪一位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他们与五位家长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爱,而是会不会爱。与众多家长相比,文中的父母对孩子似乎不尽人情,甚至有点残酷,正是这种常人无法期及的教育理性,成就了家庭教育的成功。当看到别人的孩子都喝饮料,而自己的孩子喝白开水时,一般家长会想什么?做什么?当一个12岁的孩子同成人一样,走了几十里山路,中午过后向家长索要随身携带的食品时,父母会拒绝吗?当五岁的失明儿子连续弹琴几个小时,衣服被汗水浸透,双手磨出了血泡,父母还会让他继续吗?

慈爱只是一种动物本能,教育是一种理智行为,对孩子而言,教育比关爱更重要。家庭中如果没有了教育,只有疼爱,不仅是不正常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无须赘言。

虽然读了多遍,但总也不能满足好奇心,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他们成功的秘诀。他们展现的都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道理;他们做到的,都是常人都能做到的。冥思苦想中,突然哑然失笑:“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吗?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